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的绿色发展为绿色城镇化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农业的绿色发展为绿色城镇化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模式中,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最终目的,资源环境的改善是发展的前提,政府的管理是保障。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质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农业的现代化推动绿色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绿色农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绿色农业发展规模小,我国绿色农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我国农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高产出是依靠丰富的资源供给,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等已成为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农业”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显著,土壤退化、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层次不穷,我国农业的发展亟需向绿色转型,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农业的绿色发展对绿色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1]

农业的绿色发展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具有本质的区别,农业的绿色是通过合理配置农业生产结构,在不断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保障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高效、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国际上农业发展的最优模式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我国的农业绿色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就是综合协调资源、环境、经济、政府管理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模式中,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最终目的,资源环境的改善是发展的前提,政府的管理是保障。这种模式要求各地区能够切实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科学发展道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政府的管理水平,达到一种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和谐的状态。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质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

农业的现代化推动绿色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发展是我国城镇形成的重要条件,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绿色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农业现代化为新型城镇化拓展市场空间。规模化、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基础,农业现代化对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产品有巨大需求,而且农业现代化推动城镇社会事业的发展。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将有力推进城镇的住房、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带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以来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倾向,造成如今农业生产力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并且这种现象在当前情况下依靠市场微弱的自发力量基本无法得到改善。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低下,严重阻碍产业转型升级,由于农业的边际收益远低于其他行业边际收益,因此优质的生产要素往往从农业中流出而难以流入,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升。

(二)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进行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探索,同时也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但是我国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来。

1.部分农民的生产理念相对落后[2]

一个朴素的道理,就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始终是如何在短期内解决温饱和改善生活水平。因此,农民是否愿意接受绿色农业建设,往往会从短期的经济效益出发,看看能否短时间内就能为农户带来收入的增加,从这个方面来讲,农户对长远的环境效益考虑得较少甚至是忽视的。我国广大的农民对农业绿色效益的知识掌握较少,他们习惯于耕种传统作物,对绿色食品认识不足。此外,环保意识不强,在开发农作物的同时,往往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农业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农民科技素质低,只习惯利用化肥、农药来增产增收,致使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产品残留有毒物质,农民自身也处于增产不增收的境地。在生产中,不是主要利用生物内在机制来取得增长,而是主要依赖农药和化肥来取得农业增长,对化肥、农药的不恰当使用,导致产品与环境均被污染的事件屡有发生。产品残留有毒物质,农民自身也处于增产不增收的境地。这就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进一步拓展,直接影响了绿色食品所应该有的较高价值的实现。

2.绿色农业的发展规模小

目前,我国绿色农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绿色农业发展规模小,我国绿色农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我国的绿色农业生产许多沿用的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多分布于比较边远地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绿色农产品的产量所占农产品总量的比重还很低,且品种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出于经济目的,绿色农业主要出现在两类地区,一是临近消费中心、资金技术条件较好的城市郊区,二是生态条件较好而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而自然资源丰富的广大农村腹地开展绿色农业相对较少。

另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地纷纷开展绿色农业生产。由于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规划,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较多,没有形成明显的区域性主导绿色农业部门,使本地区绿色农业资源和原有农业基础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限制了全国绿色农业分工体系的形成。绿色农业地域布局分散,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及人多地少的矛盾,我国现行农业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再加上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少,且多为乡镇企业,加工能力有限,很难带动绿色农业实现规模生产。再加上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使绿色农业生产出现产地分散、结构单一、产量低、市场狭小等问题,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3.技术水平相对低下,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绿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做其后盾。但是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低下以及技术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较为显著,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进程。

一方面,我国现阶段农业的技术水平不高,农户的技术知识也非常缺乏,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接受技术的能力也较低。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农业的生产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人工耕作、人工收割尤其典型,而且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器具也较落后,农民的劳动环境差,我国农业技术生产力水平整体上比较低。而且我国对从事农业的农户的技术培训不够,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在农民中的普及率不高,技术转化落地率较低。我国传统的农业采用一家一户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农业的管理水平较低,造成新技术的推广更加困难,这是制约我国农业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技术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新型技术的推广体系在很多地区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中,农业技术体系落后,主要体现在农业技术缺乏相应的发展规划,高新技术的引进问题存在瓶颈以及技术的转化率低。

4.市场体系和营销网络不够健全

绿色农业生产沿用的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绿色食品对产地和环境都有特殊要求,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多分布于比较边远地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而绿色食品的主要消费者又多集中在城市,这就给绿色食品市场的扩展带来困难,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滞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畅。而且,许多鲜销产品由于运输困难,储藏期短,且包装手段落后,导致产供销脱节,也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的拓展。并且绿色农产品的产量所占农产品总量的比重还很低,且品种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农产品的生产地域性非常强,而地方保护主义在我国历来非常严重,此外由于政府出于战略安全而采取的各种针对农产品的措施,都限制了绿色农业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而对于出口的绿色农产品来讲,除了要面对国内绿色农产品市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外,还要面对国际贸易中的各种贸易壁垒。这些都大大限制了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

5.政府的引导作用欠缺

绿色农业刚刚起步,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育种、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到加工、仓储、运销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而由于绿色食品从种子、肥料、农药到育种、栽培、耕作等工艺较繁,成本较高,单靠农民自身投入是不够的。现今绿色农业刚刚起步,很多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仍然处于建设的初期,财政未能独立,只有依赖政府扶植。可是国家财政补贴有限,以致很多绿色农业建设未能全面地展开,部分项目迟迟未能付于实践。政府引导作用的欠缺是造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缓慢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扶持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都不完善。

6.公众对绿色食品的认识不深刻

近些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公众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绿色食品的大量生产消费是农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表现。但由于我国的绿色产品发展较晚,绿色食品理念在我国推行的时间较短,公众对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认识还不深刻。绿色食品占公众生活消费水平的总体比例不高。2009年4 月15日,中华总工会联合搜狐在网络上开展了一项关于绿色消费意识的有奖问卷调查,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对绿色消费认识较为全面的人不足三分之一(中华环保联合会,2005)。绿色食品的消费是拉动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公众对绿色食品消费的意识认识不深,则绿色食品的消费不足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实现绿色发展的进程和步伐。

(三)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多管齐下,多方面宽角度来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1.增强全社会的绿色生产和消费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观念,培育公众绿色消费意识。当前,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各种舆论工具,全面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起绿色消费与健康意识。在此,主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重点围绕着绿色农产品的特点通过媒体的传播效应加强对公众的介绍和引导,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力和接受度,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绿色意识,使消费成为生产的原动力,以有利于形成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同时,企业应主动宣传产品,要树立自己绿色产品的品牌概念,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消费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提供绿色农产品的详细信息,做好高质量咨询和售前服务,为大型商场经营绿色农产品提供咨询,指导人们识别绿色食品,这样才能有效地完善并扩大绿色食品的消费市场,培养未来消费主体的绿色农产品消费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绿色消费意识的培育,可以推动市场环境的变化,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群众基础。

2.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投入力度

加大农业绿色发展的投入力度,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政府应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重视帮助解决农业绿色发展中遭遇的资金瓶颈问题,根据地区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扶持那些市场前景好的绿色农产业,尤其是一些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和地区的龙头产业,在加大对企业支持的过程中,各级金融部门对己形成产业化经营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多领域、宽角度融资,拓宽农产品的融资渠道,尤其重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绿色增长的重要因素,各级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农业科研领域的投入,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应该大力吸引广大的外商投资,积极引导和鼓励外资、私人资本向绿色产业进军。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政策优惠非常重要,制定相关政策,大量吸引资金。

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创新

绿色农业是将人类一切先进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但从实践看,科技支撑能力问题依然是制约绿色农业模式发展的瓶颈。

一个成功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应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更关键的是要建立自己的可供实践操作的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否则就难以指导生产实践。因此,要充分吸收一切先进科技成果,借鉴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先进模式及世界农业标准化的经验,将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的先进技术规范化为绿色农业的标准,建立完善的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包括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后加工与包装标准等,从而提高科技成果对绿色农业的贡献率,提高绿色农业的产量水平,确保绿色农业体系的产品质量安全。根据绿色农业的标准及特点,建立绿色农业技术体系。

4.做好试点和典型模式推广

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作为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急需通过大量的实验、示范,一方面丰富绿色农业尚不完善的理论体系,另一方而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以指导实践,避免绿色农业发展中的盲目性。

目前,我国在大力促进农业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区域的区位优势,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好了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并且就该类地区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中的遇到的困难进行剖析并改善,这类师范地区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值得相关区域借鉴;而且在我国的农业绿色发展道路上,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模式,这些模式建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推广的地方。例如贵阳市“多位一体”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立体复合型发展模式等。

5.充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能否被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所接受,关键在于该模式能否给农户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经济学理论分析,绿色农业的正外部性、公共物品特性及可能引起的成本提高,单纯靠市场机制是无法推动其稳定发展的。只有通过调整政府行为,提供生态农业建设的信息服务和小额贷款支持。我国的绿色农产品事业是一个开拓性的新生事物,任何一项事业,在其起步和发展初期均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精心的扶持,不能要求短时间内取得回报。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更是一项需要人力、物力、财力高投入的工程。因而政府部门应对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企业或生产者给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从事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现今,很多绿色农业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应该加大对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的家庭和个人的扶持力度,通过直接补贴、价格补贴和推动市场等激励手段,鼓励更多的农民积极从事绿色农业。

政府要率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绿色农业的发展。在此,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局出发,把绿色农业的发展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其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去看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到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在加强绿色农业区域生产总体规划、引导农民正确决策上多下功夫,将政府的宏观引导与农民的微观决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供必要条件。要切实加大环保投资,确保农产品生产基地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