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讲解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讲解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要素的概念作了规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是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收入的实现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发生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主营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收入的比重较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还要注意的是,预收款项不是营业收入。

第四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对于一个庞大的图书馆来说,如果不对其图书进行科学的分类,要有效地管理好其图书,方便各读者查找、借阅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学地分类,对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会计管理也是如此。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每一个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如果会计采用流水账的方式,对价值量发生变化的项目不进行分门别类的反映,只是杂乱无章地做一些记录,就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所以,会计应该对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价值量发生变化的项目加以归类,为每一个类别进行恰当的命名,这就是会计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要素的概念作了规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个要素反映价值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叫做静态要素或资产负债表要素;后三个要素反映价值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叫做动态要素或利润表要素。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资产

1.资产的概念

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被确认为资产的对象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利益的经济资源。它们要么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要么用于对外投资,都可以为企业未来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2.资产的特点

资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

②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③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能够加以控制的经济资源。

④资产应该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⑤资产是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

3.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为了进一步掌握资产要素,便于资产计量,有利于资产管理,有必要对资产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是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企业的资产按其是否具有实物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大类。企业的资产按照计价方式分类,可以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企业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企业拥有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存货、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等。

4.资产的内容

在我国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资产分成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企业应根据其经营管理的需要,对资产的各个项目分别进行反映。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

负债是企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企业所承担的债务是由过去已发生的经济业务引起的现时义务。这些义务的了结通常应通过企业付出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产品等)或向债权人提供劳务等方式来进行,这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2.负债的特点

负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负债是过去或目前的会计事项所构成的现时义务。

②负债是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

③负债必须能以货币计量,是可以确定或估计的。

3.负债的分类

负债的种类很多,各种负债的特点各不相同。只有对负债进行科学的分类,才能掌握各类负债的性质,以便对负债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企业负债按照金额是否明确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应付金额肯定的负债,这类负债是指在确认负债时,就有明确的偿付金额和偿付期,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债券等。第二类是应付金额不能肯定的负债,这类负债是指在确认负债时,偿付金额事先没法肯定或者需要进行估计,如预提财务费用

企业负债按照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企业投资人,对国有企业来说是国家,对独资或合伙企业来说是业主或合伙人,对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则是股东。企业净资产指企业总资产扣除企业承担的负债后的剩余部分。在数量上,所有者权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2.所有者权益的特点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是企业的资金来源,但是,所有者权益有其自身的特点。这里,着重通过对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对比来说明所有者权益的特点。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性质不同。所有者权益是由股东出资形成的公司自有资产,负债是由公司承担的债务。所有者权益是不需要归还的,但可以分享公司收益,也承担亏损的责任和义务;而债务是必须归还的,但不承担亏损责任。

②权限不同。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则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企业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清偿。

③偿付期不同。所有者权益不像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的投资;而负债需要偿还,并且按照形成负债的合同规定的期限还款。

(四)收入

1.收入的概念

广义的收入,应包括营业收入、企业投资收益和与营业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营业外收入)等。我国的收入要素只包括营业收入,是一种狭义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正确地理解收入的概念是做好收入核算的重要前提。在理解收入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日常活动的含义。

②经济利益的含义。

③收入、收益和利得的关系。

2.收入的特点

收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收入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企业的收入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取得的,而不是从处置固定资产等非正常活动中取得。

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总额的增加或负债数额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企业资产总额之所以增加,负债数额之所以减少,是因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了经营成果。

③收入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的实现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发生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实际上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为正最终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为负则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这里仅指收入实现可能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代国家收取的增值税、银行代收储户的利息税、旅行社代客户收取的飞机票、门票款等。

3.收入的分类和内容

收入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收入的性质,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同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所包含的内容不同。主营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收入的比重较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其他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收入的比重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某一业务收入在一个企业是主营业务收入,在另一个企业可能是其他业务收入。就一个企业来说,判断某项业务是主营业务还是其他业务,其标准是看该项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和该项业务的经常性程度。

还要注意的是,预收款项不是营业收入。有时,企业在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之前就收入了款项,企业在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之前,这笔预收账款是本企业的负债。只有当企业交付商品或提供劳务之后,这笔债务才算清偿,负债才转换成营业收入。

(五)费用

1.费用的概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表述为:“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要素的定义是:“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费用作为会计要素或会计报表要素的构成内容之一,是和收入相对应而存在的。

费用和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个会计期间。

2.费用的特征

费用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①费用最终将会减少企业资源。②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所有者权益。

3.费用的分类及内容

为了便于合理地确认和计量费用,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应恰当地对费用进行分类。对费用进行分类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①按经济内容(或性质)进行分类,费用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②按照经济用途进行分类,费用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等。

(六)利润

利润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如果收入小于费用则表现为亏损。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利润构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要素包括的内容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会计要素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每个会计要素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各自包含不同的内容。但是,各个会计要素之间也存在一些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形成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式或会计方程式。下面分别论述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会计恒等式

(一)资产和权益的静态平衡关系

任何一个会计主体拥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存在相应的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和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资产就没有权益;同样,资产也不能脱离权益而独立存在。从任何一个会计时点(静态)来看,一个会计主体有多少资产,必定有多少权益;有多少权益必有多少负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一个会计主体的资产总额和其权益总额必然相等。这就形成了会计的基本平衡式:

资产=权益 (1-1)

由于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以,(1-1)式又可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资产和权益的动态平衡关系

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在某一时刻是相等的。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时只有资产内部发生变化;有时只有权益内部发生变化;有时资产和权益同时发生变化。发生变化以后,企业的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是否仍然会相等呢?这需要进一步说明。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会计事项是非常繁多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从它们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引起的变化来看,不外乎以下9种类型。

①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②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③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④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⑤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⑥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⑦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⑧资产减少,负债减少。

⑨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在每一个会计期间(如一个会计年度),企业运用其资产进行经营活动,会发生物质的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然后将产品销售出去,取得一定的销售收入;同时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取得产品销售收入需要发生各种经营管理费用。由于企业在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可转为费用(成本),而其产出则称为收入。把收入和费用进行配比,其差额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生产经营成果,即纯收入,也称为利润;收入不足抵补费用的部分就会发生亏损。这样,在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基本要素之间就形成了另一个具有特定数量关系的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上述公式侧重反映了价值运动的动态表现。

企业在某一月内实现收入总额为300000元,为取得该收入而发生的营业成本为120000元,为组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发生的行政管理费用为40000元,营业费用为30000元,借款利息费用为20000元,则企业当期的利润计算如下: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利润

300000-(120000+40000+30000+20000)=90000(元)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会计的动态要素是会计要素在显著变动时所呈现的状态,而静态要素又是引起这种显著变动的原因或变化的结果,也就是说,企业运用静态要素而产生了动态要素的变动及其结果。其结果最终又表现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例如:收入的实现,必然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是实现收入的原因。实现收入表明会增加所有者权益。费用的发生必然伴随着资产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是发生费用的结果。费用的发生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某一时期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差额如为正数,表示企业实现了利润,也表现为企业期末净资产的增加,即增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某一时期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差额如为负数,表示企业出现了亏损,也表现为企业期末净资产的减少,即减少了企业所有者权益。本期实现的利润或亏损在未分配之前,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将会计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之间的这种关系联系起来,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也就是:

新的资产=新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2)

(1-2)式展示了会计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变动情况及其变动结果。由此可见,这三个关系既勾画出了价值运动的动态形式,又反映了价值运动的静态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