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政治民主化历史进程的回顾。拉美政治民主化可概括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拉美独立之初到20世纪初。19世纪上半叶,拉美人民通过民族战争赢得独立后,绝大多数国家仿效美国和法国的模式在宪法指导下建立了代议制政府。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拉美地区大多数国家逐步实行一种以暴力夺取政权、维护和代表地主(庄园主)利益的、对人民能够生杀予夺的考迪罗独裁制度。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拉美出现一股民主化浪潮,但这股浪潮到60年代就被一股军事政变和军人干政的浪潮所取代。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即70年代末出现的以军人政权“还政于民”为中心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将这一波世界民主化潮流称作“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其中,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为拉美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为拉美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巩固与发展时期,巴西和墨西哥等大国政局稳定,经济社会进入较为平稳的年代。14
拉美政治民主化的弊端。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民主化过渡的基本完成,拉美国家传统的政治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行政权力为核心的传统体制面临改革的重压,许多拉美国家的政府不能有效解决威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传统政党衰落、政府官员腐败、经济发展受阻等已经威胁到拉美国家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
第一,拉美左翼政党纷纷赢得执政权,但面临着严峻的双重挑战。随着20世纪90年代拉美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拉美国家的政党格局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左翼政党纷纷上台,传统政党政治垄断地位不断弱化。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新自由主义之风席卷整个拉美,深陷债务危机的拉美引进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虽然这种模式使其实现了从封闭的进口替代模式向外向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社会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是不久之后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新自由主义改革造成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调,拉美成为世界上贫富最悬殊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拉美20%最低收入者占国民收入比重仅为4.5%,而20%最高收入者占国民收入比重为52.9%。从90年代末开始,拉美几个主要国家的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巴西金融危机和阿根廷债务危机接踵而来,经济发展道路曲折,长期在中等收入水平线上挣扎。2002年,阿根廷经济负增长11%,拉美地区总体负增长0.4%。在拉美地区实施了10年之久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宣告破产。这一系列问题,推动拉美民意对片面追求“效率优先”的新自由主义进行反思,要求“公平优先”的呼声日益高涨。左翼党派的上台,正迎合了拉美民众的需要。拉美左翼通常是指拉美左翼政党,即拉美各国的共产党、社会民主党、民族主义党和新兴左翼联盟。拉美左翼政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从传统演变而来的,以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为代表,主要信奉社会民主主义,坚持走不同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致力于解决社会贫困和不公正,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另一种政党则植根于拉美本土,以捍卫民族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等中下层群众权利为基本出发点。拉美左翼政党虽然在上台后推出了执政新策,比如,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增加社会福利的投入,多渠道解决城市贫困和人民就业问题,千方百计遏制腐败等。但其仍然面对着传统精英阶层的不信任和中下阶层极高期望的双重压力。
第二,拉美国家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深陷腐败泥潭。根据国际透明组织发布的“2013年全球腐败印象指数(CPI)”显示,拉美地区最清廉的三个国家分别为乌拉圭、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在全球国家中的排名分别为19位、22位和49位。拉美地区最繁荣的四个国家——委内瑞拉、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其腐败程度都排名在全球40%的国家之后,海地仍旧为拉美地区最腐败的国家。15由于拉美大多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般由外部环境引发和带动,或是遭受外来的打击和刺激,或是由外来殖民主义者引发。因而,拉美国家的民主意识不够成熟,民主政治体制存在着缺陷,其政治文化具有浓厚的裙带关系色彩,家族主义和依附观念盛行。而“资源—权利”的相对匮乏和极端的社会不公又强化了传统政治管理体制的有效持续,造成新建文人政府难以有效地遏制政治腐败,严重的腐败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主政治的威信,影响许多拉美国家的政局稳定。拉美国家政治腐败的特点主要体现为:选举中存在部分领导人操纵选举,进行钱权交易的现象;执法和司法部门利用职务便利收取贿赂、私扣项目款等违法犯法行为时有发生;政府部门中的高级官员和普通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的现象十分普遍。16
第三,拉美国家民主化过程中出现民主“疲劳”现象。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变量。而政治参与必须具备两大前提条件:一是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二是民众的政治信任感。毋庸置疑,近几年来拉美多数国家均通过选举来配置政治权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拉美民众缺乏良好的民主政治化训练以及对左翼政党政治信任度下降,拉美国家普遍出现了“民主疲劳症”。比如在2007年12月2日举行的委内瑞拉全民公投,表决总统查韦斯早前提交的修宪提案。经委瑞内拉全国选举委员会统计,该次公投投票率仅为56%。2009年11月的洪都拉斯大选中,被罢免总统塞拉亚的支持者不认同临时政府组织大选的合法性,在投票活动中有将近65%的选民选择了弃权,直接导致自由党在选举中惨败。当前,拉美国家民主化进程中军事政变和个人独裁的潜在威胁逐步削弱,而通过放弃选举权、投无效票或以暴力手段干涉选举,已成为拉美国家巩固民主政治不可忽视的新情况。17任何一种民主政治的维持和发展,都离不开本国人民对政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任何民主的稳定性,只有取得民众的承认,获得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才能降低政治治理的成本,有效促进政治团结和社会整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