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关系探讨

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关系探讨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可以把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的关系可以做个比喻:树干与树形的关系。为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用地结构的合理发展,城市中心区将以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转变成以高技术产业、信息和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最终使之变成中心商务区。在中心商务区里,人流分布的特点是昼夜人口密度相差极大,差值可能达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故要求该区对内、对外交通要极为便利和发达。

城市交通城市形态关系探讨

刘 敏 袁新利 刘军文 (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关系演变

城市产生以来,城市交通就象其影子一样时时刻刻相随,城市的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中无处不见到城市交通变化的情况。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城市从小到大、由少到多,功能和形态也越趋复杂。在它的演进过程中有很多相关因素的作用,如地理、人文经济科技等。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分析和相关理论指导,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道路交通系统的调整和交通方式的变革对城市形态起到重大的决定作用。

比如在我国古代,“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就是对此的反映。还有在近代一些城市类型的提出与实践,如带形城市、空中城市、海上城市、花园城市等等基本上都是基于交通方式而定型的。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依据交通环境出发,于1882年提出了带形城市理论。他主张城市发展应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使城市既接近自然又便利交通,城市应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的宽度应有限制,但长度可以无限并沿道路脊椎两侧建造房屋。带形城市不仅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又能将文明的设施带到乡间。这种城市结构形态在目前许多小城镇中还清楚可见,一条过境道路从小城镇中穿过,而道路两侧布置居住、商业和有关行政办公建筑,这条道路成为当地主要生活和景观的场所。当然,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及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的交通方式在不断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我们可以把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的关系可以做个比喻:树干与树形的关系。道路就象树干为树供水、供养料一样为城市提供能量与动力,同时道路也象树干控制树形一样,对城市的形态也起着控制作用。

城市交通对城市形态的具体影响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来探讨。

二、城市交通的作用

从宏观上来看,城市交通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模、以及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对城市形态产生极大的作用。

(一)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城市中心区的影响。城市中心区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形象的主要聚集点。它的强大和繁荣对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网络是中心区之所以繁荣的主要原因。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强化了城市的经济职能。受交通条件的影响,城市的土地价格产生差异,无疑使城市中心区成为地价最高地区之一。为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用地结构的合理发展,城市中心区将以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转变成以高技术产业、信息和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最终使之变成中心商务区。在中心商务区里,人流分布的特点是昼夜人口密度相差极大,差值可能达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故要求该区对内、对外交通要极为便利和发达。

(二)城市交通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巨系统,不同时代和交通方式的差异对城市的规模起到了决定性的内因和外因作用。拿古代来说,古时交通方式主要是步行或牛马车,速度慢而车辆少,村落和城市空间也较小。古时农业型村落人口规模约700人,中心集镇的人口规模约3000人,城市人口规模约四、五万左右,如《管子·度地篇》中所言“故百家为里,里十为术,术十为州,州十为都,都十为霸国”。上世纪欧洲就有人指出城市规模应为:“马车时代的城市半径仅2~2.5英里(城市若以理想圆计算约合30~50km2),电力时代这一半径为5英里(约合200km2),在此范围内,往任何一个方向出行的时间都不超过1小时。而小汽车的使用则使得人们若按相同的出行时间计算,城市半径将扩展到15英里(约合1800km2)”。在关于居民到城市中心区的出行心理感受的研究时,1951年美国规划官员协会通过对居民出行调查得出报告指出:“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不是他们的住所与工作所在地的距离,而是他们走这段距离所要花费的时间,并由此提出等时间线概念”。等时间线在交通规划上用来表示城市不同部位到城市中心的出行时间关系,它是我们对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理论上只要交通能满足通行需要,城市就可以无限扩大,但事实并非如此。广州市出行时间统计的结果表明,一般工人上班的单程出行耗时为40分钟。这种长距离的奔波既影响职工的工作质量又影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所以交通方式与交通质量是影响城市规模的一项重要因素。

(三)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由于人类的活动赋予城市以生命,它犹如一个生物有机体,有发生、发展、成熟直至消亡等阶段。城市在生长过程中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以寻求发展所需的物质能量。自从一个偶然进行商业活动聚集点发展形成以来,城市主要遵循沿着对外进行物质能量交流的生长轴(一般是指城市对外的交通干线)而展开,这种表现形式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社会中表现特别突出,展现出一种自我生长的状态。这种状态符合生态学中边缘效应,也就是在两个种群之间的边缘区是物质能量最丰富和交换最频繁的地带,在经济学上又因交通沿线具有潜在的经济发展优势而决定城市的沿线发展。

三、在城市微观形态方面城市交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道路调整与城市形态的变化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由于城市功能区的调整与变化,城市的道路网也相应地变化。如道路的改换位置或者道路红线的变化,这些都会使城市原有的形态发生变化,有的居住区由此而被割离,有的商业区由此而被重新组合,有的对城市原有形态起至关重要的群体或者单体建筑被移位或者被拆除,同时对城市新形态的定型起关键作用的新建筑由此产生,这些消失或者新生的建筑无不与城市交通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三维立体交通方式的发展对城市形态的意义是巨大的

城市二维平面的交通日益不能满足城市运作的需求,所以立体竖向的交通方式逐渐发展了起来。如地铁与高架、立交与地下通道等交通方式的出现,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是巨大的。城市综合体的形成与这些交通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群体建筑垂直与横向发展联系的主要表现,再加上城市综合体对城市局部形态的组成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所以城市交通在城市原有形态的垂直发展与交叉联系当中起着基础作用。

(三)城市道路系统的盲目改扩建对城市文化形态造成严重破坏甚至解体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人们对现代生活日益的需求,诸多城市开始了对旧城的改造与开发,同时为充分发挥城市交通的先导及支撑作用,我国各城市竞先将道路建设作为改变城市面貌与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突破口,但我们的人文资源、城市特色正随着道路建设而逐步丧失。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旧城干路为城市的艺术窗口,道路两侧一般建有大量的优秀建筑,由于这些道路是全市交通矛盾最复杂地段,往往成为完善干路网系统的首选项目,所以随着道路的拓宽建设而割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旧城三块板主干路绿化配置形式已成为某些城市的特色,绿岛与行道树是城市历史的积淀,但随着这些道路的横断面改造,城市的街道景观正遭到极大影响;江南城市的河道水系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起着排水防涝、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寸土寸金的旧城区,填河修路不存在拆迁,所以因认识与经济原因,一些河道往往成为道路建设的牺牲品。另外,某些工程措施违背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平等性、延续性等原则,后代人将不能享用历史留存的人文资源,只有籍助文献资料才能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结语

总之,城市交通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是巨大的,城市交通对城市形态的生成、发展以及演进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快捷、有序、充满生命力的城市交通体系,犹如培育健康、旺盛的树干一般,使城市这棵大树的形态趋于科学、合理、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