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颇族语言教学

景颇族语言教学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民间教育近代以前,景颇族基本上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生产力水平很低,农业主要靠刀耕火种。因此,人们称董萨们为“景颇族的百科全书”。这套字母文字也很快流传到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地区,并在基督教徒和山官阶层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在景颇族地区办起了小学,并在景颇族聚居的地区办起了中学。并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食宿免费教育,在中学开办民族班。
民间教育_中国景颇族

第一节 民间教育

近代以前,景颇族基本上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生产力水平很低,农业主要靠刀耕火种。对民间的教育,主要在生产劳动和生产实践中进行,没有专门的教育机关和专门的教育人员,没有文字和课本。那时,人们为了把做过的事情和必要的数字记下来,唯一的办法是“刻木记事”。景颇族的历史传说、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生产技能和生活知识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民间教育形式保留和继承下来的。这种自发性的教育,是同日常的生产生活一起进行的,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专门的教育部门,也没有专职教师。对于男孩子,主要教他们学会狩猎、耕作、耍刀等生产生活技能;女孩子主要接受母亲和姐妹们传授的染织、绣花等手艺和有关生活知识。

经师董萨既是原始神权的代言人,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极保存者,是景颇族很受尊重的知识分子。景颇族的历史变迁、风俗道德、文学艺术等,往往是董萨们在祭祀活动中念唱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董萨们惊人的记忆力,并且世代口耳相传,民族的历史与民族的文化才得以保存下来。董萨人还熟悉本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典故、歌谣、谚语等。因此,人们称董萨们为“景颇族的百科全书”。

19世纪末,基督教传入景颇族地区。传教士约翰夫妇创制了一套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景颇族景颇支系的文字。传教士用这种文字在缅甸出版《圣经》《赞美诗》《教徒手册》、小学课本及书报杂志等。这套字母文字也很快流传到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地区,并在基督教徒和山官阶层流行。后来,传教士在中国德宏地区创办教会学校。据统计,1894年至1957年,传教士在德宏境内共创办了26所教会学校,教师均由教牧人员担任。景颇族地区教会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缅甸境内的钦族人,主要科目为景颇文和英语。1921年法国籍牧师德仁康创办的瑞丽县等嘎教会学校,是德宏地区创办较早的教会学校之一,据1957年统计,有138人在这个学校里掌握了景颇文,另有23名学生先后被送往缅甸深造,毕业后回国19人。等嘎寨的木然当被选送到缅甸深造10余年,1955年秋毕业于缅甸圣经大学,回国后负责教会工作。1959年,景颇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教会学校停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在景颇族地区办起了小学,并在景颇族聚居的地区办起了中学。国内语言学者根据国内外景颇族对景颇文使用的情况,改革了原来的景颇文。同时创制了一套载瓦语拼音文字,并在两套拼音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扫盲工作。1980年以后,德宏州在景颇族、傣族学生占60%以上的420所小学中,恢复或新开了景颇文和傣文语文课。

实行民族和汉语同时进行的双语教学。并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食宿免费教育,在中学开办民族班。目前,景颇族儿童入学率达到94%以上,年巩固率为80%,基本实现了教育的普及。有许多景颇族学生考入了中央和地方的民族院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