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印后加工技术年

印后加工技术年

时间:2022-10-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是1951年1月参加工作从事印后装订的,一干就是近60年。我亲身经历了印后装订技术60年来变化与发展的全过程、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各个历程。下面我从印后装订专业的设备、工艺、材料、管理几个方面叙述我国60年来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印后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

印后加工技术60年

王淮珠

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60周年大庆之年,全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行各业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中华民族光荣复兴的壮丽诗篇,鼓舞着我们为努力建设伟大祖国,使其成为世界先进国家而奋斗。

我是1951年1月参加工作从事印后装订的,一干就是近60年。我热爱这项以前被人看不起的工作。我亲身经历了印后装订技术60年来变化与发展的全过程、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各个历程。下面我从印后装订专业的设备、工艺、材料、管理几个方面叙述我国60年来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印后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印后加工设备从无到有,到机械化、自动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印后装订专业完全是纯手工操作,除有少数手动扳把切书机、手动烫金机、手动磨刀机以外,其他所有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回想当时那种笨重劳累的手工折页时磨破的手指、鲜血滴在页张上,手工配页原地日行上百里手腕肿起的疼痛、手工穿铁丝订书扎破的手指、手工锁线扎破的胳臂、一年四季抱着火炉铺金被煤气熏倒在地、用弯刀开料等的那些落后场面的纯手工操作的人海战术和无标准无规范的乱干,至今还时而浮现在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随着社会的发展,到50年代中期印后装订专业设备才开始进行变革,大至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次变革。时期为50年代中期(1956)。这是一次从手工向小型单机发展的阶段。当时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小作坊式的私营工厂全部合并形成公私合营的大生产,纯手工操作陆续开始有了脚踏单头订书机、手动三面切书机等小型单机。

第二次变革。时期为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后期。这次的变革是小型单机向大型单机和联动机发展的阶段。当时我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中,全国印制的单一品种毛主席著作,需要量之大,历史罕见,小单机已不能适应需要,过渡到向大型单机和联动生产线发展的阶段,如折页机、配页机、锁线机、包本机、三面切书机等单机和骑马联动生产线、平订联动生产线和精装联动生产线多种装订设备。这些设备都是我国自己制造。

第三次变革。时期为80年代后期开始,即改革开放以后的10年(前10年是奠定基础)。这次变革内容是单机、联动并举,向高水平的多样自动化进军。这个时期的特点是:①一切向国际标准靠拢;②出版界出现五多,即:a.短版活多,b.无线胶粘订加工多,c.特殊加工物多,d.新材料多,e.质量高、出书快、周期短的多;③近几年外单加工量逐渐增多。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先进设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了我国印后设备制造业,在短短的10多年中就形成了数十个印后设备制造的基地,即设备品种达30多个,型号有近200种,其中高水平设备层出不尽,给印后加工专业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极好条件,使印后装订专业从一个纯手工操作的落后工序发展到如今已基本上全部进入了机械化、自动化的新阶段。2009年开始,在科技文化建国的大好形势下,印刷业正在向更高阶层迈进,印后加工专业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那就是设备的多样自动化、人性的智能化和快速的数字化。现在我国印后设备已基本完善,其设备种类如下:

1.联动生产线部分

① 骑马联动生产线;

② 无线胶订联动生产线;

③ 精装书加工联动生产线;

④ 配锁联动生产线;

⑤ 本册印装联动生产线;

票据印装联动生产线;

⑦ 文件加工联动生产线。

  A.配订折生产线;

  B.配订折切生产线;

  C.数字印装生产线。

2. 单机部分(常用的)

①切纸机;②折页机;③粘页机;④配页机;⑤铁丝订书机;⑥锁线机;⑦折前口机;⑧胶订包本机;⑨烫金机;⑩覆膜机;11 模切机;12 分切机13 糊壳机;14 扒圆起脊机;15 各式捆书机;16 各式压平机;17 三面切书机等近30种。

总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印后加工的设备从无到有、从单机到联动化,如今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先进程度也越来越高。我国的印后设备制造业不单能满足国内的使用并能出口世界数十个国家,现在正向国际先进水平冲刺。

二、工艺技术从简单化到多样复杂化

我国是最早拥有装订技术的国家,装订历史有3000多年(公元前1600年至今),也是世界上订联方法和装帧方法最多的国家(订联法有9种,装帧法有14种),书籍的装订工艺技术在世界上颇有名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传统工艺,并结合国外先进工艺加以改进,使书籍不单是一种阅读品同时也成为一种礼品、装饰品、艺术品和有价值的收藏品而名扬国内外。近些年根据社会需要、国际影响以及出版界的变化,印后装订工艺技术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要求的档次也越来越高。一方面要适应国情,另一方面又要与国际接轨,还要保留我国民族特色。目前我国使用的纸张幅面、开本尺寸、用纸的重量及新的书籍连接方法已纳入国际轨道。在工艺技术上不但继承和改革了历史上有保存和使用价值的装法,又与国外先进工艺融为一体进行变革,除常用的平装、骑马订装、精装以外又涌现了许多新的工艺加工方法,下面介绍几种:

1. 空背平装工艺

空背平装是采用书背加粘一条包背纸后、包封面是不粘书背只粘侧口的方法,使书芯背部与封面隔离,保持书背永不出皱褶、增加书籍外观整体美观效果。

2. 立体声响工艺

该工艺主要用于儿童读物类书籍,是采用模切方法将图画折叠装成册,翻阅打开后形成立体图案、并根据动物种类发出不同的声响,这种工艺受到国内外儿童的青睐。

3. 古洋结合装法工艺

一种外装帧采用我国古老的装法,如简册装、古线装等制成书函,函内书册采用精装(引进技术)的新种工艺,如“孙子兵法”一书函套用的古线装中的四方帙式,函内装有丝绸封面的精装书;又如“甘肃省博物馆”一书,外装帧采用木制简函,函内装有丝织品封面精装书等,多种多样。

4. 露血图案工艺

露血图案工艺指在排版设计时将图编排在一定位置,待切成书后切口边形成一个图案的工艺;如前切口切后形成年历的、各种图画的等。露血工艺制成的书,在加工时难度很大,特别是要求精确度高,如有误差会造成图案、文字、线条的紊乱而影响外观质量。

5. 封面镂空工艺

封面镂空工艺是一种将书封面(或书壳)用手工或机器进行压痕模切,使封面形成镂空的图案或各种形状的装帧艺术,如“宋元画册”的云头镂空,“周总理画册”包贴式镂空等。

6.用纯金箔烫印和烫金口工艺

用纯金即赤金箔烫印和滚金口工艺最近十几年有所增加。赤金箔是将纯金(24K)砸压成只有1个μm左右厚度的薄片(称箔)后当烫料用,烫印在书封表面或切口上的工艺。赤金箔烫印后不会氧化,书籍可以永久保存,一般用在有保存价值的高档书籍上,如由中华书局出版、北京新华印刷厂印装的“二十四史”豪华精装书就是完全采用赤金箔烫印封面字和滚金口的。这种工艺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需要具备高端技术的技师才能完成。

7.对开门与盒式书函工艺

对开门封面指精装书封壳的翻阅口在书籍封面中间开口(如中式信封)。盒式书函指用木或纸板制成各式样书函,套在书册外面,形成盒装的工艺。

8.豪华精装工艺增多

豪华精装指选用贵重装帧材料,如真皮、丝织品做封面,用赤金烫印文字等,并选用复杂工艺,如加粘单衬,衬根料、滚金口、烫立体书封面和多种烫料的烫印等,以作为有价值的艺术品长期保存。

总之,改革开放后,工艺技术的多样化、复杂化越来越多,书籍不只是阅读品为人们增加知识,成为精神粮食,而且还是一种艺术品供人们欣赏、享受、保存。

三、装订材料已形成多品种、多式样、环保化

随着60年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以后30年的飞跃以及社会需求和使用者对书籍品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印后工艺技术、设备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书籍的装订材料也必须出现新的局面,形成了多品种、多式样、高档次和环保化,特别是对材料环保化要求更为突出。印后材料种类很多,涉及范围极广,如黏结材料中就有动物类、植物类、金属类、矿物类、天然树脂类和近些年的人工合成树脂类。封面材料种类也越来越多,且重量不断增大,书芯纸质不断变化,订联材料不断增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材料的变化更为突出。

1.黏结材料的变化

我国所用的书籍黏结材料,从历史角度讲,截止到改革开放前,所用种类主要是植物类的江米、小麦面粉浆糊和动物类中的骨胶、明胶和极少部分的禽蛋类和天然树脂类的松香,这些黏结材料在我国沿用了上千年。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化学工业不断发展,开始使用人工合成树脂类中的聚醋酸乙烯(PVAC)和聚乙烯醇(PVA),用以代替部分面粉浆糊和动物类中的骨胶使用。

如今印后加工所用的黏结材料中,面粉浆糊类已全部被淘汰(只保留了少部分的动物类骨胶),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多样的人工合成树脂黏结材料。这些人工合成树脂材料的原料来源广泛,种类极多,可以黏结各种材料,使用时可根据被黏物质地及所需强度任意选择。现在黏结书刊本册等所用的人工合成树脂材料大致有以下数种:

① 聚醋酸乙烯(PVAC)冷性胶

② 聚乙烯醇(PVA)热性胶

③ 乙烯醋酸乙烯酯(VAE)冷性胶

④ 乙烯和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热熔胶

⑤ 丙烯酸酯(PAA)纸塑复合冷性胶

⑥ 聚氨酯(PUR)热熔胶

⑦ 聚烯烃(PO)纸塑复合胶

以上这些人工合成树脂黏结材料,均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出现和使用的,其中乙烯和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热熔胶,由于无线胶粘订工艺的增多,年需求量已达到15 000多吨。近几年又开始使用黏结强度更好、既耐寒(零下40°)又耐热(160°以上)、平摊性好、无污染的环保型黏结材料——聚氨酯(PUR)热熔胶,这种黏结材料将会成为今后黏结书刊本册等的发展趋势。

人工合成树脂黏结材料种类的增多与使用给印后加工提供了便利和可靠的选择范围,使各种材料的书刊本册等的联结更加牢固可靠,延长了书籍的使用寿命,且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源,印后加工所用的黏结材料再也不会在人们的口粮上去索取,人工合成树脂黏结材料完全可以代替以往的各种黏结材料而满足现代印后加工联结各种材料的使用。

为了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不被污染和人们身体的健康,对于合成树脂类材料成分中的有害物体,如甲苯、甲基苯酚、酒精等原料,国家都给予严格的控制,并发布文件禁止使用,从而保护操作者和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空气环境不被污染。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一种关爱和保护,是人性化的表现。

2.封面材料的变化

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装法只有铁丝订平装、骑马订装和极少数的精装和古线装,封面材料只有道林纸、凸版纸、新闻纸和少数的胶版纸(极少的连史纸);精装封面主要用污染极大的漆涂布(极少数用羊皮和织布中的府绸)。改革开放以后封面材料种类飞快增多,主要是合成树脂类的出现及与纸张的复合,如软硬塑料类、覆膜类、PVC涂布类、PVC单体类树脂浸渍和非浸渍类、涂布加浸渍类、再生皮类、磨砂类、金属涂布类等10余种;纸张封面类也增加了铜版纸、轻涂纸、特种花纹纸、纸塑复合纸、卡纸等。

纸板类也由改革开放前所用的不平整,易翘曲,幅面、厚度规格少的草纸板演变成现在规格多,又轻、松、挺、平的灰白纸板,且厚度规格有近10种之多,幅面规格也有五六种,可以满足各种开本尺寸书刊加工的使用。另外还有其他环衬、订缝和各类装饰材料在此不多叙述。总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印后装订材料种类式样不断增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可选范围也越来越广,为书籍装帧加工工艺的多样化奠定了极好的基础,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为我国尽快加入世界印后加工技术先进行列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管理上的变化

印后加工专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序,订法和装法种类多而复杂,设备种类型号越来越多,同工种的设备却无共性,材料品种多,性质各异,工序多而流程长,又由于长期以来历史上造成的这个专业的人员素质和文化程度较低,在管理上有很大难度。低效率、无标准、一片散沙的状况延续了几十年。

改革开放以后,这个专业逐渐受到重视,在80年代以后由新闻出版署主持,第一次制定了印后装订国家标准术语和装订工人等级标准,随后又制定了多项印后加工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特别是近些年,印后加工的标准项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完善,并正在向国际标准行列迈进。除1990年制定的国家行业印后装订的8项质量标准要求(CY/T 7.2-91、CY/T 7.3-91、CY/T 74-91、CY/T 75-91、CY/T 76-91、CY/T 77-91、CY/T 78-91、CY/T 79-91、GB/T 9851.9-1990印后加工术语)以外,1999年对以上8项标准又重新修改制定,汇总后为便于使用,归纳为几大项:

① GB/T 788-1999 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幅面尺寸;

② GB/T 18358-2001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

③ GB/T 18359-2001中小学教科用纸、印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④ CY/T 17-1995 印后加工纸基印刷品上光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⑤ CY/T 27-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精装;

⑥ CY/T 28-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平装;

⑦ CY/T 29-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骑马订装;

⑧ CY/T 40-2007 书刊装订用EVA型热熔胶使用要求与检测方法;

⑨ CY/T 42-2007 纸质印刷品覆膜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

⑩ CY/ 43-2007 纸质印刷品覆膜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 第二部分:EVA型预涂覆膜;

img123 CY/T 44-2009 纸质印刷品覆膜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 第三部分:水性胶即涂覆膜;

img124 CY/T 59-2009 纸质印刷品模切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

img125 CY/T 60-2009 纸质印刷品烫印与压凹凸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

img126 CY/T 61-2009 纸质印刷品制盒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

img127 GB/T 9851.7-2008 印后加工术语标准

除以上15项标准外,还制定了国家印刷工人技术考核标准等。这些国家级标准的制定,为印后加工这个复杂工序的管理明确了基础条件和产品检验尺度与规范,为制定企业标准提供了一定范围和依据。据了解,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在印后加工工序中像中国这样有一个完善的全方位的标准体系(有据可查)。

为了实现印后加工工序的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的科学管理,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各项管理制度来约束各工序,工种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常生产,绝大多数企业的印后加工工序都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加工方案制度”、“生产日报制度”、“调度工作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设备档案制度”、“设备查检维修制度”、“工艺档案制度”、“安全文明生产制度”一系列的管理办法。

在管理上有些先进企业还采取了电脑控制,随时观察生产情况与进度,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处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这些管理上的标准和各项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前是没有的,只有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制定与实施。印后加工这个复杂的大工序,现在再也不是无标准、不规范、一片散沙的落后工序,几十年来已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先进加工工序。

五、印后加工队伍的素质培训与变化

改革开放前,印后加工队伍的素质基础与印前、印刷相比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过去纯手工操作较多,技术含量不高,文化程度一般在初中左右,高中生也寥寥无几,大学生根本没有;工人想学技术理论知识也没有一本专业的技术书籍和教材,一般都是师傅带徒弟摸着干,全凭自学,这个占印刷业三分之一人数的专业既没有培养这方面的院校和科目,也没有这个专业的教材,更无人组织举办这个专业的技术培训来提高这个专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印刷业飞速发展,印后工序的设备不断增加、工艺与材料的不断变化,技术含量不断加大,过去师傅带徒弟摸着干的时代已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形势迫使这个专业必须变革;因此印后加工工序这一直没有统一专业教材和一些技术书籍的专业才开始被逐渐重视。从80年代开始,由当时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组织和批准的印刷技工专业教材一套共23本,有4本是印后加工专业的,其中“书刊装订工艺”一书先后共再版了7次之多,印数近5万册。根据印刷业的飞速发展,印后设备、技术不断变革,随后的10多年中又出版了10多种有关印后加工的技术书籍及配合工人技术等级的一些所需教材,如《精平装工艺与材料》《印后装订1000问》《无线胶粘订工艺手册》等,都有再版,深受在职技术工人、出版社有关人员的欢迎。为培养印后加工专业技术人才和提高这个专业从业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与此同时北京印刷学院及全国各省市一些专业院校,也陆续开办了印后加工专业班,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有近10个左右的院校开办了这个专业,为印后加工专业培养技术人才。各级领导对在职教育给予了极大支持与重视,30年来(特别是近20年),全国举办省市级以上的印后技术培训班有近40次,遍及全国20几个城市,听课人次近万名,对我国印后专业的信息沟通,技术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培养了许多中高级技术人才和金色蓝领。

许多省市每年(或每两年)都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进行工人等级培训,由新闻出版署和劳动部主持和批准分别设为5个等级,即初、中、高、技师和高级技师,使这个专业的技术、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现代新工艺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新形势发展下的需要。

我的装订一生近60年,前29年是在工厂当工人,一直在学装订、干装订,1979年调入印刷学校当教员教装订。经历了天壤之别的两个30年,前30年基本上是政治建国,经历了所有的政治运动,如1951~1953的抗美援朝与“镇反”,1953~1955年的“三反”和“五反”,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的“反右”、1959年的“反修”、1960~1963年的“自然灾害”、1964年的“四清”、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30年的各个政治运动全国人民经受了极大锻炼......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30年,我国进入了经济建国时期,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经济上像一条卧龙抬头开始崛起,我国的印刷业正在向国际水平冲刺。2009年,开始进入科技文化建国时期。不久我国将成为世界印刷大国。新中国的60年华诞已经到来,我衷心祝愿祖国更加和谐、繁荣昌盛,祝愿印刷业更加蓬勃发展,祝愿印后加工专业及早进入多样自动化、人性智能化、快速数字化、材料环保化的新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