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关系

企业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关系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明确会计要素的构成及其内容,掌握基本会计等式,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等有关知识。第一节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明确会计要素的构成及其内容,掌握基本会计等式,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等有关知识。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企业会计要素可以分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要素对资金运动的具体内容作了定义,这些具体内容需要通过向各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全面反映出来,因而,会计要素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所以我们通常又把会计要素称作会计报表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及利润属于利润表要素。

一、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形成的。资产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是预期的资产。

2.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即企业应拥有该项资产的所有权,或者虽然对其不拥有所有权,但能够实际控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也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等。

3.资产必须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拥有资产的目的,就在于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某个项目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库存已失效或已毁损的商品,就不应再作为企业的资产。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产、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货币资产是指企业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具有直接支付能力,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等。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的投资,包括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等。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2.长期投资是指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长期债权和其他长期投资。

3.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械运输工具及其他设备器具工具等。

4.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5.其他资产是指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

图2-1 资产的构成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中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负债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引起的,企业当前所承担的现时义务。这种义务通常产生于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取得资产、劳务而产生,如赊购商品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向银行办理借款形成对银行的债务等;二是从事经济活动后由于法律的义务而形成的,如应交未交的税金等。企业预期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负债。

2.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

3.负债通常需要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转移资产偿还,比如用现金或者实物资产清偿,或提供劳务偿还,另外还可以把债务转为所有者权益。

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图2-2 负债的构成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从财产归属来看,一部分属于投资人,另一部分属于债权人。前者为所有者权益,后者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负债虽然都对企业资产享有要求权,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第一,性质不同。债权人与企业是债权债务关系,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只能按合同或协议收回本金及利息;所有者对企业是所有权关系,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比如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发展方向、盈利分配等行使表决权。

第二,分享企业收益的形式不同。债权人从企业定期取得利息,并且利息率一般预先约定,故利息收入的多少与企业的经营好坏无关;所有者从企业的税后利润中获取红利,红利的多少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定。

第三,偿还责任不同。债权人要求企业按时足额偿还其所欠的债务。企业终止时,有权优先于所有者从企业剩余资产中收回自己的债权款;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金在企业存续期内一般不能收回。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在股份有限公司称为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部分内容。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统称为留存收益。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各种资本。按投资主体不同,实收资本又可分为国家投入资本、法人投入资本、个人投入资本和外商投入资本。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其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包括资本(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拨款转入等。

盈余公积,是指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和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

图2-3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如工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等。有些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其流入的经济利益是利得而不是收入,例如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的收益等。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如减少预收账款等;或二者兼而有之,如销售实现时,部分冲减预收的货款,部分增加银行存款。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如上所述,收入能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因此,根据“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企业所取得的收入一定能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代国家收取的增值税,代客户收取的受托代销商品款等,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另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因而不属于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作为企业的收入。

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基本营业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工业企业销售产品收入、商业企业销售商品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从事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工业企业无形资产出租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固定资产出租收入、提供非工业性劳务收入、材料销售收入等。

图2-4 收入的构成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那些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出,不属于企业的费用。

2.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如耗用现金或存货;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增加,如银行贷款产生的利息;或二者兼而有之。

3.费用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些支出,并不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也就不应归为费用。例如,企业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只是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的等额减少,对企业所有者权益并未产生影响,因此,不构成企业的费用。

费用按照经济用途不同,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1.直接费用,是指直接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等费用)、直接人工(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等。

2.间接费用,是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3.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办公费、水电费等。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些费用发生时,不能计入生产成本,而在发生的会计期间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图2-5 费用的构成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在数额上等于一定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相抵后的差额。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其差额为利润;如果收入小于费用,其差额为亏损。

图2-6 利润的构成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概念及表现形式

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拥有一定种类与数量的经济资源,它们是企业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基础,这些经济资源就是企业的资产。资产的存在一定有其来源,要么通过举债取得,要么通过所有者投入,前者形成企业的负债,后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财产资源这一同一体的两个方面,因而客观上必然存在平衡关系。这一平衡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表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等式即为会计等式。这个等式清晰地反映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式的左边(资产)代表归企业支配的全部经济资源,用来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等式的右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描述了企业资产取得及形成的渠道,体现了债权人和所有者对资产所拥有的权益。

在一个会计期间刚开始时,考查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必须满足下列恒等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随着本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始、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利润的形成,在会计期间的任意时刻(未进行期末结算前),上述等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本会计期间结束,进行会计结算时,实现的利润按规定的程序分配,一部分利润通过分配退出了企业,剩余的利润形成企业的留存收益(属于所有者权益)。这时,上述等式又变回: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可以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充分揭露了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核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等式的恒等性

会计等式反映了资产和权益之间的如下关系:

1.资产和权益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没有资产,就没有权益;同样,没有权益就没有资产。两者不能彼此脱离而各自独立存在。

2.从数量方面来看,一个企业有多少资产,就必定有多少权益;反之,有多少权益,就有多少资产。资产和权益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

3.无论企业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资产和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例】某企业2003年6月末共有资产213 800元,这些资产的分布和来源情况列成简化资产负债表如表2-1所示:

表2-1

上表列示了该企业在2003年6月30日会计要素的平衡关系。资产总额为213 800元,负债总额为73 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40 800元,三要素的数量关系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13 800=73 000+140 800

2003年7月该企业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①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1 500元。

这项经济业务引起了资产项目有增有减。这笔经济业务发生后,一方面使企业资产项目现金增加1 500元,另一方面使另一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减少1 500元。两项资产一增一减,实际上是一项资产转换为另一项资产,且增减金额相等,并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②签发商业汇票抵偿还前欠货款9 000元。

这项经济业务引起了权益项目有增有减。这笔经济业务发生后,一方面使企业负债项目应付票据增加9 000元,另一方面使另一负债项目应付账款减少9 000元。两个负债项目一增一减,实际上是由一项负债转化成另一项负债,且增减金额相等,并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③经协商将应付大华工厂货款15 000元转化为大华工厂对该企业投入资本。

这项经济业务引起了权益项目有增有减。这笔经济业务发生后,一方面使企业所有者权益项目实收资本增加15 000元,另一方面使负债项目应付账款减少15 000元。权益项目有增有减,且增减金额相等,并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④企业宣告以盈余公积分配投资者股利l0 000元,但尚未支付。

这项经济业务引起了权益项目有增有减。这笔经济业务发生后,一方面使企业所有者权益项目盈余公积减少10 000元,另一方面使负债项目应付股利增加10 000元。权益项目有增有减,且增减金额相等,并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⑤以资本公积18 000元转增资本。

这项经济业务引起了权益项目有增有减。这笔经济业务发生后,一方面使企业所有者权益项目实收资本增加18 000元,另一方面使另一项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减少l8 000元。实际上是由一项所有者权益转化成另一项所有者权益,且增减金额相等,并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⑥收到投资人投入设备一台,价值20 000元。

这项经济业务引起了资产和权益项目同增。这笔经济业务发生后,一方面使企业所有者权益项目实收资本增加20 000元,另一方面使资产项目固定资产增加20 000元。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且增加金额相等,并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⑦从星关厂购入原材料100公斤,计5 000元,货款暂欠。

这项经济业务引起了资产和权益项目同增。这笔经济业务发生后,一方面使企业资产项目原材料增加5 000元,另一方面使负债项目应付账款增加5 000元。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且增加金额相等,并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⑧以银行存款3 000元上缴未交税金。

这项经济业务引起了资产和权益项目同减。这笔经济业务发生后,一方面使企业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减少3 000元,另一方面使负债项目应交税金减少3 000元。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且减少金额相等,并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⑨企业以银行存款8 000元退还某投资人原投入资本。

这项经济业务引起了资产和权益项目同减。这笔经济业务发生后,一方面使企业所有者权益项目实收资本减少8 000元,另一方面使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减少8 000元。资产和权益同减,且减少金额相等,并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综上所述,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千变万化,但无论如何均不会打破资产和权益的恒等关系。引起资产和权益增减变化的类型不外乎四种类型:

1.资产项目间的有增有减

2.权益项目间的有增有减

3.资产和权益项目同增

4.资产和权益项目同减

将上述四种类型业务具体化,可表现为九种情况: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负债增加;

3.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4.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5.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6.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7.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8.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

9.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通过上述资料该企业7月未各要素项目增减变动情况如下表2-2所示

表2-2

通过上表所示,7月末该企业资产总额为227 800元,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227 800元,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