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景颇族和谐语言生活的特点和成因

论景颇族和谐语言生活的特点和成因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还分析了景颇族和谐语言生活的5个重要因素:多民族杂居、社会经济发展、开放的民族性格、和谐的民族关系和支系关系、国家语言政策的保障。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德宏州景颇族过着和谐的语言生活。本部分根据调查数据,对景颇族语言使用现状进行定性分析。

黄 平 李春风

[摘 要]本文通过对景颇族多语环境的描述,分析了景颇族和谐语言生活的主要特点:能够自由稳定地使用自己的母语,重视兼用别的支系语言、汉语及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同语言的使用互补和谐。还分析了景颇族和谐语言生活的5个重要因素:多民族杂居、社会经济发展、开放的民族性格、和谐的民族关系和支系关系、国家语言政策的保障。

[关键词]景颇族;语言和谐;特点;成因

景颇族是跨境民族,中国境内景颇族人口约13.54万人(2007年),其中95%以上分布在德宏州。景颇族分为景颇、载瓦、勒期、波拉、浪峨五个支系,且每个支系都有各自的语言。景颇族各支系或聚居,或与其他支系、民族等杂居,散布在德宏州各市县,其语言使用情况错综复杂。

一、景颇族和谐的语言生活

我们从潞西市、盈江县、瑞丽市选取11个有代表性的景颇族村民小组,对景颇族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这11个村民小组有聚居型、杂居型和边境型。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德宏州景颇族过着和谐的语言生活。主要标志有:能够自由稳定地使用自己的母语,重视兼用别的支系语言、汉语及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同语言的使用互补和谐。本部分根据调查数据,对景颇族语言使用现状进行定性分析

(一)景颇族全民自由稳定地使用母语

11个村民小组的调查数据显示,99.7%景颇族能够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根据这个数字,再参照入户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所得材料,我们把德宏州景颇族使用母语的类型定为全民稳定使用母语型。各村民小组母语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各村民小组母语使用情况

上表显示,11个村民小组共有景颇族1732人,母语[2]水平达到“熟练”的人数为1726人,占总人口的99.7%;“略懂”3人,占0.15%;“不懂”3人,占0.15%。这说明绝大多数景颇族都能熟练使用自己的母语进行交际,“略懂”或“不懂”母语的只是个别现象。母语是村民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景颇族地区具有很强的语言活力。

在景颇族聚居的寨子里,景颇族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用语,许多其他民族村民也能够兼用景颇族语言。我们调查的6个聚居寨子的母语掌握情况为100%熟练,没有“略懂”和“不懂”的情况。在杂居寨子,景颇族母语水平达到“熟练”水平的,40岁及以上的是100%,40岁以下的是99.5%。这说明在不同的年龄段上,母语能力无较大的差异,青少年母语水平并未出现衰退。

母语水平为“略懂”和“不懂”的案例分别出现在潞西市五岔路乡弯丹村白岩组、潞西市五岔路乡弯丹村勐广汉寨和瑞丽市弄岛镇等嘎陆伍央淘宝新村。这三个小组的共同点是杂居。白岩组由载瓦支系、勒期支系、浪峨支系构成。汉寨居民主要是浪峨支系和汉族。等嘎陆伍央淘宝新村是景颇支系和汉族杂居的寨子。

(二)重视汉语,部分人能兼用汉语

语言接触是语言的共性,任何语言都不会孤立的存在,都会与其他语言发生各种形式的接触。语言接触的结果一般为语言影响、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1]

德宏景颇族大多生活在农村山区,相对聚居,母语保存相对完好。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景颇山寨与外界沟通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能不同程度地兼用汉语。景颇族兼用汉语具有如下特点。

1.景颇族80%以上的人都能不同程度地兼用汉语

表2反映的是两市一县9个景颇族寨子景颇族兼用汉语的情况。

从上表可知,82.6%以上的景颇族能不同程度地兼用汉语。但各个村寨由于自身特点,兼用汉语状况不平衡。根据掌握汉语的熟练程度,可以把9个村寨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靠近城市或距离汉族村寨近的景颇族熟练掌握汉语的程度高。属于这个类型的有遮旦、白岩、拱岭、拱别和迈东。这几个小组汉语熟练程度达到80%以上,有的可以达到90%。这些景颇族寨子距离城镇中心较近,交通便利,有的还和汉族寨子相邻,所以多数人都能熟练掌握汉语。

二是较偏僻、交通不便的地区的景颇族熟练掌握汉语的程度稍低。属于这种类型是丁林、盆都、拱母,这几个小组的汉语熟练程度约在60%~70%。这些寨子距离城镇中心较远,交通不便。地理环境造成这些村寨与外界说汉语的人接触较少,熟练掌握汉语程度一般。

三是靠近边境的地区,跨国婚姻影响景颇族掌握汉语程度。等嘎伍陆央淘宝新村有61.8%的人能熟练掌握汉语,11.6%的人不懂汉语。由于等嘎淘宝村地处边境线,地理位置特殊,与缅甸人通婚较多,全寨有缅甸媳妇三四十个。这些缅甸媳妇的民族成分都是景颇族,基本不懂汉语。只有在中国生活几年后,才学会说一些汉语。

2.不同年龄段熟练掌握汉语的程度具有层次性

我们统计了9个景颇族寨子的少年(6~19岁)、青壮年(20~39岁)、中年(40~59岁)和老年(60岁以上)四个不同年龄段,共1753人的汉语掌握情况,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景颇族不同年龄段掌握汉语的程度

从上表可知,少年和青壮年中,有80%多的人能熟练掌握汉语,只有4%左右的人不懂汉语;在中年段,有74%的人能熟练掌握汉语,6.3%的人不懂汉语;而在老年段,只有42.5%的人能熟练掌握汉语,17.2%的人不懂汉语。

少年和青壮年绝大多数人能熟练掌握汉语。现在,景颇寨子的孩子一般6岁进入学校学习汉语,大部分孩子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随着受教育程度增高,汉语水平逐渐达到熟练。青壮年大部分受过学校教育,阅历逐年增加,为了谋生与外界接触较为频繁,汉语水平也会提高。中年和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很多是文盲或只上过几年小学,与外界接触较少,很多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所在的村寨,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机会也少,熟练掌握汉语的比例较低。

总之,不同年龄段熟练掌握汉语的程度与年龄大体呈反比,中老年人与少年、青少年相比,熟练掌握汉语的比例低。受教育程度与熟练掌握汉语的能力成正比,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熟练掌握汉语。

(三)普遍能兼用其他支系或民族的语言

1.重视兼用其他支系语言

在整个景颇族地区,除去一些大片、单一支系聚居区只使用本支系语言外,在广大多支系杂居区和小片单一支系聚居区,许多人都能兼用一种或两三种其他支系语言。这就构成景颇族使用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兼用性。兼用程度达到能够听、说并较流畅地进行思想交流的水平。总体说来,杂居区各支系兼用语言的程度比聚居区高。载瓦语、勒期语、浪峨语是兼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景颇语、波拉语兼用人数很少。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员的流动、迁居、族际婚姻的增多,人们的交际范围逐步扩大,景颇族的语言使用情况有了一些松动,出现语言转用现象,即有些支系成员放弃本支系语言而转用其他支系语言。有的是初学语言的时候,第一语言用了其他支系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本支系语言的转用。如孔德华,波拉支系,父亲是波拉人,讲波拉语;母亲是载瓦人,讲载瓦语;奶奶是载瓦人,讲载瓦语、波拉语。孔德华从小随家庭迁居到载瓦人聚居的寨子里,第一语言变成载瓦语。他父亲去世早,波拉语是后来奶奶教的。有的是第一语言是本支系语言,但在使用中退居到次要地位,其他支系的语言成了常用语言,我们称之为本支系语言的退位。如盈江县卡场镇吾帕村丁林小组、草坝村迈东小组都是景颇族景颇支系聚居的寨子,从别的支系和汉族嫁过来的媳妇,时间一长,他们的常用语言就转用成景颇支系语言了,本支系语言反而退居到次要地位。发生母语转用最多的支系是浪峨和勒期,转用后的语言主要是载瓦语。调查发现,生活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母语转用的重要因素。

2.能兼用别的民族语言

有的景颇人还能兼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且杂居村寨比聚居村寨兼用程度高,有的能兼用一种,有的能兼用两三种,且兼用程度较好,达到能听、会说、较流畅地进行思想交流的水平。如三台山乡允欠三组的景颇族人兼用德昂语、盈江县卡场镇草坝村盆都组有的村民能兼用傈僳语和缅语、等嘎陆伍央淘宝村村民能兼用缅语等。下面以盈江县卡场镇草坝村盆都组为例说明。

草坝村委会盆都村民小组是一个景颇族和傈僳族杂居的村民小组。全组共62户287人,其中,傈僳族191人,景颇族96人。景颇族人口中,载瓦支系有3户,其余全是景颇支系。据该村的老人介绍,景颇族在此地生活已有四五百年,傈僳族是1958年才迁移至此。两个民族关系融洽,和睦共处。大家一起生产劳动,相互通婚,共同庆祝对方民族的节日,一派和谐景象。全组现有3户景颇族和傈僳族通婚的家庭。

傈僳族是盆都组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全组人口的66.6%。人口优势使得傈僳语在景颇和载瓦支系中得到较广泛的使用。下表4是景颇支系和载瓦支系兼用。

表4 景颇支系和载瓦支系兼用傈僳语的统计数据

上述统计数据显示,景颇和载瓦支系兼用傈僳语的比例均在70%左右。兼用比例较高。

盆都组因与缅甸仅一河之隔,过去寨子里没有学校的时候,有些重视教育的村民就把孩子送去缅甸读书。还有一些是从缅甸嫁进来的媳妇,或是去缅甸打工的村民,他们中也有懂缅语的。表5是傈僳族、景颇支系、载瓦支系兼用缅语的统计数据。

表5 傈僳族、景颇支系、载瓦支系兼用缅语情况统计

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盆都组兼用缅语的比例较低,各民族(支系)都不到20%。从年龄段来看,20~39岁年龄段的相对更多,傈僳族中40~59岁年龄段的兼用缅语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兼用缅语的有三种情况:①缅甸嫁过来的景颇族或傈僳族媳妇,在缅甸时就学会了缅语。如孙保散(36岁,景颇支系)、早木列(40岁,傈僳族)。②过去盆都没有学校,少数几个人曾到缅甸上过学,学会了缅语。如卡牙弄(65岁,载瓦支系)、梁七(41岁,傈僳族)。③去缅甸打工学会缅语。如余二(41岁,傈僳族)在缅甸打工多年,学会了缅语,妻子栋木六(45岁,傈僳族)就是他在缅甸打工时认识的。

汉语主要通过学校习得,而别的支系或别的民族语言主要通过家庭社会环境习得。汉语熟练水平与文化程度高低成正比,而各支系、其他民族语言掌握情况依据家庭民族成分及村寨周边生存环境的特点而各有差异。

二、景颇族各支系语言生活的特点

在德宏多民族杂居地区,多种语言可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各种语言的使用功能略有差异:母语是基础,汉语是重要的通用语,其他民族语是有益的补充。

母语是基础,也被民族同胞作为自己民族的主要象征之一;汉语是一种通行范围较广的语言,不同民族之间,如果交际双方兼用对方的语言水平都不高出现通话困难时,往往会借助汉语来沟通。

开放包容的语言态度是其他民族语得到兼用的基础,和谐的民族关系是不同语言互补和谐兼用的深刻根源。如在杂居区,各民族、民族支系从不以主人身份来对待其他后来的民族(支系)。因此,那些后来民族(支系)很乐于主动接受景颇支系的语言文化,一起生产劳动,互帮互助,互相通婚,还共同庆祝彼此的节日,久而久之一些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住房建筑等竟开始趋同,人与人心理之间没有民族界限。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支系)间的交际往来,逐渐形成如今的语言和谐兼用局面。

综合以上景颇族各支系语言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景颇族的语言生活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高度重视母语的传承

从调查结果看,不论是聚居区还是杂居区,景颇族各支系基本上以自己的支系语言为第一语言,他们的母语得到很好的传承。这与他们对母语的重视态度有极大的关系。景颇人普遍认为,作为景颇人就应该学会自己的语言,他们害怕丢失自己的根。典型的例子如我们的调查对象孔德华,父亲是波拉人,母亲是载瓦人,父亲去世早,从小随母亲迁居到载瓦人聚居的寨子里,第一语言是载瓦语。奶奶也是载瓦人,和爷爷结婚后说波拉语,爷爷去世后,奶奶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坚持教孙辈们波拉语,和孙辈们用波拉语说话,孔德华的波拉语就是跟奶奶学会的。更有甚者,如我们的调查对象穆锐直(西山载瓦人)谈到她爸爸(曾是他们村的村长)时说:“我爸爸不允许我们忘掉自己的语言,我姐姐出嫁了,嫁给了傣族,我的外甥女现在才8个月,但我爸爸要求我姐必须教会她女儿景颇话。”穆锐直还说:“听到收音机里的景颇语节目感到很欣慰,有时候觉得景颇语的节目时间短还会产生想法——是不是歧视景颇人?我经常听收音机主要是为听景颇语。”

现在景颇人对于景颇语的传承不仅仅满足于口语的传承,他们认为要想更好地传承自己的母语,还应该努力推行景颇文。所以,德宏州民语委、景颇族发展进步协会等利用节假日期间开办景颇文培训班,深受景颇人的欢迎,他们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景颇文,而且在这里学习,只花几元的资料费就可以了。我们调查的盈江县卡场镇景颇族发展进步协会举办的景颇文培训班,分大班、中班、小班,这里不仅有景颇族孩子,还有一些汉族孩子也来学习景颇文。另外,许多村寨也自行组织景颇文学习班,请外地的教师来教景颇文,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可以参加,也都是免费的。像瑞丽市弄岛镇等嘎二组的村民组长,媳妇是缅甸的医学大专生,景颇族,嫁过来以后,自愿担任村里的景颇文教师,免费教村民们景颇文。

(二)语言态度兼容并包

除了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等因素外,开放、包容的语言态度是导致景颇族和谐多语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包容性不仅限于景颇族内部各支系语言,还包括其他民族语言。景颇族认为各支系、各民族都是平等的,各支系语言、民族语言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同支系语言的熟练兼用,说明景颇族各支系之间的平等和睦。在他们的意识中,没有哪个支系占优势、哪个支系处于劣势的想法。各支系是平等的,他们都是景颇族。当我们问到景颇人的民族成分时,无论是谁,都会脱口而出,说自己是景颇族。只有当我们再继续追问时,他们才会去分辨自己的支系。表现在对待语言的态度上,他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族的人就应该使用什么语言,所以既能尊重自己的语言,又能尊重对方的语言。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时,有意无意地学会了对方的语言。没有支系之间的平等团结,这一点是绝对做不到的。

景颇族支系之间的语言兼用呈现双向性,或者是说,是相互兼用的,不存在一种支系语言征服另一种支系语言的情况。例如潞西市三台山乡允欠村拱岭小组,勒期、浪峨是当地的世居支系,载瓦人大多是外地嫁来的媳妇。在这里,除汉语外,勒期、浪峨、载瓦三种语言并列通行,没有说哪种语言更占优势。在盈江县草坝村盆都小组,有景颇族景颇支系、载瓦支系,还有傈僳族,他们相互之间几乎都能讲对方的语言。

(三)语言能力令人叹服

景颇人的语言能力是很强的,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许多人非常自然地说自己会几种语言,我们开始还有点纳闷,经过400词的测试,果不其然。在测试过程中他们往往会主动说,某个词在景颇语里怎么读、在载瓦语里怎么读等等。而且许多父母、尤其是混合支系家庭里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学习不同支系的语言。我们问过几个家长,这样做不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吗?她们都说,这有什么负担?很简单的事吗!这些人的语言能力我们实在是不得不佩服啊!

三、景颇族形成和谐语言生活的因素和条件

(一)多民族杂居是景颇族形成和谐语言生活的客观条件

德宏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境内居住着包括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5个世居民族在内的30多个民族。各民族在居住特点上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一分布格局是形成景颇族和谐语言生活的客观条件。“杂居”使得景颇人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学习不同的语言,“聚居”又能保证他们母语能力的形成和巩固。在景颇人的语言社团内部,母语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首选,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召开会议、广播通知等都使用自己的母语。跟周边的其他民族交往时,他们往往又能迅速、自如地转换语码,使用另一种语言。如盈江县卡场镇草坝村盆都组的村民主要是傈僳族和景颇族景颇、载瓦支系,这里的景颇人一般从小在村寨中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傈僳语。族际婚姻是促使语言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2]。景颇族村民麻腊也告诉我们,他是景颇支系,他的妻子是傈僳族,他们没教孩子学傈僳语,只教景颇语。但孩子在寨子里玩耍时,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傈僳语。盆都组的村民多数会傈僳语、景颇语和汉语三种语言,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环境自如地选用不同的语言。

(二)和谐的民族关系和支系关系是景颇族形成和谐语言生活的现实基础

语言是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与民族意识、民族感情密切相关。民族关系直接影响到语言关系。民族关系和谐,语言关系往往也和谐;反之,民族关系不和谐,语言关系也会受到消极影响。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的语言关系的基础。

德宏州是一个以傣族、景颇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支系之间关系和睦、融洽。这种和谐的民族关系和支系关系已经渗透到德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饮食习惯、服饰、建筑、语言、婚姻关系、宗教信仰等。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民族或支系生活在一起,劳作在一起。农活大家一起干;谁家有事,全村人一起互帮互助。正如潞西市五岔路乡弯丹村勐广汉寨村民番在然(汉族)所说的那样:“我们和景颇族就像一家人。种田、盖房都互相帮助,不叫就来了。”婚姻关系方面,不同民族或支系之间通婚的很多。潞西市五岔路乡拱母组组长何勒弄(景颇族)告诉我们:“村里人找对象从不管什么民族,只要两个人相爱就可以了。”宗教信仰方面,德宏的傣族多信仰佛教;而景颇族有的信仰原始宗教,有的信仰基督教,还有很多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不同民族之间都能够尊重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没有因为宗教信仰问题而产生过矛盾。语言方面,各民族或支系都有一批其他语言的借词。甚至不同民族或支系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服饰等都开始趋同。

由于民族关系、支系关系和谐,不同的民族、支系从心理上愿意学习、使用其他民族、支系的语言,这就为和谐的语言关系奠定了基础。

(三)开放、包容的民族性格是景颇族形成和谐语言生活的重要条件

景颇族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民族,乐于学习、愿意接受先进的文化,其文化具有多元性特征。新中国成立前,景颇族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直接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他们接受先进文化、技术的愿望非常强烈。六十年过去了,景颇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与景颇族开放、包容的民族性格分不开的。

这一民族特性,也反映在他们对待语言的态度上。一方面,景颇族对自己的母语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自己的母语应该传承下去。在受访者中,所有的人都理所当然地教给孩子本民族的语言,认为不会自己的语言就不算是景颇族。他们说:“不懂自己的语言就不是自己的民族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不懂,一代代地模糊下去,民族就会慢慢消失了。”潞西市弯丹村拱母组村民林勒定、何木准夫妻,两人汉语都熟练,但是在家里和村寨中都不使用汉语,只使用自己的母语载瓦语。景颇族中还有不少家庭是由不同支系组成的,但不同支系都坚持使用自己支系的语言,一辈子不改。即便双方都会说对方的语言,也不改口,还是各说各的语言。

另一方面,景颇族对其他民族或支系的语言,都持一种包容的态度,认为只有掌握别的民族语言才能更好地与其他民族交流、沟通。如三台山乡允欠村三组的一位农民老大娘赵木问(景颇族勒期支系,丈夫是德昂族),会勒期、载瓦、浪速、波拉等景颇族支系语言,还会德昂语和汉语。我们在村寨中,时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刚刚还跟我们说着汉语,一转头跟别人又说载瓦语、景颇语或傈僳语等其他语言了。景颇族与其他民族交往时,往往是遇到什么民族的人就说什么民族的语言。正如潞西市五岔路乡拱母组何弄兰所描述的那样:“在家里我们全家人都说载瓦语,出去了碰到载瓦人就说载瓦语,碰到不懂载瓦语的人就说汉语。”

在景颇族的语言观里,母语是民族的标志,具有文化传承、族群认同等功能,因此他们在家庭和村寨中,与同族人交往时,都会选用自己的母语;孩子学说话时,父母首先教的也是自己的民族语。如在潞西市五岔路乡拱母组我们抽样调查了8名载瓦支系的语言观念与语言态度,在回答“你家孩子学说话时,你最先教他什么语言?”这一问题时,所有人都选择教孩子“本族母语”。而兼用语则主要承担着与外界、与其他民族进行沟通的交际功能,尤其是跨地域、跨族群的通用语汉语,对母语交际功能的局限性起到了很好的补足作用。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景颇族形成和谐语言生活的促进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景颇人走出村寨、走向城镇,去寻找更有利的发展机遇。在景颇山寨之外的地方生存,不懂其他民族的语言,尤其是通用语汉语,就无法与人顺畅地交流、沟通,无法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也不可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所有景颇人,包括对本民族语言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景颇族知识分子,都认识到了汉语的重要性。德宏州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主任跑承梅和腊和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朵示拥汤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们说:“学汉语是大势所趋。现在要学习先进知识,有条件、有环境的都会学习汉语。不可能一辈子只讲民族语,不讲汉语。”“汉语是国家通用语,汉民族文化是我们国家的主流文化,不掌握主流文化怎么能在这个环境里生存呢?”

在农村,家长对孩子学好汉语的愿望十分迫切。他们为了让孩子掌握汉语,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教孩子说汉语。在瑞丽市弄岛镇等噶二组有很多缅甸嫁过来的媳妇,自己不怎么会说汉语,但只要会一句,就教自己的孩子说一句。

(五)国家的语言政策是景颇族形成和谐语言生活的根本保障

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德宏州政府不仅在政策上而且在行动上切实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德宏州有民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有播放各少数民族语言的广播、电视,有出版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社,教育局有编写少数民族文字课本的教材编写组,芒市大街还有傣文、景颇文的路牌等,充分展现了全州各级政府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尊重。景颇族虽然是一个只有10多万人口的小民族,但其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都受到充分的重视,享受着与其他民族同等的待遇。景颇人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自由地学习、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在国家政策的保障之下,德宏州的景颇族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呈现出自由、平等、多元、和谐的特征。

注释:

①景颇族有景颇、载瓦、浪峨、勒期和波拉等支系,每个支系都有自己的语言。景颇族中,有的人使用的母语转用别的支系语言,我们在统计中将转用的支系语言视为是其母语。

参考文献:

[1]戴庆厦.构建我国多民族语言和谐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2).

[2]戴庆厦.元江县羊街乡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原载《民族翻译》2012年第1期

【注释】

[1]作者简介:黄平,男,汉族,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对比。李春风,女,汉族,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对比。

[2]景颇族有景颇、载瓦、浪峨、勒期和波拉等支系,每个支系都有自己的语言。景颇族中,有的人使用的母语转用别的支系语言,我们在统计中将转用的支系语言视为是其母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