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价标准及其确定方法

评价标准及其确定方法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部指标是指来自企业内部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企业的财务指标,也包括一些涉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技术和人员方面的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可以弥补传统绩效评价导致的短期行为,有利于实现企业长远利益的最大化。非财务指标对于准确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管理者有重要作用。在绩效评价中引入非财务指标最大的问题来自计量方面。

第二节 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其确定方法

一、绩效评价指标

(一)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在设计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时,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指标的选择必须能够促使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目标,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2)指标的选择必须容易从企业的公开资料中获得;

(3)指标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各指标之间在涵盖的经济内容上不能重复,在解释功能上要互相配合;

(4)指标的选择必须简便易行,指标的数量不能太多,指标的含义要准确。

(二)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比较

1.单指标和多指标

单指标是指企业仅用一项代表性指标来进行绩效评价。在国外,投资报酬率(ROI)是最常用的单一绩效评价指标,我国上市公司也曾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单一绩效评价指标。此外,企业的净利润和现金流量指标也是常用的单指标。

单指标作为评价指标的优点是:

(1)若选用适当,单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主要经营业绩;

(2)单指标能够简化评价过程,并且易于理解;

(3)单指标能够避免多项指标转换成最后单一绩效指标时的主观判断。

单一指标评价的缺陷是明显的,“你评价什么,他就做什么”,使得企业管理者目标仅局限于提高所评价的指标,而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和长远规划。

多指标评价考虑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目标多元性,从多个侧面来考察企业的绩效和管理者的贡献,所以能够更加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

2.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

内部指标是指来自企业内部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企业的财务指标,也包括一些涉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技术和人员方面的非财务指标。外部指标主要是指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反映和评价,如投资者对企业的反映。对上市公司而言,主要是指股票价格,另外还有顾客满意度以及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评价等。

这两类指标各有优劣。内部指标尤其是财务指标数量众多,既有绝对指标又有相对指标,运用得当的话,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但是内部指标存在着被操纵的可能性,在信息的获得上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外部指标与内部指标相比更为客观,它反映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评价,不易受到内部人员的控制;但缺陷是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不能完全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3.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是指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计算的指标。传统的绩效评价大多使用财务指标,用财务指标来评价绩效简单明了,但是仅用财务指标又存在以下缺陷:

(1)财务指标面向过去而不是反映未来,不利于评价企业在创造未来价值能力上的水平。

(2)财务指标容易被操纵,如果过分注重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利润,可能诱使企业管理当局采用各种方法操纵利润。

(3)财务指标主要来自财务报表资料,不包含大多数影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因素,如产品质量、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也不能反映经营过程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

非财务指标评价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适用于现代经营环境。那些使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多为一些非财务指标,产品成本不再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唯一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科技公司,顾客首先关心的是产品设计是否美观、功能是否齐全、交货是否及时。非财务指标可以弥补传统绩效评价导致的短期行为,有利于实现企业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2)非财务指标对于准确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管理者有重要作用。财务指标受会计确认、计量等方面的限制,对管理者的许多工作无法衡量。一般来说,企业在培育和谐的员工关系和稳定的顾客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快速、高效的营销网络等方面的努力对于其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些因素只能通过—些非财务指标来加以衡量。

(3)非财务指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延伸了传统绩效评价的范围,因此更完整、更准确。从时间来看,非财务指标更多地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比如企业增加技术开发费用,在短期内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性,但是从长远来看,这项决策将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只有通过非财务方面的计量才能准确地衡量这种趋势。从空间范围来看,非财务指标更能体现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如顾客方面、员工方面和技术革新等方面,能更全面地评价企业经营的绩效水平。

在绩效评价中引入非财务指标最大的问题来自计量方面。一方面,需要企业管理当局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注意收集和整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非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如何把非财务指标的改善值进行定量的计量或如何寻找到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即用财务指标来间接衡量非财务指标,将是把非财务指标成功引入绩效评价的关键。

二、绩效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客体进行分析评判的标尺,进行绩效评价的时候,必须确定一个参照系统,通过与参照系统进行比较,来确定绩效的好坏。由于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出发点不同,必然要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与之相适应。

1.历史标准

历史标准是以企业的前一年度或前几个年度的平均值或最佳值作为评价标准,以确定当前年度的绩效。以历史为标准最大的优点是数据可靠,容易取得,比较简单。

历史标准最大的缺陷在于:

(1)承认过去年份的不足或偶然性,并将这种不足或偶然性作为合理成分延续到以后;

(2)目前企业经营环境及内部条件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与以前年度可能不可比;

(3)评价结果只能作为企业自行评价的依据,缺乏企业间的可比性。

2.预算标准

预算标准是指以事先制定的年度计划、预算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作为评价标准。

预算标准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标准成本等。预算标准主观性较大,人为因素较强,但如果预算是建立在对未来的合理预期上,制定得较为科学合理的话,应该是一种好的标准,会有很强的激励效果。

3.公认标准

公认标准是指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长期的企业管理经验而产生的评价标准,比如流动比率的公认标准是2,速动比率的公认标准是1等。但公认标准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范围,并没有考虑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差异,作为评价标准显然不合适。

4.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以其他同类企业的绩效状况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以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同类企业作为样本,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测算而得出的平均值。行业标准比公认标准更接近企业的实际情况,一个行业往往有相似的经营环境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三、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

1.标杆瞄准

标杆瞄准是一种绩效评价标准的创新,它需要企业找出某些活动或工作中表现最佳的同行业竞争者或其他行业的领先者,然后以本公司的绩效与之相比。标杆瞄准既可用于财务评价,也可用于非财务评价,特别是在非财务评价标准的设定中能更好地促使企业发现差异,判断自身竞争优势与劣势。

标杆瞄准的基本程序是:

(1)了解掌握本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制定工作措施和步骤,建立绩效度量指标;

(2)调查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竞争企业的绩效水平,掌握他们的优势所在;

(3)调查这些领先企业的最佳实践,即了解掌握领先企业获得优秀绩效的原因,进而树立目标,综合评判,努力仿效最佳者并超越它们。

标杆瞄准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上的一种制度,但是这种建立评价标准的方式评价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1)由于标杆瞄准是以领先企业为基准的,因而必然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这种目标与计划目标相比,能够不断追踪、把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

(2)标杆瞄准引导企业在经营中达到最优秀竞争对手的绩效,安排和调动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使企业赶上并最终超过竞争对手;

(3)以标杆瞄准来制定标准可以更好地衡量企业管理者的才能和努力程度。

作为一项评价标准,标杆瞄准最大的不足就是信息的不完全,对于外部标准的获得,有时需要花费很大的费用,有时根本无法取得。

2.绩效标准矩阵

绩效标准矩阵是指同时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标准来确定绩效评价标准并对绩效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比如可以同时以预算标准和竞争对手标准为标准,还可以同时以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来作为评价标准。

这里绝对标准是企业事先制定的绩效目标,是一种预算标准。相对标准是考虑同行业其他企业成长的上升幅度,从而制定的本企业与同业相比较的一种标准。

绝对标准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绝对水平,但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又受宏观经济形势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相对标准恰好可以过滤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以两种标准的结合来确立企业绩效评价的标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剔除不可控因素后的企业绩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