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至名归科举学

实至名归科举学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举学是以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历史上存在的科举考试制度及其运作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的一个专门研究领域,或者说是类似于红学、敦煌学、甲骨学的一门专学。科举学是在研究对象重要、研究成果丰硕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是实至而名归,是在学显之后蔚然成学的。

唐宋以后,科举在当时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结构中占据着中心的地位,科举考试成为人文、教育活动的首要内容,是贯穿帝制中国后期的一根制度支柱和文化主脉。科举制不仅对隋唐至明清1300年间中国政治、教育、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为东亚国家的科举制和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所借鉴,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教育也还有深刻的影响。科举已成历史,但科举又不仅仅是历史。科举对中国文化教育、社会习俗和心理思维的深刻烙印在现代社会还经常若隐若现。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知识分子的政治性格、一般民众的价值观念,乃至改革教育和考试制度,都不得不研究科举制的来龙去脉。由于科举制地位重要且影响巨大,因此以往国内外学术界十分重视研究科举制,而且研究历史悠久、研究人员众多、研究成果丰硕,于是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研究领域——科举学。

科举学是以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历史上存在的科举考试制度及其运作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的一个专门研究领域,或者说是类似于红学、敦煌学、甲骨学的一门专学。它是一门综合性的专学,处于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交叉地带,因此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科举学的研究对象虽然十分专门独特,但研究空间却非常广阔,它是与中国一千多年间大部分知名人物、大部分书籍和几乎所有地区有关的一门学问。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1]。一门传统学术领域中的专学的形成也与此类似:世上本无所谓学,研究的人多了,便成了学。因为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殊性,中国人往往将较重要的、研究得较多的对象称之为学,如研究《文选》有选学、研究《红楼梦》有红学、研究朱熹有朱子学,还有策学、汉学、宋学、闽学、关学之类。这种“学”并非严格意义的学科,而只是中国传统学术中的专门之学或专门学问的意思。

任何一门专学,都应是义立而后名至。“学”字并不是一个可以随便乱贴的标签。如果某一研究对象内涵不够丰富,并不具备成“学”的条件,而研究者却硬是将其加上“学”字,那么这种“学”也是不成体系且难以为继的。然而,科举学的内涵和意蕴是如此之丰富,其范围是如此之广泛,其成果是如此之丰硕,以至于在一定意义上,不称“学”就无法囊括科举研究的各个方面,难以统合概括各学科独立和分散的科举研究成果,不称“学”就不足以发掘科举研究之底蕴,难以将科举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科举研究中有些边缘和交叉地带是各学科独立的研究难以顾及的,可以说是非“学”无以统摄、无“学”难以整合,只有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将其纳入一个学科系统或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加强理论思维和扩展视野,用“学”的眼光和意识,方能涵盖和包容。科举学是在研究对象重要、研究成果丰硕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是实至而名归,是在学显之后蔚然成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