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_中国县域经济前沿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山东省茌平县为例任晓旺茌(Chí)平县地处鲁西,属山东省聊城市,幅员达1003平方公里,人口有54.2万,东距济南市60公里,西距京九铁路聊城站20公里,105国道、309国道、316省道、济聊高速公路、济邯铁路等在县内交汇,是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茌平经济近年来的快速膨胀发展正是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

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以山东省茌平县为例

任晓旺

茌(Chí)平县地处鲁西,属山东省聊城市,幅员达1003平方公里,人口有54.2万,东距济南市60公里,西距京九铁路聊城站20公里,105国道、309国道、316省道、济聊高速公路、济邯铁路等在县内交汇,是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

茌平秦时置县,因在“茌山之平陆”而得名,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鲁仲连、唐初名相马周、晚唐良相张镐、宋代医学家成无己、二十四孝之一鲁义姑、清代画家董立元、康熙老师王曰高、侠女十三妹、邓九公等历史名人的诞生地。境内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有孔子回辕处、鲁仲连祠、宋代四照楼等名胜古迹,是中国圆铃大枣之乡、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近年来,茌平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以“团结实干建设铝城枣乡,科学发展跨入全国百强”为引领,全力建设实力茌平、生态茌平、幸福茌平,在一无资源禀赋、二无沿海优势、三无较多历史积累的条件下,迅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由“欠发达”县份向综合实力强县的转变,先后荣获了“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能力中小城市百强”、“世界循环经济生态宜居最佳城市”等称号。

结合茌平的工作,主要就欠发达县区如何加快发展,谈几点感受和体会。

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在市场经济和各地竞起的大潮下尤为明显。特色就是优势,就是路子;突出了特色,就发挥了优势,就找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从茌平以往的情况来看,县域经济总量小、发展慢、起步晚,2002年生产总值只有37.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当时的农业税在内仅为1.0056亿元。县域经济如何定位、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们对自身实际进行了认真审视和研究:从能源上看,茌平电、气充足,拥有发展工业的主动权,可以依托电、气优势做文章,上项目;从资源方面看,农副产品丰富,特别是茌平圆铃大枣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和品牌优势,可以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上大做文章,突出发展好圆铃大枣等农村特色产业;从工业基础看,通过前些年的努力,形成了电解铝味精密度板、毛巾、制药等具备一定实力、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但生产能力小,规模效益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可以围绕优势企业,进一步构建招商引资的平台,促其做大做强,促进产业前延后伸,发展壮大工业产业集群。

我们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着眼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工业上,以打造东方铝城为重点,带动整个工业经济发展。一是立足电、气优势,大力发展电解铝产业,延伸发展氧化铝、碳素、铝的深加工。同时,大力发展密度板产业,延伸发展中、高密度板的深加工。二是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味精、纺织产业,延伸发展淀粉、液氨、复合肥等。农业上,以开发鲁西枣乡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建设10万亩圆铃大枣生产及加工基地。服务业上,以工业为支撑,突出发展物流业和专业商贸市场。在实践中,茌平县找准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拉开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架势。

二、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做好结合文章

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解放思想的实质是以创新思路配置生产要素,促进生产力大发展。解放思想是传统观念脱胎换骨的过程,是思维创新、思路更新、方法翻新、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出思路,出办法。

茌平经济近年来的快速膨胀发展正是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贯穿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发展的全过程,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冲破固步自封的束缚,树立敢定大目标、敢争高速度、敢创新业绩的思想;冲破畏难发愁的束缚,树立想大事、干大事、成大事、敢于负责、善于落实的思想;冲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强化办法总比困难多、积极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的思想,努力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坚持“双赢”理念,以存量引增量,以产权换资金,舍得拿出优势资产、优势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合作经营,催生壮大了一大批优势企业。

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与解读政策、抢抓机遇、居安思危统一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2003年以来,国家不断强化调控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把国家宏观调控作为大有可为的战略期、产业转型的有利时机,作为创造优势、塑造特色的关键阶段,遵循国家“鼓励热电联产、粉铝联营、铝矿进口、民营外资参与”的产业政策,在对国内外同行业进行缜密考察的基础上,着力实施了信发华宇等一大批县内重点项目,实施了“广西信发”、“新疆信发”、“山西信发”等省外项目,并以参股、买断等方式,在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斐济等国家取得了多处国外铝矿资源的开采自用权,走出了一条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块资金加快发展的路子,成为茌平铝业发展“资源战略”的核心内容,与加工基地建设相并,成为打造“东方铝城”的关键之举。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茌平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不小影响,但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措施的实施、部分行业重新洗牌的客观实际,也为加快茌平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多良机。我们把握时局,把项目建设作为“危”中求“机”、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措施,突出“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攻方向,抢抓项目建设中“上级支持力度大、土地点供、建设成本低”等机遇,大力实施“项目突破年”战略,紧紧围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下工夫,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培植新的增长点上项目,狠抓项目的策划、立项、评审、落地、投产、达效各个环节。按照“投向要准、投速要快、投量要大、投效要好”的原则,每年筛选确定1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每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00多亿元,2010年更是达到了150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持续的动力。

三、延伸链条,发展群体,打造工业产业集群

县域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培植骨干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产业群体三个阶段。链条延伸、产业聚合、群体发展是发展方向,这是县域经济由幼稚期向成熟期迈进的战略举措,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茌平县依托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大力实施“三优带动”战略,组织实施了具有延伸、配套、深度加工、平衡发展特点的一大批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铝及铝的深加工、密度板及其系列加工、味精、纺织、制药等五大主导产业,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以信发铝电为龙头的铝产业链条,延伸出发电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及产能120万吨电解铝、800万吨氧化铝、56万吨碳素、70万吨聚氯乙烯、200万吨液碱、90万吨铝加工等10多类产品、100多家企业,成为全国大型的铝生产基地;以森森密度板为龙头的板产业链条,延伸出甲醛、中高密度板、贴面板、装饰板、强化木地板、家具等近百家企业,拥有20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产能,木地板加工能力5000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密度板生产基地;以齐鲁味精、信乐味精为龙头的味精产业链,延伸出味精、淀粉、复合肥、硫酸、液氨、包装等6大产品、10余家企业,35万吨的区域味精产能居全国前列;以金号织业为龙头的纺织产业链,延伸出棉花加工、纺纱、印染、织造、家饰用品等5大系列、上千个品种,其高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同行业前茅;以华鲁制药为龙头的制药产业链,延伸出大瓶液体、软袋液体、针剂、固体制剂、包装、印刷等系列产品,融合了120多个品种,7亿瓶(袋)大输液产品产能居全国前列。

四、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协调与提升

转方式、调结构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工作中,我们狠抓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档次提升。

1.做优农业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科技推广网络,积极推进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蔬菜、林果、畜禽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目前,全县有蔬菜面积39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22.3万亩,省级无公害品牌农副产品24个,圆铃大枣种植面积10万亩;全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00多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政府服务、协会推动等措施,各乡镇都形成了富民强乡的特色产业。例如,菜屯镇的木业加工企业达到2400多家,成为全国最大的单板生产基地,也成为全市第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乡镇;冯屯镇是全国十大大蒜生产基地之一,大蒜种植面积近4万亩,拥有恒温保鲜库100余座,成为聊城市第二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乡镇。

2.做强工业

一是基础产业前延后伸,拉长链条。立足原料互补、产品相联,加快上下游产品开发,增强产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二是基础产品向终端产品发展。着眼县内铝、聚氯乙烯、密度板等生产优势,立足全部就地消化加工增值,做精做细做强,建设全国最大的铝、塑料、木地板加工基地,打造千亿铝电产业,推动产品由基础型、原料型向科技型、加工型转变。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科学发展,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县财政设立了1000万元科技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赤泥、粉煤灰综合利用等一大批重点自主创新项目,先后对32家企业研发中心、60个攻关课题予以扶持,帮助齐鲁味精、方正铝业等40余家企业实施了300余项技改项目,开发新产品100多个,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面达97%。县政府帮助企业建立了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个省级科研中心、1个市级新产品开发中心,并与3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投入,分别占到年销售收入的3%和6%以上。科技成果通过转化,衍生出民用及特种PVC、汽车、电脑配件和民用、工用铝型材等高端产业,形成了铝精深加工、粉煤灰制砖、赤泥提铁、生物医药产业等一大批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例如,信发集团自主研发出赤泥资源化开发新工艺,使赤泥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新型电脑水冷散热器是铝加工产业链条上的增值产品之一,从铝水到铝板铝箔,再到水冷散热器,一个流程增值近10倍;纳米级铝粉末经过特殊工艺形成制作固体燃料,其能量密度与火箭燃料相当。

3.做大服务业

迅猛发展的第二产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强力支撑,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全县日均近20万吨原料及产成品的物资吞吐量,带动起物流业的大发展。目前,全县仅大型斯太尔货运车辆就达7000余辆,海运、铁运也正在筹划建设之中。农村劳动力的迅速转移,推动了城镇开发建设,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历史文化的开发、课堂教育改革模式的重大突破,以及环城水系、金牛湖建设等,促进了茌平县旅游业的发展。杜郎口中学近年已接待外地人员50多万人次。同时,扎实推进企业经营的主辅分离,积极发展商业网点,建设专业特色批发市场,大力发展金融、文化、信息、餐饮、家政、社区等服务行业,全县服务业发展进入了迅速膨胀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2011年以来,全县把培育发展商贸市场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以“5~8年时间实现10万商户进茌平”为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以优惠政策吸引集聚,以高效服务促进发展,目前正在分步推进。

五、突出环保,加强城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城市功能,是增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我们坚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两措施并举,全国卫生城、园林城、生态城“三城同创”,努力建设“生态茌平”。

在生态建设上,按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的生命线”的理念,围绕创建“三城同创”,从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途径,进一步提升了县域经济竞争力。茌平县投资8亿多元完成了大气脱硫,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粉尘治理,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气味治理,先后投资6000万元、9000万元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两期工程建设,投资2000万元、6000万元完成了垃圾处理厂建设和改造升级。同时,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赤泥—提砂、提铝、提碱、提铁—陶粒、建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达标—中水回用”、“玉米—淀粉—味精—剩渣—复合肥”等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链条。

在城市发展上,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近年来,先后高标准实施了9条旧城区主要街道的改造和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实施城中村改造、城边村改造工程、7条新区街道建设,实施了实验高中、一中分校、实小分校、新外环路、新105国道等建设,投资6.2亿元建设县文体中心,投资3.8亿元建设高速公路西口立交,完成环城水系、境内水系、金牛湖的建设,城市功能、城市容量、城市环境、城市形象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六、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讲,县域经济是政府支持、企业实力和企业家素质的强力组合。没有大气魄、有战略眼光、踏踏实实干事创业的企业家,没有企业的一定实力,就不会有企业的跨越发展和企业群体的形成,更不会有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同时,企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强力支持。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党委、政府必须立足实际塑造特色,寻求突破,必须准确阶段定位,把握好发展趋势,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引导和领导上强化措施,创新工作。

我们坚持把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突出重点来抓,以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为目标,努力培养专家型、经济型、实干型的干部队伍。在工作指导上,力求站得高、看得远,胸怀全局,放眼未来,突出帮助企业搞好发展研究,注重生产基地建设,更注重加工基地建设、精细化再加工增值,努力把资源优势综合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在工作引导上,坚持以吃透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情实际为基础,致力于正确判断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围绕产业链条、规模群体的培育和发展,明确措施、有的放矢,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启动能人、搭建舞台,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在工作领导上,坚持总揽全局、提纲挈领,抓领导、领导抓,统一意志、凝聚力量,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连年开展的作风建设工作,极大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绩效意识和实践能力;重奖招商引资引荐人、重奖贡献大户等措施,充分调动了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的积极性;重点项目联席策划、责任帮包、周六现场办公等制度的落实,使项目建设收到了决策准、建设快、质量好、回报早的效果。

在企业家队伍建设上,我们以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为目标,分批次组织了百名企业家在清华大学进行脱产培训。同时,通过激励引导,在全县形成了“打工不如当老板”、“车间主任和副经理竞相自开炉灶再当大老板”的浓厚氛围,企业数量裂变式急剧增长,并涌现出了以4位全国劳动模范、20余位硕士研究生为突出代表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成为茌平县域经济发展最为宝贵的人才支撑。

七、几点体会

1.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一个推进科学发展的好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关键在于科学决策。应该说,茌平县近年来的工作思路是明晰的,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在坚持总体工作思路的连续性、一贯性的同时,准确把握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特点和趋势,始终保持发展决策、战略的科学性、连续性,并且能够化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意志和自觉行动。这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2.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一支推动科学发展的好队伍

实现跨越发展,关键在党,重点在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公务员队伍、企业家队伍、村级干部队伍的强力组合。茌平的发展正是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几大班子的精诚团结,得益于培养造就了一支实干型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具有大气魄的高层次的企业家队伍及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村干部队伍。这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组织保证。

3.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一套成熟的推进科学发展的好办法

在发展中,我们突出党的领导,用事业汇聚力量,用发展凝聚人心。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我们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群策群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积极主动,抓落实,要结果;在处理群众问题上,我们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路线,体现群众意愿,妥善解决群众诉求,这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工作的科学性和务实性。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过程。直面矛盾、敢于担当、解决问题、创新工作,这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务保证。

4.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抢抓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的好机遇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机遇,抓住各建设要素成本低的市场机遇,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全省计划盘子,新上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当前,国家明确提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并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政策、鼓励措施,这对茌平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可以说,抢抓机遇、促进发展,善寻外援、借力发展,这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一个齐心协力促进科学发展的好氛围

人民群众要求发展,渴望发展,非常迫切;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加支持发展,致力发展。“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争当发展先锋”的气氛高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6.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一个可以持续促进科学发展的好基础

经过几年“追赶式”的艰苦创业,荏平县经济实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以及人才队伍、工作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有了新变化,取得了新成效,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这使我们在驾驭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在财力支持上更加统筹兼顾,在发展环境上更加良性互动,在发展成果上更加亮点纷呈。这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

7.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一个促进科学发展的好机制

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落实考核“三个体系”建设必须抓实、抓紧。每年我们都研究确定重点工作,明确任务目标、责任措施,逐一分解,细化量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特别是我们已连续9年雷打不动地坚持“周六现场办公会”制度,看现场、促进度,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迅速落实。这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保证。

总之,与自身相比,茌平县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茌平县下步的发展目标是:“三年翻番再造一个新茌平,五年奋战跨入全国五十强”。勤劳朴实、开放创新的茌平人民必将能够提前实现这一目标。

(作者系原山东省茌平县委书记,现任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