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息管理理论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运用

信息管理理论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管理学是研究信息的生产、传播、分布、获取、加工、利用的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信息管理学的某些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布拉德福在对书目、文摘等进行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等级排列技术,揭示了文献离散定律。文献信息数量庞大,增长迅速,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

三、信息管理理论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运用

信息管理学是研究信息的生产、传播、分布、获取、加工、利用的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信息管理学的某些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布拉德福定律与信息资源建设

现代科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的发展趋势,使各学科的严格界限逐渐消失,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渐加强。由于这一原因,使得文献的分布呈现出既集中又分散的不均匀现象:相当数量的专业论文相对集中刊载在少量的专业期刊中,其余数量的专业论文却高度分散刊载在大量非专业期刊中。如美国《化学文摘》1975年的报道量中,50%摘自325种杂志,25%摘自1059种杂志,而其余的25%则摘自大约1万种杂志。

文献分布的不均匀现象还表现在:一种专业期刊不仅刊载本学科的论文,也发表许多相关学科或相邻学科的论文,而同一专业的论文不仅发表在本专业刊物上,也出现在许多不同专业的刊物上。

科技期刊载文既集中又分散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英国化学家文献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经过长期对各学科文献的大量统计调查,发现了文献分布规律。他发现,全部有关电技术的文献约1/3登载在本专业少数几种期刊上,约1/3登载在数量约5倍的并非直接与电有关的力能学和交通运输等相关学科的期刊中,还有1/3的有关电技术的文献,登载在25倍数量的相邻学科期刊上。布拉德福在对书目、文摘等进行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等级排列技术,揭示了文献离散定律。他指出:“如果把科学期刊按其关于某一学科主题的文献刊载数量的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n∶n2的关系。”这就是布拉德福定律的区域表述形式。[7]

布氏定律表明,某一学科文献在期刊上载文量的多少,是随着该期刊与该学科的关系疏密程度发生增减变化的。关系越密切,载文量越多,期刊的种数就越少;关系越疏远,载文量越少,期刊的种数就越多。按专业文献载文量多少,可以将期刊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一区域中期刊登载某一学科文献数量,大约是该学科所发表文献总数量的1/3,而三个区域的期刊数量之比成几何级数分布。其中,第一个区域为核心区,是载文量最高的少数几种核心期刊。第二个区域为相关区域,是载文量中等的数量较多的期刊。第三个区域为相邻区域,是载文量最低而数量最多的期刊。布拉德福在1948年提出的文献信息离散经验公式是:

P1∶P2∶P3=1∶n∶n2

P代表不同区域期刊种数,n代表布拉德福常数,按已分析的数据,n的数值约等于5。

根据布氏定律公式,运用书目、文摘杂志以及《科学引文索引》等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测定各门学科的核心期刊、相关期刊和相邻期刊的具体品种与数量。

布拉德福定律表明,每一学科或专业的文献,在科技期刊群中的分布,总是相对集中在少数专业期刊中,同时又高度分散在数量庞大的相关专业与相邻专业的期刊中。专业核心区期刊,种数不多,该学科文献载文率高,信息量大,与该学科关系密切;相关区期刊,种数较多,该学科载文率中等,信息量次之,与该学科关系较密切;非专业相邻区期刊,种数很多,该学科载文率低,信息量小,与该学科关系较疏远。一般说来,核心期刊对本学科的载文率应该在50%以上,而且读者的借阅率高,引用指数较高,是一个学科重要的学术信息源。

研究布拉德福定律,掌握文献分布的特点,对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献信息采集工作中,如果紧紧跟踪本学科、本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盯住核心期刊,瞄准核心文献,就能以有限的经费获得高质量、使用率高的文献信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也会事半功倍。同时,布氏定律也可以为图书馆确定合理的藏书规模及规划馆藏文献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二)“普赖斯曲线”与信息资源建设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知识门类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各个知识领域的文献信息数量的急剧增长。国外统计资料表明,科技成果每增加1倍,信息量就增加几倍,生产翻一番,文献信息量就增加4倍。

文献信息数量的急剧增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几十年来,许多文献学家都在研究、探寻文献信息增长的规律。美国文献学家D.普赖斯对文献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统计了期刊在世界范围内两个世纪的增长情况:1665年第一本期刊在法国问世,1750年期刊增至10种,1800年增至100种,1850年增至1000种,1900年增至10000种,1950年增至10万种,几乎是每50年增加10倍。另外,根据《化学文摘》、《生物学文摘》、《科学文摘》近几十年的数据,也可发现同样的增长趋势。于是,普赖斯以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把各个不同年代的文献量在坐标图上逐点描绘出来,然后以一光滑曲线连接各点,则可十分近似地表征文献随时间增长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普赖斯曲线。如图2-1所示。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普赖斯最先注意到文献增长与时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如果用F(t)表示时刻t的文献量,则指数定律可表示为下式:

F(t)=aebt

式中:a是统计的初始时刻(t=0)的文献量;

   e=2.718;

   b表示持续增长率。

人们还常常用文献量翻1倍的时间来衡量文献的增长速度,即

t'=ln2/b

式中:t'为文献量翻倍时间;b为持续增长率。

例如,在某一初始时刻,文献量a=10000件,增长率为10%,那么10年后文献量将是:

img3

图2-1 普赖斯曲线

F(10)=10000e0.1(10)=27183(件)

100年以后的文献量将是:

F(100)=10000e0.1(100)=220264660(件)

文献翻一倍的时间是

t'=ln2/0.1=0.693/0.1=6.93(年)

从统计实例来看,文献信息的指数增长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了文献的实际增长情况。例如,对1952~1982年间世界图书增长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图书种数大约每20年翻一倍,指数增长模型与实际情况大体上是符合的。又如,对1907~1977年世界化学论文数量进行统计,由指数模型计算的值与实际情况大体一致,说明这一时期的化学论文数量也是按指数增长的,大约每10年翻1倍。因此,文献的指数增长定律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确性和普遍性,并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8]

应该指出的是,文献信息的指数增长规律适合于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学科,但不能推而广之用于测定未来期刊的增长和一切学科文献的增长。从实际看,文献增长的规律应反映各种影响制约因素,如最大数量、不同时间、不同质量、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条件、经济条件等等。事实上,文献增长到一定数量临界点以后,就不可能再按指数增长,而是稳定增长。同时,文献的增长和文献的老化有密切关系。不同文献类型、不同学科文献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增长规律。尽管如此,普赖斯定律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文献增长规律,仍有积极意义。

文献信息数量庞大,增长迅速,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但数量浩繁的文献信息也产生了“信息污染”,使图书馆在选择、收集、整序、保存、传递文献信息方面,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三)文献老化理论与信息资源建设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的知识在大量产生,旧的知识不断被取代和淘汰,作为科学知识载体的文献,其有效使用时间日益缩短,失效周期日益加快,新陈代谢频繁。据测算,文献的平均使用有效期是:图书10~20年,期刊及连续出版物3~5年,科技报告10年,学位论文5~7年,技术标准5年,产品样本3~5年。

为了衡量已经发表的文献的老化速度,1958年美国科学家贝尔纳在其发表的《科技情报的传递:用户分析》一文中,借用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中的“半衰期”这一术语来描述文献的老化率。1960年,美国图书馆馆员伯顿(R.E.Burton)和凯普勒(R.Kebler)合作,共同研究科技文献的“半衰期”。他们对文献半衰期下的定义是:现有活性文献中一半的出版时间。所谓“现有活性文献”,指的是某学科现时尚在被读者利用的文献,而半衰期就是指这些正在被利用的文献中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发表的。因为半衰期与某学科文献中的半数失效所经历的时间相当,所以我们可以通俗地定义文献半衰期即:各学科被利用的文献总量中,一半文献失去利用效率所经历的时间。

伯顿和凯普勒统计了9个学科的文献半衰期,其他人后续补充统计了几个学科,各自的半衰期如下:地理学16.1年,地质学11.8年,数学10.5年,植物学10年,化学8.1年,生理学7.2年,机械工程5.2年,社会学5年,物理学4.6年,冶金学3.9年,生物医学3年。这些统计表明,不同的学科,其半衰期是不同的。不仅如此,同一学科采用不同的判断文献利用的标准,如以文献是否被引用及引用次数作为衡量利用的标准,或以文献在图书馆或相关机构里是否被借阅及借阅次数作为衡量利用的标准,所得出的文献半衰期也往往不同。还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的“半衰期”不是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的,而是针对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

与半衰期有着密切联系的另一个衡量各个知识领域文献老化的数量指标是普赖斯指数,即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表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次数之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P(普赖斯指数)=出版年限不超过5年的被引文献量/被引文献总量

一般来讲,某一学科领域文献的普赖斯指数越大,其半衰期就越短,其文献老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普赖斯指数与文献半衰期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衡量文献老化的指标。它们都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出发,但以不同的方式来反映文献老化的情况。文献半衰期只能笼统地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而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也可用于衡量某种期刊、某一机构甚至某一作者和某篇文献的老化情况。

已发表文献的老化速度,不仅取决于这些文献所属的学科领域,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如文献的增长情况,某学科文献增长越快,旧的文献利用就越少,文献的半衰期就越短。还有文献的种类和性质。显然,专著、教科书、期刊论文、专利说明书、科学技术总结或者某一学科领域的各种文献都有不同的老化速度。

文献信息的老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目前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够,还没有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式来描述这一过程。但是,研究文献老化理论,探索和掌握文献老化规律,对信息资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它为评价和选择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图书馆要不断补充文献信息资源,建立符合用户需要的文献信息收藏体系,就必须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评价和选择。研究文献老化理论,有利于掌握文献信息特征、判断文献时效和确定文献价值,从而帮助图书馆评价和选择文献信息资源。其次,它为优化馆藏文献资源的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它指导图书馆及时地复选剔除老化文献和调整馆藏资源布局,既有利于解决书库的空间危机,优化馆藏文献资源的布局,又有利于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再次,它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献工作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半衰期较短的文献,要抢时间和讲效率,加强文献信息报道和开展定题服务,以尽快提供利用;对老化的文献则可实行缩微复制保藏或移交储存图书馆保存。还可根据文献老化的数据,确定文献资源开架利用年限,合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