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思考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思考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是诉诸人的一项教育活动。为此,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必须适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实际,突出职业性的重点,强化职业素质课程。为此,高职院校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时,应结合学校实际,针对专业需求、行业需求、岗位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素质课程教材,实现素质教育课程教材的校本化,增强教材的针对性。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一种教育,是一种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校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以及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首先必须明确“为了谁”的价值导向,坚持以生为本,使学生成为他自己。

1.以生为本,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价值指归。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绝不是课程门类简单的划分与堆砌,而是在一定价值指归的哲学观基础上规划与建构。素质教育是诉诸人的一项教育活动。因此,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人、立足于学生。“以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宗旨,素质教育是实践“以生为本”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与“以生为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根本不能称为素质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切教育的目的,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离开了学生,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学校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生为本,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需求,也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构建应坚持以生为本的价值指归,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哲学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要从学生的自我价值和尊严相统一的视角来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在课程教育活动中不断地自我实现和自我确认,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体系限制,从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出发,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打破学科界限,整合课程内容,将学生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结合起来,最终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2.全面系统,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原则。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教育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心理、身体等成长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成长成才的素质诉求比较综合全面,有政治、文化、艺术、法律等各方面的诉求。因此,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学科领域,而是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出发,整体设计和规划课程体系,学科体系涵盖哲学、政治、历史、文化、艺术、法律、心理等各个领域,全面系统地设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常规性开设素质教育各类课程,尽量较少和避免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短板”,打造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整体划一的“标准化木桶”,满足学生素质养成的各种需求,构建“基于学的需”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

3.适切互补,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根本原则。高职教育具有典型的职业性特征,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现代职业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的素质教育是一种补偿式教育,许多本应该在大学入学之前完成的成长教育,却不得不在大学里“重新回炉”。为此,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必须适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实际,突出职业性的重点,强化职业素质课程。同时,也要正视高职学生素质的实际,因为高职学生生源结构比较多元,既有普通招考的高中毕业生,也有来自职业学校的中专生以及来自社会的退伍军人,学生素质的层次性差异比较明显,学生的成长需求差异性较大。因此,在设计和规划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时,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须结合学校专兼职教师队伍力量情况,本着“少而精、够用”原则,整合课程内容,合理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素质诉求的互补,实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互补,实现素质教育课程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形成整体效应,突出实效。

4.校本融通,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原则。素质教育的课程执行标准一直由国家宏观规定,各个学校自行设计、开发和实施,这一方面给各个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难度,因为没有统一课程教材,各个学校势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素质教育的教材选择、教学组织等工作中来,加之信息大爆炸时代,教材的相互借鉴和参考程度较高,同一类教材的不同著者,内容却大同小异,教材的适用性成了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时,应结合学校实际,针对专业需求、行业需求、岗位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素质课程教材,实现素质教育课程教材的校本化,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同时,成了素质教育课程教育教学专门机构,统筹各类素质课程教材的编写和教学,避免教材的同一性重复性,实现不同课程教材内容的融通,为高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提供基本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