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学理论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运用

经济学理论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来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信息资源配置的空间问题是信息资源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信息资源建设还追求信息资源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近年来,我国用于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在逐年增长。因此,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是提高信息资源投入产出比的关键。

二、经济学理论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运用

(一)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信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来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什么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5]但这一定义似乎并没有揭示出资源配置的基本要素。我们在谈到一种资源配置时,一般总要回答这些问题:该种资源在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使用了多少数量,因此,时间、空间、用途、数量是资源配置问题的要素,所谓资源配置状态,“是指各种不同的资源在时间、地点、部门的量的分布关系”[6]

我们提出信息资源建设实质上是信息资源合理配置这一命题,就是基于这一认识:信息资源建设就是要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协调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部门、数量上的分布关系,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信息资源配置的时间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时效性是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与其他资源相比,信息的时效性更强。一条及时的信息可能价值连城,而过时的信息可能一文不值。信息物化于文献后,文献信息虽然可以长期反复利用,但信息内容仍然是有时效性的,若不及时开发利用,就会降低乃至丧失它的开发效益,这就是所谓“知识老化”。因而信息资源在不同时间使用产生出来的效益是不一样的。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信息资源在时间上的合理配置,即让信息在其有效期内为尽可能多的人所利用。

信息资源配置的空间问题是信息资源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信息资源在空间的合理布局问题,即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协调区域间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遏制区域间信息资源高度密集和极度贫乏的资源极化现象,解决信息资源的共建问题。其二,是指信息资源的传递、利用应该跨越空间的限制,使不同空间的信息用户能够没有障碍地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也是信息资源建设所要关注的问题。

信息资源建设还追求信息资源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会流向各种可被选择的用途,并在各种用途上发挥着资源的效用,实现资源的价值。当然,由于用途不同,资源效用的发挥和价值的实现程度是不同的。我们说信息资源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是指信息资源在部门间的交流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就整个社会而言,信息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没有发生资源的短缺和闲置。同时选择一种最为优越的配置方式,是信息资源向最能发挥其效益的部门流动,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地区)和部门的合理配制必然都要涉及信息资源的数量分布问题。信息资源建设并非以信息资源的数量分布在各地区、各部门的绝对均衡为目标,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调控措施,使信息资源拥有量不同的地区和部门能平等地分享这些资源。

协调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部门、数量上的分布关系,即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目的是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前面已经指出,在一定范围内,信息资源的量是有限的,如何通过最有效的政策杠杆和技术手段,对有限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组合,使现有的信息资源能得以充分的开发利用,同时又使社会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就是信息资源建设所追求的目的。

(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经济学意义

信息既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那么信息资源建设也就必然遵循一个基本的经济学法则:用有限的信息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信息报酬。

所谓信息成本,即用于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国用于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在逐年增长。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用于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发达国家,对信息资源建设投入经费的增长,也难以赶上信息资源数量的迅速增长和价格的不断上涨。经费短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事业发展难题。因此,如何以有限的经费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成为各国图书馆十分关注的问题。图书馆为此所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图书馆联盟,以集团采购的方式向资源供应商争取尽可能多的价格优惠;图书馆之间开展协调与合作,尽量减少资源采集的重复,特别是昂贵、罕用的文献的重复收藏,同时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共享资源。这些对策,无疑首先具有经济学的意义。

信息报酬,即信息投资的产出或效益。严格地说,信息投资的效益是指信息资源被利用后引起生产要素增值的部分。由于这种增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因而,信息投资的效益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难计量性。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即信息资源的效益与开发程度和使用频率成正比,即信息资源开发越充分、越广泛,其效益发挥的可能性就越大。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是很低的。据统计,我国各类型文献信息机构的外文书刊平均利用率仅为10%,中文文献利用率一般也只有30%~40%。这就是说,耗资巨大的信息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因此,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是提高信息资源投入产出比的关键。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途径很多,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促进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即打破单位之间、系统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人为的疆界,使信息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交流、传递,得到充分的利用。这种共享,将使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数倍、数十倍地增长,其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