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价值的起源

新闻价值的起源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闻价值的起源在新闻实践与理论起源方面似乎总是离不开“言必称希腊”,美国是世界新闻媒体的发源地。在这一时期,新闻价值标准受到编辑记者和报纸当家人的重视,例如普利策就提出报纸要刊登那些引人入胜的新闻,赫斯特也是以大肆渲染奇闻为能事。报界在实践中不断诠释新闻价值之后,美国理论界则对之作了总结,提出了新闻价值五要素之说,即重要性、时效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一、新闻价值的起源

在新闻实践与理论起源方面似乎总是离不开“言必称希腊”,美国是世界新闻媒体的发源地。在19世纪30年代,随着大众化报纸的出现,报纸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吸引读者,记者纷纷以刺激性新闻作为突出内容。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美国报纸盛行黄色新闻,其中以赫斯特的《新闻报》与普利策的《世界报》在竞争中的表现最为典型。在这一时期,新闻价值标准受到编辑记者和报纸当家人的重视,例如普利策就提出报纸要刊登那些引人入胜的新闻,赫斯特也是以大肆渲染奇闻为能事。在新闻采访中,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的要素被日益看重和突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黄色新闻记者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同时,却用骇人听闻、华而不实、刺激人心和满不在乎的那种新闻堵塞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把新闻变成最适合报童大声叫卖的东西。最糟糕的是,黄色新闻不仅起不到有效的领导作用,反而为罪恶、性和暴力开脱。”[1]为了竞争和吸引读者的需要,美国报业走过了一段被人诟病的时期,除了它的消极影响之外,我们也能够看出它对于新闻价值的客观开掘。

报界在实践中不断诠释新闻价值之后,美国理论界则对之作了总结,提出了新闻价值五要素之说,即重要性、时效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通过这些要素可以看出,西方新闻理论界(以美国学者为主)对于五要素的界定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一个事实具备一个或者几个要素才能成为新闻,这是一个既具体又抽象的准则。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新闻采访只能是一种跟着感觉走、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神秘观念了。有了这几条要素作为标准,记者采访也有了对于事实把握的参照,知道哪些事实可以作为新闻去采访,哪些不能作为新闻要舍弃。而当面对新闻线索时,记者也能大致判断事实价值的大小,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准备;即使是在采访中,记者也可以根据价值标准对事实所具备的要素多少作出有侧重的访问和记录,而不是平均用力。当然这一标准应用也落实在写作之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对记者采访而言,新闻价值绝非无关紧要的理论描述,而是对采访具有指导意义的判断准则。事实本身蕴含着价值大小强弱的差别,它等待记者去发现和挖掘,并在这个过程中向社会传播具有知悉意义的事实,使之发挥信息的效用。

但是,尽管西方新闻理论学者提出了新闻价值学说并作出了五要素的总结,仍不能掩盖其隐含的低俗趣味的一面。为了增加销量和满足刺激,报纸老板雇佣记者刺探十分有趣和低俗的事实,大肆渲染名人隐私,使大众的审美品位只是维持在低下的层次。部分学者对此并不以为耻,反而更加肯定其所谓的人情味,这从他们为新闻下的定义就可以看出端倪:狗咬人不是新闻,因为这太平常了,但是人咬狗是新闻;新闻建立在3个“W”的基础之上:女人(women),金钱(wampum)和坏事(wrongdoing),坏事情就是好新闻。他们之所以大肆张扬新闻价值中的趣味(反常、离奇)要素,实与资本主义的商品本性密不可分,资本主义制造了一个金钱社会,使一切都变成了可交易的商品,当然人本身也构成了商品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新闻也是商品,是一种可交易物,那么为使商品价值最大化,没有什么新闻不可刊播,没有什么人性的东西不可挖掘,由此一切人伦道德底线都被冲垮,人性中的恶都成了可以采访再加以贩卖的事实了。人性之恶被看做有趣味的新闻,反常就成为新闻价值中可突出的要素了。所以,对新闻价值的要素不加规范和约束,也使西方记者们热衷于刺探“星”、“腥”、“性”方面的事实,使隐私、性和暴力、绯闻等低级下流新闻层出不穷,流风所及,不少国家的记者跟风仿效,使大众的审美趣味在这种误导下不断下降。

在这种新闻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有一个影响巨大的人物不能不提:既是记者又是报业老板的普利策。普氏因其为新闻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为人熟知,但他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可谓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天使的一面在于他致力于坚持维护社会正义,利用报纸揭露腐败与不公,维护公共利益;魔鬼的一面则是他靠着黄色新闻赢得发行量,以夸张性、刺激性新闻去开展市场竞争,使记者们过于注重人们的隐私、绯闻等不健康的内容。但是普利策对于新闻价值的实际影响按照美国新闻史学者莫特的总结有这几个方面:即:(1)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辅之以轻松或有刺激性的新闻以吸引读者;(2)发动社会运动(例如为建造自由女神像台座募捐),推动改革,扩大影响;(3)高质量的社论,以支持新闻性的报道。[2]由此可见,普利策对于新闻价值的实践有其可取的一面,比如重视读者需求,但是负面影响也需要警惕,不可陷入片面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