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原区人口流动管理机制研究

高原区人口流动管理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对人口的迁徙和流动进行限制,提高了劳动力的使用成本,高原移民区可出台地方政策及管理办法,降低相关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政府可和企业雇主共同出资,有针对性地提高高原移民区流动人口的福利水平。规范公立中小学的收费,建立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减轻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负担,针对高原区移民子弟,由政府补贴一定的费用。

(一)高原区流动人口户籍管理机制与制度创新

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对人口的迁徙和流动进行限制,提高了劳动力的使用成本,高原移民区可出台地方政策及管理办法,降低相关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建立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对暂时不具备在城市落户条件的暂住人口,及时办理暂住手续,发放《暂住证》,对遵纪守法、正当经营的流动人口,暂住一定年限后,如本人自愿,可以登记为常住人口,从户籍管理制度上激励移民。

(二)高原区流动人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及管理机制

——完善用工合同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推动其与雇用的外来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

——建立流动人口的工伤保险、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构建高效公平、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将福利与户口“脱钩”,提高流动人口在劳动福利获得上的地位,消除制度歧视。政府可和企业雇主共同出资,有针对性地提高高原移民区流动人口的福利水平。

(三)高原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管理政策

(1)建立流动儿童入户登记管理制度。加快教育法制建设,把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

(2)筹措经费,增加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条件的输入地可在流动人口集中区,建立专门的打工子弟学校,加强对流动人口打工子弟学校的规范管理,促使其达到办学条件标准。

(3)扩大公立学校招生范围,使大部分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规范公立中小学的收费,建立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减轻流动人口家庭经济负担,针对高原区移民子弟,由政府补贴一定的费用。

参考文献:

[1]白洁,王学恭.西北牧区退牧还草工程生态补偿依据与标准[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4):129-132

[2]陈洁.青海省三江源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考察——基于玛多县的调查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8,19(1):110-115

[3]丁任重.西部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M].北京: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丁四保等.区域生态补偿的方式补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冯艳芬,王芳,杨木壮.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4):84-88

[6]胡振军,黎与.关于发展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9,(3):279-280

[7]李晖,肖鹏峰,冯学智等.近30年三江源地区湖泊变化图谱与面积变化[J].湖泊科学,2010,22(6):862-873

[8]李凌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J].青海学刊,2003,(6):34-35

[9]李晓光,苗鸿,欧阳志云等.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09,29(8):4431-4440

[10]廖顺宝,孙九林.基于GIS的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J].地理学报,2003,58(1):25-33

[11]刘敏超,李迪强,栾晓峰等.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14(1):40-43

[12]刘燕.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3]鲁顺元.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社会适应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36(5):10-17

[14]毛占锋,王亚平.跨流域调水水源地生态补偿定量标准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18(2):15-18

[1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编辑委员会.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

[16]王启基,来德珍,景增春等.三江源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50-55

[17]王小梅,刘峰贵,周强等.三江源区生态移民整合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07,(2):403-406

[18]王兴杰,张骞之,刘晓雯等.生态补偿的概念、标准及政府的作用——基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作用类型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41-50

[19]王作全,王佐龙,张立等.关于生态补偿机制基本法律问题研究——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101-107

[20]辛积山,白廷举.三江源区生态移民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体[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4(5):39-43

[21]杨光梅,闵庆文,李文华等.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J].生态学报,2007,27(10):4289-4300

[22]尹秀娟,罗亚萍.制约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迁入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J].西北人口,2006,(5):46-49

[23]翟岁显,翟瑞雪.三江源生态移民高成本的原因分析[J].生态经济,2007,(1):302-304

[24]绽小林,马占山,黄生秀.三江源区藏民族生态移民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补偿政策研究[J].攀登,2007,26(156):91-95

[25]张贺全,庆章.青海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的分析与思考[J].青海草业,2007,16(4):25-28

[26]张娟.对三江源区藏族生态移民适应困境的思考——以果洛州扎陵湖乡生态移民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3):38-41

[27]张镱锂,张玮,摆万奇等.青藏高原统计数据分析——以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1):11-20

[28]张志良,张涛,张潜.三江源区生态移民推拉力机制与移民规模分析[J].区域经济,2005,(6):101-103

[29]赵翠薇,王世杰.生态补偿效益、标准——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研究,2010,29(4):597-606

[30]赵建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07,(3):1-4

[31]赵新全.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社会,2005,20(6):471-476

[32]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补偿原理与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3]周继红.对依法加强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08,19(4):163-1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