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语言是动态的,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

第六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语言是动态的,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语言的发展变化是有原因的,而且发展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

语言是一种涉及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受到多个方面的制约,不大可能只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因素的影响。综观人们的研究,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可从社会、心理和语言自身三个方面来考察: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要很好地发挥这种交际工具的作用,紧紧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语言的这种工具属性,决定了社会的各种发展变化必然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当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现象或新的事物时,语言中就会出现新的词语来指称它们。例如“互联网、电子邮件、聊天室、克隆牛、新课改、校校通”等。其次,对原有的事物,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了发展变化,原来指称这些事物的词语的意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人们对于“心”的认识的发展变化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语言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在交际和思维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受到使用语言的人的心理的影响。这种心理的影响必然会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

第一,思维是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语言的发展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例如,先民们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所以先民们的语言具有较浓的具象色彩。

第二,类推是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惯性。人们期望语言系统匀称有致,时时都在利用多数语言现象所呈现的规则,去同化一些不合规则的特殊语言现象,去填补一些不对称的缺位。

第三,不同语言社团的人,对语言往往有不同的心理。

(三)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

社会和心理因素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只是为语言的发展变化提出了要求、提供了动力,而语言能不能接受和满足外部因素的要求,怎样把这些外部因素的要求和动力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发展变化,还取决于语言自身的内在因素。比如,语言和言语的矛盾运动,就是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之一。

语言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口语和书面语的相互影响,语言、方言间的相互接触,也是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例如上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随着语音系统的简化,出现了大量同音词,迫使汉语的词向双音节化的方向发展。这是语音系统的变化影响语汇系统的例子。许多书面语的语汇进入口语,许多口语的语汇进入书面语,这是口语和书面语相互影响的例子。语言之间的词语借贷,汉语中许多粤方言词语进入普通话,是语言、方言间相互接触带来语言发展变化的例子。

语言发展变化的这些自身因素,归根到底来自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语言形式是有限的、相对稳定的,而社会和心理诸因素则要求语言表达的意义具有无限性和灵活多变性,因时、因地、因人、因境、因事而异。有限且相对稳定的形式对意义具有一定的制约,同时,也把人类的各种思维模式、心理取向和发现、创造的新事物“固化”下来。而因表达需要所决定的无限的灵活多变的意义,必然对形式产生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的冲击。这种冲击会带来语言形式的新质要素的出现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使语言形式发生各种微妙的人们可以感觉到或一时感觉不到的发展变化;发展变化了的语言形式反过来又对意义发生作用。

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运动,把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各种外部因素,通过意义吸纳转化为语言发展变化的内部因素,从而使语言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语言不断发展变化,“语言外——语言内”构成考察语言演变的两个基本视角。

1.外部因素

(1)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社会发展了,社会生活内容发生变化,语言也必须变化,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

新词:离休、关系户、硬件、网吧、保龄球、快餐、软着陆。

受西方影响出现新的句法形式:“我可以跑,假如我手中有钱。”“许多外国友人来到敦煌参观游览,从纽约,从伦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

(2)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推进语言的发展。

汉语借词:坦克(英tank)、戈壁(蒙gobi)、立场(日语的汉字书写形式)。

侗语对汉语语法规则的借用:le2 jau2(书我)→jau2 tji le2(我的书)。

2.内部因素

一个语言系统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关系之中,呈现平衡状态,但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发生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例1.上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数词+动词。“七遇皆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古时期量词涌现,动词+数词+量词。“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

例2.一个音位的分化,改变了音位的组合关系。如:

img44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语言的发展变化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有些特点是属于某一具体语言的,有些特点则是所有语言所呈现出的共同特点。这里所讲的是所有语言呈现出的发展变化的共同特点。语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不平衡性、渐变性、相关性和规律性。

(一)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察:

第一,语言各子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语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相比而言,语法系统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语音系统发展变化的速度也较为缓慢。语言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比如在语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语汇,基本语汇却是相当稳固的。正因如此,人们把语法和基本语汇看做决定一个语言基本面貌的最为稳定的部分。

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也最快。但词汇的基础非常稳固:①基本词汇部分不容易变化,如“人”、“天”、“走”等;②绝大多数新词是原有材料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如“飞船”、“手机”、“下岗”等。

语音。一种语言中,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可以满足词汇演变的需求,不会随着词汇的迅速发展而发生系统的变化。但也在比较缓慢地发生变化。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灰韵,uai)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咍韵,ai)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咍韵,ai)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灰韵,uai)

语法。语法是组织语言材料的结构规则,新词接受它的支配,旧词消失也不会给它带来影响。语法具有稳固性,发展速度很缓慢。

汉语:本来没有词缀。→双音节词逐渐占优势,使某些双音节词中的一个音节的意义虚化成词缀,如“老”、“阿”、“第”、“子”、“儿”。→鸦片战争后,“性”(英语-ty、-ness);“化”(英语-ize、-izeation)。

第二,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当社会变革或社会动荡较为剧烈、社会发展的步伐较为快捷、社会思维较为活跃、不同文化的交往较为频繁的时期,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快一些;反之,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慢一些。

第三,不同地域的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地域方言形成的重要原因,就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在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各种地域方言形成之后,在发展变化的速度和方向上也不是完全同步的。

第四,不同社会方言的发展变化不平衡。比如在年龄方言中,儿童的语言发展变化最快,青年人的语言发展变化也快,而老年人的语言发展变化较慢;科技语言也是发展较快的一种社会方言。语体是语言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各种语体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不平衡性。

语言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词汇、语音、语法)的变化速度不同。

(二)语言发展变化的渐变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像火山爆发那样的突变,而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语言的发展变化,是由语言新质要素的长期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不可能一下子出现质的突变。

语言发展的两个对立的要求——稳固和变化,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所决定。语言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要能让交际各方共同理解,这制约着语言不能经常变动,不能突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质要素逐渐积累,旧质要素逐渐死亡,语言缓慢地发生演变和发展。

例如汉语的判断句:上古时期不用“是”,《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汉代出现用“是”的判断句,《史记·滑稽列传》:“巫妪弟子是女子也。”→文言仿古,柳宗元《童区寄传》:“童区者,柳州荛牧儿也。”→到中古、现代,确定用“是”的判断句格式。

(三)语言发展变化的相关性

语言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各种语言单位和各种语言规则,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关联着,因此,每个语言单位、每种语言规则的发展变化,都是相互关联的。也就是说,某一语言单位或某一语言规则的发展变化,也会引发与之相关的语言单位或语言规则发生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的相应的发展变化。

(四)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的语言,同一语言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发展变化规律,语言的各个子系统也可能有自己不同的规律,但是,语言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一点是共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