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模式能充分落实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模式能充分落实有效教学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也就是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任务驱动”教学是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模式能充分落实有效教学

林佳妮

在跨入21世纪的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原有的老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有效教学”的根本目标正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价值正是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真正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使用一些好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也就是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民生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对这一教育模式的论述是:“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开展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以项目活动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模式充分体现了大纲的要求,它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仍停留在过去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要采用任务驱动,采用围绕教学目的开展实践活动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技能。这一教学模式的各环节可见图1所示:

img48

图1 以项目活动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模式

一、情境导入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是从创设一个任务情境开始。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思考和学习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任务的细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恰当的任务设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的内因发生变化,主动去探索和学习,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img49

图2 《小小设计师》情境

示例1:一年级《小小设计师》,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载体,开展主题活动学创作。先出示一段动画,引出任务: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要寻找小小设计师(见图2)。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做设计师?设计什么?……从而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示例2:四年级《包装设计》项目中《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包装设计”这一项目为载体,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操作实践,学习有关调查问卷的相关知识。导入时首先创设超市选购情境(见图3),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了解顾客对商品看法?观看视频(见图4),让学生了解问卷调查是一种了解商品的好方法。

图3 超市选购图片

img51

图4 问卷调查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教学需要而营造的一种具有形象性、生活性、问题性的动态环境氛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与教师的语言描绘,连同教师的情感,创设一种美、智、趣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只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中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者设计教学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帮助和引导,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合作,但这都不应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应配合、促进他们的探索过程。要进行有效的学习,探究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做出合理的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系统。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的同时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分析的空间、探索的空间、交流的空间及拓展的空间等。任务要富有挑战性,要能提供想象创意的空间,要能激发好奇心,要具有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能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示例1:在“网络浏览,想象图形”阶段,教师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引领学生学会网络浏览,学生自主观察世界各国设计精美的世博会展览馆,自主探究图形的奥秘。

示例2:在揭示课题之后,第一次探究:教师提出有关调查问卷相关问题,学生自主选择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第二次探究:根据《果汁饮品消费专项调查》(范例),通过练习题自主探究调查问卷的设计要点(见图5)。

img52

图5 设计要点连线图

三、任务驱动中自主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指导,即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过程的转化,从不知到知,并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学生是学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实施和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

四、任务驱动中多学科牵手

示例:《设计调查问卷》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结合点,把网络作为“资料的来源、学习的平台、交流的工具、管理的手段”。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创造出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学习氛围。在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直接融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中去。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教学的第一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等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探索及协作精神。因此,只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较好地给学生设置好任务的难易,就可在课堂上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多是增知益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以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本文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第三届“用智慧经营课堂”全国论文评选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