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蒙俄贸易合作转型的路径建设

中蒙俄贸易合作转型的路径建设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增进中蒙俄三国政府间的密切沟通,增加政府领导人之间对彼此国家的互相访问,就早日实现健全的贸易合作转型、升级达成共识,并深入研究相关转型事项。2014年11月,中蒙两国国家元首在会见时指出,中蒙双方应尽早签订中蒙自由贸易协定,加快建立自贸区的进程;2015年5月,中俄启动“研究推动建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活动。随着三国贸易的深入,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对贸易合作的支持力度,加大中蒙俄之间贸易的便利程度。

1.加强中蒙俄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

首先,增进中蒙俄三国政府间的密切沟通,增加政府领导人之间对彼此国家的互相访问,就早日实现健全的贸易合作转型、升级达成共识,并深入研究相关转型事项。另外,还可以建立定期多领域的对话磋商机制,建立和完善包括目前亟待解决的,如公路铁路运输、贸易转型、出入境旅游等多部门沟通对话管道,从制定、执行、监督、反馈环节中保持密切沟通,从而加快贸易合作转型的进程。

其次,三国要想更深入的合作,文化领域的交流和沟通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人文领域的交流有助于增进民众的了解,消除顾虑与误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推进三国更深层次的交流。三国政府可以出台面向三国公民的签证便利措施,通过境外旅游的方式彼此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更好地融入;通过增加交换生的数量,拓展教育和人才培养,每年定期举办文化周等交流活动。2015年,由中蒙俄三国共同举办的中蒙俄模特大赛圆满落幕,蒙古姑娘和中国姑娘分获冠亚军;2015年10月23日,中蒙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盛大举行,以此为契机促进了三国的文化交流;2015年11月,中蒙俄联合打造“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更是在中蒙博览会上,三国的旅游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从而加强跨境旅游合作。

2.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2014年11月,中蒙两国国家元首在会见时指出,中蒙双方应尽早签订中蒙自由贸易协定,加快建立自贸区的进程;2015年5月,中俄启动“研究推动建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活动。目前三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结构上存在的差异较大,因此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要根据三国的实际经济状况与国情,积极商讨,务实发展,共同进步。可以先采取分区推进自由贸易区的方法,在发展较为成熟的沿边城市和具有发展条件的口岸中选出自由贸易区的试行点,比如在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地区开展先行、试行,再向内陆发展,逐步扩大自由贸易区的范围;重点研究推动自贸区发展的管理措施,如存货来源管理、库存流量管理、中转站管理、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定相应的自贸区优惠政策,如过关优惠、区域保税等;在自贸区建设专业型的物流基地,促进自贸区与其他口岸、港口的合作,比如建立二连浩特—天津港口物流专线、二连浩特—武汉的“汉连欧”陆地大通道,不仅可以节约运输时间、节省运输成本,而且也可以带动沿线及周边城市的发展。

3.调整双边贸易结构,拓宽合作层次和领域

虽然中蒙俄三国经济贸易存在互补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这会导致三国贸易领域向彼此有优势的方向发展,从而忽略了其他领域的开拓,最终导致发展不平衡,造成贸易合作倾斜严重的现象。因此三国应该在现有的贸易结构基础上,拓宽合作的领域,调整不合理的贸易结构,达到促进三国贸易合作结构向合理化、有利化方向发展的目标。

首先,拓宽贸易合作领域。积极推动国际金融、绿色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合作。加大科技方面的交流,注重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比如加强机械制造业与电子计算机、航天业等重工产业间的互通交流,升级产业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在三国贸易中的进出口比重。

其次,扩大投资合作领域。上文提到,中蒙俄三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比重不合理,我国对蒙古国主要进行矿产品的投资,虽然近几年投资领域开始逐步扩大,但是比重依旧很小。因此要实现以企业为主导力量的经贸合作与投资格局,具体表现为政府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协会组织联合沟通、企业自主发展的贸易合作关系。

4.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就内蒙古地区为例,内蒙古应发挥自身优势产业,利用乳制品与纺织品先进的技术以及低成本优势,与蒙俄加强贸易往来,共同打造贸易大区的建设;积极推进有机蔬菜和绿色农畜产品的出口,建立统一的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扩大内蒙古地区的农产品向蒙俄两国出口的比例。积极鼓励内蒙古地区的大中型农产品企业在蒙俄两国建设加工基地,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蒙古国粮食等生活型物资的出口配额额度,实现推动本土品牌国际化发展之路;内蒙古也应大力发展风能发电技术,将电力输出作为一种产业出口蒙俄,实现三方的互惠互利。同样,俄蒙两国也可以加大本国或者区域性的特色产业的出口比重,拓宽贸易合作种类,扩大货物贸易规模。

5.创新合作方式

在当前合作方式的基础上,建设工业园区,并支持工业园区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维修等服务。这样可以增加外来直接投资金额,完善、辅助基础设施建设,并带动当地就业。先在工业园区启动一批带动性强的项目,以此为其他项目合作创造有借鉴性的意见,比如积极发展加工贸易转移,培育农牧、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石油与煤炭加工等加工贸易的发展。

此外,积极鼓励发展服务业贸易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蒙中医药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三国免签证旅游进程,带动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深入研究中蒙俄三国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建设,从而进一步完善、辅助基础设施建设。

6.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

随着三国贸易的深入,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对贸易合作的支持力度,加大中蒙俄之间贸易的便利程度。积极推进本币结算规模,将会缩短三国贸易商直接的结算时间,降低外汇成本。

长期以来,由于中方为保持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资本项目开放较为谨慎,限制其他国家过多地储备人民币,使得人民币证券投资能力不足;而俄罗斯国内证券业存在波动严重这一问题。双方金融体系的约束,使得中俄两国的货币不能直接兑换,而要通过美元来进行换算,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贸易成本,两国贸易往来深受汇兑壁垒的阻碍。中俄曾试图推动货币结算的便利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目前中俄贸易本币结算也仅仅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产业中进行,大宗商品依旧以美元为依托进行贸易。

中俄只有完善各国的金融体制,才能尽早地实现本币结算的新常态。为此中俄双方需要实现更多层面的金融领域合作。首先,鼓励双方银行互设金融分支机构,拓展本币结算领域,完善对外贸易结算机制,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带动两国对外贸易企业使用本币结算业务;推进中俄开发合作银行的组建,为两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低息贷款服务等各类融资支持。其次,对等发行卢布、人民币国债,并在两国相互发行、流通,允许企业以团体身份购买,并在小范围内试行以国债代替货币结算的业务。最后,鼓励中俄两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兼并或收购当地小企业,以此为契机对外上市,不仅可以增加融资渠道,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能够促进本币结算的发展。

2002年2月,中国对蒙古国的人民币结算业务就已开通,在促进两国贸易的同时,也为中俄及其他邻国促进本币结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目前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二连浩特支行在内的数家中国银行与蒙古国郭勒莫特商业银行等办理人民币押运出境业务,并呈逐年增长趋势。然而携带人民币现金进行结算,不仅增加了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的难度,而且大部分人民币从境外流出,形成沉淀,对口岸,乃至国内的经济发展都十分不利。

为此中蒙双方应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调解:搭建平台以使两国更多的银行合作开展借记卡业务,同时大量布建自动取款机,将其覆盖至各个城市、口岸,甚至乡镇;发放付款终端机,鼓励持卡代替现金进行本币结算。此外,也可以促进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利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支票等作为贸易结算方式,以此来拓宽支付方式,减轻人民币在外流通的压力。2015年,蒙古国加入亚投行,两国贸易也可以积极利用亚投行机制或者丝路基金的低息贷款,扩大贸易合作,成功实现贸易转型。

中蒙俄三国密切的贸易合作关系是支撑三国边境地区,甚至是内陆地区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推进三国经贸合作,研究转型、升级策略,进一步扩大三国经贸合作的密切程度,对实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将提供充足的支撑力量,也会进一步促进三国友谊以及经贸合作永续发展的目标实现。

作者简介:

王桂英,内蒙古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景,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