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让绿色注入持久动力

让绿色注入持久动力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这一条条“绿色长廊”已成为聊城道道靓丽的风景线。2014年,全市村镇社区片林及四旁植树已达500余万株。聊城市结合农田作物生长选择合适的树种,组成了由宽10-15米的3排乔木树种的林网,即每个林网定植的树木面积折合为40-50亩。无论是行驶在高速公路、省道县道,还是走在乡间小道,随处可见一片绿的美景,绿色画卷正在聊城徐徐展开。

“进入聊城,无论是从冠县到莘县,还是从莘县到东阿,沿途触目所及,到处都是树,满眼皆是绿,林海无尽头,遍地绿油油,真正实现了‘城在树中,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车中坐,车在绿中行’。最大的感受是三个‘想不到’:想不到平原区还有如此大规模的森林,乘车参观,半天转不出一片林海;想不到当地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如此之高,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只要能栽的地方都栽满了树;想不到当地林业产业如此发达,仅菜屯一个镇就有板材加工企业3500多家,年均木材交易量900多万吨,相当于120万亩的木材量。”这就是邢台市赴聊城造林绿化工作考察团考察报告开场白。诠释了“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的使命。

2014年聊城市新增造林28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125万亩、义务植树1344万株,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355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37.5%,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为人们筑起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树多了,水清了,天蓝了,市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人类文明的演化、进步,总是离不开森林的呵护与支撑。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确定了美丽聊城、生态聊城的建设目标,围绕“十纵九横,一网三环十片,两大经济绿色长廊”生态建设的空间布局,重点抓好城乡道路“三化”综合整治(含绿色廊道建设)、环城林带建设、村镇四旁植树建设、水系生态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省界大型林带建设等“六大”重点造林工程,以高水平、大规模、密种植、厚绿带、多样性、彩相宜为目标开展植树增绿大行动。

造林绿化增强绿色筋骨,高标准建设全市交通要道生态景观。为进一步提升“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城市形象,整体优化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聊城市坚持园林化设计和环境卫生整洁的原则,统筹推进了全市区域内市县连接线的绿化、美化、净化三项重点工作,即对市和各县(市区)连接线的国道、省道两侧的绿化、美化、净化提升改造。目前,此工程已完成投资36.5亿元,其中绿化投资9.8亿元;已完成土地流转9.4万亩;新绿化9.3万亩;已完成拆迁175.3万平方米。如今这一条条“绿色长廊”已成为聊城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本着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理念,规划了外环外侧建设500米宽、以高标准农田林网为骨架的生态林业产业带,农田林网总面积达4.5万亩。结合现有的南环的植物园、西环的核桃园、嘉明经济开发区的聊城恒丰生态园艺有限公司“东昌菜园樱桃采摘基地”等林业产业形式,多模式地发展林业产业,如建立近郊采摘园、生态观光园、高效花卉苗圃等。截至目前,外四环外侧500米范围内的农田林网已经建设完成,林业产业带正在发展壮大,一条条景色宜人、层次丰富的绿色纽带,一处处青翠欲滴、植物繁多的生态观光园,成为城区的“绿肺”,源源不断向古城输送着氧气和清凉。

深挖潜力,充分利用小片闲置地、零星地进行植树造林。聊城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可种植的大面积的土地基本上已利用完毕,可增加的大片林地告罄,但村镇社区等小片闲置地、沟渠路旁以及房前屋后零星隙地,水肥条件一般都较好,潜力相当可观。为此,自去年确定了打好三年大造林攻坚战以来,聊城市把村镇社区片林及四旁植树建设作为造林绿化重点来抓,很多乡镇政府提供苗木,鼓励农民利用私有的四旁和小片空地,自行分散植树,保栽保活,谁种谁有。2014年,全市村镇社区片林及四旁植树已达500余万株。

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合适的树种,做出建设不大于400亩网格的农田林网建设新规划。针对农田林网存在缺垄断档、空档、林带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等问题。聊城市结合农田作物生长选择合适的树种,组成了由宽10-15米的3排乔木树种的林网,即每个林网定植的树木面积折合为40-50亩。有效改善了农田小气候,改良了土壤,提高了肥力,减轻了倒春寒、霜冻、沙尘暴、干旱风等灾害性气候危害,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强了农作物抗倒伏能力,促进了粮食等作物高产稳产,同时形成了优美的森林景观,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了城乡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促进了森林与社会的和谐,及民众的身心健康,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迅速启动水系生态建设工程。按照全市水系流域特点和生态主导功能,在保护好水系沿线及周边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水系河流不同情况,每侧建设30-150米宽的林业生态保护带,堤坝外延6公里范围内营造10公顷网格的林网。2014年,已新增水系绿化面积达9.9万亩,总面积达49.7万亩。同时,规划建设了边界全长共150公里鲁冀边界大型林带,新造林面积9.3万亩,更新造林2.4万亩。

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林海,一片被绿色浸透的秀美大地……无论是行驶在高速公路、省道县道,还是走在乡间小道,随处可见一片绿的美景,绿色画卷正在聊城徐徐展开。

“徜徉在东昌湖畔,微风徐来,水波荡漾,成群鱼儿水中来回穿梭,船上的小伙唱着悠扬的歌声,如若不知,这仿佛置身于江南小城……夜晚行走在绿树与草坪交融,灯光与星空辉映的环湖路上,仿佛走进了绿色的海洋,让人感受到景观建设与城市绿肺的和谐之美。”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的描写,令人陶醉,心驰神往,好不惬意。

绿,是城市厚重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共鸣,是一个地区曼妙风景与人文灵性的交汇滋养。

让森林走进城市,已成为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也成为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近年来,聊城市以“双百大城市”建设为契机,以绿为脉,不断扩容城市“绿肺”,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家园。

道路是城市居民生活的足迹,绿色出行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聊城市按照一路一树、一街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荫连片、步移景异,路修到哪里,绿色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把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骨架和脉络,加快实施了“城市绿荫行动”,先后对滨河大道、长江大街、柳园北路等238条新建和改扩建道路和背街小巷实施“个性化”绿化,形成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绿化景观,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8.5%,林荫路推广率达80.66%。城区主要街道实施“破墙建绿”、“拆墙透绿”工程,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融为一体,形成了大绿量、通透式的效果。

在对城区主要干道现有生长不良的苗木进行更新、调整、复壮、修剪,实现园林景观效果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分车带、绿化带、乔灌木喷水除尘,减少和避免道路绿化带浮土扬尘,保证绿化苗木干净整洁。对城区内主次干道,特别是东昌路、兴华路、柳园路及城市出入口绿化带、绿地实行高标准全方位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清理病枯死树、干枯死枝、杂草及垃圾死角;按区域建立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巡查机制,特别对东昌路、兴华路、柳园路城区主次干道乔灌木上的病虫害进行集中防治,营造了一批令人心旷神怡的乔、灌、花、草复合配置的“绿色林荫大道”。

植绿护绿,美化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市民的共识,而与绿色相亲,徜徉在大自然中,不仅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更是一座城市生态宜居的有力体现。为此,聊城市加强了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指标的控制和落实,对城市绿化区域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围绕在绿化景观视觉和文化内涵上下足工夫,科学合理种植多彩花卉,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增加永久性绿地,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进一步增强园林景区的文化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园林绿化精品。公园绿地以草坪为主,点缀了奇石、大树、各种果树,片植了鸢尾、萱草等各种草花,并配置了健身器材、喷泉、城市雕塑等附属设施。对工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乡镇驻地,采取见逢插绿、改造增绿等多种方式进行绿化美化,让办公和生活场所披上了绿装,推窗见绿。

为让市民走出家门就进“花园”,出门赏绿。在城区道路节点、街头绿地,增值了紫薇、海棠、樱花、紫丁香等十几种树形美观、色彩搭配丰富的花灌木,在绿地中新增鸢尾、八宝景天、石竹等花卉,打造成市民走得进去的街头休闲公园。同时,积极推广立体绿化,通过垂直绿化、立体花坛、屋顶花园等多种形式,把过去平面的园林绿化景观变成“3D版”,拓展了城市绿化空间。截至目前,市城区新增绿化面积达到323.35万平方米,共栽植乔木27万棵,花灌木40.2万棵,累计完成投资36611万元。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2596公顷,绿化覆盖率44.6%,绿地率41%,位居全省前列。在“2014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高层论坛暨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发布仪式”上,聊城市被授予“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有了绿色就有了生机。晨曦微露,聊城市各大公园和街头绿地上,到处是晨练的人们,他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运动服,或跑、或跳、或打太极拳,为城市平添几分生机和活力。

在聊城有一座颇负盛名的土山,叫凤凰山。它宛如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茌平菜屯镇的西南端,沙丘起伏,碧水环绕。这山虽不高,但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刺槐参天,杨柳葱茏,浓荫蔽日;这山虽不大,但布谷声声,鸟语啾啾,喜鹊、山鸡穿梭戏闹,山羊、野兔时常奔跑;这山虽不名,但空气清新湿润,花香沁人心脾,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是天然的绿色生态公园,更是远离城市喧嚣的一方涤尘静心、度假休闲的世外桃源。

2014年12月30日,从国家林业局传来喜讯,以凤凰山为核心的茌平国家级森林公园已获经批准设立。至此,聊城已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市级森林公园6处。全市总经营面积7477公顷,其中:东阿黄河国家级森林公园经营面积2446公顷;茌平国家级森林公园经营面积2126.6公顷,高唐清平省级森林公园经营面积1038公顷。

在国家和省级“金字招牌”高含金量荣誉的背后,是聊城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长久坚持,以及对推动聊城生态建设发展的不懈努力。

绿色是生命的基色,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净化大气、改善小气候、消除噪声、减轻水旱灾害、野生生物保护等八大生态效益。森林是地球之“肺”,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师”,对调节气候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是聊城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和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回应广大市民群众对爱绿护绿的热切期盼,让森林融入市民生活,聊城市将森林公园建设列入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紧紧依托林业、黄河故道等自然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特色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通过对民风民俗、历史典故、自然文化等各类资源的挖掘、整合,确定不同公园的主体定位,合理地进行了功能区划、景观保护和利用规划,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把丰富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

东阿县高水平抓好黄河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加大对位山引黄、南水北调穿黄工程以及传统的“黄河八景”等资源的整合力度,融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宗教体验于一身,打造具有黄河湿地、森林生态、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茌平县森林公园整合地处黄河故道沙区的菜屯、贾寨、肖庄三乡镇森林资源,打造集大枣采摘、生态农业、劳动体验为一体的万亩生态观光区;冠县森林公园以“春赏花、夏看绿、秋尝果、冬品树”为特色吸引大量游客,实现了林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值……

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愈发关注,湿地的价值正逐渐彰显。在抓好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同时,聊城市还积极推进了湿地保护工作,2012年聊城市林业局对全市湿地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湿地分布情况,全面、客观分析评价了湿地资源现状。2013年初,聊城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到2015年年底实现湿地保护率65%的奋斗目标。编写了《聊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工程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近期保护目标和中远期规划目标。

截止2014年,聊城市建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市级湿地公园1处,县级湿地公园2处,县级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多功能区若干处。湿地总面积22万多亩。境内河流、干渠纵横交织,湖泊、库塘交相辉映,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兽类、爬行类、鸟类、鱼类等物种240多种,蕨类、高等植物等600多种。成为聊城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场所和保持生态稳定的重要基础。

触手可及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使聊城人民群众享受到生态建设和保护带来的绿色生态福利,体现了林业极佳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一处处似“绿肺”和“制氧机”的森林公园,一处处享有“地球之肾”美名的湿地,更为聊城空气质量改善、生态文明和美丽聊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