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实务

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实务

时间:2022-11-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高速公路应急预案体系一般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除了组建相应的预案编制小组外,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在编制应急预案前还要进行危险源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预防与预警是高速公路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内容。紧急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报警、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续表

1)总则

(1)编制目的

不同的综合应急预案其编制具体目的的描写不尽相同,但一般情况下,编制目的的内容应包括: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规范应急管理工作;为了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综合处置重特大事件的能力,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高速公路从业人员和公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障公路的畅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相关管理制度文件等。编写顺序一般为: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具体描写分为紧凑式和分列式(即每个依据分行列出)。

(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适用对象一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具体。

(4)应急预案体系

具体说明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即由哪些应急预案组成。高速公路应急预案体系一般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

(5)工作原则

具体说明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除了组建相应的预案编制小组外,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在编制应急预案前还要进行危险源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通过能力评估,组织可以明确管理区域的危险源分布和突发事件类型,为应急预案中的预防与预警准备、应急处置流程、应急组织职责确定、联动程序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3)组织机构及职责

高效精干的应急救援组织是落实事故应急预案的关键,健全的组织机构是预案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因此,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过程中,必须健全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1)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一般构成是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由路政、养护、监控中心、管理所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指挥中心设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人数根据路段规模大小、危险源特性等情况确定。

(2)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

指挥中心是事故救援工作的指挥机构和指令的传输中心,由总指挥、指挥员、通讯人员组成。组成人员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并确定每个人的联系方式。指挥中心的职责为: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平时收集有关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变化情况的信息;分析灾情,确定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救援行动指令;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救援提供物资保障及其他保障条件;负责了解、检查各救援部门的工作,及时提出指导和改进意见;适时调整各救援部门的人员组成,保障救援组织正常工作;组织预案的学习、演练、改进,对预案的执行或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估;负责内、外信息的接收处理,向有关新闻机构发布事故及救援信息,向上级部门作事故及救援报告。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小组的职责

应急指挥小组由相关各职能部门的人员依据职责分工组成。根据救援实际需要组成的各应急救援小组与指挥中心共同构成高速公路突发事故的救援组织。

4)预防与预警

预防与预警是高速公路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否发生事故,都需要对危险源进行监控,要做到24小时监视信息,并根据紧急情况级别报告或发布紧急状态信息。

(1)危险源的监控及预防

危险源的监控就是通过制定相关的监控制度和管理措施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目的,如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异常情况报告制度等。管理监控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照规定分级实行信息反馈和整改,做好记录,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向安全技术部门和行政第一领导报告。信息反馈和整改的责任应落实到人。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安全技术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安全技术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不断改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

危险源的预防措施,从技术层面来讲,主要是采用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控制技术。从管理层面来讲,首先是对人行为的控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操作的安全性;其次,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2)信息监视、报告与预报

高速公路应急机构应根据危险源及重大事件的监测、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据监视到的信息,分析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结合高速公路的具体情况,对事件作出判断:紧急情况的级别是否达到了响应级别?如果达到了,应启动应急响应;如果没有达到,应连续跟踪事态的发展。

根据信息监视要求全天候进行,编制应急预案要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和报警通信系统及联系方式,建立事故现场内外部门间的通信程序,明确保障通信畅通的措施,以及备用通信手段。可采用电话、网络、广播等通信系统,明确信息传递程序、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可根据危害情况、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将紧急情况划分为不同级别,并应明确针对不同紧急情况级别应将信息报告到哪一级别的对象。

5)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指当事件的紧急状态达到响应级别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实施救援的过程。紧急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报警、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事故灾难发生后,报警信息应迅速汇集到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接到警报后,应立即建立与事故现场的联系,根据事故报告的详细信息,对警情作出判断,由应急中心值班负责人或现场指挥人员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通知应急机构后其他有关部门响应关闭。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信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事故现场指挥部等。同时,应根据需要进行报警。事故报警非常重要,及时的报警可以使事故救援工作开始于事故初发期,及时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扩大。在事故救援中,时间是最宝贵的,任何贻误时机的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协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响应。

应急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编制应急预案时,应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6)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要明确两个问题:由谁负责发布、信息发布的方式与原则。

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地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高速公路实施交通应急管理,需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应采取现场接受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通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公布信息。同时,协调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在高速公路沿线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交通管制措施。

监控中心和监控室向路段行驶车辆发布信息,其他信息由主管部门向媒体发布。

7)后期处置

经启动应急预案,执行救援行动,使事态得到控制后,经过现场应急指挥部评估确认满足高速公路应急预案终止条件时,即可向上级应急指挥中心报告,由上级应急指挥中心下达应急终止指令。应急终止后,就要着手进行后期处置工作。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8)保障措施

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是应急救援工作快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保障、各类物资保障和应急能力的保障。

(1)通信与信息保障

编制应急预案时,应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动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通信联系关系到应急救援的成败,现场事故情况以及各救援队伍之间的情况通报、指挥中心的命令等都需要依靠通信系统来传递。为保证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应设有多种通信方式,以防某种通信方式被中断时,能启用备用通信方式,确保救援过程的通信畅通。

(2)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队伍保障,主要指的是紧急情况下可动员的全职及兼职人员,其应急能力和培训水平应达到要求。编制应急预案时,应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3)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对于物资与装备,不仅要求保证有足够的资源,而且要保证能实现快速、及时供应到位。应急装备总体可分为基本装备和专用装备两大类。基本装备一般指应急反应所需的抢险抢修设备、通信设备、交通工具、照明设备和防护装备;专用装备主要指专业反应队伍所用的专用工具,如检测装备、医疗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等。

编制应急预案时,应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使用、维护和更新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填写应急救援装备登记表,作为应急预案的附件材料。

(4)应急经费保障

应急经费包括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反应中各项活动的开支。应急预案一般应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其他保障

其他保障是指上述未涉及,但应急必需的相关保障措施,如技术保障、人员防护保障等。应急活动过程中,应急救援人员要配备符合救援要求的安全职业防护装备,严格按照救援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9)培训与演练

做好培训与演练是提高应急队伍素质,确保应急行动快速、有效完成的重要保障。要保证紧急事件发生时应急救援预案真正有效,那么,就必须做好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

通过培训与演练,可以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行性、可靠性,全体人员的应急技能,同时提高全员应急意识与技能,保障应急装备的实用效果,检验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能力。

应急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不同培训对象,其培训内容、方式与要求也不尽相同。

应急演练方式有多种,从不同角度可分为不同方式(见表4.4)。在应急管理工作进展的不同阶段,或结合自身条件进行不同方式的演练,最终根据演练结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

表4.4 应急演练方式

演练程序包括演练准备阶段和应急演练实施阶段。演练准备阶段包括演练策划小组、编制演练方案、制定演练现场规则、培训评价人员。

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讲评是全面评价演练是否达到演练目标、应急准备水平及是否需要改进的重要环节,也是演练人员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演练总结可以通过访谈、汇报、协商、自我评价、公开会议和通报等形式完成。

演练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本次演练的背景信息,包含演练地点、时间、气候条件、演练参与人员;应急组织、演练方法等;对重大偏差或缺陷的总结;建议和纠正措施;完成这些措施的日程安排。

4.3 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实务

为了避免与综合预案重复,专项应急预案重点强调的是适应本企业风险种类的具体内容的描述。专项应急预案一般只针对特殊风险(如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恶劣天气、工程抢险、隧道事故、桥梁事故、电气设备故障、群体性事件等),并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4.3.1 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

专项应急预案在编制内容上与综合应急预案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性,其应急程序及内容更趋具体和针对性。在编制的要求上,针对某种特殊风险要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职责、明确程序、明确能力和资源。

1)明确职责

高速公路事故应急救援涉及路政、监控、养护、清障、管理所、服务区等多部门的工作,要依靠各部门甚至外界力量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明确职责就是在应急预案中明确现场总指挥、副总指挥、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各部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所以,专项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权责对等:应明确规定各应急小组的指挥权限、职责和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有对应的人员负责,根据任务的类型赋予其相匹配的权限。

②必须保证统一指挥:在紧急情况下,多头指挥会让一线救援人员无所适从,以致贻误战机,失去应急救援的有利时机。因此,必须明确各应急小组在执行某一具体应急行动时执行谁的指令。

2)明确程序

明确程序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尽可能详细地明确完成应急救援任务应该包含的所有应急程序,以及对各应急程序能否安全可靠地完成对应的某项风险种类的应急救援任务进行确认;二是这些程序实施的顺序及各程序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应急救援的各个行动的完整性程序编制完成后,应按照高效有序的原则,对各救援行动程序进行组织编排。特别是对程序的前后衔接及一些必须交叉进行的程序与配合行为,要尽可能详细地说明,编写应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始终将应急救援效率和救援效果放在第一位考虑。

3)明确能力与资源

明确能力与资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明确企业现有的可用于针对某种类特殊风险的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其分布位置;二是明确企业针对某种类特殊风险的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如针对火灾发生时专业消防队和自愿应急救援员的组织。

4.3.2 专项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订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事件启动标准、应急处置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处置。

1)事件启动标准

在综合预案中对危险源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专项预案要求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规律及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以使专项预案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处置安全事故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快速、经济的原则,统一指挥的原则。

3)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可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具体编制要求请参考综合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部分。

4)预防与预警

预防与预警主要是明确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具体编制要求请参考综合应急预案“预防与预警”部分。

5)信息报告程序

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确定现场报警方式;确定24小时与有关部门的通信、联络方式;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具体编制要求请参考综合应急预案“信息发布”部分。

6)应急处置

响应分级是启动应急预案的标准,需要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响应分级也不同,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处置响应从接到事故报告开始,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高速公路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落实指令;连续收集现场应急处置动态资料,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并及时传达应急指挥中心指令;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通知专家到达指定地点;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向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或地方报告和求援;负责对外新闻发布材料的起草工作。

针对本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应急处置措施。不同类别事故的处置措施各异,应针对具体事故编制。

4.4 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实务

通过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知道本单位的应急原则、应急体系、应急过程及应急程序等要求。但对于具体的个人或部门,需要掌握的应急信息和方法指导是由现场处置方案来表达的。

现场处置方案应提供事故特征、应急职责、应急处置措施或方法,以及一些安全注意事项,以便能满足应急活动的需求,并能够把应急各项任务分配转变成具体的应急行动检查表(在应急行动中非常实用和重要)。现场处置方案应说明每个责任单位或人员怎样完成分配给他们的任务。通常现场处置方案包括应急行动检查表、点名册、资源清单、地图、图表等,并且提供了采取下述应急行动的过程:通知相关人员,获得并使用应急设备、应急供应资源、车辆,进行互助,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现场应急指挥中心及时报告相关信息,联络在其他地点工作的人员等。

4.4.1 现场处置方案的基本要求

现场处置方案编制的目的和作用决定其基本要求。一般来说,现场处置方案的基本要求如下:

1)可操作性

现场处置方案就是为应急部门或人员提供详细、具体的应急指导,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现场处置方案应明确针对的事故,执行任务的主体、时间、地点,具体的应急行动、行动步骤和行动标准等,使应急部门或个人参照现场处置方案就可以有效、高速地开展应急工作,而不会受到紧急情况的干扰导致手足无措,甚至出现错误的行为。

2)协调一致性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应急部门或应急人员参与,并承担不同的应急职责和任务,开展各自的应急行动。因此,现场处置方案在应急职责及与其他人员配合方面,必须要考虑相互间的接口,应与综合应急预案的要求、专项应急预案的应急内容、支持附件提供的信息资料以及其他现场处置方案协调一致,不应该有矛盾或逻辑错误。如果应急活动可能扩展到单位外部,在现场处置方案中应留有与外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接口。

3)针对性

应急救援活动由于事故发生的种类、地点、环境、时间、事故演变过程的差异而呈现出复杂性,现场处置方案是依据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结果和风险管理要求,结合应急部门或个人的应急职责和任务而编制相应的程序。每个现场处置方案必须紧紧围绕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状况、应急主体的应急功能和任务来描述应急行动的具体实施内容和步骤,要有针对性。

4)连续性

应急救援活动包括应急准备、初期响应、应急扩大、应急恢复等阶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指导应急部门或人员能在整个应急过程中发挥其应急作用,现场处置方案必须具有连续性。同时,随着事态的发展,参与应急的组织和人员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还应注意现场处置方案中应急功能的连续性。

4.4.2 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备、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理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现场处置方案没有严格固定的标准格式,但为了有利于方案的衔接、管理和实施,在编制现场处置方案时应尽量统一格式。通过实践,借鉴了一些企业好的做法,总结以下的现场处置方案格式,以供参考。

示例:×××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2.应急组织与职责

3.应急处置

4.注意事项

5.其他

上述现场处置方案的“5.其他”,可以包括:应急物资和资源的保障、现场处置方案的管理要求、现场恢复、一些支持性的附件/附录,如事故后果模拟计算结果、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区域或场所的平面布置图等。

1)事故特征

宏观来说,事故具有因果性、偶然性、潜在性等特征。

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任何事故都是诸多相互联系的原因造成的结果,可以是一因多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因此分析事故时,应注意因果之间的关系。事故的偶然性,是指原因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事故的潜在性,是指一切事故的形成、发展都是时间的函数,实体系统中各种安全隐患是潜在的,时间运行到一定阶段,条件一一成熟,就会显示出来。

事故隐患有其产生、发展,以致消亡的过程。一般来说,事故隐患的生成发展可以分为孕育、发展、发生(即形成阶段)和伤害(即消亡阶段)几个阶段。

(1)孕育阶段

事故隐患的存在有其基础原因。如各项目工程在设计、施工等过程中,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科技含量较低、人员素质较差等原因,可能隐藏着危险。此时隐患尚处于无形、隐蔽状态,只能估计或预测到危险可能会出现,而不能描绘出它的形态。

(2)形成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管理出现的疏漏和失控,事物的状态也在不断演变,逐渐构成了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此时,有的事故隐患已经发展成为险情或“事故苗子”。在这一阶段,事故处于萌芽状态,可以具体指出它的存在。此时是发现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最佳时机,有经验的安全工作者已经可以预测事故的发生。

(3)消亡阶段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事故的隐患被某些偶然事件触发,就产生了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是作为一种现象的结果而存在。这时,作为现象的事故隐患已经演变成为事故,该隐患随着事故的产生而消亡。

上述事故的宏观特征是分析事故征兆的指导思想。事故形成发展是一个过程,事故前可能出现一些征兆,如果能掌握事故征兆规律,就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事故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时间规律)和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前可能出现的一些征兆。

2)应急组织与职责

现场应急组织机构是应急响应的第一响应者,是及时控制事故以及在事故第一时间开展应急自救、把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的重要组织保障。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应明确每一个基层单位的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明确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应急人员在应急组织中的任务与职责,应尽可能与他在日常工作岗位的任务与职责相一致,这样,在应急行动中他的工作专业性和权威性更容易被其他人员所认同。应急组织应有充分的灵活应变的空间,在事故发生后,某一应急人员被临时安排承担非预案规定的另外的工作,这是经常发生的,每一个应急人员都应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在高速公路突发事件中,交通运输部负责Ⅰ级应急响应的启动和实施,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Ⅱ级应急响应的启动和实施,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Ⅲ级应急响应的启动和实施,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Ⅳ级应急响应的启动和实施。当发生Ⅰ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需要指定成立现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挥公路交通应急处置工作,交通运输部与公安部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指导地方公路交通应急管理机构建立与公安交警的联合调度指挥机制,实现路警“联合指挥、联合巡逻、联合执法、联合施救”。当发生Ⅱ级以上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时,路网中心和事发地公路交通应急管理机构均进入24小时应急值班状态,确保部省两级日常应急管理机构的信息畅通。现场工作组负责指导、协调Ⅰ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根据应急物资的特性及其分布、受灾地点、区域路网结构及其损坏程度、天气条件等,优化措施,研究备选方案,及时上报最新事态和运输保障情况

3)应急处置

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由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处置措施两部分组成。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主要说明应急处置的启动,应急处置过程各部分的组织与协调问题,处置预案中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应急预案的衔接程序,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的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现场应急处置,主要说明针对可能发生车祸、道路破坏等具体事故,应采取的具体处置技术措施,包括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现场救援技术保障包括基本装备和专用装备的保障。现场应急装备还包括危险品泄漏控制装置、营救设备、应急电力设备、重型设备等。另外,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设备和供应应有足够的准备。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一级响应时,由应急领导小组予以确认,启动并实施本级公路交通应急响应,同时报送国务院备案。二级响应时,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予以确认,启动并实施本级公路交通应急响应,同时报送交通运输部备案。三级响应时,由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市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启动并实施本级公路交通应急响应,同时报送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四级响应时,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县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启动并实施本级公路交通应急响应,同时报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在编制现场应急处置程序与措施的过程中,会涉及诸如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方法、抢险器材、设备操作要求、进出事故现场要求等注意事项,这些注意事项也应分类编制,以供培训演练及救援中随时翻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