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逐步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模式。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充分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而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民主政治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要发挥以下作用:有效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利、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政治文明、避免暴政的出现等。

9.3.2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在探索与发展民主政治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逐步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模式。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地加强法治建设,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和谐发展。当然这条道路目前还处在探索与发展阶段,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增强,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民主政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由于国家的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不同,政治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作用。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制度、民主选举制度等。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人民选举产生的不是专职立法的议员,而是来自于人民、受人民监督的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充分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人民代表大会不同于西方三权分立原则下的议会,掌握着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不仅仅是立法权,还包括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作出各种授权决定等重大事项。在地方治理的问题上采取地方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其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共产党领导制度。共产党一党执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不可动摇的根本制度。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进步政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的领导核心。坚持共产党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而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中国根据自己的特殊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共产党领导制度,即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政党制度的内涵。

(3)民主选举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实现的基石。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通过以下的诸多原则性规定得到保证与落实:

第一,选举的普遍性原则。普遍选举是指成年公民广泛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国宪法选举法都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二,选举的平等性原则。平等选举是指所有的成年公民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的选举。以我国为例,根据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平等选举原则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参选权上的平等。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者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投票权上的平等。即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所有有效选票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三是确定和分配代表名额上的平等。

第三,无记名投票原则。无记名投票选举亦称秘密选举,是指选举人,包括他委托的人,填写选票,不注明选举人的姓名,不对任何人公开并且由选举人本人或依照法定程序由委托人,将选票投入特制的票箱。

第四,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直接选举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间接选举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不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而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投票选举产生的方法。

第五,差额选举原则。差额选举原则是指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为选民和代表创造了比较、挑选、择优的空间,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人成为代表或领导人员,增强了选民和代表的主人翁责任感;对代表候选人和领导人员候选人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促使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入了竞争机制,拓宽了提出候选人的渠道,便于荐贤举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干部管理体制改革,选拔干部更加认真负责,注重民意。

第六,选民对代表行使监督权和罢免权的原则。没有监督权和罢免权,“主权在民”的原则就难以落实。监督权和罢免权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选举制度中的重要体现,它深刻地反映了我国选民与代表之间主人和公仆的关系。

第七,选举权利保障原则。一是物质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这为选民充分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供了物质保障,为选民普遍行使选举权提供了条件。二是程序保障。程序是体现民主、保障民主的。民主的制度化很重要的一点是程序的法制化。

时至今日,民主已经成为政治学中最具争议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词汇之一。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宣称自己是民主的,不管它们遵从什么意识形态、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民主政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普世”的承认。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民主政治的诸多方面例如保障公民权利、制止暴政、公平的选举,都已经取得了实质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恐怖主义的出现、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以及全球霸权与地方霸权的演变也使得民主政治的发展遭到了新的挑战。至于民主政治究竟将会向何处发展,历史将会给出答案,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人类必将拥有更高的政治文明,更好的生活条件与更加和谐的世界。

本章小结

1.发展至今,民主已经成为当代人普遍追求的政治价值,但是对“民主”的理解远没有达成某种最低限度的共识。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对于民主理论的研究与分析,对民主理论经过一番梳理,可以发现具有代表性的民主理论主要有:古典民主理论、精英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2.对民主政治的把握我们遵循研究社会科学“依理不依语”的基本原则,即只要把握住了民主政治的主要原则,对其进行宽泛的理解即可。在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其孕育出五个主要原则:人民主权原则、选举原则、多数原则、程序原则、妥协原则。

3.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需要经济、文化、法制、社会结构、政治领袖因素的支撑。而民主政治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要发挥以下作用:有效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利、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政治文明、避免暴政的出现等。

4.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诸多坎坷的历程之后逐渐走向成熟与稳定,其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议会制、普选制、两党制多党制、文官制度等。

5.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在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开始模仿前苏联,但是从来就没有完全照抄前苏联的模式,而是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其基本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制度以及有中国特色的选举制度。

关键术语

古典民主理论 精英民主理论 多元民主理论

人民主权原则 选举原则 多数原则 程序原则

妥协原则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民主的概念?

2.民主政治理论主要有哪些?

3.民主政治的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

4.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有哪些?

5.民主政治有哪些作用?

6.西方民主政治有哪些主要制度?

7.简述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注释】

[1][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9.

[2][美]艾伦·李伯特.当代民主类型与政治[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1.

[3]列宁全集.第31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96.

[4]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5.

[5]彭怀恩.政治学导论[M].台北:风云论坛有限公司,2009:36.

[6][美]萨托利.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7.

[7]SABINE G H.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y.London:Harrap,1963:18,转引自HELD,1996:18.

[8]SABINE G H.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y.London:Harrap,1963:18,转引自HELD,1996:21.

[9][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9.

[10][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5.

[11][美]萨托利.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34.

[12][英]戴维·比瑟姆.马克斯·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M].徐鸿宾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11.

[13][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55-356.

[14][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淦克超,译.台北:编译馆,1972: 130.

[15][英]柯尔.社会学说[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70.

[16][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朱尾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3.

[17][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沿[M].顾昕,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83,228.

[18]列宁选集.第3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29.

[19]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0.

[20]列宁选集.第3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7.

[21]列宁全集.第35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47-248.

[22]列宁全集.第31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96.

[23]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24]列宁全集.第31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96.

[25]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84.

[26]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7]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6.

[28]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8.

[29][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82.

[30][美]萨托利.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26.

[31][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46-47.

[32]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3][美]伊迪丝·汉密尔顿.希腊方式[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9.

[34][美]H.W.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76.

[35]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20-121.

[36][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38-244.

[37]ROBERT A DAHL.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Yale University,1989: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