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间组织融合调解

民间组织融合调解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除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外,以非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团体、组织或民间协会,在县委统战部的引导下,发挥融合调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成为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商事调解与服务工作。玉山镇白花村被授予“贵州30个最具民族魅力村寨”称号。这些工作改善了民族乡村群众的生活条件,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除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外,以非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团体、组织或民间协会,在县委统战部的引导下,发挥融合调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成为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夯实民间组织平台,全县共建立17个商(协)会,其中,9个镇商会、1个办事处商会,6个行业商(协)会,1个异地商会,基层商会覆盖率达83.3%,县乡服务组织基本覆盖。

1.合力服务和谐发展

整合统一战线资金137.3万元参与“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建设活动,弘扬企业反哺农业的社会风尚,促进农商结合保民生。邀请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和基层商会负责人赴外地考察学习,建立友好商会26个,邀请外地商会考察团来瓮安考察投资,推动瓮安经济发展。

开展“五好工商联”创建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非公经济人士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的良好风尚。县工商联副主席赵明镜、顾吉萍、工商联副秘书长刁建民等3人被评为全县诚实守信模范,工商联副主席安之忠被评为全县“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道德模范。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投入资金近200万元,支持瓮安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经济优势,开展扶危济困和捐资助学活动。2008年以来,以“同心谋发展 赤子报春晖”行动为载体,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开展回报社会感恩行动,共募集资金1200万元,慰问困难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贫困残疾、见义勇为等人士,关爱贫困高中生、贫困大学生、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环卫工人、贫困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资助社会公益活动。

2.文企联动营造和衷共济氛围

几年来,县委宣传部、统战部组织协调创作协会、音乐协会、美术协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音乐舞蹈协会、诗词楹联协会等与企业界联手,开展文企联动,让文艺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提升企业文化品牌,彰显企业精神,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传播文化正能量,构筑“精神高地”,守护美好精神家园。文企携手,把文化深深根植于企业,组织格泰大酒店董事长张华先生,盛安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先生各出资500万元,拍摄了红色文化题材电影《突破乌江》;与渡江食品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渡江食品杯”楹联大赛活动;举办了荣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荣辉杯”种桑养蚕摄影大赛;举办了福明置业“贵州省‘瓮安商城杯’诗歌创作朗诵邀请大赛”和“‘谁是瓮安之星’歌手大赛”;举办了皇朝丽都会所“黔南州‘皇朝丽都杯’古琴讲座及演奏会”;举办了瓮安铭洋矿业有限公司“‘七彩夏日·瓮水之声’消暑音乐会”。

以文化强企为目标,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用文化激发企业活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融合,推进企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深入企业调研企业文化,帮助龙乐湾休闲度假有限公司、港湾国际娱乐会所、黔南药业等多家企业策划企业文化,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的力量让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县建筑二公司潘光华先生独资赞助举办了瓮安县首届硬笔书法大赛,编印了《瓮安县首届硬笔书法作品集》。举办了由企业捐资开展的“瓮水之韵”周敏独唱音乐会;举办了由皇朝丽都文化娱乐有限公司、港湾国际娱乐会所、金钻娱乐会所开展的“瓮水长歌之‘皇金港’杯企业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举办了残疾人李陆斌个人书法作品展暨作品义卖活动、首届“皇金港”杯黔桂歌王争霸赛暨瓮安县山歌王选拔赛、“走进瓮安”秀美风光摄影大赛;举办了由恒源酒店、灵江宾馆、盛金通源酒店、金福酒店、麒龙摩尔城发起的民营企业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和谐杯”篮球比赛;举办了“瓮水长歌之麒龙杯文化艺术节暨星光大道冠军演唱会”等活动,助推企业文化发展,提升企业文化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感召力,促进了文化繁荣,实现企业文化双赢。

3.统一战线参与社会治理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力量,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统战部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任务,抓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民族团结,拓展宗教事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改进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任。及时传达中共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通过召开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活动,增进了与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团结。

加强商事调解与服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邀请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参加,听企业负责人说真话、诉苦衷、提建议,了解县直部门在服务企业发展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和“门难进、脸难看”现象和企业急需解决但又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难。2014年,全县民营企业完成税收11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5%,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民族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抓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近几年举办了苗族“6月6”文化艺术节、“6月24”摇马郎节等民族节日庆典活动,举办了民族山歌大奖赛,推动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玉山镇白花村被授予“贵州30个最具民族魅力村寨”称号。这些工作改善了民族乡村群众的生活条件,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拓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广度和深度,宣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抓好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2014年持证合法宗教场所全部通过“和谐寺观教堂”创建验收,每年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宗教界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促进宗教和谐稳定。

4.联络港澳台侨资助弱势群体

县委统战部协助县委、县政府做好港澳台侨工作,加大与港澳友好社团及人士的交友联谊力度,争取香港慈恩基金会对贫困高中生的资助。2007年以来,香港慈恩基金会共捐资450余万元,资助了2300多名高中贫困生,资助修建7所中小学教学楼、4个乡镇卫生院、5个村级卫生室、捐献图书5万余册。中坪镇蒙清是瓮安中学2009届学生,家庭特别困难,高考以高分考取中南大学湘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硕本连读8年由香港慈恩基金会全额资助;玉山镇的柏晓丹自小父母双亡,由爷爷抚养,2012年从瓮安中学考取中南大学,也是由慈恩基金会全额资助,柏晓丹的爷爷拉着慈恩基金会陆佩莹女士的手说:“感谢香港同胞对我孙女的资助,如果没有你们资助,我无力供养她上大学!”

积极推进与台湾在农业、工业、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组织部分领导干部赴台开展农业、工业、经贸交流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团结、振奋、活跃的爱国统一战线局面。拓展招商引资平台,依托海外联谊会、侨办、台办等,创新交友方式,广泛联络港澳台侨,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5.民间组织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成立了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完善了社会志愿者培养、使用、评价、奖励等办法,发展壮大各类志愿者队伍,发挥其满足社会成员需要、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和社会动员等功能,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和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健全了工会、妇联、团委、统战、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不断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更好地集中民情、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探索创建了“农民工子女之家”“流动妇女平安之家”“留守儿童之家”“阳光驿站”“日间照料中心”等10余个社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扶贫济困、“维权工程”“春晖行动”、居家养老、科技支农等活动,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促进了社会和谐。

珠藏镇地处边远,外商招不来,资金引不进,发展很困难。镇党委、政府支持和鼓励群众成立蔬菜、养殖等专业合作社,自力更生,发展农村经济,硬是把群众生活水平从“贫困线”拉到了“小康线”。

“只要产业发展得好,跟着你们干,一定有奔头。”年近80岁的桐梓坡村荷包田组张明仲夫妇一边数钱一边向桐梓坡村支“两委”干部笑呵呵地说。2015年,张明仲夫妇种一亩多大葱,收入1.8万多元。

桐梓坡村属于典型的农业村,一无矿产资源,二无特色产业,村支“两委”从2011年开始引进大葱种植,2015年,沙水坝组张一书家种植大葱20亩,按每斤1.2元的单价收购,亩产值10800元,仅大葱一项收入就达21.6万多元,加上烤烟收入90万元,两项收入共计111.6万多元,他家7口人,除去成本,全家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

桐梓坡村党总支书记、桐梓坡蔬菜协会理事长刘华科一边维护大葱收购现场秩序,一边介绍他带领蔬菜协会发展产业的致富经。

刘华科说,2009年在村干部带领下,成立了蔬菜协会,协会的同志带头试种,承诺只要愿意跟着种,协会技术服务到位,负责物资供应、市场销售等一揽子包干服务,农户只负责种植和管护,协会承担种植和市场风险,确保农户收益。通过几年发展,协会成员从最初的30人发展到180多人,种植面积从350亩扩大到2015年的1250亩,每亩单产8500~9000斤,总产值2240万元,种植户人均收入4.2万元。

“羊关养兔养出了名堂,养出了规模,形成了特色,带来了效益。”珠藏镇羊关村委会主任、羊关特色养殖协会理事长严业说。2011年9月,严业带头成立了特色养殖协会,当时会员只有7人,多是村支“两委”成员。由于资金缺乏、管理单一,没有抓好市场,养殖效益不明显。2014年,通过村支“两委”努力,抓住市场需求,申请到10万元肉兔养殖项目财政扶持资金,扩大种兔养殖规模,引进种兔1000只,肉兔养殖基地初见成效。2015年,争取到财政扶持资金30万元,种兔增加到2600只,肉兔养殖逐步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年出栏3.5万只,产值140万元,纯收入26万元。

截至2015年9月,珠藏镇已成立产业脱贫致富协会、特色养殖协会、蔬菜协会和16个农业专业合作,形成以大葱、烤烟、核桃等为特色的种植业和以肉兔、山鸡、山羊、网箱养鱼为特色的养殖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推动了农村经济跨越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