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出台。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新增16个项目,至此,河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达148项,其中燕山地区22项。截至2013年11月,全市已初步形成了14大类别147项的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大多诞生于农耕文明的传统文化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渐渐离大众远去,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非物质文化”的活态性、流变性使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流失,后继乏人,陷入困境。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呼声日高。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出台。对比日本、韩国对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定义为“人间国宝”并受到一批专家保护,我国情况更加让人担忧。联合国对文化遗产用的是“利用”,香港和台湾用的是“活化”,如何将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留住乡愁记忆、守护精神家园,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最大困境。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方面的利用,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社会及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促使相关部门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可以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带动地方经济增长,旅游收入可以部分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批准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第一批计518项,2008年6月14日第二批计510项、2011年6月10日第三批计191项、2014年7月16日第四批计298项,截至目前我国共命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17项。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新增16个项目,至此,河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达148项,其中燕山地区22项。截止到2013年10月,河北省已公布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648项(子项690项)。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分四批共认定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耄耋之年者占到1/3,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无人,甚至面临“人亡艺绝”的局面。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燕赵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记录了民族的历史,承载着人们的记忆,渗入了我们的情感。

表5-2 河北省燕山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统计表

目前,秦皇岛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名。唐山市已公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80项,其中33个项目进入省级名录,6个项目进入国家级名录;已命名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7人(健在103人),其中29人被命名为省级传承人,8人被命名为国家级传承人。承德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遍地都是,在河北省名列前茅。2006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数。截至2013年11月,全市已初步形成了14大类别147项的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越剪越美的丰宁剪纸、越吹越响的吵子会、越飞越远的蝴蝶舞、越酿越香的板城烧锅、“摔”出国门的“二贵”,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构成承德非物质文化的样貌和形态。2014年12月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丰宁滕氏布糊画、滦平民俗元宵节抡花项目上榜,至此,承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9项。自2005年至2012年期间,张家口市做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科学的采录,统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有十种,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二人台、蔚县剪纸、晋剧(口梆子)、蔚县秧歌戏和拜灯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打树花、莜面制作技艺和青砂器制作技艺等等。

图5-1 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县地秧歌上海世博会展演

图5-2 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山皮影戏

图5-3 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妙趣横生的二贵摔跤;别具风韵的丰宁剪纸

图5-4 张家口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

创新是不变的主题,但一定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典型元素不变的基础上,将时尚与传统技艺相结合,这种结合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保持生命力和延续性。每个时代的艺术要有每个时代的符号,赋予传统技艺新的内涵,以创新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20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自勇筹办的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在石家庄终于正式开馆。同期,蔚县剪纸传承人周淑英也在石家庄开办了周淑英剪纸艺术馆,她还带着自己的剪纸艺术多次走出国门,希望借此唤醒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如今习三内画已经开发出上百个品种,包括鼠标垫、茶杯等日常用品,未来,他还计划建造一个文化产业园区,融合互动、体验、参与的元素,打造动态的博物馆。周淑英继承了周派螺旋刀、针尖刀和套染晕染等传统技法,并创造了7种点染新技法,使蔚县剪纸的技艺有了新发展。2015年3月,邯郸女孩李晓林的一组名为“二十四节气美食图”复古手绘插画图在网络上走红,迷倒众多网友,可见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措施。

图5-5 设计系才女手绘“二十四节气美食图”

各地在寻找传承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如创新式传承、生产性保护、建立传承基地、产业园等方式。乐亭县拥有乐亭大鼓、乐亭地秧歌和乐亭皮影戏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亭县成立了大鼓、皮影、地秧歌等专业表演团体,每年重要节庆日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参与演出。多次开展“乐亭皮影走进小学课堂”、“乐亭皮影走进大学校园”等活动。2011年乐亭大鼓首次走入唐山艺术学校、2013年2月乐亭地秧歌走进北京舞蹈学院、2013年11月乐亭皮影走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2014年11月乐亭县与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河北蔚县有16个乡镇96个行政村分布着剪纸艺人,形成了28个剪纸专业村,30家集团式规模剪纸厂,剪纸专业户达1100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生产剪纸作品600万陶,畅销美、日、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剪纸成为县域特色经济的拳头产品和重要富民产业。

为传承与发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9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大型公益活动,将“燕赵之旅”活动作为首开站。启动仪式包含新闻发布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子拜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巡礼、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展示和作品博览会以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等,全方位地突出了地域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014年6月1日,开始施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进入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阶段。创新还体现在宣传的方式方法上。近年来,河北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省内大专院校推广“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创建活动,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

各地进行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和宣传。2009年2月9日至23日,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系列活动,133项进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项目在大展中亮相,在文化展览的同时举办产品订货会,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北京内联升布鞋制作、油纸伞制作、苗族银器制作等老手艺民间物件大受欢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生产单位,除了北京金漆镶嵌公司、潮州市艺葩木雕厂、五粮液集团等大型公司外,还有很多家庭作坊、街道小厂或县级小工厂,如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张冬阁擅长满族风情剪纸,采用培训同乡,共同完成订单的模式。2015年6月14日,作为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暨第八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活动的亮点之一,京津辽蒙及承德传统手工艺展示在碧峰门民俗文化园精彩亮相,此次展示旨在区域性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进社区及泥塑、剪纸等民间手工艺作品展览等活动,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4年举行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活动主题为“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主题口号为“非遗传承,人人参与”。2012年3月丰宁满族自治县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并对社会免费开放,展览馆在原博物馆二楼西展厅,是河北省第一家县级馆。展览馆精选出该县5个省级以上和多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详尽介绍了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基本内容、艺术特征,内容广泛、接近生活;采取图片、实物展览,现场讲解及音频、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该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彰显了丰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度商业化和不当使用是全世界都有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在一些大型旅游景点,代表性传承人长期被旅游部门花钱雇佣在现场做各种技艺表演,没有时间进行技艺传承活动。过度的开发利用成为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头号问题。如何处理好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和产业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内涵和外延仍有待于进一步界定。2012年2月份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系列活动中,观众们兴高采烈穿梭在展台之间采购时,也有观展的民俗专家表示忧虑,千篇一律地搞工艺品开发,脱离了这些技艺产生的民俗背景,会直接导致技艺的传承走偏,需多方面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不能简单复制生产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