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绿山青的京南后花园

地绿山青的京南后花园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提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生态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是推进永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唐县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唐县坚持把打造保定西部绿色生态经济板块作为中心任务,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对接的发展模式。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9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

提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保定市唐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精神,坚持在发展中求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 围绕打造绿色生态经济板块,构筑保定西部生态屏障,打造特色精品景区,积极构建以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通道、绿色园区、幸福乡村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建设生态环保水源地、京南生态休闲后花园和生态宜居城镇,努力探索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对接的发展模式。

庆黎书记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时强调,“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天蓝水净、地绿山青。”作为欠发达山区大县,唐县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切入点,按照保定市委“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的总体定位和“打造保定西部绿色生态经济板块”的区域坐标,围绕大力实施“文化引路、工业领航、多业并举、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生态环境,不断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树立“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持续推进生态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是推进永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唐县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生态环境是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生态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唐县牢固树立“大生态”理念,切实转变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传统观念,代之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发展自然的“大生态”理念,在遵循自然生态环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切实把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决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做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相辅相成、互补共赢,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2.生态优势是赢得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优势

随着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区域发展竞争的先决要素。保护生态资源、建设生态环境,就是提高发展第一竞争力。唐县立足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基本县情,把生态建设作为增创后发优势的首要选择,坚持绿色、低碳、生态发展方向,依托丰富的山场资源、林果资源、山水文化资源和矿产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和建设,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产业不发展,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不引进,做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并重,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3.优化生态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

唐县坚持“整体统筹、科学规划、统一实施、集中打造”的总要求,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引领,做到加快发展与资源可承受程度相协调,将生态建设贯穿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始终,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积极构建以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通道、绿色园区、幸福乡村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打造绿色生态经济板块,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未来的竞争,首先是发展方式的竞争。搞好生态建设,必须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唐县坚持把打造保定西部绿色生态经济板块作为中心任务,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对接的发展模式。

1.大力实施循环式生产模式

转变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建立起生态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发展循环式生产,使生产、销售、次生产品利用等各环节之间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环增值的循环发展环路。如:利用冀东水泥低温发电余热,积极谋划温室大棚蔬菜生产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唐龙纺织集团以生产资料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实现了由棉花—织布纺纱—家纺产品的链条延伸,促进了棉花—棉籽榨油—饲料养牛—有机肥还田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获取“环节效益”,成为循环式生产新样板。

2.大力实施集中连片开发模式

立足区域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把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统筹整合,打捆使用,大搞集中连片开发。围绕畜牧养殖、林果、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齐家佐乡薄皮核桃基地、白合镇优质苹果基地,正在成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

3.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模式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于产业化。优化区域布局,壮大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经营,推进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以汉唐牧业万头生猪零排放环保项目、国富唐尧羊肉精细加工等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向生态环保型发展,打造产业结构良性梯度

4.大力实施集约化发展模式

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围绕做大做强水泥建材、精工铸造、冶金石灰生产等传统产业,加强产能整合,改进生产工艺,争创知名品牌,打造产业集群。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严格按照“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园区综合服务系统化、园区内部管理精细化”的“三化”要求,坚持生态建园,严格入园条件,规范园区建设,完善功能匹配,强化环境保护,真正把园区打造成项目产业的聚集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和最富活力的县域经济增长极。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9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构筑保定西部生态屏障

唐县地处京津保战略板块腹地和保定西部山区区域中心。距北京150公里,至石家庄100公里,至天津200公里,位于京津冀一个半小时经济圈之内,是对接京津、承接辐射的第一梯度。境内交通便利,6条国省干道穿县而过,特别是京昆、保阜两条高速为唐县架起东出西进、南下北上的大通道。1 417平方公里县域面积中,82%是山区,山场面积广阔,生态建设潜力巨大。

1.着力建设生态环保水源地

西大洋水库是保定市饮用水源地和北京供水的战略储备库,该县把确保水源地绝对安全作为重大责任,对水库上游唐河、通天河及水库周边进行综合治理,对沿河排污和选矿企业全部取缔。加强河道清淤和周边绿化,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严格保护两岸生态植被和现有湿地。大力发展林果、小杂粮绿色无公害种植和畜禽生态循环养殖产业,最大限度减少农药污染,确保水库水质达标,保住一库清水。

2.着力建设京南生态休闲后花园

面向京津冀客源市场需求,依托大茂山古北岳国家级森林公园、后七峪省级森林公园和唐河百里画廊生态观光带等生态资源,统一策划包装,集中打造原始天然、质朴纯美、 自然和谐的京南生态休闲胜地。重点筛选一批生态建设示范村、示范景区、区片,把集原始生态美景与闲适恬淡生活、清新幽雅意境于一体的茶叶庄、仙鹤峪等打造成彰显唐县生态美的“世外桃源”和精品生态示范区。

3.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抓好交通沿线环境整治,结合太行山绿化和山体防护工程,加强境内国家、省、市级公路和高速路两侧造林绿化。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加快推进县城公园建设,谋划县城水系和环城生态林工程,广泛开展绿色饭店、学校、社区、机关、医院“五绿”创建活动,点面结合、条块并举,打造亲山近水、绿意盎然的保西区域中心城市。抓好小城镇建设,把白合镇建成工业特色城镇、循环经济产业区,扎实推进军城文化旅游特色城镇和川里物流集散特色城镇建设。结合实施幸福乡村计划,稳妥推进新民居建设,持续开展农村文明清洁活动,打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经济发展的新农村。

打造特色精品景区,彰显生态文化旅游魅力

唐县是千年古县,境内有古唐侯国遗址、商周遗址、古中山长城等历史遗迹200多处。唐县山水资源丰富,大茂山、青虚山景色秀美,唐河、通天河纵贯全境,荣获“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名县”称号。唐县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三分区司令部所在地,是白求恩精神发祥地、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摇篮。全县共有革命历史纪念地32处,是全省红色旅游景点较多的县份之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刻的红色记忆、秀美的自然风光共同构成唐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对此,该县坚持生态、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努力构建天人合一、互动共生的大旅游格局。

1.弘扬光荣传统,塑造红色经典

以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为主线,谋划建设全国卫生系统白求恩精神教育培训基地和全国检察官学院教育示范基地,同时,倾心打造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军城晋察冀烈士陵园、黄石口白求恩逝世地、淑间村毛泽东进京“赶考”纪念地等一整套红色经典旅游线路,叫响“红色唐县”文化品牌。

2.彰显自然灵秀,打造山水唐县

突出青山绿水,强化文化浸染,以古北岳恒山为中心,辐射带动大石峪绿野瀑流大峡谷、秀水峪天然氧吧建设,打造峰、石、水、林、关、寨于一体的自然文化景观,形成“人脉、山脉、水脉”互动共融的奇妙意境。依托青虚山岩溶峰林地质公园,充分挖掘青虚山道教文化,统筹西胜沟、全胜峡及其周边景点,整体规划,一体化发展。 目前,64处生态、文化旅游景点遍布全县,3A级景区达到5家,农家风情游、生态休闲游方兴未艾,唐县正在成为品读文化历史、饱览山水风光、开心休闲度假的一方福地。

3.强化要素保障,扩大综合效应

从解决干线公路与景区连接线不畅、景区等级较低等问题入手,不断加强旅游交通规划,积极谋划大茂山旅游公路、白求恩纪念馆旅游专线建设,实现以路“串”景。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方式。加强整体形象策划和宣传推介,完善旅游资源资料库,建立唐县旅游网站,举办大型推介会和新闻媒体、旅行社、艺术团体采风活动,积极培育和拓展文化旅游市场,提高文化旅游品牌的叠加影响力和吸引力。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催化作用,保护和建设一方青山碧水

唐县坚持把政策导向作为推进生态建设的核心之举,创优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

1.强化政策引导,释放生态建设活力和潜力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林权流转2. 3万亩,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逐步形成产权主体清晰、责权关系明确、管理机制灵活的林业发展格局,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探索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采取转包、互换、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土地流转4.3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0.6%。用足用活国家生态治理政策,加强水土保护,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平方公里,构筑起完整的水土保持和生物防护体系,形成山、水、林、田、路综合配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齐头并进的治理开发格局。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林果产业带建设,重点建设红枣、核桃、苹果、无核黑枣四大林果生态片区。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破坏、谁补偿原则,调动广大群众抓林果、保生态的积极性,新建核桃基地1. 5万亩,优良品种嫁接5 000亩,新建优质苹果基地700亩,不同规模的林果示范区、示范点遍布全县山区乡镇,一个林业大县、生态大县正在加速崛起。

2.强化行政推动力度,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

以“三自”“六不”执行力亮剑行动为契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推进力度。坚持生态规划在先。充分考虑产业定位、功能布局、要素配置,高起点、高标准地制定《唐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唐县“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规划》和《唐县产业园区环境规划》,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明确环保要求,促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建设绿色矿山,建立常态化监管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治爆打非”专项行动,坚决关停所有非法采矿点和选矿企业,矿业秩序实现由乱到治的根本性转变。

3.实行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建设责任

把生态建设和环保责任细化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打造从乡镇、部门到农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目标,明标准,严奖惩。对监管不力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坚决追究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广泛开展“学、做、创、促”(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服务标兵,创白求恩式服务窗口,促全县各项工作升级进位)活动,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环境”“人人事关唐县形象、个个都是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凝聚起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建设的强大合力

王书利 梁久丰 张金星 陈江河 苏 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