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设计的十项主要内容

城市设计的十项主要内容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设计的内容,既要体现对历史城市的保护,又要对新的建设提出规范性的要求,内容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很难全面概括,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10项内容。中国的历史城市选址,不论规模大小,大多与水有关系。因此,保护与城市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大力整治滨水环境,是城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房地产开发形成热潮,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的状况下,不少城市出现了填湖、填江之举,不断地把穿越城市的河沟盖板变成

6.4.3 城市设计的十项主要内容

城市设计的内容,既要体现对历史城市的保护,又要对新的建设提出规范性的要求,内容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很难全面概括,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10项内容。

1)保护历史形成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结合,山、水、城融为一体的格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城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3 000多年前,中国已逐步形成城市选址、规划的理论,这是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创造良好生存条件的经验积累,对中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周易》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其中不乏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社会认识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思维方法,归纳起来可以称为“观物取象”、“象天法地”。

所谓“观物取象”,即对天、地、山、川、风、雨各种事物,以及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进行广泛的观察与归纳,研究其相互关系,从物质到抽象,找出其基本规律。所谓“象天法地”,即用模拟自然的方法来营造城市,模仿上天,效法大地,模拟自然,创造现实。这种思想方法用于古代城市规划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春秋时,吴国建都于阖闾,伍子胥奉命筑城时就提出“象天法地,建成大城,有陆门八,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卦”。唐长安城把主要宫殿建于城北称太极宫,比喻北极,其大门称承天门,也是观测天象,对应北斗,承天接地的结果。明北京城把天、地、日、月四坛建于京城四周,天坛筑成圆形、地坛筑成方形,体现天圆地方的思想,日坛、月坛分列东西,以示日月对称,可以说也是象天法地理念的一种体现。

在周易思想的演化下,从周代到春秋已出现了比较系统的城市规划理论,非常讲究筑城功能合理和布局完整统一。《周礼·考工记》记载了一种世界上最严整地体现“礼制”的城市规划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言简意赅地提出了都城建设的规模和布局要求。《管子·乘马篇》提出了顺应天时地理的“城郭”制度:“天子中而处,此谓天之固,归地之利。内谓之城,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土阆。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用水而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比较科学地阐述了因地制宜建设城市的观点。中国的城市就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建设起来的,遍布大江南北,放射出绮丽的光彩。在研究历史城市的保护和发展中,城市设计应该仔细研究形成历史城市结构的理论基础,及其与周围环境结合的手法,继承和发扬传统特色。

2)保护和发展城市中轴线,体现城廓形象

从考古挖掘和我国现有历史城市的格局看,接近矩形的城廓居多,但是受到地理条件限制,以及政治、经济等多种背景影响,演变成多种多样的形状,成为城市的特殊标记(图6.9,图6.10)。

img154

图6.9 明、清北京城

img155

图6.10 苏州旧城(平江图)

多数城市居中有一条轴线,南北向居多,背山面水,中间穿过城池,是城市的主要脊梁,成为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所在地,建筑高度与体量都是全城最突出的,城市的钟鼓楼大多在这条轴线上,成为城市的标志(图6.11,图6.12)。城市轴线布局手法,在国外也有不少较成功的例子,如巴黎、堪培拉和华盛顿(图6.13~图6.15)。

img156

图6.11 北京旧城中轴线

img157

图6.12 北京旧城中心鸟瞰图

img158

图6.13 巴黎市中心轴线示意图

img159

图6.14 堪培拉市中心鸟瞰图

img160

图6.15 华盛顿市中心轴线示意图

因此,体现历史城廓形象,保护和发展城市中轴线成为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例如明清北京城“凸”字形的城廓,在国内外是绝无仅有的。其始建至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永乐4年(1406年)首先建了内城,系“口”形城廓。嘉靖年间为防瓦剌族南下侵扰开始兴建外城,原计划利用元大都北墙,东西南皆向外扩展,把内城包起来,但因工程浩大,财力不足,筑成了南半部城墙后匆匆与内城相接,形成“凸”形城廓。从永乐4年(1406年)算起至嘉靖43年(1564年),经历了159年,才完成了城墙建设,其历史价值自不必说。遗憾的是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城墙已被拆除,只留下少数门楼和残墙。为了弥补拆除城墙和填埋护城河带来的旧城轮廓不清的缺陷,总体规划要求沿旧城墙原址保留相当宽度的绿化环,并在原城门口安排适当的标志性建筑,使后人能认识旧城的坐标。最近市政府在修复现有城楼的基础上正准备修复部分残墙,开辟环城绿带,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大事。

北京旧城长近8km的中轴线,在古今中外的城市规划中是一条极为罕见的建筑艺术轴线,这条轴线始建于元大都,在明代延长到外城永定门,在轴线上经过元、明、清三个朝代历时五百余年不断地建设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景观。1958年对天安门广场的改建,又在这条城市轴线上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时代特征,成为全轴线的中心部分。北京历次城市总体规划都贯彻了对南北中轴线的保护和发展的思想。除继续保持天安门广场在轴线的中心地位、保持不同地段(如景山、故宫、鼓楼、前门大街等)的传统特色外,还在现有基础上向南北两端延伸,突出文化功能。在中轴南延长线两侧通过土地调整将建设几组体现“南大门”形象的大型公共建筑。中轴北延长线及其北端,作为这条城市轴线的又一个高潮,要建设重要的综合性大型公共设施,轴线全长26km,成为一条连接历史与现代、体现21世纪首都文化风貌的时空走廊。

巴黎结合城市发展,也把以卢浮宫为起点的中轴线经凯旋门一直向西延伸到拉—德方斯,与北京的做法极为相似,现已在策划拉德方斯后的建设规划。北京这条轴线向北是否是终点,还很难说,为了给后辈子孙留下发展余地的可能,现在轴线向北一直至小汤山,拟保留足够宽度(2km左右),暂不进行建设,应该说这是明智之举。

3)保护与城市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

中国的历史城市选址,不论规模大小,大多与水有关系。没有充足的水源,城市难以生存;没有发达的水运,城市难以发展。不少城市沿江发展,不少城市处于两江或三江汇流之处,也有不少城市滨湖、滨海发展;还有的城市内部有发达的水系,小桥流水形成城市独特的环境;处于浅丘陵地区的城市,往往处于山水之间,显山露水,形成特色。缺少自然水资源的城市,为了满足城市用水,千方百计开凿运河,引水入城,疏河、浚湖,创造人工环境。城市的水系不仅是改善城市生态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独特环境风貌的重要场所,滨河、滨湖、滨海的城市设计做好了,城市的形象就突出了。

因此,保护与城市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大力整治滨水环境,是城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房地产开发形成热潮,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的状况下,不少城市出现了填湖、填江之举,不断地把穿越城市的河沟盖板变成暗沟,以争取少量用地建房,实为饮鸩止渴之举,必然会对城市造成损害,应该坚决制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逐步恢复被填盖的历史河系,使历史环境重放光彩,为城市增色。

img161

图6.16 明北京城水系图

历史上北京城址都选在水源丰富之地,元大都城的城址选在以海子(今太平湖、积水潭、什刹海)为中心的地段,东南开凿运河与海子相连,西北从昌平白浮泉引水入城补充水源。到明清逐步形成城周有护城河环绕,城内有六海(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穿插,并有筒子河、织女河、金水河、菖蒲河、御河经前三门护城河进入通惠河的水系。庄严整齐的宫殿与迂迴曲折的河系形成北京旧城的独特风格(图6.16)。但是,由于水资源枯竭和种种历史原因,水系不断萎缩,东、西护城河与前三门护城河以及菖蒲河等河段先后变成暗沟,使本来就缺水的旧城环境大为减色。但幸存的南北护城河依然遥相呼应,六海穿插于景山、故宫西侧,仍为北京旧城提神之笔。如果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为北京提供较充足的水源,可考虑把菖蒲河、御河等历史河道挖开,为城市增加水景

4)保持原有道路网骨架和街巷格局

历史城市的道路网骨架和街巷体系,是数百年流传下来的,它集中反映了城市的肌理。许多城市的道路格局,主次分明,繁华的商业区与宁静的居住区既有联系,又互不干扰,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城市布局结构。保护原有道路格局,就可以把旧城的传统特点保留下来,延续历史文脉,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貌。当前,在旧城实施危旧房改造规划中,切忌打乱原有街巷系统,把已在城外习惯的小区规划模式生硬地搬进城来。采取这种改造方式的地区,抹掉了旧城的传统特色,割断了历史,降低了城市的历史价值,实为得不偿失之举。

5)注意吸取传统城市色彩的特点

建筑色彩是体现城市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白墙黑瓦的江南水乡,红顶黄墙的滨海城市,青灰色民居衬托金黄琉璃瓦的皇城,无不造就了城市的独特风貌。

目前,许多城市,不论是高寒的北方,还是炎热的南方,无视传统色彩的存在,金黄琉璃瓦,白色瓷砖贴面墙,玻璃幕墙……不分场合到处滥用,大大损害了历史城市的景观,呈现出杂乱无章的局面,这种现象必须扭转。城市设计必须研究城市的传统色调,规范新的建设,以保持历史城市的特色。

例如,北京城市中心区,历史形成的皇城不足5km2,其核心紫禁城,景山与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也仅有2km2,故宫的建筑只有近17万m2,目前北京中心区已发展到300多平方公里,建了2亿多平方米的房屋,但是在航空遥感图上所见到的最光辉灿烂的形象,还是紫禁城及其周围地段,充分显示了城市色彩的效果。如果在北京市区金黄琉璃瓦到处滥用,谁都想以金顶作为高贵身份的象征,那么历史城市的特色还能保持吗?当然,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建筑结构的改进,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是有区别的,新旧建筑对比,处理好了未尝不是城市设计的一种手法。但是这并不妨碍对城市色彩的研究,通过对城市色彩的合理调配与规范,使历史城市更显光彩。

6)通过建筑高度的控制,实施对历史城市的保护

一般历史城市,旧城区的建筑高度较低,广场、街道的尺度也较小,比较亲切宜人,这种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创造了宁静的生活环境。历史城市远可见山,近可亲水,或靠近湖边,领略湖光山色,或邻近海边,可远望大海。

城市设计提出的建筑高度的控制主要有以下5个作用。

(1)保护历史城市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格局,保护重要文物古建筑群周围环境(图6.17,图6.18)。

img162

图6.17 北京旧城建筑高度示意图

img163

图6.18 北京旧城中轴线城市轮廓示意图

(2)协调城市与周围山水的关系,高层建筑不能切断或遮挡山的轮廓;沿海、沿湖、沿江边不宜建大量高层建筑,以免过分遮挡观水视线(图6.19~图6.21)。

img164

图6.19 北京银锭桥观西山视线被高楼遮挡

img165

图6.20 济南大明湖观千佛山视线被高楼切割

img166

图6.21 香港对高层建筑与山形关系的研究

(3)通过建筑高度控制可以突出城市传统轮廓,使城市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形成的错落有致的天际线不受到破坏。

(4)对一般建筑的高度加以控制,可以突出一些处于节点地位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创造城市新景观。

(5)维持城市合理的环境容量,避免城市处于高楼峡谷之中,使人们享受阳光,见到广阔的天空。

巴黎、伦敦、东京这些历史城市无一不在出现了高层建筑破坏城市传统景观的教训后,反过来提出建筑高度控制的要求。北京也是如此。

像芝加哥、香港这些新兴城市,出于对城市环境和周围环境考虑的要求,也提出了建筑高度控制方案。

7)保护城市景观线

许多城市,或背山或面水,山水是城市的主要背景,因此,在规划城市道路系统时,应尽可能地开辟观山通海(河、湖)的景观视廊,使山、水、城互相呼应,融为一体。

对传统城市景观线要加以保护。如北京的景山北望鼓楼南望故宫,天坛祈年殿至正阳门城楼和箭楼,银锭桥观西山等,都是城市的重要景观视廊。这些景观视廊能使人领略到传统城市之美,了解传统城市的结构。必须对景观视廊通过地区的建筑环境加以控制,不得在景观视廊保护范围内插建高层建筑,以免切断城市景观线。

8)保护街道对景

一般“丁”字路口,或曲折道路的转角处,会形成城市建筑的对景,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北望箭楼,地安门北望鼓楼,北海大桥东望故宫角楼,陟山门街东望万春亭、西望白塔(图6.22~图6.25),以及体育馆路西望天坛等等。对已有的街道对景建筑,必须注意对其前景和背景建筑的控制,保持对景建筑周围环境的完整性。对规划中具备街道对景的地段,在规划设计时,应明确提出景观要求。

img167

图6.22 北京陟山门街东望万春亭

img168

图6.23 北京陟山门街西望白塔

img169

图6.24 不协调的建筑对景破坏了北京国子监街景观

img170

图6.25 高层建筑破坏了北京北海公园小西天与五龙亭的景观

9)增辟城市广场

所谓城市广场,并不是指交通广场,而是在人流集散较多,重要文化活动中心或其他公共建筑附近,开辟一定的广场,有较好的绿化环境,精心的地面铺装,优美的建筑围合空间,配以坐椅和各种建筑小品,供人们休闲游憩,成为城市景观的亮点(图6.26~图6.28)。

img171

图6.26 东堂广场近景

img172

图6.27 北京王府井北部东堂广场

img173

图6.28 淄博周村城市中心绿化广场

这些广场的设置与开辟有的是保留传统的广场,加以整治,令其更具吸引力;有的可以根据城市功能变化、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开辟新点。但是,这些广场一般不宜过大,应因地制宜设置,并与周围建筑体量协调,小的只有几百平方米,大的可以上千平方米。1hm2的广场已可称为大广场了,二、三公顷的广场就可以作为城市最重要的中心广场了。现在许多城市,只有十几万或几十万人口,为了追求气魄,开辟了十几公顷甚至更大的广场,而且硬质铺装过多,缺少绿化用地,缺少可供人们停留休息的地方。在绿地内又强调种草,反对种树,这实在是违背生态环境要求,不“以人为本”的劳民伤财之举,应该尽量避免。

10)保护古树名木

许多历史城市有千百年的建城史,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和特定意义的名木也是历史城市的宝贵资源,这是比建筑更珍贵的历史遗产,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格外珍惜,并加以保护,在实施城市改造与新建时,应把其融入新的城市环境中去,为传统风貌增色。

当然,城市设计的内容还不止这些。在总体规划阶段如能把握住这10项内容,为详细规划指明方向,历史城市的风貌在现代化改造与发展中就不致受到大的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