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治文化的成分

政治文化的成分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政治动机指的是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标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政治行为的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政治态度的倾向性决定了政治行为的选择指向。政治心理的上述构成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作为政治心理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政治心理的整个过程。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3.1 政治文化的成分

作为人们主观心理世界所反映的政治取向模式,政治文化主要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三个层次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理论;政治价值观是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相互作用并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取向,它构成了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1.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是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在政治行为主体的气质、能力、性格、意志品质、传统习惯中的积淀以及现实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模式等对政治行为主体的心理烙印,体现着人们一定的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16]政治心理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以一个过程出现和存在的。政治心理的基本过程包括内过程(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和外过程(各种层次的群众心理)。作为一种直观的、自发的心理反应,政治心理通常以一种潜在的形式出现,是对政治生活的一种不系统的、未定型的感性认识

就政治行为的内在过程而言,其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

(1)政治认知

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政治生活的反应,是对政治客体的一种主体规定,包括人们对政治系统的功能、作用、结构和关系等的感知和认识。政治认知过程就是认知者、认知对象以及认知情境等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们的政治认知所能达到的程度与认知主体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以及他所掌握的信息密切相关。政治认知过程常常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段:政治知觉是政治主体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整体概念,政治印象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知觉的基础上对认知客体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记忆,而政治认知判断则是政治主体在前两个过程的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从而形成对认知对象的综合分析。政治认知过程要求认知主体获得相应的政治知识,进而在原有政治知识的基础上去比较、分析新的政治信息,并决定是否将其纳入认识过程。政治认知将新的政治信息分为同质性和同构性两类。同质性即新的政治信息与已有的政治观念具有某种性质上的一致性;同构性是指两者所表达的内容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结构。

(2)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政治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人物、活动等的好恶、亲疏等心理反应。政治情感包括较低层次的政治情绪和较高层次的政治感情:前者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根据切身的政治实践而产生的暂时的主观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积极的、肯定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否定的;如果说政治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那么政治感情则是一种相对持续、稳定的精神活动。政治情感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政治心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构成政治生活的情感纽带,也是政治动机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基础。

(3)政治动机

政治动机指的是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标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政治行为的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政治动机是政治主体的需求和目标这两个方面的有机构成。政治主体的需求指的是政治主体对内部缺乏状态的心理反应,而将某种不满足状态转变为满足状态的欲求;政治主体的目标指的是政治主体对能够满足需求的政治条件的综合反映,是对种种政治角色、政治方式等条件的比较选择。政治主体的需求向政治目标的转化,就形成了政治行为的内驱力——政治动机。政治动机在人们的政治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决定了人们政治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政治行为的直接原因。

(4)政治态度

政治态度是在上述三个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或者叫政治行为的潜在状态,表现为从肯定到否定、从赞成到反对的连续状态。政治态度的倾向性决定了政治行为的选择指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过程,政治态度并不是与其他心理过程(如认知、情感、动机)并列存在的,而是在其他心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不是心理反应本身,而是对心理反应的一种规定。

政治心理的上述构成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作为政治心理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政治心理的整个过程。

2.政治思想

所谓政治思想,就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在对政治生活系统化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政治思想是人类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思辨的结果,它依赖于人们丰富而深刻的政治经验和体验、广博的政治社会知识和严密的政治思维能力。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政治心理是一种潜在的政治倾向,政治思想则是一种显性的政治文化,它以语言、文字等明确的符号体系为载体,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完整的思维框架。

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和政治理论。

(1)政治理想

政治理想是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期望和对未来发展的设计,是社会的定向因素和精神支柱,它规定了政治动机、目标、方向和指导原则。政治理想在政治社会化的作用下,往往转化为一些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人们的政治行为。

(2)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指一个人对特定的政治目标,尤其是对某种政治理论、党派、政治制度或某项政治价值或价值群深深地接受或认同的心理状态。政治信仰并不一定是建立在充分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的,然而,这种心理状态却是相对坚强和持久的。政治信仰赋予政治行为以一定的意义。一般而言,有何种信仰,就会有相应的政治行为。政治信仰的不同将会导致政治行为的大相径庭,从社会的角度看,根本对立的政治信仰则产生根本对立的政治行为。比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信仰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因而,他们就难以接受封建的等级观念和制度。再如,我国“五四”前后的康有为、梁启超等对改良主义坚定不移,因而对激烈的革命性的社会变革则坚决反对。党派信仰模式,意味着选择立场,对政治行动的正确方向怀有情感和深信不疑,支持某些团体并反对其他团体。[17]政治信仰是一定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取向,群体的政治信仰可以成为决定政治文化性质的根本因素,它的改变往往标志着某种政治文化的质变,共同的政治信仰是现代社会文化整合的纽带。

(3)政治理论

政治理论是人们有关政治生活的系统性认识以及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原理体系。它是政治思想最为直观的表述。社会各阶级都有自己的一系列关于政治生活的基本看法和意向,并通过本阶级的政治思想家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政治理论体系,来指导本阶级的政治实践活动。政治理论是政治行动的指南,各个时代的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理论体系来认识、组织和治理国家,进行建立政治机构、分配政治利益、运用政治权力、解决政治矛盾的国务活动。

3.政治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就是社会成员对待政治系统、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取向。特定时代人们的政治价值观取决于该时代人们普遍的政治心理以及政治思想状况。政治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决策、政治角色等的衡量尺度和行为选择,后者将直接作用于社会的政治过程,因此,社会成员的政治价值观的改变会带来政治系统的适应性调整和变迁。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或几个处于中心位置得到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在现代社会,民主已成为时代赋予的得到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需要说明的是,对政治文化内在构成要素的划分,只是在抽象的意义上进行的。在实践中,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是处在一个有机的整合系统之中,三个层面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政治文化的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