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成立后不久,决定在境外组建军队,以便同协约国一起作战。在马萨里克逗留美国期间,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人是贝奈斯。经过协商,他们一致决定建立一个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将由马萨里克出任。就在同一天,奥匈帝国宣布投降,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行政权迅速地转到了捷克人手中,民族委员会随即通过了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法令,它自己也成了新的国家政权机构。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三、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虽然都受奥匈帝国统治并且在战争期间都与奥匈军队一起同协约国作战,但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对东西方大国的态度并不相同。认为奥匈帝国会取胜的人支持政府,而反对奥匈帝国统治的人有的站在俄国一边,有的投靠英法美等国。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独立和统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一些亲英美的政治家领导实现的,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马萨里克。

托马斯·马萨里克(Tomáš Masaryk,1859—1937年),是一名哲学家,也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第一任总统。19世纪60—70年代,马萨里克先后在德国上中学、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80年代在布拉格大学当哲学教授。步入政坛后,他先后于1891年和1900年两次当选奥地利国会议员,是议会中斯洛伐克反对党的著名人物,坚决反对奥匈帝国与德国结盟及其在巴尔干的帝国主义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于1914年底流亡到了西欧,领导旨在争取建立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地下组织,进行反对奥匈帝国和德国的抵抗运动。在这过程中,马萨里克为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解放运动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民主的基础上恢复波希米亚独立,实现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统一。马萨里克领导的抵抗运动得到了在美国成立并开展活动的“斯洛伐克联盟”、“捷克民族联合会”等组织的支持。1915年10月,马萨里克与这些组织签订了《克利夫兰协议》(the Cleveland Agreement)。根据这个协议,获得独立后,波希米亚、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和斯洛伐克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其中,斯洛伐克拥有自己的议会、法院和内部管理机构。[83]

1916年2月,马萨里克同米兰·什特凡尼(Milan Rastislav Štefánik,1880—1919年)、爱德华·贝奈斯(Edvard Benes,1884—1948年)等人在巴黎建立了境外抵抗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贝奈斯也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政治家,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早年在布拉格和巴黎求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在布拉格商学院和布拉格大学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贝奈斯流亡到瑞士,与马萨里克、什特凡尼等人领导民族解放运动。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成立后不久,决定在境外组建军队,以便同协约国一起作战。当时,该委员会主要是在美国、俄罗斯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侨民以及战俘中招募兵员。到1917年末,捷克—斯洛伐克国外军团的人数已达到4万人。为了得到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认可和支持,马萨里克于1918年4月底到了美国并一直逗留到战争结束。他一方面与捷克和斯洛伐克的侨民广泛接触,就未来国家的形式、斯洛伐克的地位等问题达成了一致,另一方面与威尔逊总统商谈了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的条件,美国正式承认未来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是协约国之一。8—9月间,英国、美国和法国先后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委员会是协约国政府的地位。10月18日,马萨里克等人起草的《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宣言》在美国发表,该宣言提出将在民主、进步和人道的基础之上建立未来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

在马萨里克逗留美国期间,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人是贝奈斯。战争期间,贝奈斯与捷克国内争取脱离奥地利、建立独立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玛菲阿”(Mafie)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0月28日,贝奈斯在瑞士的日内瓦与卡雷尔·克拉玛什(Karol Kramáimg27)率领的国内抵抗组织布拉格民族委员会代表团会晤,共同商议建国事宜。经过协商,他们一致决定建立一个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将由马萨里克出任。就在同一天,奥匈帝国宣布投降,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行政权迅速地转到了捷克人手中,民族委员会随即通过了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法令,它自己也成了新的国家政权机构。在斯洛伐克,各民族政党领导人30日在马丁城(Martin)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斯洛伐克民族会议并通过了决定将斯洛伐克并入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宣言。11月14日,马萨里克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总统,以后又分别于1920年、1927年和1934年连任三届。贝奈斯任外交部长,1935年后出任总统。

在三个世纪之后,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两个民族不仅重新获得独立,而且首次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建立过程看,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的命运都不同程度地掌握在西方大国(如德国、奥匈帝国、法国、英国和美国等)手中,这些大国之间关系的演变往往决定着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发展。比起波兰来,捷克斯洛伐克在独立建国过程中受俄国的影响较小。另外,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虽然走到了一起,但外界的影响因素不可低估,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虽然不像有些南斯拉夫民族那样多,可也并没有认同到谁也离不开谁的程度,这也为后来的分离埋下了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