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绿色发展的动力

国家绿色发展的动力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新兴经济大国,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将对其未来经济繁荣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是对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所做的最好的缓解与改善方式,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理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可以实现中国在国际上减排的承诺,回应对中国相关的威胁论;另一方面,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经验,引领全球的绿色转型。

(一)国家治理的动力

绿色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潮流,各国纷纷举起绿色新政的大旗,借此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实现国家良好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1.粗放发展模式导致的资源生态问题已成为挑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关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由世界第10位上升为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资源环境为快速经济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淡水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和28%;石油、天然气等战略性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14年已经达到59.5%和31%;特别是发展方式依然比较粗放,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约束,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雾霾天气频发,2014年74个重点城市中只有8个空气质量达标;全国1.5亿亩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受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比例达10%左右。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1/3;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石漠化仍然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的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中国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特别是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重大挑战,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最大瓶颈,若再延续过去的发展模式,则积重难返。

2.绿色转型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的迫切要求

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结构性变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生态、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城乡和区域经济差别扩大、贫富差距扩大、城市化产生的大量流动人口和失地农民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和再分配政策滞后产生的社会问题等。作为国家治理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其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已显现,已是穷途末路,到了不转型难以为继的境地,迫切需要绿色转型发展,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社会发展要建立在资源能支撑、环境能容纳、生态受保护的基础上,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二)改善国际形象,树立责任大国形象

妥善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国际形象的重要标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还是一个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国家。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处理不仅关涉国内环境与发展难题的解决,而且影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构模式,更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国际声望。随着世界对中国发展模式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全球环境事务中的作用与角色将备受关注。

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锋点及影响国家安全、国际形象的重要问题。作为新兴经济大国,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将对其未来经济繁荣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7%上升到2013年的12.34%,经济总量由世界第10位上升为世界第二位,钢、水泥、发电量、煤炭、棉布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原油的产量居世界第四位;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快速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资源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1.6倍、韩国的1.5倍、日本的2.2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国的5.3倍、德国的8.2倍、法国的12.3倍。2013年,全球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360亿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27%,居世界第一位;能源消费量和资源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成为西方国家指责中国的借口,而且在全球气候政治谈判中,美国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为由,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2005年再次拒签《京都议定书》。西方国家散布“中国资源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引起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和恐慌,损害中国国际形象,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希望中国承担和能力相符合的责任和义务,成为国际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在2002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主动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2014年中美两国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计划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降低碳排放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中国承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凸显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勇于担当的大国责任。

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是对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所做的最好的缓解与改善方式,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理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可以实现中国在国际上减排的承诺,回应对中国相关的威胁论;另一方面,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经验,引领全球的绿色转型。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既要承担起发展中国家经济大国的责任,也要勇敢地担当起发展中国家环境大国的责任,履行国际环境义务,为世界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需要改变粗放的经济和贸易增长模式,发展绿色经济,改善中国在国际经济、环境和政治关系方面的形象和地位。

(三)持续提升国家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双重压力下,绿色变革的浪潮席卷全世界,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世界主要国家提升竞争力的战略如表4-1所示。

表4-1 世界主要国家提升竞争力的战略

从全球经济增长的新需求和人类生存困境所必须突破的基本方向看,紧紧抓住这场主导全球的绿色潮流,绿色转型发展成为中国在国际竞争重新洗牌中不被开除“球籍”的重大历史机遇。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廉价资源和低成本要素,这种模式易导致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且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而化工业比重较大,往往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自主创新能力上来看,我国的企业缺少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增长主要依靠规模的扩大和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等要素投入来拉动,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只有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以绿色科技为支撑,通过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集约型发展为新的增长点,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中国政府一系列新的理念,包括“五化”(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2015年提出了绿色化),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节能减排,创新型社会,生态文明等,很多理念与世界同步甚至领衔世界。在节能减排、落后产能淘汰、产业结构清洁化转变、绿色创新能力、技术示范水平、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实践证明,绿色转型发展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