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路易十四与勒·诺特式造园

路易十四与勒·诺特式造园

时间:2022-10-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恢复国内近于崩溃的经济,路易十四推行大臣柯尔伯特的重商主义政策,采取了保护和扶植国内手工业,实施保护关税等政策。1655年,绘画雕刻学院荣获路易十四的特许状,成为第一所用来培训艺术家的学院。值得一提的是,路易十四为了表示他的至尊无上的权威,加强其统治,在巴黎城郊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凡尔赛宫苑,凡尔赛宫苑是西方造园史上最为光辉的成就。他作为路易十四的宫廷造园家长达40年,被誉为“王之造园师和造园师之王”。

第二节 路易十四与勒·诺特式造园

一、太阳王——路易十四

1638年9月5日,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见图19-1)诞生于圣日耳曼(Saint Germain)的王室城堡。他是法王路易十三和王后奥地利安娜(Anne of Austria)的长子。1643年,路易继任法兰西国王,之后一直统治法国到1715年去世为止,享年77岁,他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对于法国来说,路易十四不仅是一个国王,而且代表一个时代。在这一个时代里,“太阳王”的光辉笼罩着全欧洲,而法国也因为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而更加强大。

img234

图19-1 路易十四肖像图

路易十四5岁即继位,幼年时期由于战乱曾经逃亡,并遭到追捕,所以路易十四在1661年亲政后就立即着手发起一次政变,不断地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削弱高等法院的权力,钳制贵族,并宣称“朕即国家”。

为了恢复国内近于崩溃的经济,路易十四推行大臣柯尔伯特的重商主义政策,采取了保护和扶植国内手工业,实施保护关税等政策。这些措施使法国迅速还清国债,经济繁荣,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国库收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法国在欧洲的贸易劲敌。

另外,路易十四对于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非常热衷,并不遗余力地推动建筑、绘画等等艺术形式的发展。1655年,绘画雕刻学院荣获路易十四的特许状,成为第一所用来培训艺术家的学院。1664年,柯尔伯特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重组绘画雕刻学院为皇家艺术学院。1671年,他又成立了皇家建筑学院,激发艺术家从事建筑与装饰来体现国王认定的优美格调。因此,路易十四时期的艺术成就十分广泛,而产生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的大力赞助。这种艺术赞助和国家化的结果推进了整个法国艺术的发展,而且当时的艺术中总是有着“太阳王”的骄傲和格调,无论是在宫廷、教堂中,还是在雕塑、绘画、陶器上。

值得一提的是,路易十四为了表示他的至尊无上的权威,加强其统治,在巴黎城郊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凡尔赛宫苑,凡尔赛宫苑是西方造园史上最为光辉的成就。从规模到设计,作为古典主义艺术最大作品的凡尔赛宫处处体现着王权的至尊。1682年路易十四把宫廷迁往他在巴黎附近大兴土木建造的凡尔赛宫,并在那里举行大型的宴会(见图19-2)。凡尔赛宫同时成为一个向世界展示法国文化和艺术的大展台。凡尔赛宫承载着路易十四时代的双重辉煌,即法国绝对君主专制的中心和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

img235

图19-2 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苑举行盛大的宴会

君主专制制度使路易十四成就了“太阳王”的荣光,它对于国家统一、推进发展方面有它的突出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制王权开始滑向历史的对立面,这个民族就要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在路易十四统治期内法国参加了四次大的战争:1667年至1668年与西班牙争夺荷兰,1672年至1688年与荷兰的战争,1688年至1697年与德国皇帝之间的九年战争以及1702年至1713年的西班牙继承权战争。这些战争耗尽了法国的国库,加之凡尔赛宫苑的巨额资金的投入,使国家债台高筑。他不得不不断加强对农民的税收要求,法国历史学家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认为,重税、他对贵族的削权以及没有政治权利的市民阶层对政策的不满是导致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原因。

到了路易十四统治晚期,国内起义此起彼伏,声势越来越大,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军事失败、国库空虚、农业凋敝、工商业破产、王权削弱、民心丧尽,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衰落。1715年,曾称雄一时的路易大帝在人民的一片怨声中死去。

二、造园师之王——勒·诺特及其园林形式

(一)勒·诺特生平

勒·诺特(AndréLe N8tre,1613—1700,见图19-3)1613年3月12日出生在巴黎的一个造园世家,13岁起师从绘画大师伍埃(Simon Vouet,1590—1649)习画,并有机会结识了许多来访的艺术家,如古典主义画家勒·布仑(Charles Le Brun,1615—1690)和建筑师芒萨尔(Franqots Mansa,1598—1666),他们对勒·诺特的艺术思想影响很大。1636年,勒·诺特离开伍埃的画室,改习园艺。在此后的许多年里,他一直与父亲一起,在杜勒丽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从事一般性的园艺工作,与此同时他还研习了建筑、透视法和视觉原理等内容,研究过笛卡尔(Rene Descatres,1596—1650)的唯理论哲学,这些在他后来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img236

图19-3 法国园林设计大师——勒·诺特

勒·诺特的成名作是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Vaux-le-Vicomte,又名服苑),它采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样式,开创了法国园林的先河,成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1661年开始,勒·诺特受路易十四邀请参加凡尔赛(Versailles)宫苑的设计和建造工作,直到1700年去世。他作为路易十四的宫廷造园家长达40年,被誉为“王之造园师和造园师之王”(The Gardner of Kings,The King of Gardners)。他设计或改造了许多府邸花园,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才能,形成了风靡欧洲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勒·诺特式园林(Style Le Notre)。

勒·诺特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并对后世的园林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除著名的凡尔赛宫苑、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外,还在枫丹白露城堡花园(1660)、圣-日耳曼-昂-莱庄园(Chateau de Saint-Germain-en-Laye,1663年)、圣克洛花园(Le Jardin du Chateau de Saint Cloud,1665年)、尚蒂伊府邸花园(Le Jardin du Chateau de Chantilly,1665年)、杜勒丽花园(Les Tuileries,1667年)、索园(Chateau de Sceaux,1670年)、默东花园(Chateau de Meudon,1679年)等。

在18世纪初,由勒·诺特的弟子勒布隆(Le Blond,1679—1719年)协助德扎利埃(Dezallier d’Argenville,1680—1765年)写作了《造园的理论与实践》(Theorie et Pratique du Jardinage)一书,被看作是“造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理论的完全建立。

(二)勒·诺特式园林特征

勒·诺特的造园风格一扫当时巴洛克的奢华和烦琐,表现出优美、高雅、庄重,创造了更为统一、均衡、壮观的整体构图,其核心在于中轴的加强,使所有的要素均服从于中轴,按主次排列在两侧,这是在古典主义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是古典主义的灵魂,也是路易十四时代的“伟大风格”,它鲜明地反映出这个辉煌时代的特征。

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是勒·诺特式园林的空间结构主体,由轴线串联起的一个个连续的空间序列,庭院中建筑总是中心,起着统帅的作用,通常建在地形的最高处,比如默东花园(见图19-4),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见图19-5)以及索园(见图19-6)。建筑前的庭院与城市中的林荫大道相衔接,其后面的花园,在规模、尺度和形式上都服从于建筑。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上加以重点装饰,形成全园的视觉中心,一系列优美的花坛、雕像、泉池等都集中布置在中轴上,如图19-7所示凡尔赛宫苑中轴线节点之一——拉托娜泉池。横轴和一些次要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轴两侧,直线型道路纵横分布或放射状分布,构成明朗的透景线,丛林或植坛呈方格状、环状或梯形状等。小径和甬道的布置,以均衡和适度为原则。整个园林因此编织在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从分明的几何网格之中。

img237

图19-4 默东花园透视效果

融于自然的地形处理是勒·诺特式园林的又一特点。法国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勒·诺特式园林并非像意大利园林那样设置多级平台,而是与原有地形紧密联系,其高低起伏,完全适应于地形的走向,从空中鸟瞰,仿佛一幅巨大的有美丽图案的地毯铺在了法国乡村的丘陵上。勒·诺特式园林主轴线一般垂直于等高线布置,这样能够使轴线两侧的地形基本持平,便于布置对称的要素,获得均衡统一的构图。同时,地势的变化也会反映在轴线上,形成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园林空间。有时设计者根据设计意图需要创造起伏的地形,但高差一般不大。因此,整体上整个园林景观表现为平缓而舒展的效果。比如在索园中,勒·诺特为了使设计更好地与原有地形融和,在建筑物之前设置三层草坪台地,地形向西逐渐下降,在低洼处设置一条1500多米长的大运河,宏伟壮观。南北向的次轴线倚山就势修建了大型的跌水,即索园大瀑布。

img238

图19-5 维贡特府邸花园明确的中轴线

img239

图19-6 索园的局部效果

平静开阔的水景设计也是勒·诺特式园林的特征。勒·诺特仿照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的形式,在园景中形成开阔的水景效果。园林中主要展示静态水景,水池中反射出蓝天白云或周围的景致,仿佛是巨大的镜面镶嵌在花园中,使其魅力倍增。勒·诺特常常在园林中运用多种水景形式,包括大运河、渠溪、水梯、叠瀑、水池、喷泉、湖池等,尤其是运河的运用,成为勒·诺特式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强调了花园中的轴线,又利于蓄水和排水,同时还是重要的水上游乐场所,最为经典的便是凡尔赛宫苑中的水景设计。勒·诺特式园林中水景的设计非常巧妙,水池、喷泉大都设在道路交叉点上或丛林植坛区内部,组成风景透视的最佳画面,并充分运用水中倒影或水声创造景观。有些园景中也结合地形设计跌水,求得动感与变化,如索园的跌水(见图19-8)。

img240

图19-7 凡尔赛宫苑的中轴

img241

图19-8 索园中的跌水效果

巧妙精美的植物景观设计是勒·诺特式园林的特征。勒·诺特通常选择以阔叶乔木为主,尤其是当地的乡土树种,如椴树、欧洲七叶树、山毛榉、鹅耳枥等,集中种植在外围边缘的林园中,形成茂密的丛林,以便能够体现出丰富的季节变化以及法国特有的平原森林效果。只是在具体处理上林缘往往经过修剪,种植范围又被直线形道路所围合,因而形成整齐的外观。而园景内部多用黄杨或紫杉修剪造型,作植篱或绿丛植坛,形成宏大的图案纹理。

img242

图19-9 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中精美的“刺绣花坛”

勒·诺特式园林的植物景观主要三种形式:丛林、花坛、树篱。最精美的要数园中的花坛,勒·诺特设计的花坛有六种类型:刺绣花坛、组合花坛、英国式花坛、分区花坛、柑橘花坛、水花坛。布置在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在园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型刺绣花坛以花卉为主,有时也用黄杨矮篱组成图案,但是底衬是彩色的砂石或碎砖,富有装饰性,犹如图案精美的地毯(见图19-9)。“组合花坛”是由涡形图案栽植地、草坪、结花栽植地、花卉栽植地等四个对称的部分组合而成的花坛。“英国式花坛”就是一片草地或经修剪成形的草地,它的四周辟有0.5~0.6米宽的小径,外侧再围以花卉构成的栽植带,这是一种最不显眼的花坛。“分区花坛”与其他花坛不同,它完全是由对称形的造型黄杨树构成,在这种花坛中丝毫不见草坪或刺绣图案的栽植。“柑橘花坛”(见图19-10)与“英国式花坛”有些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柑橘花坛中种满了橘树及其他灌木。“水花坛”是将环抱在草坪、林荫树、花圃之中的泉水集中起来构成的花坛。

img243

图19-10 凡尔赛宫苑中规整的柑橘花坛

花坛与丛林之间常用黄杨、紫杉、米心树、疏花鹅耳栎树等植物构成的树篱作为分割,树篱厚度常为0.6米,规则且相互平行,有高度为1米的矮树篱到10米左右的高树篱,树篱一般种得很密,起到围合的作用。

勒·诺特式园林还设计有许多古朴动感的园林小品。在勒·诺特时代,花格墙成为最为盛行的一种庭园局部构成,并设有专职的工匠来负责制作,尽管这样的设计自古有之,但在法国才将古代中世纪时粗糙的木制花格墙改造成精巧的庭园建筑物并引用到庭园之中,庭园中的凉亭、客厅、园门、走廊及其他所有的建筑性构造物都用它来构成,它不仅价廉而且极易制作,这是石材及灰泥所无法比拟的。

另一方面,法国园林中布置了大量的雕塑,游历期间会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但是与意大利不同,法国并没有太多古代遗留的雕塑作品,所以最初只能仿造,随着古典主义的兴盛,法国涌现了许多雕刻家,如勒蒂比勒鸿雷、勒尼奥丹、库塞乌厄、凯勒登等,他们创作了大量经典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往往以神话或者传说为主题,构成一个个优美灵动的场景,例如在宏伟的凡尔赛宫苑中,雕塑被设置在泉池中、草坪里、林荫道旁……著名的拉托娜泉池中,阿波罗(Apollo)与阿耳忒弥斯(Artemis)的母亲拉托娜站立在喷泉的顶部,曾经诋毁过她的人们俯首向其忏悔,极目眺望,阿波罗喷泉中阿波罗正驾驶着他的金色马车疾驰而来。在偌大的宫苑中,设计师布置许多儿童的雕塑,也使得这个有些“荒芜”的空间多了些许灵气。

勒·诺特将变化无常、装饰烦琐的巴洛克风格摒弃,给造园设计带来了一种优美高雅的形式。同样是规则式园林,同样是露台、台阶、坡道、水体、建筑,与意大利园林不同的是,勒·诺特式园林更好地与法国的地形、气候、文化相融合,通过平面几何式布局和贯穿全园的透景线,展现出恢弘的气势和广袤的效果。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植物,经他的处理,也成了新样式造园的材料,或布置成高墙,或构筑成长廊,或围合出天井,将庭院装点成—个硕大的“绿色宫殿”,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他的很多作品仍然令人震撼,他的设计思想仍然值得我们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