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语言表现力的培养

语言表现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认为表现力就是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这说明表现力的落脚点主要在语言文字上,因为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思维力、鉴赏力有赖于相应的语言文字表达才能显现。这个作家运用诗的语言,以“情”为关注点,将盲人的痛苦鲜明而强烈地展现出来,打动了旅客的心扉。这就是语言表现力强的表现。学习、借鉴和写作实践,是提高语言表达力的根本途径。

六、表现力

(一)表现力的含义

表现力是写作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运用语言和某种形式、手法,将思维的结果外化为文章、作品的能力。有人认为表现力就是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这说明表现力的落脚点主要在语言文字上,因为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思维力、鉴赏力有赖于相应的语言文字表达才能显现。一般来说,写作主体的表达力以语言修养为基础,这主要指语汇积累的丰富程度、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语体表达技巧的高下工拙,涉及敏锐而准确的语感、形式感、艺术通感等。写作主体能将寻常的词汇、语句进行选择、组合、调遣和运用,使表达不仅能有“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刘勰),而且还能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

(二)表现力在写作中的作用

写作主体表现力很强主要表现在:一是他能用有限的但是足够的语言信息,激起读者无限的想象和回忆;二是他能用抽象的语词构成感性的形象;三是他能掌握语言精确度的艺术,这种精确度不仅表现在语词的中心意义上,亦表现在语言的联想、引申、暗示意义上;四是他能自由地掌握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技巧,并创造性地运用新的表现手法。表达力强的作家,其所创作的作品必然别开生面,与众不同。例如:

巴黎有个盲人站在地铁出口乞求施舍,他挂在胸前的纸盒边写着这样几个字:“可怜可怜我这个双目失明的瞎子吧!”

盲人听见人群默默地从身旁通过,却没有一个人施舍。他无可奈何地拦住了走在最后的一个旅客:“先生,可怜可怜我这个双目失明的瞎子吧。”这个人停住了:“对不起,我没带钱。我是一个作家,也许我的笔能为您做点什么。”瞎子听到了铅笔书写的沙沙声。

不久,下一班地铁旅客出站了。他的纸盒里立即想起了叮叮当当的投掷声。

“先生,请您告诉我:我的纸盒上写的是什么?”

过路人颤声地告诉他:

“外面已经是春天了,可是我再也见不到它!”

盲人捂着自己的眼睛失声地痛哭起来。

同一个意思表达的效果不一样。这个作家运用诗的语言,以“情”为关注点,将盲人的痛苦鲜明而强烈地展现出来,打动了旅客的心扉。这就是语言表现力强的表现。

(三)表现力的培养

表达力并不完全是表达的问题,同时与人的心理素质有密切联系,包括观察、感受、想象、形式感等许多方面的作用。就是说,作家必须使自己对现实的感知同语词的造型手段相适应,这个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导、情绪体验、形象概括的过程,也是认识的升华过程,力求“文逮意”、“意称物”的心手相应的过程。因此,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就是意味着提高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对形式的驾驭能力。学习、借鉴和写作实践,是提高语言表达力的根本途径。

写作能力见仁见智,包罗万象,比如还包含联想力、审美力、注意力、记忆力、内省力、理解力、同感力、创作力等等,以上仅仅是写作主体写作能力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方面。提高人的写作水平,要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入手。但写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完成写作活动需要多种能力共同起作用,所以写作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综合的能力,是由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各种能力在其中起的作用大小不一,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而复杂。对一个从事写作的人来说,写作能力结构越完善,他的写作水平就越高。

阅读与探究

1.阅读下列案例,按要求完成文后的问题。

案例1,诗僧齐己写了不少诗,一次,他听说袁州郑谷极善论诗,于是带着自己的诗篇,赶往袁州专程拜访郑谷。郑谷对齐己的虔诚求教甚为重视,他精心通读了齐己的诗作,三天之后,便郑重其事地把齐己找去,与他一起切磋诗艺,告诉他说:“你的诗作可属中等水平,要想更上一层楼,有所突破的话,必须加强对景物的观察。要观察得细致入微,深入到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齐己有首《早梅》诗,诗中有这样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对齐己说:“‘数枝’非早,不若‘一枝’则佳。”齐己听了郑谷的这一指点,茅塞顿开。临走时,他恭恭敬敬地对郑谷叩头下拜,尊为一字之师。

为什么郑谷认为“一枝”比“数枝”好?

案例2,一年大雪天,东晋谢安在家中对小辈们讲解诗文,他让孩子们认真观察后,说出这飘舞的雪花想什么?大侄子谢朗先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稍待片刻,脱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朝侄女点了点头,表示赞许。宋代苏轼读到这则故事,也深有感叹,用“柳絮才高不道盐”(《谢人见知和雪夜诗》)夸谢道韫有才。

为什么谢道韫的比喻能得到谢安和苏轼的认同?

2.观察训练

(1)观察一个或几个行人的形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设想行人是什么职业,正处于怎样的情绪之中,正在去干什么等等,写一篇散文《行人》。

(2)观察、调查学校图书馆大学生借阅杂志书籍的情况,并对材料进行分析,为学校图书馆写一份建议书。

(3)刚进大学,一切都很新鲜,也许你对校园的人和事就观察得比较细致些。请在观察的基础上,写一篇《初入……校园》。

提示:在观察到的事情中,如果有的不能令人满意,你怎么处理?写还是不写?怎样写?

3.感受训练

(1)你有上网聊天的经历吗?如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那么听人说过的聊天或你认为的聊天是什么样的?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关于网上聊天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1000字。

(2)回忆迄今为止最痛苦或者最受震动的经历感受,把它写下来,作为叙述散文投到网上发表;或者换上虚拟的人名,变更一些情节要素,写成小说投到网上发表。

4.根据下列提示,任选一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1)荆轲刺秦成功之后

(2)项羽打败了刘邦

(3)武松被虎吃掉

(4)关公在华容道上擒获了曹操

(5)杜十娘百宝箱被窃

(6)方鸿渐娶了唐晓芙

5.下面是《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讲过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西班牙人、德国人、英国人和日本人在同一桌宴席上,面对着满桌珍贵的但不知道吃法的菜肴。抢先的总是西班牙人,毫不客气,狼吞虎咽。德国人冷眼审视,心想:还有什么更好的吃法吗?英国绅士慢条斯理地讨教标准的食用方法,随后拿起刀叉。日本人则把刀叉拿在手里,摆好姿态,装作内行的样子,模仿着旁人的动作,对也好,错也罢,第二名总是日本人。

现在假如他们一道来到赛马场,准备去骑马时,西班牙人、德国人、英国人和日本人又会怎样表现呢?写出你的推测想象。

6.阅读下列两首诗,写一篇鉴赏文章。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雨,雨后全无叶底话。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人家。

7.茅盾在《再来说几句》中谈《子夜》创作体会时曾说:

这本书写了三个方面: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三者之中,前两者是作者与其有过接触,并且熟悉,比较真切地观察了其人与其事的;后一者则仅凭“第二手”材料,即身与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这样的题材的来源,就使得这部小说的描写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部分比较生生动真实,而描写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的部分则差得多了。至于农村革命势力的发展,则连“第二手”的材料也很缺乏,我又不愿意向壁虚构,结果只好不写。

你对茅盾先生的这段创作感言有何认识?

8.赏析下列几则写作掌故,体会作者这样创作的缘由。

例1,年初,江南虞伯生的一位朋友护送元世祖忽必烈北上返京,他参加了欢送。回家后,他写了一首《送袁伯长扈驾上都诗》,以示纪念。诗中有一联是他自觉最得意的:“山连阁道晨留辇,野散周庐夜属櫜。”大意是说:凌晨时,皇帝的车队尚未启程,静静地停留在山道上。四周是零散的帐篷,只听见卫士巡逻时箭櫜所发出的响声。后来,赵孟頫见了,便说:“美则美矣,若改山为天,野为星,则尤美。”虞伯生反问道:“何以见得呢?”赵孟頫微微一笑:“天比山高,星比野远。”虞伯生试着改了一下,然后诵读了两遍,果然觉得诗味大不相同,不禁深表敬佩。

例2,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一段描述:“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段情节,话语不多,但鲁迅却使用了九种不同的标点符号。“啊!闰土哥,——你回来了?……”一句话用了五种标点符号,准确地描绘了“我”见到了幼时好友闰土时的激动又惊喜的神情,和岁月流逝,闰土近况恶劣,“我”要说许多话,又不知讲什么好的心态。同样,闰土在叫了声“老爷”,点明双方难以逾越的关系。闰土有许多话要说,可是又能说些什么呢!于是,作者又恰到好处地用了省略号。

例3,维熙《雪夜黄河静无声》(见《人民文学》1984年第一期)的构思,源于一根翎毛的触发:一次,从维熙接到在黄河之边的一个小镇上当中学教师友人的信,信中卷卧一根公鸡的翎毛,表示信函疾如风火之意。但这根来自异地的毛茸茸的翎毛,却勾起了从维熙无尽的联想,他的面前仿佛出现了劳改队的鸡舍,一群群“澳洲黑”、“来亨鸡”和中国种的“芦花鸡”跃然纸上。昂首阔步旁若无人的公鸡、走起路来蹒跚的母鸡,栩栩如生地向他走来。曾经历过的“炼狱生活”瞬间复活了,原来构思的小说背景被推翻了,小说中那个种水稻的人物变成了养鸡场上的“鸡倌”。主人公职业的变化,迅速影响到与主人公发生联系的人物的变化,连自然景物的描写也随这根翎毛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根小小的翎毛,竟引来了一幅无比辉煌的创作蓝图。

例4,一次,俄国作家节烈肖夫和契科夫谈话,讲到了写作中的题材选取问题。节烈肖夫叹了口气,说:“题材太难找了!”契科夫却不以为然,说:“题材并不难找,到处都存在着。”节烈肖夫请他讲得具体些,契科夫就指着一堵墙说:“您看这墙,静静的一动也不动,似乎一点有趣的地方也没有。但当您凝神看着它,就会觉得它的剥蚀、它的颜色、它所处的位置,每一块砖和砖缝都可能产生出一个故事来。关键在于,您要找到前人没有注意过的东西,好小说是可以因此写出来的。”分手时,契科夫建议节烈肖夫去远方旅行一下,并说:“您最好睡在农民的草房里,让臭虫狠狠地咬您,您以后会感谢它们的。”

例5,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时,有一次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应考诗人。不料宴会上为争夺还未见分晓的乡试第一名——解元,竟然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张祜自负有诗名,首先傲然宣称:“我是当朝解元!”徐凝名声不大,但也不示弱,微微一笑,请教他有何佳句。张祜回视众人,颇带讥讽地反问徐凝道:“你这人怎么连我张祜的名句都不曾听说过?你不知道《甘露寺》吗?‘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还有《金山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徐凝听了连连点头:“好当然好,不过,你可见过我这乡野之人的《瀑布》?诗曰:‘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如何?”张祜一听,大惊失色,顿时哑口无言。满庭宾客也哄然称好,争相要敬徐凝一杯。张祜运用衬托手法来描绘甘露寺地势之高,金山寺树木之多,本也是成功的。但这样的表现手法人们见之甚多,难以一鸣惊人。而徐凝的两句诗则破除了俗套,比喻的色彩鲜明,白和青对比反差强烈,画面豁然醒目;句意之间又蕴含着“千古”与现今的时间对照,“练”与“山”的空间对照,气势宏伟阔大。人们一听便觉耳目一新,自然视为佳句。

参考文献

[1]尹均生.写作学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