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看成是现有会计的总括和扩充。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指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的计量和报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所利用的资料,同样来源于传统企业会计所取得和利用的资料范围。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社会责任及履行情况。因此不仅投资人、债权人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且政府及各级环保部门以及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也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定义

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定义说法较多,主要有如下观点:①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整理、衡量、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看成是现有会计的总括和扩充。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都只关心已经产生的经济结果。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扩大了这些领域的内容,形成如同关心经济效果一样关心社会效果的局面。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指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的计量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对环境的影响、对员工和社区的影响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向社会公众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情况,让社会公众等了解企业对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③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为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特定会计主体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学分支。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从整个社会利益的角度来衡量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社会总体效果。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特点

1.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企业会计联系较多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企业会计的联系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主体相同。传统企业会计反映、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则是反映、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二是会计前提和原则基本相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继续使用传统企业会计的会计主体、继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绝大部分会计原则。当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前提和核算原则要多于传统企业会计。三是会计资料基本相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所利用的资料,同样来源于传统企业会计所取得和利用的资料范围。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企业会计的区别也明显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企业会计的区别包括:其一,视角不同。传统企业会计一直将企业看成是单纯的营利组织,认为企业应以追求本单位利润最大化(或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其宗旨;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认为企业应该对整个社会负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观念源于西方福利经济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对传统观念的突破。一方面它要求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立足于全社会,而不能单纯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对企业业绩的评价也应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企业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相配比的社会利润为依据。

其二,核算内容不同。传统企业会计从企业角度,核算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利润。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从全社会角度,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注重于企业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传统企业会计研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主要包括:产品开发与设计费用、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是企业社会成本,主要包括:社会物耗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资源耗损成本、资金使用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社会管理费用、工伤职业病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传统企业会计实现的是自身经济效益,是其收入减去生产经营成本费用的差额。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追求的是企业整体效益,是环境效益、质量效益、充分就业效益、社会保险及教育效益等。

其三,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传统企业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研究的目的是向投资人、债权人等提供有关经济信息和谋求企业经济效益。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社会责任及履行情况。其直接目的是通过记录企业的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向政府及公民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方面的信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

其四,会计假设和原则不同。尽管传统企业会计的四大假设和核算原则同样适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但并不能满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还强调社会性原则、政策性原则、强制和自愿相结合原则、利益主体假设。社会性原则是指企业应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从自身的角度反映经济活动,对活动的业绩进行考评。在核算中应当将社会净贡献作为首要指标。政策性原则是指会计活动应遵循国家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制定的政策,并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反映。强制和自愿相结合原则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一些企业不惜牺牲社会效益来获取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最低限度披露的强制性规定,而对主动地披露尽可能多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则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其五,报告模式不同。传统企业会计主要从数量、货币量方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既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收益表、增值表、环境损益与效益对照表。

其六,分析与控制模式不同。传统企业会计是从企业角度分析、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其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指标。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则是从社会角度来分析、控制企业的社会成本,向政府、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社会净贡献等指标。其社会责任指标分析体系除上述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外,还有资本增值率、销售增值率、员工所得率、债权人所得率、股东所得率、企业所得率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方面的指标。

(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目标属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既是会计理论体系的起点,也是会计理论体系的终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在其基本理论中,其会计目标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构成内容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为谁提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长不仅能够给股东带来长期稳定的报酬,而且对于企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因此不仅投资人、债权人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且政府及各级环保部门以及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也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其次,提供哪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还会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可利用资源,从而满足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因此,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及时性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是使用者的重大需求,如提供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生产经营对社会的影响,为保护环境、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公益事业、完善社会福利提供具体可行办法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再次,如何提供这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为了能够及时地提供正确、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要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方法,如确认、计量、报告基本程序及一系列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进行处理。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有人认为既包括政府又包括企业。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对“企业短期效益与社会长远利益的矛盾如何处理”“谁来考核、监督、分析企业完成社会责任情况”“政府对社会长远利益所负有的责任如何考核分析”等问题的探讨,产生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由于企业必然站在自身角度去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这个意义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有人认为仅仅包括企业。政府是站在社会角度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监督的,企业则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由于出发点不同,则方法体系、核算指标、反映方式也将不同,将两者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是不科学的。我们赞同这一观点,并且认为即便政府所属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要做出具体的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如政府物资采购、政府专控商品或物资的生产),那既是一个政企分开的问题,也是有关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不属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所以,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就是企业。

(五)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是会计主体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效益形成、分配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投资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是为了获得投资回报。因此,企业应当对作为整体的投资者承担保证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这是企业的第一社会责任。同时,收益是企业自身效率和素质的重要体现,是满足投资回报的基本内容。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不仅要反映、监督经济效益的形成情况,同时还应反映经济效益的分配情况,兼顾、协调相关方面的利益。

2.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社会责任

这就包括科学处理废渣、废气、废水,优化、美化环境,进行生态保护,实施环境管理,减少资源耗用,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产品和服务,等等。

3.人力资源方面的社会责任

这既是对员工的责任,也是对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社会责任,包括招聘录用、技术培训、职务轮换和晋升、提高工资薪金、改善员工福利、改善劳动条件,以及增进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的互信。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不仅可以带来自身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因员工素质和生活条件改善等间接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4.产品、服务方面的社会责任

此即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这涉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产品和服务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其主要包括产品的安全性、售后服务及咨询、广告的诚实程度等。

5.对社会、公共事业、福利事业方面的社会责任

这主要包括对市政和娱乐设施、公共交通事业、医疗保健服务等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对文化、教育、体育、公益活动的捐助,对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人)事业承担社会责任,还有及时按规定缴纳税款的社会责任。

6.对管理和技术进步的社会责任

这就包括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投入技术研发,等等。

7.对所在社区的社会责任

这就包括给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对当地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等。

(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假设是开展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分支,要反映多层次的内容,除了使用会计原有的会计假设外,还有其特定的假设。

1.生产社会性假设

这一假设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社会性,这种社会性产生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中的一个经济细胞,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消耗社会资源,可能产生各种废弃物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的社会性是客观存在。正因为企业活动具有社会性,才要求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性是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

2.环境资源价值假设

我们要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企业生产行为将消耗资源,产生环境污染,还可能破坏生态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承认环境的价值,只认为环境有使用价值。因此,传统会计没有将消耗的天然资源和发生的环境损失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目前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认为为了避免经济增长中伴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应当承认环境资源具有价值。所以环境资源价值假设符合客观情况。

(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原则

会计原则是进行会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有如下会计原则: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清晰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重要性原则。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遵循的除上述原则之外,还应强调以下原则:

1.政策性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应当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定,使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和报告既具有可比性,又具有各行业的特殊性。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特殊性,根据政策进行报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社会性原则

这是社会责任会计应当着重遵循的首要原则。因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站在全社会角度争取企业的业绩,以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匹配的净社会效益为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时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融洽为最佳标准。同时还应认识到,许多社会责任不仅企业应该履行,全社会的其他单位也应当履行。

3.充分揭示原则

充分揭示原则即要求企业将一切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报告给投资者、社会公众和政府等信息使用者。报告中力求全面,不能隐瞒企业某些对社会不利的信息。否则重要环境污染信息没有披露,将对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酿成无法挽回的严重损失。这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必须加上去的一个重要原则。

4.强制和自愿相结合原则

这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基础,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考虑:其一,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应当制定相关法规,强制企业履行和披露相关情况。其二,对于不愿意履行社会责任、不披露法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单位,需要强制措施推动其执行。其三,对于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单位,应当予以优惠政策加以引导、鼓励;对于主动地披露更多社会信息的行为,政府应当给予支持、鼓励。

(八)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

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报告的基础。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哪些经济活动应该进入会计系统?②进入会计系统的是什么会计要素?③记入的内容应当记到什么项目上?会计确认的关键问题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分类问题,即会计要素和具体会计项目的确定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确认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对象进行分类。一般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划分为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等。

所谓社会责任资产是指企业由于承担社会责任或参与社会责任活动所形成的、目前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并能为社会提供各种利益的经济资源。如为保护环境、治理废水、废气、废渣等而购置的固定资产以及为促进社区发展而购置的固定资产等。社会责任资产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其内容可以包括: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设施、为员工建造的宿舍和活动中心等。

所谓社会责任负债是指企业在未来一定日期将以现金、劳务、其他资产偿付的经济义务,这种义务是因企业活动对社会利益造成危害而产生的。如企业因生产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对社会造成了损失,在未来一定时期需要对社会的损失进行补偿。社会责任负债不同于财务负债。企业的财务负债形成企业资金的来源。社会负债不能为企业带来资金,仅是因为企业未能承担其社会责任而造成的应当在未来承担的损失。社会负债包括:应付的环境治理补偿费、应付环境赔偿金及罚款、应付矿产资源补偿费、应付矿产资源占用费、应交有关税金等。

所谓社会成本是指企业由于自己的经营活动给外部带来的损害或价值牺牲。例如矿产资源、林木资源的滥采滥伐造成土地沙化、植被被破坏。工厂排放有毒废水、废气、废渣造成周围庄稼歉收、牲畜死亡、居民生存环境恶化。企业生产劣质产品给用户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损害,等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当计量,反映这部分费用并加以内化,形成企业经济责任和义务约束。社会成本主要包括生态损害价值、资源耗用价值、对员工的损害、对消费者的损害、给政府和社区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等。

所谓社会收益是指企业通过自己的经营给外部带来的好处。如企业开发的垃圾处理新技术,净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还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平均生活质量。这部分收益在企业现行收益表中没有体现出来。社会收益主要包括:生态效益、员工培训费用、对社会事业的捐赠、缴纳的税费、带来当地经济的发展,等等。

有的认为还可以设置估计社会净收益。所谓估计社会净收益指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之差,也称为社会净收益或社会利润。估计社会净收益为正数,表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作出了一定贡献;估计社会净收益为负数,则表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出现了问题。

(九)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项目

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对象进行分类之后,还应当进一步划分为进行会计核算的项目。下面对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中的具体项目进行阐述。

1.社会收益类项目

(1)企业财富创造

企业财富创造即企业对自身利润的追求。企业创造利润的过程所创造的财富,属于财富创造的部分内容,而且是主要内容。从全社会而言,各企业财富创造越多,社会收益越多。反过来看,社会财富要多起来,需要各企业财富创造更多。企业财富创造构成包括:收入水平、成本水平、各种营运与管理费用、占用资金、应收应付状况、成本降低状况、收益的分配等项目。

(2)人力资源投资效益

人力资源投资效益是企业重要的长期效益,更多地带有社会效益性质,主要包括员工技能的提高、职务轮换与晋升、增进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员工思想道德方面水平的提高,等等。

(3)员工福利

员工福利是企业另一重要的社会效益。其主要包括:超过平均水平的工薪支付、员工福利费用支付(不含可以重复使用的员工福利设施投资)、改善劳动保护条件、美化工作环境、员工享受的其他福利(包括按员工使用比例摊销的可以重复使用的员工福利设施投资)、支付的各种补贴等。

(4)对政府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

这是主要的社会收益内容。其主要包括:实际上缴的税费(等于已经缴纳的税费-返还的税费或与税费挂钩的政府补贴或补助等)、所投入或资助的公共事业的实际效益、慈善事业投入、慈善捐款、对其他社会事业的捐赠、扶助弱势群体投入、无偿留归政府、社区或公益事业机构的资产。

(5)生态环境收益

这是社会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环境保护的主要效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重要方面。这部分收益包括由企业投入或资助的但是企业并未能获得收入的生态效益。如果企业投入或资助的,企业也确实获得了收入,属于企业财富创造部分。

(6)社区建设收益

社区建设收益是社会收益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带来社区经济发展、对本社区公共事业和文教卫生事业投入和资助后的效益、对本社区慈善事业的投入和慈善赠款、对本社区贫困家庭的生活帮助、解决本社区人员就业,等等。

(7)对社会安定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贡献

这是社会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解决就业人数、支付的除本社区人员以外的人员的工资、提供具有社会意义的产品或显著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的产品、对其他企业经济的贡献及推动促进作用等。

(8)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这也是社会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先进技术的应用、管理的改善、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科技研发的投入及其效果、提供售前咨询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因商业经营和诚实广告等引导社会良好风尚,等等。

2.社会责任成本类项目

(1)生态与环境支出

其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支出、生态维护支出、资源节约支出、治理污染支出、日常环境管理支出、环境治理补偿费支出、环境赔偿金及罚款支出、矿产资源占用费支出、矿产资源补偿费支出等。

(2)人力资源投资

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招聘支出、员工培训支出、职务轮换与晋升成本(或损失)、员工奖励支出、员工教育与文化支出等。

(3)员工工资与福利支出

其主要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改善劳动保护条件支出、美化工作环境支出、支付给员工的各种补贴、支付的工伤与职业病开支、福利费支出等。

(4)税费与公益支出

其主要包括:实际上缴的税费(已经缴纳的税费-返还的税费或与税费挂钩的政府补贴或补助等)、公共事业投入、市政建设投入、文教卫生事业投入、慈善事业投入、慈善捐赠、对其他社会事业的捐赠、扶助弱势群体的投入、无偿留归政府机构或社区公益事业机构的资产等。

(5)社区建设资助

其主要包括对本社区公共事业和文教卫生事业的投入和资助、对本社区慈善事业的投入和慈善捐赠、对本社区贫困家庭的生活帮助、解决本社区人员就业支出(不包括工资、奖金、福利支出)等。

(6)履行其他社会责任的支出

其主要包括:先进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支出、经济与管理研究支出、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支出、公益广告支出、提供售前咨询支出等。

3.社会成本类项目

(1)生态与环境破坏成本

这是指因为企业经济活动致使资源耗竭、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环境破坏而导致的他人损失中企业没有予以赔偿或补偿的部分。以及未由企业承担的资源浪费所产生的潜在损失等。

(2)人力资源培养成本

这主要指企业新招聘员工层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成本。

(3)人力资源损害成本

这是指因不提供培训、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企业文化落后等原因,造成员工素质和劳动技能下降或相对下降,因工伤、职业病给员工和社会带来的损失中未由企业承担的部分。

(4)社会管理成本

这是指企业社会责任范围内由于生态与环境破坏、人力资源损害等造成的增加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成本,以及给政府职能部门带来的其他管理成本的增加。

(5)社区成本

这是指企业给社区造成环境污染、交通不便、能源等生活物资紧张而形成的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给社区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增加。

(6)其他社会成本

这主要包括:造成社会道德风险、接受国家补贴(未与上缴税费挂钩部分)、接受外单位捐赠、无偿占用资金应付利息、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未由企业承担部分、因企业的不良行为而导致的社会道德风尚变坏、造成竞争对手或其他企业损失等。

(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社会收益,也包括社会责任成本、社会成本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涉及的内容有的可以用货币计量,有的不能用货币计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提供的信息,既可以是财务信息,也可以是非财务信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计量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有一定的创新。其可以应用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市场法

直接市场法就是直接运用货币价格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引起的,并能被观察和量度的环境质量变化进行测算的一类方法。在运用直接市场法时,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准确地估计其成本。直接市场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即企业给周围地区的环境造成污染,对相应商品的产出水平有影响,因而可以用其导致的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来衡量。如将减少的农作物的产量乘以价格即为企业的社会成本。

(2)收入损失法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表现为劳动者发病与死亡率增加、医疗费用增加,以及劳动者过早生病或死亡而造成的收入下降。收入损失法就是用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损害来估计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2.调查分析法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使用的调查分析法是指通过对那些享受了企业效益或者承担了社会成本的个人或组织进行调查,收集有关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来确定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数量的方法。使用调查分析法必须遵照下列标准:①被评估的事项应该是使用者或受影响者能够明显地体会到,也就是说,被调查对象能够确认有此益处或害处。②不论是直接或间接的评估,被调查对象都必须能够将所受的影响转换成货币单位。③被调查对象必须愿意提供真实的答案。

调查分析法的效果关键在于拟定提出的问题。对于社会效益,一般采用“你愿意花多少钱换取正在被评价的事物?”或“你要得到多少钱才愿意停止接受此事物?”对于社会成本,一般采用“你愿意花多少钱以避免此项损害?”或“你要得到多少钱才愿意承担此项损失?”等。

在采用调查法时,受访问者的回答可能产生两种误差,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一是有些人可能会试图提高自己的财富或地位,而答称愿意支付高于其内心实际愿意的数额。如在征收土地时,村民提出的价格往往高于自己内心愿意接受的价格。二是有些人害怕真实地回答问题对自己不利,而以较低于内心实际愿意的数额来回答。因此,受访问者的个人特质、被评价事物的影响程度以及回答时的环境对询问结果都有重要影响。

调查分析法根据调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投标博弈法

它是指基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随供应的平衡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假设而发展起来的。它所涉及的往往是公共商品,如城市里的清净空气、山区里的自然景色。这个方法要求人们对假想的,不同数量或不同质量水平的各组商品作出估价。估价是根据一组更好商品的支付愿望或者对一组次之接受赔偿愿望来进行的。

估计个人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数量与同意接受的最小赔偿数方法是通过对个人访问中反复应用投标过程来进行的。首先,访问者要仔细地叙述商品的数量、质量、时间、占用场地等情况,同时要讲清楚在某一时间期限使用该商品的权限。然后提出一个起点投标,询问被访问者对该商品是否愿意支付那么多钱。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就记下这种情况,再提高投标,一直提高到回答否定时为止。最后,访问者再逐步降低标的,以找出愿意支付的数。这种方法也称为收敛投标法。

(2)无费用选择法

该方法用直接询问来确定个人在各种不同数量商品之间的选择。它提供定量数据,用这个数据可以推断出被访问者的支付愿望。选择是在两个或更多方案中进行的,每一个方案都是合意的,而且全部方案都不用花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选择是无费用的。其中,一个方案是无价格的商品,其他方案可以是一笔货币数额或者是一些有能力购买的具体商品。

在含有两个方案的模式中,选择可以在一笔钱和环境商品之间进行。如果某个人选择了环境商品,那么该商品至少定价为被放弃的那笔钱。如果改变上述的钱的数量而环境数量不变,这个方法就变成了投标博弈法了。但是二者主要的差别在于无费用选择法不必支付任何东西而取得货物。例如:某企业排放的有毒气体对附近山区造成林木损失,该企业在调查该损失的价值时,可以用无费用法。其两个方案分别是:给农民赔偿10000元;采取必要措施使损失减少90%。如果村民不接受10000元的赔款而要求采取措施减少损失90%,则意味着造成的损失超过了10000元。

(3)优先性评价法

所谓优先性评价法是模拟完全竞争市场的机制,然后找到无价商品(例如环境质量)支付意愿的价值或表现形式。这种方法与无费用选择法相似,即让被询问者在各种不同的商品间进行选择。其特征是对一组商品指定初始零售价,然后调整这些价值,使它们收敛到一组平衡价值为止。

3.人力资源计量法

(1)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法

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法指从投入角度以投入价值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计量的方式。人力资源投资支出是一个会计主体为了取得、维持、开发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主要包括取得人力资源的支出、维护人力资源的支出、开发人力资源的支出。我们应当将人力资源取得支出和开发支出资本化,而维护支出则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对数额较大的一次性维护支出,也可计入待摊费用,分期计入损益。至于现行会计不问支出的性质,将人力资源支出一律计入当期损益的做法,是缺乏合理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正是要改变这样的做法,从而使会计信息更具有真实性、相关性。

(2)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法

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法指从产出角度以产出价值对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计量的方式。最基本的方法是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该方法是将一个员工从录用到退休停止支付报酬为止预计将支付的报酬,按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这种计量方法是以工资为计量依据,其计算结果反映的只是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并不是人力资源价值的全部。这是事前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价值进行预测性计量,在招聘人力资源时无法使用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4.替代性市场法

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些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只是部分地、间接地反映了人们对环境变化的评价。用这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衡量环境变化的方法称为替代性市场法或间接市场法。它主要包括两种方法:

(1)后果阻止法

这是指在环境恶化程度较深且已经无法逆转时,可通过增加其他投入或支出额来减轻或抵消因环境恶化而导致的后果。例如,用增加化肥和投入良种来抵消环境污染造成的单产下降。用这种投入或支出的金额来衡量企业因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的方法就是后果阻止法。

(2)资产价值法

所谓资产价值法就是把环境质量看着是影响资产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影响资产价值的其他因素不变时,以环境质量恶化引起的资产价值的变化来估计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

5.替代品评价法

所谓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所要估计的项目大致具有相等效用或价值的项目。

当某项社会成本、社会效益无法直接决定时,可以通过估计替代品的价值来确定。例如,空气污染对人类所造成的损失,可以通过所在地区的居民(包括生产厂家工人)的得病率或死亡率进行计算。因生病引起了劳动生产率的下降,继而引起产品数量减少,人员提前死亡,造成的损失也可以通过折算来估价。采用该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正确选择替代品,即该替代品必须与被评估事项有一定的相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