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时间:2022-04-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章 流动资金管理本章介绍现金、应收账款及存货决策。第一节 现金管理一、现金管理目标现金是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作出抉择,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管理成本是指企业为管理现金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和安全措施费等。存货模式的目的是要计算出能使现金管理总成本最小的C值。

第八章 流动资金管理

【学习要点】本章介绍现金、应收账款及存货决策。需掌握下列要点:

      (1)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及现金收支预算;

      (2)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确定方法;

      (3)存货经济批量原理及其应用;

      (4)存货储存期控制法和ABC分类控制法。

【主旨语】精打细算,增收节支。  ——《理财学》

流动资金是指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其主要项目是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它们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有一个不断投入和收回的循环过程,这一过程没有终止的日期。这就使我们难以直接评价其投资的报酬率。因此,流动资金投资评价的基本要求是以最低的成本满足生产经营周转的需要。

第一节 现金管理

一、现金管理目标

现金是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它的首要特点是普遍的可接受性,可以有效地立即用来购买商品、货物、劳务或偿还债务。因此,现金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属于现金内容的项目,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主要是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

交易性需要是指满足日常业务的现金支付需要。企业经常得到收入,也经常发生支出,二者不可能同步同量。收入多于支出,形成现金置存;收入少于支出,需要借入现金。企业只有维持适当的现金余额才能使业务活动正常地进行下去。

预防性需要是指置存现金以防发生意外的支付。企业有时会出现料想不到的开支,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越大,预防性现金的数额也就越大;反之,企业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强,预防性现金数额则可小些。此外,预防性现金数额还与企业的借款能力有关,如果企业能够很容易地随时借到短期资金,则可以降低预防性现金数额;否则应扩大预防性现金数额。

投机性需要是指置存现金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例如,遇有廉价原材料或其他资产供应的机会,便可用手头现金大量购入;在适当时机购入价格有利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等。当然,除了金融公司和投资公司外,一般来讲,其他企业专为投机性需要而特殊置存现金的不多,遇到不寻常的购买机会,也常设法临时筹集资金。但拥有相当数额的现金,确实为突然的大批采购提供了方便。

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将不能应付各种需要,会使企业蒙受损失或丧失更多的盈利机会。但是,如果企业置存过量的现金,则会因这些资金不能投入周转,无法取得盈利而受损失。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资产,其收益性较低,这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少地置存现金,即使不将其投入本企业的经营周转,也应尽可能多地投资于能产生高收益的其他资产,避免资金闲置或用于低收益资产而带来的损失。这样,企业便面临现金不足和现金过量两方面的威胁。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作出抉择,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

二、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基于现金的交易、预防、投机三方面动机的需要,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情况下所保持现金的最低限额。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

(一)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据企业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总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因持有现金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一般可用企业投资收益率来表示。假设某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为10%,年平均持有现金为50万元,则该企业每年现金的机会成本为5万元(50万元×10%)。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即现金持有越多,机会成本越高。

管理成本是指企业为管理现金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和安全措施费等。管理成本具有固定成本的性质,它与现金持有量之间无明显的比例关系。

短缺成本是指企业因现金短缺而遭受的损失。例如,不能按期支付购料款而造成的信用损失,不能按期缴纳税款而被罚滞纳金等。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即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成本分析模式就是对以上三种不同的现金成本进行分析,找出三种成本之和最低点时的现金持有量的方式。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和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如图8-1所示。

图8-1 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和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

【例8-1】 某企业为寻求最佳现金持有量,现拟定四种现金持有方案,如表8-1所示。

表8-1 现金持有方案   单位:元

注:该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为15%。

由表8-1可知,四种方案中丙方案的总成本最低,因此,该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是75000元。

成本分析模式适用范围广泛,尤其适用于现金收支波动较大的企业,但是持有现金的短缺成本较难准确预测。

(二)存货模式

存货模式是将现金看成企业的一种特殊存货,按照存货管理中的经济批量法原理确定企业现金最佳持有量的方法。这一模式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W.J.Baumol于1952年首先提出的,故又称“鲍莫模型”。

采用存货模式测算最佳现金持有量是建立在下列假设基础上的:①企业未来年度的现金需求总量可以预测;②可通过出售短期有价证券来获得所需现金;③现金支出是均匀的,而且每当现金余额接近于零时,短期证券可随时转换为现金。存货模式如图8-2所示。

图8-2 现金持有量与时间的关系

在图8-2中,企业现金支出在某一时期内是比较稳定的,C为企业最高的现金持有量,在每隔时间t内,C元现金被均匀地消耗掉,企业便可通过出售短期有价证券获得C元现金来补足,如此不断反复。

存货模式的目的是要计算出能使现金管理总成本最小的C值。在此模式中,现金管理总成本包括两个方面。

(1)现金持有成本,是指持有现金所放弃的收益,即持有现金就不能获得有价证券的利息收益,又称机会成本,它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

(2)现金转换成本,是指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过程中所发生的交易成本,如经纪人佣金、税金和其他管理成本,一般只与交易的次数有关,而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无关。

如果现金持有量大,则持有成本较高,但由于减少了转换次数,所以转换成本可降低;反之,现金持有量小,则持有成本较低,但转换成本又会上升。最佳现金持有量就是使两种成本之和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

假设TC为现金管理总成本,C为现金持有量,R为短期有价证券的利率,F为每次的转换成本,T为一定时期的现金总需求量,则有

图8-3 总成本、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的关系

总成本、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的关系如图8-3所示。

图8-3所示中,现金管理总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U形曲线关系,可用导数的方法求出最小值。其计算公式为

【例8-2】 某企业预计全年现金需要量为16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50元,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10%,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存货模式的优点是计算结果比较精确,但它是以现金支出均匀发生、现金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易于预测为前提条件推算得到的,当企业现金收支波动较大时,这种方法的应用就受到了局限。

三、现金收支预算

现金收支预算也是企业现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进行有效和准确的现金需求预测,以及尽量做到现金收支的匹配与均衡,从而确保现金的使用效益。现金收支预算由四部分组成,即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溢余或不足、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现金收入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和预算期现金收入,销货取得的现金收入是其主要来源。期初现金余额是在编制预算时结合最佳现金持有量预计的,销货取得的现金收入是根据销售预算的。现金支出包括预算期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所得税、购置设备及股利分配等各项支出,有关数据分别来自有关的预算。现金溢余或不足主要反映现金收入合计与现金支出合计的差额,即现金收支差额。当出现现金收支差额时,要通过协调资金的筹措和运用来调整,以解决收支不平衡问题,并保证期末余额达到最佳持有量状态。若收支差额为正值,在偿还了利息和借款本金之后仍超过现金最佳持有量,就应拿出一部分现金用于有价证券投资;若收支差额为负值,则可采取延缓还本付息、抛售有价证券或向银行借款等措施。

【例8-3】 某企业现着手编制2013年6月的现金收支计划。预计2013年6月月初现金余额为8000元;月初应收账款为4000元,预计月内可收回80%;本月销货为50000元,预计月内销售的收款比例为50%;本月需要采购材料的成本为8000元,企业每月采购的70%当月付现;月初应付账款余额5000元需在月内全部付清;月内以现金支付工资为8400元;本月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付现16000元;其他经营性现金支出900元;购买设备支付现金10000元。企业现金不足时,可向银行借款,借款金额为1000元的倍数;现金多余时可购买有价证券。要求月末现金余额不低于5000元,增值税率为17%,附加费率为10%,假设各月销售税金与附加费均在当月月末付清。

(1)计算经营现金收入。

经营现金收入=[4000×80%+50000×(1+17%)×50%]元=32450元

(2)计算经营现金支出。

采购材料支出=[8000×(1+17%)×70%+5000]元=11552元

支付工资8400元

本月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支出16000元

其他经营性现金支出900元

应缴增值税=(50000×17%-8000×17%)元=7140元

应缴附加费=(7140×10%)元=714元

所以,有

经营现金支出=(11552+8400+16000+900+7140+714)元=44706元

(3)计算现金余缺。

现金余缺=[8000+32450-(44706+10000)]元=-14256元

(4)确定最佳资金筹措或运用数额。

银行借款数额=(15000+5000)元=20000元

(5)确定现金月末余额。

现金月末余额=(20000-14256)元=5744元

【知识链接】 穷人的银行家

在孟加拉有一位银行家叫穆罕黙德·尤努斯。他一手创办了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意为“乡村银行”),为贫穷的农夫、街上擦皮鞋的小贩提供无抵押的低息贷款,甚至提供给乞丐短期借款。尤努斯发放的第一笔贷款只有27美元,而当时这家银行的信用风险在同行业中最低。

因其从社会底层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努斯曾获得过包括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在内的总计60多项荣誉,是实至名归的穷人的银行家。尤努斯在首创格莱珉银行之时,只是希望帮助孟加拉的贫困人们获得必需的资本,那时他并未曾想到,会为时势所推动,从此开创了小额融资的一种现代模式,这在今天亦被世人评价为一项非凡的成就。

第二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这里所说的应收账款是指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商业竞争

这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对于同等的产品价格、类似的质量水平、一样的售后服务,实行赊销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将大于现金销售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徕顾客,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由竞争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2.结算时差

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当然,现实生活中现金销售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零售企业中更常见。不过就一般批发企业和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这是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的缘故。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就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受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而造成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这里不对它进行讨论,而只论述属于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的管理。

既然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那么其管理的目标就是求得利润。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肯定要发生成本,这就需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只有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如果应收账款赊销有着良好的盈利前景,就应当放宽信用条件增加赊销量。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应收账款的成本主要表现如下。

1.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是销货企业向购货企业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其实质是让购货企业占用销货企业的资金,从而使销货企业无法利用这笔资金从事其他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创造收益。这种资金利用机会的损失构成了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这一成本的大小与企业维持赊销业务所占用的资金数量和资本成本有关。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率

(资本成本率一般可按有价证券利息率计算)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2.管理成本

建立了应收账款就要对它进行管理,要制定和实施应收账款政策,所有这些活动(如进行客户的信用调查、进行账龄分析、采取催款行动等)都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构成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

3.坏账成本

由于客户的信用程度不同,支付能力各异,企业的部分应收账款会因少数客户无力支付而最终不能收回,成为坏账。这种坏账损失是应收账款产生的成本之一。

三、信用政策的确定

应收账款赊销的效果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

(一)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企业在设定某一顾客的信用标准时,往往先要评估它赖账的可能性。这可以通过“5C”系统来进行分析。所谓“5C”系统,是指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s)。

1.品质

品质是指顾客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企业必须设法了解顾客过去的付款记录,看其是否有按期如数付款的一贯做法,及与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这一点经常被视为评价顾客信用的首要因素。

2.能力

能力是指顾客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顾客的流动资产越多,其转换为现金支付款项的能力越强。同时,应注意顾客流动资产的质量,看是否有存货过多、过时或质量下降,影响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情况。

3.资本

资本是指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

4.抵押

抵押是指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于抵押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顾客尤为重要。一旦收不到这些顾客的款项,便以抵押品抵补。如果这些顾客能提供足够的抵押,就可能考虑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信用。

5.条件

条件是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例如,万一出现经济不景气,会对顾客的付款产生什么影响,顾客会如何做等,这需要了解顾客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

(二)信用条件

如果顾客达到信用标准,便能享受企业的信用优惠。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就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所谓信用条件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间、现金折扣等。

1.信用期间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限。例如,若某企业允许顾客在购货后50天内付款,则信用期为50天。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恰当的信用期。

信用期的确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会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可以延长信用期,否则不宜延长。如果缩短信用期,则情况正好与之相反。

【例8-4】 某公司现在采用30天按发票金额付款的信用政策,拟将信用期放宽至60天,仍按发票金额付款即不给折扣,设等风险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15%,其他有关的数据如表8-2所示。

表8-2 例8-4的相关数据

分析时,先计算放宽信用期得到的收益,然后计算增加的成本,最后根据二者比较的结果作出判断。

(1)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120000-100000)×(5-4)元=20000元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应计利息增加=(12000-5000)元=7000元

(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增加=(4000-3000)元=1000元

坏账损失增加=(9000-5000)元=4000元

(4)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

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20000-(7000+1000+4000)]元=8000元

由于收益的增加大于成本,故可采用60天信用期。

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徕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折扣常采用如5/10、3/20、n/30这样一些符号表示。这三种符号的含义为:5/10表示10天内付款,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即只需支付原价的95%,若原价为10000元,则只支付9500元;3/20表示20天内付款,可享受3%的价格优惠,即只需支付原价的97%,若原价为10000元,则只支付9700元;n/30表示付款最后期限为30天,此时付款无优惠。

企业采用什么程度的现金折扣,要与信用期间结合起来考虑。例如,要求顾客最迟不超过30天付款,若希望顾客在20天、10天付款,能给予多大折扣?或者给予5%、3%的折扣,能吸引顾客在多少天内付款?不论是信用期间还是现金折扣,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但也会增加成本。现金折扣带给企业的好处前面已讲过,它使企业增加的成本则指的是价格折扣损失。当企业给予顾客某种现金折扣时,应当考虑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孰高孰低,权衡利弊,抉择决断。

因为现金折扣是与信用期间结合使用的,所以确定折扣程度的方法与程序实际上与前述确定信用期间的方法与程序一致,只不过要把所提供的延期付款时间和折扣综合起来,看各方案的延期与折扣能取得多大的收益增量,再计算各方案带来的成本变化,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例8-5】 沿用例8-4,假定该公司在放宽信用期的同时,为了吸引顾客尽早付款,提出了0.8/30、n/60的现金折扣条件,估计会有一半的顾客(按60天信用期所能实现的销售量计)将享受现金折扣的优惠。

(1)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120000-100000)×(5-4)]元

     =20000元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应计利息增加=(9000-5000)元=4000元

(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增加=(4000-3000)元=1000元

坏账损失增加=(9000-5000)元=4000元

(4)估计现金折扣成本的变化。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新的现金折扣率

         ×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销售水平

         ×旧的现金折扣率×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

        =(600000×0.8%×50%-500000×0×0)元

        =2400元

(5)提供现金折扣后的税前损益。

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20000-(4000+1000+4000+2400)]元

           =8600元

由于可获得税前收益,故可放宽信用期,提供现金折扣。

(三)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是指当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如期收回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策略和方法。对于短期拖欠的账款,企业可以采取发信、打电话的方法催收;对于拖欠期较长的账款,可以采用派人上门催款、请公司法律顾问协助等方法催收;对于长期拖欠的账款,企业可以请有关代理机构帮助催收,以致上法院起诉等方法催收。一般来讲,积极的收账政策会产生较好的收账效果,减少坏账损失,但积极的收账政策也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收账费用,如出差人员的差旅费,聘请律师的费用,交付给代理机构的费用等显性费用,以及一些难以量化的隐性费用(如与客户关系的破裂,与地方保护主义的矛盾等,这些很可能影响企业以后的经营活动,这些隐性费用在我国有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合理的收账政策应在权衡增加的收账费用和减少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后做出。

第三节 存货管理

一、存货管理目标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商品等。

如果工业企业能在生产投料时随时购入所需的原材料,或者商业企业能在销售时随时购入该项商品,就不需要存货。但实际上,企业总有储存存货的需要,并因此占用或多或少的资金。企业储存存货的需要出自以下原因。

1.保证生产或销售的需要

实际上,企业很少能做到随时购入生产或销售所需的各种物资,即使是市场供应充足的物资也如此,这不仅因为不时会出现某种材料的市场断档,还因为企业距供货点较远而需要必要的途中运输及可能出现的运输故障。一旦生产或销售所需物资短缺,生产经营将被迫停顿,造成损失。为了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停业待货等事故,企业需要储存一定量的存货。

2.出自价格的考虑

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常有优惠。但是,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存货资金占用过多会使利息支出增加;各项开支的增加更直接使成本上升。

进行存货管理,就要尽力在各种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使存货在保证生产或销售需要的前提下,各项相关成本之和达到最低水平。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标。

二、储备存货的有关成本

与储备存货有关的成本包括以下三种。

(一)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TCa来表示。其又分为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等两种。

1.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是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报电话费等支出。订货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等,称为订货的固定成本,用F1表示;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如差旅费、邮资等,称为订货的变动成本。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用K表示;订货次数等于存货年需要量D与每次进货量Q之商。订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2.购置成本

购置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经常用数量与单价的乘积来确定。年需要量用D表示,单价用U表示,于是购置成本为DU。

订货成本加上购置成本就等于存货的取得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

(二)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是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的利息(若企业用现有现金购买存货,便失去了现金存放银行或投资于证券本应取得的利息,是为“放弃利息”;若企业借款购买存货,便要支付利息费用,是为“付出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通常用TCc来表示。

储存成本也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两种。固定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月工资等,常用F2表示。变动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单位成本用Kc来表示,则储存成本为

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

(三)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还应包括需要主观估计的商誉损失)。如果生产企业以紧急采购借用材料解决库存材料中断之急,那么缺货成本表现为紧急额外购入成本(紧急额外购入的开支会大于正常采购的开支)。缺货成本用TCS表示,缺货量用S表示,单位缺货成本用KU表示,则缺货成本为

如果以TC来表示储备存货的总成本,则它的计算公式为

企业存货的最优化,即使上式TC值最小。

三、存货控制

存货控制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决定进货项目、选择供应单位、决定进货时间、决定进货的批量等,这些工作涉及的部门也较多,如企业的供应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财务部门实施对存货的控制,实现存货管理的目标,这要在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中完成。财务部门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决定进货时间和进货数量,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数量。在企业存货管理和控制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些有效的存货控制方法。以下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

(一)存货经济批量控制法

企业在确定了计划采购总量后还要确定合理的每次进货批量,以防止盲目采购造成损失。找到能够使一定时期存货的总成本达到最小值的每次进货数量,叫做经济进货批量。由上述对存货成本的分析可知,不同的成本项目与进货批量呈现着不同的变动关系。减小进货批量、增加进货次数,在使得储存成本降低的同时,会导致订货变动成本与缺货成本的提高;相反,增大进货批量、减少进货次数,尽管有利于降低订货变动成本与缺货成本,但会导致变动储存成本的提高。因此,如何协调各项成本费用间的关系,使其总和保持最低水平,是企业组织进货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存货经济批量控制法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加以实施。以下分别就不允许缺货且无商业折扣情况下、不允许缺货但有商业折扣情况下、允许缺货情况下如何确定经济进货批量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1.不允许缺货且无商业折扣情况下经济进货批量的确定

不允许缺货且无商业折扣情况下确定的进货批量就是基本经济进货批量。因为与存货总成本有关的变量很多,即影响的因素很多,为了解决这种较复杂的问题,有必要简化或舍弃一些因素,先研究解决基本的、简单的问题。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的确定是以如下假设为前提的。

(1)企业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可以较为准确地予以预测。

(2)存货的耗用或者销售比较均衡。

(3)存货的价格稳定,且不存在数量折扣,进货日期完全由企业自行决定,并且每当存货量降为零时,下一批存货均能马上一次到位。

(4)仓储条件及所需现金不受限制。

(5)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

(6)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所需存货而影响其他方面。

由于企业不允许缺货,即每当存货数量降至零时,下一批订货便会随即全部购入,故不存在缺货成本。此时与存货订购批量、批次直接相关的就只有订货变动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两项。这样,订货变动成本与变动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水平下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其计算公式为

【例8-6】 达利公司每年需耗用甲材料8000千克,该材料的单位采购成本为15元,单位储存成本为5元,平均每次订货成本为50元,则

W=400×15/2元=3000元

N=8000/400次=20次

上述计算表明,当进货批量为400千克时,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总额最低。

2.不允许缺货但有商业折扣情况下经济进货批量的确定

不允许缺货但有商业折扣情况下的经济进货批量,就是实行商业折扣的经济进货批量。为了鼓励客户购买更多的商品,销售企业通常会给予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这种价格折扣称为商业折扣。购买越多,所获得的价格优惠越大。此时,进货企业对经济进货批量的确定,除了考虑订货成本与变动储存成本外,还应考虑存货的进价成本,因为此时存货进价成本已经与进货数量的大小有了直接的联系,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为,首先按照基本模式确定出无商业折扣情况下的经济进货批量及其相关总成本,然后加进不同批量的进价成本差异因素,通过比较确定出成本总额最低的进货批量,即有商业折扣时的经济进货批量。

【例8-7】 达利公司甲材料的年需要量为8000千克,每千克标准进价为15元。销售企业规定:客户每批购买量不足1000千克的,按照标准价格计算;每批购买量1000千克以上、2000千克以下的,价格优惠2%;每批购买量2000千克以上的,价格优惠3%。已知每批变动订货成本为50元,单位材料的年储存成本为5元。计算经济进货批量。

在没有商业折扣(即进货批量1000千克以下)时的经济进货批量和相关存货成本总额分别为

相关存货成本总额

 =(8000×15+8000/400×50+400/2×5)元

 =122000元

进货批量在1000千克~1999千克之间,可以享受2%的价格优惠。在此范围内,进价成本总额是相同的,逐项计算可发现,越是接近价格优惠的进货批量,成本总额就越低,这是一个规律。所以,在可享受2%的价格优惠的批量范围内,成本总额最低批量是1000千克,存货成本总额为

存货成本总额

=[8000×15×(1-2%)+8000/1000×50+1000/2×5]元

=120500元

同理,在享受3%价格优惠的进货批量(即进货2000千克以上)范围内,成本总额最低的进货批量为2000千克,存货成本总额为

存货成本总额

=[8000×15×(1-3%)+8000/2000×50+2000/2×5]元

=121600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各种价格条件下的批量范围内,成本总额最低的进货批量为1000千克。当然这一结论是建立在基本经济进货模式其他各种假设条件均能具备的前提之上的。

3.允许缺货情况下经济进货批量的确定

允许缺货情况下,企业对经济进货批量的确定,不仅要考虑进货费用与储存费用,而且必须对可能的缺货成本加以考虑,即能够使三项成本总和最低的批量便是经济进货批量。

允许缺货情况下经济进货批量及每次缺货量的计算公式为

【例8-8】 某企业甲材料年需要量为32000千克,每次变动订货成本为60元,单位储存成本为4元,单位缺货成本为8元。

经济进货批量及每次缺货量分别为

【技能指引】 谁来承担成本

通过商业信用在一段时间内使用资金是有成本的,而不是免费的。这一成本可能由供应商承担,也可能由购货方承担,或由双方共同承担。究竟谁来承担或部分分担成本,取决于双方所处的地位和各自的经济状况以及由此决定的购销策略。

天平通常会倒向强势的一方,例如,当供货方所供应货物处于卖方市场的强势位置时,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就可将这一成本转移给购货方;而如果情形相反,这类供应商可能最终就会承担商业信用的绝大部分成本。在实践中,购货方应当明确是谁在承担成本,有必要多走访几家供应商,以寻求更有利的交易。

(二)存货储存期控制法

存货储存期控制法,是根据存货的有关费用与存货储存时间的依存关系,通过控制存货储存时间,加速存货周转,实现存货管理目标的一种控制方法。无论是商品流通企业还是生产制造企业,其商品或产品一旦入库,就面临着如何尽快销售出去的问题。且不考虑未来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仅是存货储存本身就会给企业造成较多的资金占用费(如利息成本或机会成本)和仓储管理费。因此,尽力缩短存货储存时间、加速存货周转,是节约资金占用、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获利水平的重要措施。

企业进行存货投资所发生的费用支出,按照与储存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固定储存费与变动储存费两类。前者数额的大小与存货储存期的长短无直接联系,如各项进货费用、管理费用等。后者即变动储存费,则随着存货储存期的延长或缩短成正比例增减变动,如存货资金占用费(贷款购置存货的利息或现金购置存货的机会成本)、存货仓储管理费、仓储损耗(为计算方便,如果仓储损耗较小,亦将其并入固定储存费)等。

基于上述分析,引入本量利的平衡关系原理,可以将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商品的利润与毛利、销售税金与附加、固定储存费、变动储存费以及商品储存期(天数)的相关联系做成如图8-4所示的曲线。

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利润=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

-每日变动储存费×储存天数

存货的储存成本之所以会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变动储存费随着存货储存期的延长会不断增加,可见利润与费用之间此增彼减的关系实际上是利润与变动储存费之间此增彼减的关系。这样,随着储存期的延长,利润将日渐减少。当毛利扣除固定储存费和销售税金及附加后余额被变动储存费抵消到恰好等于企业目标利润时,存货就已经到了保利期。当它完全被变动储存费抵消时,便意味着存货已经到了保本期。无疑,存货如果能够在保利期内售出,所获得的利润便会超过目标值,反之将难以实现既定的利润目标。倘若存货不能在保本期内售出,则企业便会蒙受损失。其计算公式为

图8-4 商品储存盈亏关系

在整批购进又整批卖出的情况下,经销某批存货获利或亏损额的计算公式为

获利或亏损额=每日变动储存费×(保本储存天数-实际储存天数)

在批进零售的情况下,经销某批存货获利或亏损额的计算公式为

获利或亏损额=每日变动储存费×(平均保本储存天数-平均实际储存天数)

当保本储存天数大于实际储存天数时为获利,反之为亏损。

【例8-9】 某商品流通企业购进丙商品500件,单位进价(不含增值税)为500元,单位售价为550元(不含增值税),经销该商品固定储存费用为5000元,若货款均来自银行贷款,年利率为9%,该批存货的月保管费用率为0.3%,销售税金及附加为2500元。要求:

(1)计算该批存货的保本储存期;

(2)若企业要求获得3.5%的投资利润率,计算保利期;

(3)若该批存货实际储存了150天,问能否实现3.5%的目标投资利润率,差额多少?

(4)若该批存货亏损了875元,则实际储存了多少天?(一年按360天、一个月按30天计算)

分别计算如下。

(1)商品保本储存天数

(2)商品保利储存天数=

(3)储存150天的实际利润额=87.5×(200-150)元=4375元

实际利润小于目标利润8750(500×500×3.5%)元,未达到3.5%的目标投资利润率,其差额为4375(8750-4375)元。

(4)亏损875元的实际储存天数

从财务管理方面,需要分析哪些存货基本能在保利期内销售出去,哪些存货介于保利期与保本期之间售出,哪些存货直至保本期已过才能售出或根本就没有市场需求。通过分析,财务部门应当通过调整资金供应政策,促使经营部门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方向,推动企业存货结构的优化,提高存货的投资效率。

(三)ABC分类控制法

ABC分类控制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Pareto)于19世纪首创的,以后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广泛用于存货管理、成本管理和生产管理中。对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而言,有成千上万种存货项目,其数量价值各不相同,甚至相差很远。如果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就抓不住重点,不能有效地控制主要存货资金。ABC分类控制法就是遵循“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把重点存货与一般存货加以划分,然后分别进行管理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

ABC分类控制法是按照一定标准,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按品种重点管理,按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

1.ABC分类的标准

ABC分类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金额标准;二是品种数量标准。其中金额标准是最基本的,品种数量标准仅作为参考。具体做法如下。

A类:金额巨大,但品种数量较少的存货(品种数量占总品种数量的10%左右,金额占总金额的70%左右)。

B类:介于A、C两类之间的存货(品种数量占总品种数量的20%左右,金额占总金额的20%左右)。

C类:金额微小,但品种数量众多的存货(品种数量占总品种数量的70%左右,金额占总金额的10%左右)。

2.ABC分类控制法的运用

把存货划分为ABC三大类,其目的是实现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其具体内容如表8-3所示。

表8-3 存货ABC分类管理

【例8-10】 某企业共有材料15种,共占用资金80000元,该企业存货控制采用ABC分类法,各种材料的归类情况如表8-4所示。

表8-4 存货归类情况表

根据以上分类,该企业分别确定对A、B、C三类存货的不同控制措施。

A类存货品种少,资金占用大,其管理的好坏意义重大,是存货管理的重点。抓好A类存货的管理,有利于降低成本,节约资金占用,对于A类存货要实行分品种重点规划和管理,科学地确定经济订购批量。经常检查其库存情况,严格控制库存数量,对存货的收、发、存进行详细记录定期盘点,并努力加快其周转速度。

C类存货品种繁多,资金占用较少,一般可以采用比较简化的方法进行管理,通常采用总额控制的方式。可根据经验确定其资金占用量,或者规定一个订货点。当存货低于这个订货点时就组织进货,酌量增大每次订货量,减少订货次数。

B类存货介于A、C两类之间,实行次重点管理,一般可按存货类别进行控制,可适当放宽经济采购量,尽量节约人力、物力,以降低其成本。

综上所述,ABC分类法的特点在于使企业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照顾一般,提高存货资金管理的整体效果。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流动资金  持有现金成本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 信用政策

“5C”系统 信用条件   存货储存成本   经济批量

存货保利储存期ABC分类控制法

2.简述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

3.现金收支预算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4.赊销信用政策的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

5.与储存存货的有关成本包括哪些内容?其总成本公式是怎样的?

6.经济进货批量是建立在哪些假设基础上的?

7.谈谈你对保本与保利储存期的理解。

8.“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这句话用在存货控制上有什么含义?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进货费用中属于变动成本的是(  )。

A.采购部门管理费用

B.采购人员的计时工资

C.进货差旅费

D.预付订金的机会成本

2.下列关于应收账款信用期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用期限越长,企业坏账风险越小

B.信用期限越长,客户享受的信用条件越优越

C.延长信用期限,不利于销售收入的扩大

D.信用期限越长,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越低

3.某企业预测的年度赊销收入净额为3600万元,应收账款收账期为30天,变动成本率为60%,资金成本率为10%,则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为(  )万元。

A.10

B.6

C.18

D.20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应收账款成本构成要素的是(  )。

A.机会成本

B.管理成本

C.坏账成本

D.短缺成本

5.下列项目中属于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的是(  )。

A.现金管理人员工资

B.现金安全措施费用

C.现金被盗损失

D.现金的再投资收益

6.某企业每月现金需要量为250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券的每次转换金额和转换成本分别为50000元和40元,每月的现金转换成本为(  )。

A.200元

B.1250元

C.40元

D.5000元

7.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  )。

A.与现金余额成反比

B.等于有价证券的利息率

C.与持有时间成反比

D.是决策的无关成本

8.假定某企业每月现金需要量为160000元,现金和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30元,有价证券的月利率为6%,则该企业最佳现金余额为(  )。

A.80000元

B.40000元

C.20000元

D.160000元

9.某企业全年需用A材料2400吨,每次订货成本为400元,每吨材料年储备成本为12元,则每年最佳订货次数为(  )次。

A.12

B.6

C.3

D.4

10.现金作为一种资产,它的(  )。

A.流动性差,盈利性差

B.流动性差,盈利性强

C.流动性强,盈利性差

D.流动性强,盈利性强

二、多项选择题

1.存货的取得成本通常包括(  )。

A.订货成本

B.储存成本

C.购置成本

D.缺货成本

2.企业为应付紧急情况所持有的现金余额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  )。

A.企业临时举债能力的强弱

B.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

C.企业对现金流量预测的可靠程度

D.企业的经营规模

3.与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有关的因素是(  )。

A.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B.变动成本率

C.销售成本率

D.资金成本率

4.应收账款信用条件的组成要素有(  )。

A.信用期限

B.现金折扣期限

C.现金折扣率

D.商业折扣

5.缺货成本是指由于不能及时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它们包括(  )。

A.商誉(信誉)损失

B.延期交货的罚金

C.采取临时措施而发生的超额费用

D.停工待料损失

6.用存货模式分析、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应予以考虑的成本费用项目有(  )。

A.现金管理费用

B.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

C.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

D.现金短缺成本

7.企业持有现金总额通常小于交易、预防、投机三种动机各自所需现金持有量的简单相加,其原因有(  )。

A.现金可在各动机中调剂使用

B.企业存在可随时借入的信贷资金

C.满足各种动机所需现金的存在形态可以多样化

D.现金与有价证券可以互相转换

8.在基本模型假设前提下确定经济订货量时,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相关进货费用和相关储存成本随每次进货批量的变动成反向变化

B.相关储存成本的高低与每次进货批量成正比

C.相关订货成本的高低与每次进货批量成反比

D.年相关储存成本与年相关进货费用相等时的采购批量,即为经济订货批量

9.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可增加销售量,但也会付出一定代价,主要有(  )。

A.应收账款机会成本

B.坏账损失

C.收账费用

D.现金折扣成本

10.企业预防性现金数额大小(  )。

A.与企业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成反向变动

B.与企业借款能力成反向变动

C.与企业业务交易量成反向变动

D.与企业偿债能力成同向变动

三、判断题

1.在利用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货模式确定现金最佳持有量时,可以不考虑管理成本的影响。(  )

2.在年需要量确定的情况下,经济订货批量越大,进货间隔期越长。(  )

3.在存货的ABC分类管理法下,应当重点管理品种数量虽然较少但金额较大的存货。(  )

4.企业为满足交易动机所持有的现金余额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日常开支水平。(  )

5.企业的营运资金越大,风险越小,但收益率也越低;相反,企业的营运资金越小,风险越大,但收益率也越高。(  )

6.现金折扣是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多买商品而给予的价格优惠,每次购买的数量越多,价格也就越便宜。(  )

四、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每月平均现金需要量为10万元,有价证券的月利率为10‰,假定企业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控制目标为600元。要求:

(1)计算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限额;

(2)计算最低现金余额。

2.已知:某公司2013年第1—3月实际销售额分别为38000万元、36000万元和41000万元,预计4月份销售额为40000万元。每月销售收入中有70%能于当月收现,20%于次月收现,10%于第三个月收讫,不存在坏账;假定该公司销售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只需缴纳消费税,税率为10%,并于当月以现金交纳;该公司3月末现金余额为80万元,应付账款余额为5000万元(需在4月份付清),不存在其他应收应付款项。

4月份有关项目预计资料如下:采购材料8000万元(当月付款70%);工资及其他费用支出8400万元(用现金支付);制造费用8000万元(其中折旧费等非付现费用为4000万元);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1000万元(用现金支付);预交所得税1900万元;购买设备12000万元(用现金支付)。现金不足时,通过向银行借款解决。4月末现金余额要求不低于10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公司4月份的下列预算指标:

(1)经营性现金流入;

(2)经营性现金流出;

(3)现金余缺;

(4)应向银行借款的最低金额;

(5)4月末应收账款余额。

3.某企业拟改变现在只对坏账损失率小于10%的客户赊销的信用政策。方案有二:其一,只对坏账损失率小于8%的客户赊销,预计销售收入将减少80000元,平均付款期仍为45天,管理成本将减少200元,减少销售额的坏账损失率为10%;其二,只对预计坏账损失率小于20%的客户赊销,预计销售收入将增加120000元,平均付款期限仍为45天,管理成本将增加300元,增加销售额的预计坏账损失率为18%。企业边际贡献率为25%,企业投资报酬率为20%。问:企业是否改变信用政策?如果改变,则应采用哪种方案?

4.若某企业A材料年需用量为48000千克,年单位储存成本8元,单位缺货成本12元,每次进货费用50元。试计算A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和平均缺货量。

5.某企业全年需从外部购入某零件1200件,每批进货费用400元,单位零件的年储存成本6元,该零件每件进价10元。销售企业规定:客户每批购买量不足600件,按标准价格计算,每批购买量超过600件(含600件),价格优惠3%。要求:

(1)计算该企业进货批量为多少时才是有利的;

(2)计算该企业最佳的进货次数;

(3)计算该企业经济进货批量的平均占用资金。

6.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每年赊销额为240万元,该企业产品变动成本率为80%,资金利润率为25%。企业现有A、B两种收账政策可供选用,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1)填列表中的空白部分(一年按360天计算);

(2)对上述收账政策进行决策;

(3)若企业倾向于选择B政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判断B政策的收账费用上限。

A、B收账政策资料

7.某企业信用期若为30天,销量为10000件,信用期若为60天,销量可增至12000件。其余条件如下表所示。

该公司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20%,问企业的信用期应定为多长?

8.某公司每年需用某种材料8000吨,每次订货成本400元,每件材料的年储存成本为40元,该种材料买价为1500元/吨。要求:

(1)每次购入多少吨可使全年与进货批量相关的总成本达到最低?此时相关总成本为多少?

(2)若一次订购量在500吨以上时可获2%的折扣,在1000吨以上时可获3%折扣,要求填写下表,并判断公司最经济订货量为多少?

经济订货量计算表  单位: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