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探究

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探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形势下高职生德育工作的严竣性、艰巨性、复杂性明显增加。而马克思主义关于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恰恰可以启发我们运用系统整体性和有序性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这种和谐联系做到了分系统自身构建的整体性。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将高职一学年、高职二学年等五个分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

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探究

彭红兵

(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社会的要求,适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要,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通过互动,把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其在生源结构、培养目标、服务面向、自身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高职德育工作不仅要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积极应对时代变迁、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高职德育在其本质上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德育是一致的,但就其内涵而言,又有其特殊性的一面。这些特殊性是由职业教育、岗位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培养模式所决定的。推进高职院校德育特色建设,创建德育特色学院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德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院管理,丰富学校内涵,发展学院办学个性的有力举措。而且还要积极应对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挑战,应对高职生这一特殊教育主体素质培养的挑战。德育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合格高职人才、有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高职生德育工作的严竣性、艰巨性、复杂性明显增加。但就目前高职德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还很不够,均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德育问题研究,大力实施德育工作创新,积极探讨适应时代要求、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符合高职教育目标需要的有效德育模式,提高高职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德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系统论原理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系统科学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性、特殊性、有序性、动态性和最优化等几个方面,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德育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双主体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德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力地说明了德育任务并不能简单地通过哪几个人、哪几门课程、哪一个具体时间来突击实现,必须系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关于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恰恰可以启发我们运用系统整体性和有序性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二、高职德育目标的特殊性

1.高职德育具有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

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群来设置培养目标,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它培养的是在生产现场直接从事生产操作或在生产现场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人才。高职学生和普通本科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存在差异性,高职德育具有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高职德育应该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包括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既是一项日常的、普通的政治思想教育,又是探达人的灵魂的人生观教育;既是一种提高思想认识的教育,又是一项启迪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本领的教育,但是注重培养的不是简单的职业规范,而是引领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精神。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规则意识,树立精业思想;倡导诚实守信,全心奉献社会,职业精神作为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让学生把道德的养成当成自身本质的内在需要。

2.高职德育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高职教育的各项环节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以岗位实用为准。高职教育侧重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高职德育也应为培养应用性人才服务。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应用性特征,要将德育形式渗入各种实践当中,让学生在实践里把自己的道德认识逐渐外化,在学生社会实习、操作实训、技术演练阶段实施引导,结合专业知识与技能,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并外化成为道德行为。

3.高职德育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特点

高职学生生源复杂、来源广、思想活跃,但文化道德素质偏低,自我约束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良行为习惯多,人生追求目标模糊多变,专业思想不稳定,兴趣广泛而不专。多数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对现实的选择感到无奈,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一方面,他们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另一方面,他们又对高职从内心产生蔑视,对学校的条件和管理吹毛求疵,遇到问题不冷静,甚至采取过激行为来发泄不满;再一方面,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强烈,但缺乏应有的抗挫折心理准备。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冲突时,就感到失落和不满,存在强大的逆反情绪。表现为认识到知识、素质、能力的重要性,而又缺乏奋斗的动力;认识到自身成才的重要性,但又对学校的教育管理不积极接受;认识到社会进步的主流,但又经不起社会消极现象的诱惑。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产生两面性,进取愿望与消极心理产生冲突性,从而导致道德知行分离,心理压力与心理矛盾增大,心理困惑与空虚增多。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德育任务决定高职德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德育框架模型

德育体系实行“五线并举”,即保持每学期班级工作常规管理不断线、礼仪教育不断线、心理健康教育不断线、社会实践不断线、专业引领不断线和生涯辅导不断线,形成德育教育全程化,用渐进、可持续的“爬坡式”发展代替以往分年级、分层次的“跨越式”发展,用“坡面”代替“立面”,逐学期提升每项工作的内容、层次和要求,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图1,本图适用于三年或五年制高职体系。

img10

图1 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构架模型

系统法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构架模型,从水平看,是高职一学年、高职二学年等五个子系统的垂直衔接。形成坡面上升、分层递进方式。和谐的衔接使每个子系统的内容、目标、途径、管理、方法都遵循不同学年学生特点及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体现了体系自身构建的系统性。从竖面看,五个分系统横向和谐贯通,遵循了德育体系的规律,这种贯通要求每个分系统都要落实到高职一学年、高职二学年等五个子系统之中去,其间互相依存、环环相扣。这种和谐联系做到了分系统自身构建的整体性。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将高职一学年、高职二学年等五个分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的,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德育系统——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模型基本上总括了高职院校德育体系中各要素的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联系形式。德育内容的实施实现了德育的目标。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德育内容体系,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四、系统性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思考与对策

1.系统性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系统方法是现代各门科学广泛采用的一种崭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兼备多种功能。系统性原则要求职校德育工作者把握整体、科学分析、综合组织。德育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由各具特色的若干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不仅纵向贯通,有各自的若干子系统,而且横向还有密切联系,从而构成了一个多维网络化的大系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各子系统都要发挥不同的作用。可见德育体系是多种要素的集合体,各要素关联十分密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使众多的要素集合为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统一体,职校德育工作者,一是要兼顾全局、局部、个体,即“以全局来规划目标、以局部来实施计划、以个体来落实任务”的德育体系;二是要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实施,即“以全校员工共同参与、以全程培育引导提高、以全方位服务达到目标”的德育体系;高职院校德育要做好德育规划,建立良好的德育运行机制,构筑科学完善的高职院校德育体系,保证德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真正把握住德育过程的全局性和主动性。

2.传统德育和创新德育有机结合,突出德育的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道德资源的丰富宝藏。中国是一个古老的礼仪之邦,有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应从国学宝库中寻找德育资源,传统德育注重继承、注重陈式、制度和约束,一定意义上具有说教的痕迹和呆板的特点。而创新德育是在继承和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认识。立足现代,与当代社会客观事实相结合,把德育看做是一种生活、一种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往往能营造宽松、和谐、舒畅的育人氛围,具有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突出德育的创新。首先,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思维的创新,用多向的、辩证的思维方式代替单一的、呆板的思维方式。内容上与时俱进,形式上不断创新。系列教育活动的成功开展,为广大学生创设了活动的载体,活动使大家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努力成长为有政治理想、有道德操守的人。高职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方针,瞄准“人人成人成才成功、个个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形成“以德树人、关爱学生成长;以技立校,改革实践教学;依法治校,实施规范管理”的办学理念;提出“以德树人,关爱学生成长”的德育理念,倡导“帮助学生在尊严中发展、激发学生在发展中求真”的新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发掘学生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让学生逐步形成“勤奋、诚信、务实、创新”的校风,“敬业、善导、求新”的教风和“勤学、实践、求知”的学风。

3.校内德育和校外德育有机结合,德育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相融合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形势的变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光靠学校已成孤掌难鸣,要充分利用校内德育资源的同时,注意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政府领导、学校为主、家庭参与、社会支持”共育人才的格局。围绕教育目标,即“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德育体系。首先,德育教育要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以班主任、专任教师、德育管理工作者和团队干部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向以全体教师为骨干、整合家庭和社会力量的德育队伍拓展,形成“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氛围。使德育教育的实效通过全校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适应,实现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通过深化课程改革,优化德育内容,活化德育形式,搭建成功平台,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者应教会职校生准确定位。以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考核为重要载体,“量化考核”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绩效评估相仿,让同学们对自己的成长进步有了一个感性的量的认识和评价,通过创新评价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一次次的“唤醒”—“体验”—“激励”—“强化”中,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进而形成稳定的成功心态。极为细致、严格的“量化考核”是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效接轨的体现,要不断推进校企文化融合,着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企业、社会适应能力。一是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建设,通过校园环境设计、专业部不同专业特色宣传、班级个性化班标班风布置、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倡导学生言必践、行必果、能必多、技必专,弘扬校风、学风主旋律,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二是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动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学生的文化热点,以准企业化教育理念,优选和集成企业优秀文化,通过黑板报、画廊、标语牌等多种形式,灌输企业化管理理念和要求,强化企业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力,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月活动,凝聚和升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理想观念,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企业、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社会实践是高职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法途径,在促进高职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职教育的社会性、职业性、实践性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的做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片面式”为“整体式”,变“灌输式”为“实践式”。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需求的德育内容、方法、途径,贴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一切德育资源,整体构建校园内外、各层面全员育人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