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科普政策的基本体系

我国科普政策的基本体系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普政策包括各种有关科普的法律、政策、规划、纲要、命令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普政策已初步形成体系。我国科普政策体系主要包含以下三大部分:全国性科普法规、政策、纲要和规划;部委和行业科普政策和意见;地方性科普法规、政策、纲要和规划等。2003年5月,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专门针对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科普政策是国家机构或执政党为促进科学普及事业发展,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具有权威性的行动准则。科普政策包括各种有关科普的法律、政策、规划、纲要、命令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普政策已初步形成体系。我国科普政策体系主要包含以下三大部分:全国性科普法规、政策、纲要和规划;部委和行业科普政策和意见;地方性科普法规、政策、纲要和规划等。

全国性科普法规和政策分为科普法律和法规、专门的科普政策、相关科普政策三部分。

科普法律和法规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宪法第20条规定:“国家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在国家根本大法中确立科普工作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通过。这是针对我国科普领域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标志我国科普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1993年颁布。该法于2007年进行修订并于2008年7月起施行,第五条规定:“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普及事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该法确立了科普在国家科技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专门的科普政策有:

1994年1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针对科普工作的第一个全面规范性的文件,对新时期科普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1996年,由原国家科委、中宣部、中国科协、中科院、教育部等11部委建立国家科普联席会议制度。

1999年,由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等九部委联合制定发布《2000—2005年科普工作纲要》,明确指出新世纪我国科普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1年,《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科技活动周”的批复》,同意自2001年起,每年5月的第三周为“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调动全国人民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2003年8月,《七部委联合通知要求切实做实科普宣传》,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科技部、文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把科普宣传工作做好、做实。

2003年5月,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专门针对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2006年,由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提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

2006年11月,由科技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大学在科普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07年1月,由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相关科普政策,如:2004年12月,科技部第9号令《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一次修改,将科普工作纳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励范围,这是我国奖励制度的重大突破。2008年12月,科技部第13号令,《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二次修改,明确将科普工作纳入国家科技进步奖社会公益类项目的奖励范围,改变我国科普激励机制几乎是空白的状况。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特别提出: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建立科普事业的良性运行机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