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民团体发挥桥梁作用

人民团体发挥桥梁作用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治理创新关键在增强社会治理合力,正确处理党委、政府与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定位。瓮安县总人口48万,其中农民工达9.3万,占总人口的19.38%。银盏镇工会发挥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桥梁作用,指导瓮安经济开发区企业与员工签订劳资双方协商确定工资合同,依法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园区。

人民团体主要有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文联、关工委、老年委等,是由共产党领导的按照各自特点组成从事特定社会活动的人民群众组织。人民团体既是人民群众自己的组织,又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团结、代表、教育各自组织成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和谐、科学发展,在建设法治瓮安、平安瓮安、文明瓮安、和谐瓮安中,发挥不可或缺的桥梁纽带作用。

社会治理创新关键在增强社会治理合力,正确处理党委、政府与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定位。党委和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处于中心位置,通过制定和完善社会治理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通过对社会治理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和创新社会行为的科学引导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各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对政府工作的民主监督和制约作用。

县委、县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氛围,在党委、政府与人民团体、人民团体与人民团体、人民团体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公民之间,构建广泛、平等、融洽的合作关系,构建开放型现代社会生态系统,强化各个主体、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治理责任,使它们在社区建设、安全生产、处理劳资关系、发展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各自发挥应有的、独特的积极作用。

1.消减社会不良情绪共振

瓮安县总人口48万,其中农民工达9.3万,占总人口的19.38%。截止2015年9月,全县共有企业、事业、机关单位551个,职工24733人,工会组织551个,工会会员24733人,机关单位和企业建工会率和职工入会率都达100%。其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新社会组织工会223个,会员11309人;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会27个,会员1825人;非公企业工会328个,会员13424人。昔日的农业县,如今已建成全省重点经济开发区、正在建成为黔中重要的水陆交通运输枢纽和物流集散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化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型城区已初具规模,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发展态势良好。

进入21世纪,瓮安县与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转型期,在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开始向知识现代化迈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加剧,加之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必然导致各种利益群体加速分化,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利益诉求随之强烈,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社会矛盾,甚至引发冲突。县总工会坚持从本县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具有瓮安特色的县、乡、村工会工作三级管理路子。各级工会组织办成工人(含农民工)之家,团结带领工会会员,活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舞台上,探索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方法,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职工,参与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为全县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努力,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受到省总工会、州总工会和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县总工会工作连续七年获全州一等奖。

县总工会作为县维护稳定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之一,以改善民生工作为己任,切实履行维稳职责:一是与各部门协调,对本系统、本部门的不稳定因素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二是对排查出的重大不稳定信息,及时上报县委办、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并协调和协助相关单位进行处置,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和网络监管力度,严防引发群体性上访和其他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是加强与企业协调沟通,加大劳资纠纷化解力度。工会是劳动者权益的权威维护者,对职工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代表职工与企业谈判、与政府沟通,争取实现劳动者合法权益最大化。银盏水泥厂、永和煤矿等企业,因企业改制引发劳资纠纷,县总工会领导会同政府部门领导、厂方法人代表、职工代表、司法律师及所在地村组干部等,不断协商、谈判,依法行事,在企业与职工之间耐心调解,化解了沉积已久的矛盾纠纷,既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解了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县总工会认真执行瓮安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施办法》,采取一线服务热线、人际网和互联网“一线两网”收集、处置社情民意的做法,与各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信访接待、劳动争议调解、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四位一体”的职能作用,围绕事关民生和稳定的社会盲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企业,深入职工调处矛盾纠纷,维护职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银盏镇工会发挥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桥梁作用,指导瓮安经济开发区企业与员工签订劳资双方协商确定工资合同,依法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园区。(县总工会提供)

2009年6月29日,永和镇萍水村村民刘孝全在高水乡高峰高岭土矿井下安装卷扬机时,不慎被石头砸伤头部、腰部和腿部,厂方垫付一次医药费后就没过问了,他多次与厂方交涉无果。2010年3月,县总工会了解情况后,帮助他向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请工伤认定,黔南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六级伤残。在县总工会的协调下,县司法局、永和镇政府、高水乡政府派员参与,召集当事双方调解达成协议,刘孝全获得14.5万元伤残赔偿,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为了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遗留问题和企业职工拆迁问题,县总工会积极参与调查、处理。一是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找准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工作方向。二是配合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相关部门,从维护职工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出发,就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进行磋商,严格按县政府制定原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的处理办法处理,使国有企业改制资产处置、职工经济补偿等方面有章可循,做到公平合理。三是对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期间的经济补偿问题,严格按政策兑现;对拆迁涉及企业和职工房屋的,与有关部门开展实地丈量,将实物补偿标准、工龄对照、保障住房名单、经济补偿、住房补贴等张榜公示,职工群众无异议后,兑现政策,全程阳光操作,历史遗留问题顺利解决。

2.携手温暖弱势群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派生一支特殊队伍——农民工。瓮安县输出的9.3万农民工,不少家庭经济负担重、子女异地入学入托难等原因,无奈地将未成年女子留在家中,形成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伴随产生的弱势群体还有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全县未成年人达10万,其中留守儿童1.5万,占未成年人总数的15%。其中,由单亲监护的约占10%,由祖辈监护的占85%,由亲友监护的占5%,甚至存在留守儿童独自生活的个别情况。

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带来令人担忧的突出问题:一是身体健康问题,特别是监护人家庭生活较困难的留守儿童,温饱得不到保证,有的营养严重不良,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医疗条件。二是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胆怯、行为孤僻、情绪消极等特征。三是学习成绩问题,由于不良心理和农活、家务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逃学辍学。四是养成不良习惯,极易受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加上一些在外打工的家长以多给钱作为爱的补偿,助长部分留守儿童养成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乱花钱、比阔气的坏习惯以及吸烟、迷恋网吧、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纪违法道路。五是安全保障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管护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成为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酿成伤害事故。关心下一代,尤其是留守儿童,成了社会政治稳定甚至影响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一大社会现实问题,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

历届党委、政府关爱留守儿童做了大量努力和尝试。2008年,县委、县政府采纳县关工委建议,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由老师、志愿者、爱心人士做代理家长,县关工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给予帮扶。随着松坪中学、草塘育才小学、玉山小开州小学等一批留守儿童寄宿学校的建成,5000多名留守儿童进入寄宿学校,1500多位代理家长给予亲人般的关爱和温暖,学习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各单位、各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给予捐助支持,留守儿童关爱基金达12.71万元,对牛场坝小学重病留守儿童刘学芬及全县275名困难留守儿童及时给予资助。县关工委采取建立帮扶卡、爱心卡、关爱卡、互助卡,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四卡一制一金”关爱措施,使全县10210名留守儿童得到关爱。黔南州推广瓮安县关爱留守儿童的经验和做法。

为使关爱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县关工委成立了关心关爱帮扶团、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团、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法治教育指导团、老科技专家服务团等服务组织,负责未成年人弱势群体关爱工作。近几年,帮扶团深入农村、学校、社区帮扶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贫困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和重病儿童,探索温暖社会弱势群体的新路子。

着力解决关爱队伍数量不足、水平不高问题。县委明确乡镇和部门在领导岗位上“改非”的干部,可以以“五老”人员身份进入关工委组织,并可以担任常务副主任职务。离任村干、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工人、老农民、老致富能手、老民营企业家、老人大代表、老政协委员均可进入关工委或参加关工委自愿者队伍,扩展了关工委“五老”人员的范畴和队伍源头,充实关爱力量。2015年4月2~4日,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利用清明节在“猴场会议”会址、塔坡烈士陵园、冷少农故居开展“爱劳动、爱学习、爱祖国”主题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收到很好效果。5月6日,县关工委与公安局、司法局到都匀强制隔离戒毒所对40名瓮安藉青少年戒毒人员宣讲法律,开展帮教活动,使他们深受教育。各基层关工委相应组建了关心关爱帮扶组、思想道德教育宣讲组、法治教育指导组、老科技专家服务组,负责所在乡镇的关爱工作。

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激励机制,以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县委、县政府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人自主创业,鼓励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发展和就业,实施“万人创业就业培训计划”,先后培训了11400人,为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2012年,县政府投资建设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每年财政预算3000万元建立“创业带富工程”基金,对创业相关手续进行“一站式”代办,相关部门与返乡创业农民工建立联系帮扶制度,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帮扶,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致富提供平台,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让他们既圆创业梦,又能关爱自己的子女,实现一举两得。目前,入驻园区企业21家,为5000多名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教育部门积极探索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做法,松坪中学编写留守儿童家长读本,宣传“父母的爱是不能替代的爱”的亲情,劝说农民工返乡创业既圆发家梦、又能关爱子女,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缺失父母爱的问题。瓮安县通过几年努力,留守儿童从2012年的12208人,下降到2015年的7400人。猴场镇松坪场村村民吴发勇曾经是留守儿童家长,在学校关工委劝说下返乡办起了规模化生猪养殖场,重新修建了房屋。2013年,他当选为州人大代表,竞选为村委会副主任。他的孩子得到生活上的照顾和情感上的父爱,2014年顺利考上了大学。

对特殊困难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帮扶,将关爱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县委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党建年度目标考核,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与联乡驻村工作、党建扶贫工作相结合,制定并实施党员“三联”制度:每名党员干部联系1名困难群众、1名留守儿童、1名致富能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家班子成员、县直部门、乡镇科级领导干部以及普通党员干部先后到活动联系村镇走访慰问“三联”对象,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仅2014年,全县就有3500多名党员干部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走访5000多人次,帮扶资金80多万元。各级关工委“五老”人员、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优秀学生干部也主动与特殊贫困留守儿童结对帮扶。2014年2月9日,州委常委、副州长、县委书记蒋映生冒着小雪,下到珠藏镇羊关村,走访慰问了李华云、杨国春、李星国和何佳佳等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在学校实施代理家长制度,每名留守儿童均有一位教师代理家长,履行家长职责。学校根据班级、家庭住址等情况,在教师中为每位留守儿童聘请代理家长,替留守儿童管理生活费用,代购买生活学习用品,帮助制订学习计划,检查节假日作业,与他们过生日和谈心等。形式多样的亲情活动,让留守儿童享受到亲情关爱和温暖,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天文中学教师黄群英,多年来一直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每个月都到代理留守儿童家中去看望,包括寒暑假也如此,从生活上、学习上加以关心,还垫付学费、医药费。留守儿童卢利利没有人监管,一直住在黄老师家中。

多渠道筹措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资金,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解难事,全力救助贫困留守儿童。县财政每年划拨61万元到关工委账户,用于贫困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2012年,县老年书画摄影研究会将参展作品拍卖所得的10余万元全部捐给县关工委,作为贫困留守儿童关爱救助资金。县以下关工委也或多或少接受企业和社会捐助资金,用于关爱留守儿童。2012~2013年,兴旺房地产公司先后捐赠20余万元作为木老坪中小学留守儿童营养改善资金。2008年至今,广林基金助学会负责人卢广林先生经常到瓮安各地资助学生,资助瓮安一中、二中困难学生73人,每人每月资助200元、300元、500元不等,直至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首批资助对象大多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贵州民间助学促进会与贵阳国贸集团先后3次到银盏镇等地开展“爱读书,爱传递”活动。

在中、小学校和村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推动关爱服务及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县关工委制定了《示范性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要求活动场地、仪器设备、文体器材达标,机构、队伍、制度健全,计划安排周全,有宣传阵地,宣传资料齐全,活动项目有特色。按照标准,2014年县关工委划拨18万元补助资金,在4个村和12所农村学校打造了16个了示范性“留守儿童之家”,该项目被列入当年瓮安县“十件民生实事”。建中镇白沙村示范性“留守儿童之家”,设置了亲情电话和视频通话室、书画音乐辅导室、图书阅览室、户外大型显示屏、篮球和乒乓球运动场等,使300名留守儿童沐浴着关爱的阳光。目前,全县所有农村学校和有条件的村都建有“留守儿童之家”,办成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

县总工会深入开展扶弱济困、温暖关怀、让困难职工感受党的阳光沐浴活动。每年投入帮扶救助资金40万元,开展大病救助、“两节”送温暖、金秋助学、就业培训等活动,资助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一是健全困难和特困职工档案、开展职工困难状况调查,制定送温暖活动方案,做到送温暖对象范围清、人数清、困难清、帮扶方法可行、有效。二是通过县财政拨付和自筹资金等方式提供资金保障,在资金发放上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严格纪律,加强监管,确保送温暖资金真正发放到困难职工手中。三是根据困难职工的实际意愿,创新送温暖形式和方法。做到救济慰问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资金扶持、政策扶持和项目扶持相结合,将“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等体现到送温暖活动的全过程。2015年,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开展帮扶救助活动中,“两节”慰问339人,发放慰问金16.95万元;大病救助21人,发放救助金6.1万元;金秋助学89人,助学救助金17.8万元。截至9月1日,共发出救助金40.85万元。

2014年7月19日,家住玉山镇的李中坤同学接到安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李中坤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母亲患病多年,每月要1000多元的医疗费,他父亲在企业做工,每月工资只有1500多元,上学费用对他的家庭就像天文数字。就在这个时候,县总工会一年一度的金秋助学活动开始了,县教育工会为他争取了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后顾之忧。李中坤的父亲双手接过县总工会送来的5000元助学金,噙着泪花说:“没想到我家能再次渡过难关,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李中坤说:“我一定努力学习,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县妇联坚持“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原则,通过推行妇女信访代理制工作,畅通妇女信访渠道,建立高效快捷、规范有序的妇女信访新秩序,努力把妇女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有效减少妇女越级访、重复访和无序访,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妇女群众解难。2015年7月29日,瓮安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任命蒲桂竹、吴会菊、刘金琴等19名妇联干部、村干部为瓮安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全县13个乡镇均建立了妇女信访代理工作服务站,由司法专业人员、乡镇妇联主席、村妇委会主任及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为妇女群众服务、业务能力强的妇女干部组成妇女信访代理员队伍,分别负责本辖区内涉及妇女权益的信访事项,全县妇女信访代理工作站聘请妇女信访代理员94名。2015年以来,县妇联共接待信访16件,其中法律援助4件。对于每个信访件都通过耐心说服疏导,认真督办,积极协调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基本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有效维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

2011年,中坪镇水耳村妇女毛国菊买了人寿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2012年,她在生产劳动时不慎摔伤,造成全身粉碎性骨折。投保合同中规定,投保人在投保期间发生重大受伤将获得一定比例的医疗费赔偿。毛国菊丈夫多次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要求,保险公司都以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上说是陈旧性骨折为由拒绝赔付,他只好向县妇联求助。县妇联组织人员调查了解,查实情况后,积极与保险公司协调,建议保险公司按照其参保时的条款予以理赔。2013年1月10日,县妇联召集保险公司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中坪镇妇联主席、毛国菊丈夫到县妇联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保险公司赔付毛国菊保险费1万元。

县妇联开展关爱空巢老人、贫困妇女和留守儿童活动,用真心、真情抓好关爱服务工作,每年春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空巢老人、贫困妇女和留守儿童送去慰问金和大米、食用油、糖果等慰问品。积极开展“党员在身边·圆梦微心愿”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书包和学习用品,帮助小朋友们实现小小心愿。为关爱留守儿童,投入16万元,创建了8个省级“蒲公英”留守儿童之家,2个省级农村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3个州级“留守儿童之家”和1个县级“留守儿童之家”。

2015年2月12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县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到瓮水街道办事处茅坡村王家庄村民组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共度新春佳节活动,为3名空巢老人和8名留守儿童送去慰问品。巾帼志愿者陪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聊天,一起包饺子,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小朋友们欢喜雀跃,每个人都感受到大家庭过年的热闹。妇联干部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留影纪念,把包饺子、吃饺子的热闹场景发彩信给他们远在异乡的亲人。

2015年8月3日,县妇联组织江界河镇龙塘村付蕾、付安义和陈石3名留守儿童参加由广州市妇联和黔南州妇联共同主办的“亲情相约·圆梦广州”夏令营活动。孩子们在广州参观了儿童公园、科学中心、动物园、海洋馆等,听心理健康讲座和举行留守儿童联谊会,留守儿童与父母欢乐团聚,让留守儿童在特别的氛围中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艰辛,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成为小朋友们美好的记忆。

2015年2月,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县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到瓮水街道办事处茅坡村王家庄村民组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共同包饺子,把喜迎新春的场景发彩信给远在异乡的亲人。(县妇联提供)

3.助力创业就业 推进社会公平

团县委以助力青年创业就业为抓手,激发农村青年自主创业精神,推进社会公平。一是通过县、乡、村三级团组织网络,搭建共青团就业创业见习平台,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100多个。二是开展“创业致富、树立典型”座谈会,带动青年创业、创新发展,全县共涌现出青年致富带头258人。三是将青年创业培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协调有关单位对农村青年开展西红柿、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培训。为了加强青年市场经营管理能力,降低创业风险,聘请60多名成功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为不同创业青年提供项目指导、管理培训、风险评估、风险规避等方面的辅导。四是举办“我的中国梦”青年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邀请成功青年创业者做典型事迹介绍,听报告的青年上万人次。联合相关单位和企业举办青年创业培训班,培训青年6500多人次。建立瓮安青年“人才库”“项目库”“导师库”,逐步形成“三位一体”、有效衔接、动态平衡的培养服务机制,推进青年创业健康发展。木老坪乡新寨村普通农民家庭走出的卢继勇,从农村青年打拼成长为知名民营企业家,创办的兴旺良种猪繁育场,已成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之一,实现利润近1000万元。他不仅自己先富起来,还带领500多户村民走上科学养殖致富之路。他为全县公益事业捐资200多万元,解决就业近100人。2013年以来,卢继勇先后获得“贵州省劳动模范”、团中央、农业部颁发的“第八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11年,中坪镇艾州村青年商体梅和丈夫怀抱改变家乡的理想,凭借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和资金,选择回乡创业。她充分利用党委、政府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家乡人文地理条件,投资116万元,创办的亿牧农庄养殖场年存栏商品牛20多头、商品羊70多只,年纯收入40万元,提供10多个就业岗位和100多个临时岗位,带动当地农民年增收20万元,展现了新一代农村青年不畏困难、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商体梅荣获“2014年全国乡村创富好青年”荣誉称号。前有榜样,后有来者。瓮安青年成功创业的精神,激励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登上“立足家乡、创业带富”的舞台。

县总工会为了解决困难职工就业难的问题,制定了下岗失业人员、需就业的新生劳动力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帮扶目标,作出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建立求职人员档案和用工信息档案,通过寻岗送岗、就业招聘会等形式,实现就业再就业帮扶工作目标。对面临特殊困难申请求助的职工、农民工,及时提供救助,做到有申请、有证明、有核实、有批准、有收据。帮扶程序符合要求,帮扶工作快捷有效。为了帮助困难职工,特别是下岗职工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尽量拓宽就业渠道,对困难职工加强培训,使他们能正常就业。2014年,在瓮安职校建成了职工(农民工)培训基地,联合职校、工信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培训10余场次,参加培训的职工(农民工)、下岗工人达1000多人。

2015年,县总工会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妇联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春风行动”大型招聘活动,贵州金正大、贵州芭田、贵州天农饲料有限公司等县内外80多家企业提供8600多个就业岗位,进场应聘求职人员近万人,招聘会现场达成意向聘用协议5000多人,既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促成了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其他失业人员就地就近就业。

帮助妇女创业就业,提升妇女社会地位,实现男女平等和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妇联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提升妇女技能、搭建服务平台入手,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妇联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妇女创业就业。为了确保妇女创业贴息小额担保贷款放得出、用得好、有效益、收得回,在项目运作中,着重抓好“四个坚持”:坚持贷前调查、坚持规范运作、坚持灵活放贷、坚持跟踪监督,有序推进放贷。自2012年实施妇女创业贴息小额担保贷款惠农政策以来,全县累计发放8925万元,帮助1199名妇女实现创业梦想,带动2998人就业。2013年,猴场镇徐梅幼儿园申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用于扩建幼儿园。现在,校园面积扩大到5000多平方米,开办16个班级,共有680名学生、40名女教职工,帮助40名妇女实现就业。

各级妇联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年均培训600人次。为引导和帮助广大妇女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转变创业就业观念,推动成功创业,2015年,县妇联举办SYB妇女创业培训班3期,140名妇女参加为期10天的培训。县妇联创建了贵州省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基1个,州级巾帼示范基地3个,县黔灵女家政服务培训基地1个,发挥了巾帼示范基地引领创业作用。

4.齐心协力凝聚正能量

团县委组织开展以青年为特色的活动,每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举办“迎五四·爱党爱国爱瓮安”情景演讲比赛、十佳青年歌手歌唱大赛、青年舞蹈大赛等系列活动,表彰一批“先进团组织”“优秀共青团员”“先进团干部”“五四红旗手”“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单位或个人,举办丰富多彩的青年联谊活动,以新兴活动载体促进青年健康发展。2014年,举办“情定瓮安·相伴永远”首届大型集体婚礼,11对金婚、银婚夫妇为39对新婚夫妇见证永恒爱情,安徽卫视、贵州都市报等省内外媒体作了宣传报道,增强了影响力,凝聚了正能量。团县委深入开展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开通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促进青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经验,被团省委作为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优秀案例向全省推广。

创新基层团组织工作,增强凝聚力。2013年,县政府专项工作会议研究决定,财政每年为每个基层团组织划拨2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基层团组织开展活动,保障工作运转,成为黔南州首个为基层团组织配备工作经费的县,得到团省委的肯定。通过基层团干部、青年人才联谊社等QQ群,不断拓展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团建工作,到2015年共建团组织479个,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基层团组织扩面增效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组建了22支青年突击队,在各种急、难、险、新、重的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秉承无偿、志愿原则,为有困难的人群提供无偿服务,引导广大青年团员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彰显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通过编印《青春行》杂志、使团务信息、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不断加强对青年团干部培训力度,一是组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开笔礼”暨少先队入队仪式活动、青少年感恩教育,培训少先队员6000多人;二是2014年承办了贵州省少工委五届五次全委会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传统文化我践行”主题队日现场观摩活动;三是积极与农工局、瓮安绿佳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培训,农村受益青年达1800余人次;四是开展“寸草报春晖·共圆中国梦”培训活动,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推荐乡镇团委书记到团省委、团州委挂职学习,不断提高基层团干部的水平和能力。

团县委紧密结合县情、团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共青团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以“抓基层、强基础、办实事、求实效”为总基调,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把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凝聚到服务基层、科学发展上,创新“三大品牌”,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一是亮化“春晖瓮安”文化品牌。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诗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013年1月24日,团县委在瓮安中学大礼堂组织召开春晖团支部成立大会暨“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动员大会,共话共青团事业发展新局面,共商瓮安经济社会发展大计,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春晖团支部”和“春晖演讲社”,共聘26名演讲者为春晖演讲员,传播春晖行动理念。建立了瓮安县“春晖行动”北京联络处,发挥团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团员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服务县域外瓮安籍青年。特邀著名慈善公益人士香港碧耀利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耀棣一行到瓮安考察“春晖家园计划”。邀请中国《演讲与口才》协会、《春晖》杂志有关负责人来瓮安进行“寸草报春晖”大型公益巡回演讲。成功举办瓮安县第一、二、三届“春晖行·中国梦”春节联欢会,为瓮安各族人民送上新春的祝福。自春晖行动发起以来,引来大量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家纷纷加入春晖行动,为瓮安学子捐助学金500余万元。瓮安青年企业家、“春晖使者”兰江、李银高回报家乡、反哺故土,为玉华中学捐赠学生用床140套,折合资金11万元。瓮安籍黔南药业总经理赵明昌、瓮安籍星辰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杰铭参加“春辉行动”事迹突出,获得黔南州2014年度“优秀春晖使者”荣誉称号。2012~2015年,连续举办春晖行动“和谐瓮安绿丝带爱心送考”志愿行动,每年参与“爱心送考”活动车辆1000余架次,志愿者600余人次。2013年“同心谋发展 赤子报春晖”暨瓮安县春晖助学协会成立,完成瓮安首个省级春晖家园项目建设竣工验收。2014年年初,团县委联系遵义帝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玉山镇白花村捐赠20万元,修建了慈育桥,解决了500多村民的出行难题。在团县委的倡导下,瓮安县大学生联合会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募捐1000多册书籍,创建的瓮安县首个春晖爱心书屋落户百花小学,为学生搭建了课外阅读平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把瓮安中学285班首创为全国春晖试点班,2015年,考取一本学生47人,春晖班学生感召力明显增强。开展“春晖助学”“芙蓉学子”“国酒茅台·国之栋梁”等助学活动,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制定了《春晖助学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每年从春晖助学金中拿出40万元资助一批瓮安籍高中应届毕业生、在读大学生、高中生及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

二是强化“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2014年,团县委通过“志愿贵州”志愿云系统平台,规范管理青年志愿者,开展青年志愿者系统注册工作,截止2015年9月,累计注册志愿者2万余名。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和谐瓮安三关爱”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以雷锋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养成无私奉献的美好品德;开展“为青山增绿·给党旗添彩——植绿护绿行动”“爱我瓮安河·青春在行动”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并引导各中小学开展“青春行”青年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参与志愿活动人数超过1万人,接受服务群众达2万多人次。以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为契机,组织青年志愿者前往福利院、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活动。完成了2013年黔南州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瓮安县第二届“瓮水长歌”文化旅游节、2015年黔南州第四届运动会、2013年、2014年、2015年中国·瓮安“全国山地户外运动竞标赛”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管理工作。青年志愿服务过程中,以“微笑、真诚、优质、高效”服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共计提供8万人次的志愿服务,充分体现瓮安青年志愿者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凝聚了瓮安团员、青年团结、奋进、奉献、向上的精神。

黔南州第四届运动会入场式。

三是深化“大希望工程”社会品牌。组织团干部外出参观学习留守儿童“微笑小屋”志愿服务站,为更好地开展瓮安县留守儿童“微笑小屋”服务站建设奠定了基础。团县委携手团省委、团州委开展“宏立城助学”“芙蓉学子”“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活动,对瓮安县考取二本以上的贫困大学生给予资助。2012年联系贵州乐都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元富到瓮安白沙乡高坪小学开展爱心捐赠活动,捐赠价值8万余元的军乐器材。建立了“留守儿童自强自立中心”和关爱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队,协助教育部门在各中学配备了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心理咨询。2015年7月12日,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深入玉山镇百花小学、建中逸夫小学、永和镇金薅小学、岚关小学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选择具备条件的乡镇、办事处建设爱心小屋,猴场镇作为首批试点,已建设完毕。通过“志愿贵州阳光公益平台”,联系爱心人士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

县妇联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努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一是抓家庭美德,树文明新风,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深入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家庭”主题实践活动,把寻找“最美家庭,评选慈母、贤妻、孝女”作为主题,与“五好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结合起来,活动中涌现出“五好文明家庭”赵艺嵋家庭和孝老爱亲王世方、助人为乐黄群英等道德楷模。

平定营镇营定街村老树桩组村民赵艺嵋作为妻子,贤惠体贴;作为母亲,慈爱善良;作为人子,百事孝为先。1992年1月,她与四川省安岳县天宝乡服装村村民唐宣义结婚后,把公婆视同亲生父母。为了生计,夫妇俩在外面打工,每月按时给公婆寄去生活费,常打电话嘘寒问暖,每个春节都回家与公婆团聚。公婆生日,都不忘寄去生日礼物,成了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2007年4月,她返回平定营创业,创建了盈定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20多名妇女种植蔬菜,平均每户人均增收6000元。唐宣义在县城开办差生辅导班,给中小学成绩差的学生补课。夫妻在事业上相互勉励支持,从未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在良好家风和夫妻的耐心教育下,儿子唐小凯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学生,现就读山东医学院。在邻里乡亲心里,他们是幸福和睦的一家,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回瓮安创业后,夫妻把公婆接到身边,让双老享受天伦之乐。2013年5月,婆婆突发脑血栓住院,赵艺嵋每天给婆婆喂药,端屎端尿,擦冼身子,学会按摩,精心照料,她婆婆已康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