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评价标准要从三方面调整

评价标准要从三方面调整

时间:2024-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评价自然文化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情况。《通知》指出,要按照好干部的标准,根据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需要、群众公认等情况综合评价干部,注重选拔自觉坚持和领导科学发展、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通知》体现了选人用人思路的转变,提出不以GDP为选人用人的唯一标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做法。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

《通知》指出,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的考核。

专栏

四川绵阳市: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2013年7月,绵阳市制定出台了《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明确了各县(市、区)、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重点和方式,以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各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奠定基础。

《体系》将各县(市、区)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区三类进行考核。平原区包括涪城、游仙、江油、安县,丘陵区包括三台、盐亭、梓潼,山区包括北川、平武。针对不同类别的考核重点也不尽相同,平原、丘区突出资源消耗和污染防控,重点体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产品生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要求;山区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体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考核权重上,《体系》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纳入整个目标考核体系,并按省上功能区规划对考核权重进行适当调整,平原、丘区、山区和园区分别设定为20%、25%、30%和10%。

《体系》明确了各县(市、区)考核项目、加分项目、扣分项目。考核项目包括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降低率等22项;加分项目包括生态县(市、区)创建、环保模范城创建、森林城市创建、绿化、区域年内无重大资源破坏和污染事件、流域断面水质提升1级6项;扣分项目包括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重大森林病虫害、发生重大盗砍盗伐林木和盗猎野生动物、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4项。

《体系》还对全市各园区考核重点进行了明确,主要包括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降低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等13个考核项目。

资料来源: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网站2013年7月15日

竹立家表示,对各省的总体考核,国家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否则就会比较乱,缺乏标准。可以首先将GDP、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安全等多重因素纳入考核体系。考核模板出来以后,各个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实行权重分。但在具体设置中,可根据各地特点,对每个领域的考核权重做出一定区别。比如像北京等大城市,环境保护的指标考核就应当重一些;而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的指标则可以侧重一些。如此一来有的放矢,让指标更加科学。

刘元春表示,各个地方因地制宜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是一个相对的改进。从各省的功能看,有粮食主产区、工业核心区、生态保护区等,它们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如果千篇一律考核,毫无疑问大家就会追求GDP,这样就会导致出现忽略环境、忽略资源消耗、忽略宜居等重要因素。当前中国已经走过高速扩张、高速发展的时期,调整考核指标事不宜迟。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指出,应该在主体功能区的框架下,按照各个地区功能分区的要求,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有些地方可能需要重点发展经济,经济发展考核指标的权重就要高一些,有的地方应该发展生态,比如青海等地,生态考核的权重就要高一些,还要合理布局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考核,适当降低GDP的考核比重,至于降多少可以摸索。

对限制开发区域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

《通知》指出,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等指标。对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评价自然文化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情况。对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重点考核扶贫开发成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指出,这就从考核制度上,给在这些区域工作的干部松了绑,让他们真正对生态环境负起责任来。

据了解,根据“十二五”规划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目前全国2787个县中,明确不考核GDP的县有1100多个,其中重点生态功能区600多个,农产品主产区500多个。专家认为,此时制定实施这个《通知》,有利于这些要求的落实。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表示,此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总体上是很大进步;就生态考核工作而言,或是一个转折点。专家们认为,不管未来指标如何变化,生态考核进入官员政绩且占有重要比重,应无悬念。

选人用人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

专家认为,好的政绩考核机制能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脱颖而出,而用准、用好一个干部,就等同树立一面旗帜,这是中组部改进政绩考核机制的最大意义所在。

《通知》指出,要按照好干部的标准,根据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需要、群众公认等情况综合评价干部,注重选拔自觉坚持和领导科学发展、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速度与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画等号,将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作为高配干部或者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依据,作为末位淘汰的依据。

竹立家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改革目标是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选人用人是其中一个重要内涵。《通知》体现了选人用人思路的转变,提出不以GDP为选人用人的唯一标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做法。改变选人用人标准,对以后改革和发展理念的变化很重要,对于改变官员思维方式、为政方式特别是权力行为方式,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指出,强调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是不要GDP了,不是不要经济增长了。我们仍然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合理的经济增长率一定是要有的,需要防止的是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在增长率上进行攀比,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因此,对干部来说,不是没有发展的压力了,而是压力更大了、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由以往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不再为GDP纠结了,把主要精力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再也不能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能靠盲目举债搞投资拉动,不能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