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五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五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8.19亿元,同比增长6.5%;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4%,全年专利申请授权共计5286件,五华区成为云南省首家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中共五华区委

一、总体概述

2014年,中共五华区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抓发展、保稳定、促和谐、惠民生,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提速、转型升级提档、城乡环境提质、民生幸福提升、社会治理提效五大行动,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向好的态势。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

二、主要工作和成绩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五华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综合施策,全力攻坚,深入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4年,五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4.42亿元,增长8.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高新)280.11亿元;预计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73元,增长9%;预计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0元,增长11%。

(二)中央商务区品质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开发建设力度加大,依托南屏世纪中心、东方柏丰首座等商务楼宇建设,进一步完善主城核心区高端服务功能;加快实施人民西路沿线人民路“壹号广场”、地铁3号线建设,促进中央商务区向西延伸;以龙泉路沿线朗月湾、国福现代城等项目及和谐商业广场为载体,提升北市区商业次中心商务服务功能,中央商务区“一主一辅”格局逐步清晰。以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抓手,着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能级,把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做精、做特、做强,进一步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连锁店等多种形式的商业业态,促进商贸业持续繁荣。加大“二次招商”力度,吸引和发展高端业态,大力引进服务业高端项目、企业总部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提升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3家。全区商务楼宇总数达180幢,楼宇入驻企业近5000户,总面积280.6万平方米,税收千万元楼宇44幢,其中亿元楼宇9幢。新引入汉堡王等5户区域性总部企业,全区区域性总部企业达54户。渣打银行、马来亚银行、恒生银行等金融机构集中落户顺城片区。

(三)泛亚科技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新型工业化转型步伐加速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网络。健全园区项目服务机制,按照“指挥部+管委会+平台公司”的模式,推动园区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转变。抓好联想科技城、绿地云都会、阜外云南心血管病医院等在建项目,提速发展电子信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结合全市工业布局新一轮调整,建成昆药高技术针剂示范项目,加快推进红云红河集团昆烟打叶复烤易地技改项目,促进传统烟草、有色金属、医药等重点行业改造提升;依托中船重工第七〇五研究所昆明分部项目、云海机械厂地块等“退二进三”项目,新型工业得到拓展。金鼎片区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昆明广告产业园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被国家科技部、文化部批准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核心区。2014年五华科技产业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93亿元,完成土地收储332.67亩,土地供应454.38亩。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7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达90家、创业中心、孵化器企业达34家。全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8.19亿元,同比增长6.5%;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

(四)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

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涉及用地、道路交通等领域的基础性规划和28个村庄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快促进片区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聚集,尽快形成一套完善的园区开发建设机制。落水洞片区开发建设回迁安置项目进入土地整理开发阶段,西翥自来水厂工程完成20%左右。按照“三清四美三宜”的建设要求,完成迎龙河改造、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环卫设施建设等一批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快片区可出让土地的熟化工作,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力推进西翥自来水厂、沙桃连接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与低丘缓坡土地开发规模相匹配的春湖国际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汽车商业集群的前期研究工作,促进汽车销售、维修、金融等产业链下游产业聚集拓展。创新“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尽快实现厂口工业园区建设零突破。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做精做细。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农业园区发展,完善五华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基础设施,完成44.36亩新型设施农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6家。以发展庄园经济为重点,加快推进都市农庄建设,带动引导传统农业向农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领域延伸,建构集休闲体验、科技示范、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都市农业发展新格局。

(五)增强发展活力,改革创新成果丰硕

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明确了全区改革的战略目标、优先顺序和主攻方向,突出抓好经济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民生保障等方面的17项重点改革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并联审批为主要内容的机制创新取得成效。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将31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经营范围限制。抓住南博会等重要开放机遇,多方引进项目、资金,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7个项目实现签约,签约金额内资达169亿元,外资达4.5亿美元。加大智慧城市创建力度,开展智慧五华节能大厦建设。引入云南ICT产业联盟。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4%,全年专利申请授权共计5286件,五华区成为云南省首家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年新增省级重点新产品9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5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企业通过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六)着力提升城市品质,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生态建设、强化城市精细管理,提升区域环境的整体品质。坚持规划引领。抓好规划之纲,优化空间布局。完成五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梳理、金鼎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西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南强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已报批。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全面落实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五华特色品牌、擦亮五华名片。云南饭店、实力壹方城等旧城改造项目进展顺利。19个片区23个城中村实施了回迁安置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华199号路、王筇路等道路建设有序推进,龙泉路家乐福立体停车场已完工,云大医院立体停车场开工建设。市容环境整治取得实效。落实属地原则,推动建立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为契机,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对“八大乱象”开展集中综合治理,深入开展15条绝对禁止区域、校园周边等重点部位的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城市顽疾进行了有效综合治理。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共完成五采区植被修复任务2795.2亩。继续推进“1+7”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及“河道三包”责任制,入湖河道整治及巩固工作成效明显。全年新增绿地156.73公顷,新增乔木84711株,新增造林面积30900亩。深入开展污染治理工作,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巩固达标排放成果,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

(七)努力培育特色文化,文化强区魅力彰显

坚持文化引领,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用文化凝聚思想共识,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核心价值观基层巡讲,招募身边模范人物、老党员、退休老师、社区村官,组建五华区“百姓讲师团”,以群众视角、用百姓语言,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开办讲座36期,受教育面近万人。广泛开展“昆明好人”推荐上报,14人入选2014年度“昆明好人”。完成首届“五华榜样”评选表彰,在全区上下营造了“凝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依托翠湖周边的名人故(旧)居等历史遗迹,强化梳理保护与发扬,切实理清历史脉络。整合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昆明老街、虚宁寺景区分别申报AAAA、AAA级旅游景区。组织“非遗”项目传统戏剧——滇剧参加第四批国家级名录申报工作。三合营社区成为全省唯一“文化沟通和谐示范社区”。云南善书、云南方言相声、“管氏针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保护。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昆明广告产业园、同景108智库空间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品牌效应不断增强,170余家文化创意及关联企业聚集。重点打造钱王·特色文化休闲风情街、文明街·老字号商贸街等一批重点特色商业街区,打造以昆明老街、南强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为代表的市井商业民俗文化特色区和风情旅游区。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发展指标与幸福指数同步提升,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惠民为工作着力点,全面落实十项惠民实事,民生支出占到区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2.52%,最大限度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就业创业稳步增长。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7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5%;分别发放“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534万元、1654万元;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57人,新增收入2219.13万元。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覆盖城乡特困群众的医疗救助机制。年度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24.92万人。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1956套工矿棚户区保障性住房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15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林家院2000套公共租赁住房主体工程封顶断水。制定《五华区保障性住房常态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深化,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级复评。科学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春城慧谷武成分校、武成小学国福校区、红旗小学明苑校区等优质教育资源已投入使用。持续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改扩建,解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就学难”的问题。民办教育优化提升,全区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达382个。公共卫生水平稳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达90%、100%。“菜篮子”工程深入实施,完成4个社区菜店建设,加强对辖区29家平价商店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成功打造霖雨路社区、西园北路社区2个商业服务示范社区。实施陡坡、黄土坡社区等9个社区服务站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昆明市和谐社区创建“三年达标行动计划”。完成五华游泳馆、体育馆的维护提升,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结合“春风化雨”行动,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先后完成青年路社区、水晶宫社区、云冶社区、黑林铺社区、高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5个养老项目建设。

(九)创新社会治理,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推进平安五华、和谐五华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深化平安五华建设。圆满完成了各级“两会”、第二届南博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APEC会议等一系列重大节庆日、会议、活动期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任务,成功开展了“3·01事件”善后等一批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处置应对工作,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引导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联动互补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网络。制定出台了《五华区集中精力抓落实促发展保稳定促和谐及开展集中解决影响我区社会稳定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健全和完善了全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及时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全力提升反恐维稳能力。突出对生产、消防、食品、交通等领域的安全检查,启动“米线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对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及安全隐患进行了集中整治。深入推进法治五华建设。积极开展法治五华、法治街道、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区工作。10个社区申报为市级“民主法治社区”;7个单位型社区申报为区级“民主法治社区”,区级“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完成率达100%。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建设,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关系进一步和谐,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

(十)狠抓作风建设,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省、市委的统一部署,于2月14日正式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4个区级领导班子、62个参学单位、1006个基层党组织和1.9万名党员参加。坚持以上带下,把发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用贯彻始终,做到“八带头八示范”。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牢牢把握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贯彻整风精神,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反对“四风”。坚持开门搞活动,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提意见、来监督、作评判,传导改进作风的压力、激发改进作风的动力。坚持标本兼治,既立足当前抓突出问题整改、又着眼长远抓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增强作风建设的实际效果和持久动力。全区会议数量同比下降27%,文件简报数量同比下降36%,清理整顿超标办公用房1394.98平方米,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52.3%,公务用车支出同比下降31.19%。把制度建设与全区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有机衔接,提出需要“废、改、立”的制度规定共75项,并将制度建设任务分解督办,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分工负责抓好落实。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议办法”等六个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合理配置干部资源、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依托五华区技能振兴专项活动等项目,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在街道党工委试点推行“1+N+1”组织设置模式,不断完善“上下联动、横向互动、优势带动”的组织领导体制。开展以深化党务、强化业务、优化服务“三化”为主题推进基层党务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大非公党建工作力度,大力推行“兼合式”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采用“一心一片”工作模式,以区域化统筹组建的方式成片推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落实好“两个责任”作为当前最突出的大事、要事,抓住、抓紧、抓好,自觉肩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制定出台了《五华区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中共五华区委领导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明确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及监督责任的工作任务,切实抓牢抓实。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新要求,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突出执纪监督问责,立案办理案件19件,问责领导干部33人。建立全区433名科级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数据库,强化了动态式全程管理监督和预防。

三、经验体会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为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2014年实践,使我们对做好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体会和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在更新观念中理清发展思路。只有积极做到用新的信念、理念、观念指导实践,用新的思想、思维、思路破解难题,用改革、开放、创新的举措谋求突破,才能牢牢把握住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与五华实际的结合点,才能推动五华在科学发展中实现突破,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符合区情的发展之路。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大力推进产业迈向高端,初步搭建了中央商务区、泛亚科技新区和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三大建设”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明确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先行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先导区”的目标,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思路决定出路。只要始终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创新是前进的动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在应对挑战中争创发展优势。我们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突出抓好经济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民生保障等方面的17项重点改革事项,健全完善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更多地发挥调结构、促改革对稳增长的促进作用,善谋创新之策,敢行破难之举,勇趟改革“深水”,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创新决定活力。只要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锐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就一定能跨过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坎坷。

民生是永恒的主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懈怠,在为民造福中凝聚发展合力。我们坚持发展为了民生、民生促进发展,着力抓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围绕老百姓关心关注的就业、上学、住房、社保等热点难点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缓解“择校热”等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逐步满足城镇低收入人群、新就业和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建立健全覆盖全区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全覆盖;认真实施好“春风化雨”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广大群众关心发展、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实践证明,民生决定民心。只要始终保持为民尽责的态度、为民造福的情怀,就一定能形成干群同心的强大合力。

作风是事业的保障,必须坚持优化作风不放松,在强化服务中提升发展能力。我们严格按照“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带好队伍,好的作风和好的队伍是一级一级抓出来的,更是一级一级带出来的,各级领导始终坚持在遵章守纪上带好头,在实践创新上带好头,在弘扬正气上带好头,在工作突破上带好头,在认真负责上带好头,靠前指挥,带头实干。我们持之以恒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问题,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实践证明,作风决定作为。只要始终保持齐谋共为的大局意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就一定能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五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优,新兴产业有待培育,加快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二是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不大、推进不快,改革创新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以及民生保障等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四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少数区域脏乱差问题还比较突出。五是由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利益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多发易发、交错叠加,维护社会稳定形势严峻。六是少数干部还存在能力不足、作风漂浮、精神懈怠、不敢担当、脱离群众,等等。对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用“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加快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先行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先导区建设,努力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