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区文化及其对社区公共秩序的影响

社区文化及其对社区公共秩序的影响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区文化是伴随社区的产生和发展而历史性地形成和发展的。他受到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影响,着手我国早期的社区文化研究。党的十四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搞好社区文化”,之后社区文化的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

一、社区文化的概念

(一)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伴随社区的产生和发展而历史性地形成和发展的。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居民,从社区的共同意识、共同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依靠自身力量,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和外来援助,改善社区经济和文化状况,这样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关于社区理论研究开始加速发展,社区文化研究也步入正轨。关于社区文化,有多种不同的定义。美国社会学家桑德斯认为,社区文化“包括在他的语言、文字、公共象征、知识信仰、价值体系以及有关行为程序中的惯例、规则与特定方式之中”[1]。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从手段的迫力,便有经济的,法律的和教育的体系的出现;这最后一项包括人类传统的传袭及保存。最后,由完整的需要产生了知识、巫术、宗教、艺术——广而言之,也包括了闲暇时的游戏与游艺。”[2]

中国的社区文化研究的鼻祖是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他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他受到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影响,着手我国早期的社区文化研究。吴文藻对我国的社区文化进行了初步的定义,对我国的社区文化体系做出了基本的归纳,对当时西方社区和中国社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继吴文藻先生之后,我国又涌现了一批社区理论研究者,如吴锦超、费孝通、林耀华等。其中的代表人物费孝通,提出了“社区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具有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这一核心观点。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我国社区文化研究的理论架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社区文化研究的真正完备则是到了改革开放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社区文化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党的十四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搞好社区文化”,之后社区文化的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了搞好社区文化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步入新世纪,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以此为背景,我国研究社区文化的专家学者、各个阶层的实践工作者都各抒己见,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弊病、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目前,由于理论界对社区文化的研究角度不同,因而对社区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各执一词,国内外尚无权威性的确定解释。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1)从文化与人的关系的角度来定义。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是最早提出社区文化研究的学者,他认为:“社区文化的简单定义,可以说是某一个社区的居民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的总成绩。”[3]“社区文化可以理解为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结构(追求、期望、时空、价值观等)、信仰结构(宗教信仰等)和规范结构(风俗、道德、法律等)等方面;物质生活方式主要指人们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和娱乐的方式。”[4]“社区文化,就是指在一定的社区内,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创造孕育出来的人工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5](2)从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角度来定义。“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和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总和。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6](3)从文化自身特殊性的角度来定义。社区文化“包括在它的语言文字、公共象征、知识信仰、知识体系以及有关行为程序中的惯例、规则与特定方式之中,是指社区内一种高度一致的文化。它拥有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的行为系统,明显不同的居住形式,特殊的语言,一定的经济观念等,这种社区文化为社区居民所共享,同时又强有力地约束着社区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7](4)从文化系统的角度来定义。“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各方面的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8](5)从文化活动的角度来定义。社区文化“大多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人,结成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多种社会关系的相对生活共同体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性文化活动”[9]

对社区文化的认识,学术界的诸多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要真正理解和把握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方面,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制约着当地经济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社区文化也是指社区精神文化,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

(二)社区文化的基本内容

社区文化的内容基于社区生活实践的多样性而有不同的表现,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共同体的价值趋向

社区文化是一种公共生活领域的融通性和共享性的文化,其内涵的价值趋向是重要的内容。社区只有在价值观念上保持一致,社区的个体和群体才有可能步调一致。在实践中,这种社区文化的价值趋向主要表现为社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感。这里的社区文化是在社区共同体中人们之间长期互动所逐步凝聚起来的,对于社区和社会生活的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验和认识,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社区在整个大社会的空间中对自身进行界定,表明自身所处的时空环境的特定性,不同的社区根据其居民构成、文化水平、空间结构、生活方式等被赋予不同的文化标识;另一方面,社区内部的社区文化认同。社区成员基于相同的社会生活条件、社区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在社会行为模式、心性结构、社会经验和认识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了某种特定的结构模式。这种特定的文化结构模式在社区成员日常互动中得以交互延续,形成对于社区相同或相似的认识和理解。总的来说,为了使社区成员在价值观念上趋同,社区必须经由文化的途径对个体进行价值观的潜在改变,使其价值观念在社区生活中与大多数人保持相同[10]。可以说,没有共同价值趋向的人群生活聚集体绝不是社区,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社区文化。

2.社区的传统文化遗产、文化建筑和文化象征

不同类型的社区往往有差异极大的文化遗产、文化建筑和文化象征,比如关于生产、生活、宗教仪式、人生历程的各个时期的各种安排等,都是社区文化的核心部分,而表征这些文化特色的建筑和各种象征设施等,是社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工具。在一些新兴的城市社区,虽然可能文化遗产较少,但社区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都可能成为新的文化遗产和象征。比如,城市社区的业主委员会作为新事物,却可能在社区的形成和凝聚力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业委会良性运行且有特色的社区就可能在这方面创造了新的文化遗产。

3.社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社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文化形式往往比较切合社区成员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在当下的社区文化建设中,往往比较侧重社区文化的这个层面,基层政府一般也是通过开展更多的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来培育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这虽然是社区文化中比较表层的方面,但是一些核心或者说深层的社区文化内涵往往会在这些群众性活动中体现出来,甚至在其中得到再发展和创新

4.社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和公共设施

社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和公共设施是社区文化的物化体现,这是社区居民互动的主要载体。社区的广场、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所等都直接决定了社区文化的质量,举凡世界性的文化中心地区,其社区文化设施也必然很丰富。上海一直很重视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场所等配套设施十分到位,有了好的物质基础,群众自发性的文体活动也会丰富多彩。

二、社区文化对社区公共秩序的影响

社区公共秩序的构建需要社区文化作为其精神给养,可以把社区文化理解为一种相对精神化的行动模式和结构,它对于社区公共秩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整合作用

社区是由一定人口构成的地域共同体,生活在社区的人们不是相互孤立而是互相联系的,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之间结合的一种“黏合剂”,它把社区里的个人、家庭、邻里、组织按一定的规范和模式组织起来,并使他们的社会行为有条不紊地为社区稳定和发展的总目标服务。社区文化通过培育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来发挥整合功能。

社区认同是社区成员对本社区的认可和接受,是形成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的基础。缺乏社区认同,社区成员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社区认同感的形成离不开社区文化,它是社区文化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产物。社区归属感是社区成员因他们置身于其中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感情,是比社区认同感更深层次的社区心理感受,它表现为“社区兴我兴,社区荣我荣,社区衰我耻”。社区归属感的形成既有赖于社区能充分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更有赖于社区文化的潜移默化。社区文化为社区成员建立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养料,强化人们的社区意识,促进社区归属感的深化。以社区文化为基础和源头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增强,必然产生出强大的社区凝聚力,它保证着社区成员能够同心协力,共同促进社区的繁荣和发展。

(二)社会沟通作用

社区文化的开放性特点,使得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的社区成员,能够在统一的文化活动或氛围感召下加强彼此联系,为优化人际关系提供了条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的经济意识、市场观念空前觉醒,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利益交往增多,而相互间感情交流、沟通却逐渐减少,现代社区独门独户的住宅结构在客观上也阻碍了人们的交流,甚至出现同住一层楼却互不相识的情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能有效促进社区居民的交往和互动,搭建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增强其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社区居民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冲破现代人冷漠、封闭、孤独的内心世界,创造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密切社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社区内形成一种互相关爱、帮助的氛围。

(三)规范导向作用

社区居民的各种行动不仅受一定观念的指导,而且受一定规范的约束,社区文化为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提供导向。社区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其所倡导的积极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能有效影响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选择,并通过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养社区居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排斥其所否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有效抑制由于社区居民价值观念的碰撞所引发的矛盾、冲突,纠正部分人的行为偏差,保持社区的良好秩序。社区文化的导向功能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一方面通过确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塑造正面的参照群体,并予以褒扬;另一方面通过树立消极的反面典型并对越轨行为予以惩处。这种正负导向相结合的导向机制给社区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选择以巨大的压力,从而把社区成员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围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