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组织政审

民间组织政审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讨论中国社会转型,应选择现代社会的理论框架作为坐标。政府的计划至高无上,主导社会生活。政府包办的社会组织,处境尴尬。5-4“还社会于民”,是社会改革的重要任务。由社会组织构成。显然,唯有发展民间组织,方能“还社会于民”。民间组织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其所作所为必须合法,如果违法,就会受到制裁,甚至被取缔。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发挥民间组织在政治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组织的功能_社会共生论(第二版)

讨论中国社会转型,应选择现代社会的理论框架作为坐标。美国哲学家柯亨和阿拉托,将现代社会一分为三:“有必要作以下很有意义的区别,即一方面把市民社会同一个由党派、政治组织和政治公共体(尤其是议会)构成的政治社会区别开来;另一方面把市民社会同一个由生产和分配的组织(通常是公司、合作社、合营企业等等)构成的经济社会区别开来。”其他学者分析现代社会,不管使用何种概念,大多数都承认,公共权力系统和市场系统之外,还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

那么,中国社会有何特点,应如何发展?

5-1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皆由国家控制并纳入严格的计划运作。政府的计划至高无上,主导社会生活。经济资源由计划配置,供、产、销按计划运行;政治资源由计划配置,政治活动按计划开展;文化资源由计划配置,文化传播按计划推动。凡是中国人,除主宰计划者外,无论其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所受教育、社会地位等有什么不同,其个人的命运,皆由计划主宰。因此,我将这个社会称之为计划社会。政府职能无限,事无巨细,几乎样样都管。政府垄断市场,包办社会。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合一,合一于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严格的计划体系渐渐松动,各种资源不断越出计划轨道,纷纷流向民间。因此,从资源的流动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可以概括为:告别计划社会。

5-2

还市场于民是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30余年来,政府积极培育市场,市场经济新因素茁壮成长,经济资源走向市场。还市场于民,激发了隐藏在民间的巨大活力。产品走向市场,刺激了商品生产;劳动力走向市场,有利于人尽其才;技术走向市场,加快了生产力发展;资本走向市场,促使产权多元化,利于调动其他生产要素。各种产业迅速发展,经济改革成绩巨大,举世瞩目。当然,由于体制不健全,市场不规范,许多问题也必须给予关注并切实加以解决。

政府应始终如一地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依靠法律严厉整治市场秩序,严格规范和管理市场,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淡出市场,还市场于民。

5-3

计划社会中,政府包办社会。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办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些办社会的形式都难以为继。

企业不肯办社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是政府机构在经济领域内的延伸,承担各种社会功能。改革开放后,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涌现,外国企业纷纷进入,各类合资企业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企业岂会承担不该自己承担的社会功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也无力承担原有的社会功能。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办社会无利可图,哪个企业肯干?即使有的企业愿意办社会,这些企业还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吗?

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无力办社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计划中并没有列入办社会的预算,它们哪有资金办社会?若一定要办,要么为无米之炊,要么东挪西借,甚至强行摊派乱收费。

政府包办的社会组织,处境尴尬。社会转型带来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会、妇联、学联等由政府办的社会组织,面临愈来愈多的严峻挑战。以工会为例,计划社会中,工会干部只需帮政府办事,做好工人的思想工作。现在则出现了许多异常复杂的新情况和十分尖锐的新问题。

市场不愿管,政府无力管,于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被提出来:为了协调发展,必须“还社会于民”。

5-4

“还社会于民”,是社会改革的重要任务。怎样还社会于民?政治组织构成政治社会,经济组织构成经济社会。市民社会呢?由社会组织构成。这里说的社会组织,也就是民间组织。学术界有时称为非政府组织、非盈利部门或第三部门。

显然,唯有发展民间组织,方能“还社会于民”。若无民间组织,哪来市民社会?民间组织是“还社会于民”的主要载体

民间组织概念的内涵庞杂,应进行界定。这里所说的民间组织,乃是指非政府的、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非政治的、志愿性的、自治性的、正式注册的、常设性的社会组织,主要类型有:(1)行业协会;(2)文化学术团体;(3)社交联谊组织;(4)服务组织;(5)资金中介组织;(6)互助合作组织;(7)教育组织;(8)宗教组织;(9)环保组织。

5-5

民间组织不是政治组织,但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分析政治的核心概念是权力。所谓政治,乃是指权力的占有和使用。

民间组织有何政治功能?

——促使社会板块多元化,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孟德斯鸠说:“但是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20]民主政治的精髓是什么?以权力制约权力,严防有权力的滥用权力。唯有在多元化的社会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具有监督机制的权力机构。推动社会多元化的动力,来自方方面面,其中民间组织作用极其重要。

——监督国家权力,影响公共政策。限制国家权力的滥用,不仅保护所属成员的合法权益,而且努力保护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通过什么渠道?或借助选举活动,或借助大众传媒

——积极约束成员的行为(组织自律),协助国家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秩序。民间组织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其所作所为必须合法,如果违法,就会受到制裁,甚至被取缔。因此,为了生存和发展,民间组织的领导者通过组织的机制和纪律,要求成员知法守法。若成员违法,则接受司法调查,不包庇,不护短。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发挥民间组织在政治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5-6

民间组织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但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经济的核心概念是财富,所谓经济,就是指财富的生产和流通(包括分配)。

民间组织有何经济功能?

——民间组织具有一定的经济调节作用,积极缩减市场经济所造成的贫富差异,援助弱势群体。慈善基金组织,广泛募集资金,用来扶贫救灾。自愿者组织,向老弱病残以及其他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

——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民间组织,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理性的博弈(斗争—协商—妥协),有利于利益分配的相对均衡。如,工会和商会,分别代表劳方和资方,通过谈判,划分彼此利益的边界,达成双方认可的合作关系。

——互助合作组织,有利于组织成员间优势互补,提升经济效益。

——提供某些社会服务。例如,免收费或低收费(为弥补活动经费不足),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咨询、知识培训、介绍工作。

为了消解还市场于民过程中的种种异化现象,必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经济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5-7

民间组织的文化功能。文化的核心概念是知识。所谓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指的是知识的创造与传播。

民间组织有何文化功能?

——以文会友,促进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各类民办的专业社团和学会,它们的宗旨就是,积极推动学术交流,鼓励知识创新,促进文化传播。这些民间团体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

——社交联谊,安慰心灵。例如,社区老年歌咏队、秧歌队、戏剧队、武术队、篮球队、象棋队,帮助退休人员老有所乐,安度晚年。

——发展教育,传承文明。例如,各类社区学校以及那些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各类民办学校,为了发展教育,呕心沥血,不遗余力。

——以文化人,弘扬美德。例如,慈善组织和自愿组织的模范行为,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

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文化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5-8

怎样发展民间组织?

——正名求实。认清民间组织的基本内涵,循名求实,发展真正的民间组织,切不可用别的组织作为替代品。中国社会转型需要大量的各种民间组织,任何替代品都不能满足社会的内在需求。倘若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非法组织必然乘虚而入,招摇撞骗,蛊惑民心,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立法保护。制定结社法,使宪法规定的结社自由有可操作性;制定关于民间组织的法律,确保民间组织的产生、发展以及管理皆法制化。

——官民分流。对于官办的社会组织(如工会、商会、妇女联合会等),应定位分流,使之走向民间,渐变为名副其实的民间组织;对于那些政府不该承担的社会功能,应逐步剥离出来,转移给相关的民间组织。数十年间,官办的社会组织与政府几乎融为一体了,其负责人有相应的行政级别(科级、处级、局级、部级等)并享受同等待遇,其办事方式与政府无异。要这些人由官而变为民,要这些组织由官方机构而变为民间组织,职权和待遇发生巨大变化,势必遇到重重阻力。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创新,方能实现官民的组织分离。

5-9

社会组织是具有生命的有机系统,无不企图拥有更多的资源,占领更大的空间,以便发展壮大。由于不同的民间组织,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发展民间组织,不可避免地会引发许多新的矛盾。民间组织和政府组织之间,民间组织相互之间,民间组织和个人之间,岂能没有矛盾?社会转型时期,制度创新,利益调整,必然如此。

如何应对?

计划社会中盛行斗争哲学。斗争哲学片面强调事物之间的斗争,将斗争性视为分析问题的唯一出发点,所谓“斗争第一性,统一第二性”,“斗争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就是斗争哲学的所谓真理。“以阶级斗争为纲,纲举目张”,“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这些宣扬斗争哲学的口号,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不仅如此,还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用来指导“文化大革命”,闹得经济衰退,文化萧条,天怒人怨。斗争哲学的重重悲剧岂可重演?

社会共生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包括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的斗争和妥协都是相对的,何时重斗争,何时重妥协,根据现实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斗争时则斗争,该妥协时则妥协。视斗争为第一性的斗争哲学,视妥协为第一性的绥靖哲学,都是错误的。斗争不是目的,妥协也不是目的,斗争和妥协都是为了划分出权利及义务的合理边界,以求和谐共生。

政府组织、市场组织、民间组织以及所有公民,都应重视协调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通过斗争—妥协,达到和谐共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