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修建芷江机场

修建芷江机场

时间:2022-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民政府深感加强湘西设防的重要性,必须加速和扩大机场的修建,采纳了陈纳德将军的建议,以中央航空委员会名义电令湖南省政府,要求将芷江机场由原来的800平方米扩大为1 200平方米,令第四行政专员公署从芷江、麻阳、会同、黔阳、溆浦、晃县、沅陵、辰溪、凤凰等11个县抽调民工一万九千余人修建机场。跑道的方向要取芷江地区全年的风向最多的方向,以便于飞机起降。芷江全年东北风多,故机场跑道方向现定为北东40°。

小分队来到芷江城后,按在长沙出发前的安排,首先便去芷江师范学校找校长苏清卓先生,芷江师范是1936年由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办的一所平民性质的学校。晏阳初和陶行知是当时中国举办平民教育的热心人。晏阳初1936年以前主要在北方,陶行知在南方,晏在河北办了一所正定师范学校;陶在南方也办了一所晓庄师范学校。当时人们誉称“南陶北晏”。晏在北方曾得到北大校长蒋梦龄的大力支持,后来时局吃紧,晏阳初便转移到芷江,办了一所师范学校,请他的朋友苏清卓当校长。

长沙临时大学决定西迁,部分师生徒步去昆明,芷江正好是一个中间站,于是,蒋校长便联系了芷江师范作为长沙临时大学小长征的联络点和收容站。

小分队接受新指示 成钢一行见到了苏校长,“早就听说你们要来,”苏校长激动地说,“你们的大部队过去了这么多天还没见你们到,我心里真有些担心,这兵荒马乱的,深怕你们有什么不测,好啦,现在你们平安来到,我就放心了。”接着,马上命人安排队员们的食宿事宜。然后,拿出一封信给成钢,那是临时大学地质系来的,信中内容是:

成钢先生并特遣分队全体队员:

你们辛苦了!

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经过两个多月长途跋涉已经胜利到达昆明,于到达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随信附上用西南联大校名给你们的介绍信)现在正一边上课,一边建校,师生们一个个情绪高涨,斗志昂扬,决心在较短时间内把校舍建好。你们因有特别任务要花费较多时间和体力,望保重身体、注意安全。根据你们的特殊情况,经研究对你们到达芷江后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1)你们到芷江后已完成对湖南的路线地质调查任务,从芷江往西至昆明,我们沿途已进行了路线地质考察,你们不必徒步行军了;

2)我们大部队在经过芷江时,得知芷江正在修建机场,需要地质人员协助调查有关工程地质情况,考虑到你们对周边地质情况较熟悉,经与机场修建指挥部商量,待你们到达后留下一段时间进行此工作,到时可与他们联系;

3)芷江任务完成后,可乘车将标本等运到贵阳,请贵州地质调查所帮忙鉴定、化验,编写初步报告。一式两份,然后,一份送重庆中央地质调查所,向黄汲清所长汇报;另一份,作为你们的毕业论文资料带回,返校进行毕业答辩,完成毕业环节;

4)于得水先生一路护送竭尽全力、劳苦备至、功不可没,甚为感谢。黄师岳将军在我们到达昆明后不久已返贵阳复命,并在贵州省政府等候得水先生与之会合。得水先生之辛劳,待你们返校后写具材料报上,另行嘉奖。

5)我们在贵阳时,听说贵州地调所要办一个地质工培训班,主要是培训磨片工,你们到那里时看看情况如何,征求常安意见可否留下学习,以便今后有一技之长。

以上意见之具体安排由你们酌定,来信可寄:“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与气象学系”。顺致

业祺

孙云铸

民国27年5月20日

【附】

介 绍 信

兹有我校地质与气象学系师生成钢、马怡施(女)、谭威、兰加和等前往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进行地质调查与找矿工作,请所到各地机关、团体、民众惠于接待帮助。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有效期十个月) 民国27年5月 日

大家看完这封信,深感系领导考虑问题之周到,对大家之关切,像一股股暖流到心房。尤其是于得水,他看后依恋地说:“我和大家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到贵阳后,我们就要分手,真舍不得!”

大家劝慰道:“我们还有一段时间在一起,多珍惜吧!”

随后,众人来到位于城东门附近的机场修建指挥部,怡施一眼就看见了常振楫,忙高兴地喊:“四哥!四哥!”

常振楫正伏案画图,抬头见怡施、常安、成钢、加和与谭威等人惊喜地笑道:“我说今早喜鹊不停地叫,果然是有贵客来到!自兰田一别又有个把月了吧?你们一个个都晒黑了一些。”说话间,屋子里走出来几个人。

常振楫指着其中一位说:“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航空委员会委派的总工程师林泽群先生,他负责机场的规划、设计、勘察、组织施工等全面技术工作。”

成钢闻听向林先生敬了个军礼,面带笑容地大声道:“报告林总!长沙临时大学,不!现在应当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钢等六人,奉地质系指示向您报到,请您安排任务!”

“欢迎!欢迎!”林总边说边伸出双手与成钢相握。

然后,成钢把小分队的队员,也一个一个地介绍给他们。

说话间,从里屋走出来一位很年轻的姑娘。常振楫指着姑娘对怡施笑道:“怡施,来来来!给你们介绍这位新娘子,彰任的夫人、我们办公室的秘书欧阳遇小姐。”黄彰任笑着朝常振楫的肩上打了一拳。羞得满面通红的欧阳小姐向大家一一行礼。怡施走上去拉着欧阳的手端详着,只见她眉清目秀、身材姣好、仪态端庄,惊叹地称赞道:“欧阳!你真漂亮!我叫马怡施,见到你很高兴!”

“怡施姐姐,你也很美嘛!”欧阳称赞道。

“你看我这黑不溜秋的,怎么能和你比。”说罢哈哈一笑。

“我看你们两位难分高低,不比啦!不比啦!都坐下说话。”黄彰任看了看两位美女说。

林总招呼大家坐好后,向大家通报了一下芷江机场建设情况:

1937年抗战爆发后,战事日益趋紧。国民政府深感加强湘西设防的重要性,必须加速和扩大机场的修建,采纳了陈纳德将军的建议,以中央航空委员会名义电令湖南省政府,要求将芷江机场由原来的800平方米扩大为1 200平方米,令第四行政专员公署从芷江、麻阳、会同、黔阳、溆浦、晃县、沅陵辰溪、凤凰等11个县抽调民工一万九千余人修建机场。

这次扩修任务包括跑道、停机坪、指挥塔、排水道、机窝、隐蔽弹药库、油库、机场附近防空碉堡、通讯探测建筑、供电配电所、机场飞行员及员工生活区等。其中工程量最大的是长1 200米、宽50米的跑道。

跑道的方向要取芷江地区全年的风向最多的方向,以便于飞机起降。芷江全年东北风多,故机场跑道方向现定为北东40°。至于它的具体位置要根据机场附近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飞行要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

林总打开了机场平面设计图,请成钢等人上前:“你们看,这是初步设计的图纸。跑道的位置就在这。我们想请你们调查跑道及停机坪范围内有没有活动断裂、不良地基(包括软土、液化砂层、膨胀土)等影响跑道稳固和安全的因素;在弹药库、变电所、通讯所、员工宿舍等近山体的建筑物附近有没有产生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危险点。如果有,请标绘在图上并提出应对和解决办法。”

“好的,林总!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成钢毫不犹豫地说。

兰加和趁此机会问林总:“林总!你知不知道有个‘会同高椅翁高抗日工匠队?’”

“有!有!”林总称赞道,“他们一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我们把他们作为骨干,哪里需要就派他们到哪里去。队长姓兰,他们那个队伍好像姓兰的不少。啊!对了,你也姓兰,他们该不是……”

“对!对!对!”加和笑道:“他们都是我的乡亲,那个兰队长是我堂兄。你知道他们现在住在哪里?”

“现在民工们住得很散,他们大概住在七里桥附近,因为,总指挥部计划在哪里盖几栋好一点的木板房备用。

苦难的民工 当晚,兰加和就去七里桥找兰加照他们。在几个简易工棚里见到了这些乡亲。他们一个个都很廋,看来吃了许多苦。亲人多年不见,异地相逢,眼眶里都饱含着泪水。兰加和把他回家的情况说了说,并告诉他们各家的大小都平安无事,可以放心。兄弟们在工棚里随便找了块木板坐了下来。谈到机场的修建,大家都很生气。归纳起来是这样:

1938年2月国民政府根据“国民义务劳动法”和“非常时期国防工程的规定”等法令来征工,被征民工自带小型工具和行李,分地区组队开赴芷江。他们散居在县城的庵堂寺庙、宗祠会馆及附近居民的院落里或用竹木搭盖的简易工棚。开工时,广大民工听说修机场是为了打鬼子,上工非常积极,虽然每天劳动强度很大,仍然干劲冲天。然而,民工饮食差,民工施工的工钱按施工付酬规定,原定每立方土方价4角5分,后降为2角4分,实际上除每天两餐糙米饭外,民工分文未得,征工处的人员大肆贪污。

由于饮食差、身体弱,加之平整山地挖掘出上万座坟墓,暴露出来的无主尸骨,四处乱抛,日晒雨淋,臭气冲天,污水横流,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终于导致发生了霍乱,严重时一天死数十人。工匠队由于有两位药师照看,总算没有死人。疾病加上生活条件太差,激起民工们极大愤慨,工程进度越来越慢,几乎停止。省主席张治中听闻,迅速来芷江调查,见此情况甚感愤怒,遂于6月5日将征工处副处长杨毓桓解省审讯,将贪污虐待民工的工头唐立成就地枪决,并组织人力控制瘟疫,改善民工生活,这才平息了一时的民愤,使施工进度逐步得以恢复。

小分队到达这里时,恰好张治中将军刚刚离去,未能得以见面。而霍乱正在治理,每天还在死人,急需懂医的人和药材,据此情况,大家商量后决定:由谭威先带领于得水和常安参加医疗队,帮忙采集中草药和熬制汤药;成钢、怡施和兰加和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在征得林总同意后,谭威领命去医疗队报到。

谭威知道,治疗霍乱常用的中药是藿香正气散,附子理中丸等药,用得较多的草药有:藿香、附子、半夏、厚朴、甘草,还有紫苏、橘梗、茯苓、黄芩、生姜、豆蔻等,现在药店里的库存已经耗光,必须到附近山上去采集。于是谭威便带着于得水、常安,牵着马,马背上放四只箩筐,他们三人每人也背一个背篓,在铁匠铺里打制了三套采药工具,便到芷江附近的山中采药。

来到山上,谭威指着附近一株高约一米,像芝麻一样开着宝塔形淡紫色花的草介绍道:“这个叫藿香,又名山茴香、野芝麻。是治疗呕吐拉肚、寒热头昏、食少胸闷的常用药,主要用它的茎叶入药。”说罢上前将它拔出。

走了一段又见一株茎上有茸毛,高约半米,也开着紫色花的绿草说:“这是附子,它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之功,常用在对危重病人的抢救,主要用它的根入药。如果加工不当或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中毒。”说罢用小锹小心地连根将它挖出。

“谭哥!看来一个地质工作者会一些中草药知识真不错,不但能救自己,也能救别人。”常安笑道,“这次,我得好好跟你学学。”

“是的,谭医生,”于得水也附和道,“我也拜你为师!这次跟你们跑野外我学了好多东西。”

在山上采药与搞地质调查相比一点也不轻松,两眼盯着的不是石头而是草木,它们有的长在陡壁上,要费力爬上去采;有的藏在溪沟里,要钻进去挖。每当采到一株又大又好的草药时,就像打到一块好标本一样的高兴。他们每天都满载而归,回到芷江师范住地,把采回来的草药进行分类。

在瘟疫流行期间,许多地方的地表水受到污染不能用,正好芷江师范校园里有一口好井,井水一直甘甜,没有污染,大家便在医疗队医生的指导下,用此井水对草药进行清洗、切、焙、炒、煎、熬等,将其加工成汤药,然后发动学生把药盛好送给患者。新娘子欧阳遇也经常来帮忙。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不久,疫情终于被控制,机场的工程进度逐渐恢复,民工们才从灾难中慢慢走了出来。当时流行一句话:“人到芷江,九死一伤”。不少人庆幸自己逃过了此难。

渡过这一难后,天气逐渐热起来了,一万多民工每天在烈日下,头上晒、脚下烤,机场地区不允许有树木,人们没有任何可休息的阴凉地,加之出汗又多,中暑的人越来越多,防暑降温就成了重大问题。医疗队每天要烧煮一桶桶凉茶送往工地,防止民工中暑。这样一来,谭威他们不得不仍然留下来准备中草药,无法归队,直到工程快结束,天气稍凉以后才完毕。

机场有没有地质灾害隐患 再说成钢、怡施与加和三人接到任务后,要了机场附近五千分之一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各一张。前者用来标定地质灾害点;后者用来研究机场附近地质情况。

从黔城进入芷江红层盆地后,他们对机场附近的白垩系红层的顶平、身陡、麓缓的地质特点已经不陌生。从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上看去,芷江县城潕水以北许多地名都是xx坪、xx垅。“坪”表示那里地形平坦;“垅”是平坦的山顶连在一起构成的像田垅的地形。这些地名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大家从县城开始向北数,叫坪的有:三里坪、黄家坪、茶园坪、柳树坪、黄金坪、大陇坪、毛背坪、艾头坪、艾屋坪、蒋家坪、中间坪、黄干坪、枞树坪、曹家坪、贺家坪、跑田坪、向家坪等。

叫垅的有:黄泥垅、谢家垅、廖家垅、包家垅、陈家垅、华家垅、袁家垅、条家垅、孙家垅、祖下垅、蟒田垅、枞冲垅、树溪垅等。

从坪和垅的分布就可对那里的地质构造有个大概的了解。联想走过的新化县的那么多溪。“溪”是与构造断裂有关;而“坪”和“垅”主要存在于水平状态的白垩系红层中,既与构造有关,也与地层有关。由此大家认识到:今日所见地貌形态无不与地下地层和构造的特点密切相关,只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就能找出它们彼此的关系和规律。

来到正在施工的跑道地区,这里地形起伏不大,都是一些由砖红色、棕红色、紫红色的粉砂岩、细砂岩及砂砾岩构成、岩层近水平的、高差在20米左右的低矮小丘。这对要求平坦的跑道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加之岩层不硬,民工们用锄头和镐都能挖掘,稍硬一点的则用錾子沿一定方向錾一排孔,在孔里放上铁楔,再用大锤轮番锤击铁楔将岩石破开。工地上数千民工,有的挖、有的挑,将高处挖出和破开的石块挑到低处跑道所在地填那些坑洞,即削高补低。每填高40~50厘米,需锤牢夯实一层。最深处需填3~4米的土石层。

成钢等人找了一处被流水冲出的小沟,那里出露了地面以下的岩层,三人从沟底往上逐层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黏土夹层,如果有,则要试验那粘土遇水膨不膨胀。膨胀土的特点是失水收缩,遇水膨胀,如果地基里有膨胀土而不采取措施应对,跑道修好后就会因遇水膨胀而被破坏。他们找了好几条沟都没有发现这类黏土。因此,初步排除了膨胀土这一地质灾害隐患的存在。

当他们聚精会神地观察时,振楫带了两人来检查民工们往坑洞里填石头的情况,为了保证基础牢固不下沉,要使填坑的石头尽量紧密码放。放好后还要往石缝里浇注泥砂浆。

在一个小沟处,常振楫和他们会面了。怡施见到常振楫时两腿一并,右手齐眉,敬了个怪礼,笑着喊了声:“长官好!”

常振楫微笑还礼:“稍息!怎么样?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报告长官!在整个地层剖面上,现在还没有发现什么膨胀土,可以初步排除这个地质灾害隐患的存在。”

“那就好,那就好,弟兄们辛苦了!继续好好干,下次本官请各位吃芷江鸭。”

“吃芷江鸭?那太好了!四哥说话要算话啊!”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谁叫我是老四呢。”说了一会话又去忙各自的事情。

除了调查膨胀土外,还对即将建设的弹药库、油库、变电所、指挥塔、通讯处、员工宿舍等建筑物所在地,有没有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和隐患点,以及地下水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没发现什么重大的隐患点。有几处小一点的隐患点都标在了图上,并提出施工时的预防措施。

花时间较多的是探查有没有活动断裂。

鹤立鸡群的明山 要解决有没有活动断裂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有没有断层;然后再看看这个断层有没有把最年轻的第四纪地层错断。

在城北潕水河畔,用望远镜往北看,最远处在红层的北部是较坚硬岩石组成的高山,它们的分界线呈近乎东西向的直线与红层绝然分开,那里可能有断层;往南再近一点有一座较高的明山,明山的北、东、南三面都是由红层组成的低山,它的西面是潕水河,河的对岸是元古代古老的变质岩组成的较高的山,明山像一个哨兵独自站在河的北岸,如鹤立鸡群般的向三面瞭望。有趣的是顺潕水再往南在西岸旦家坳一带,古老的变质岩高山与中生代年轻的白垩系红层低山也呈直线绝然分开,这很可能是断层。那么,明山与它周围的红层是怎么接触的呢?是断层,还是红层盖在变质岩层上,就像我们在宁乡所见白垩系红层与泥盆系石英砂岩那样?

大家决定先去明山看看。从县城沿潕水河边有一条路直通明山。

明山果然是由元古带浅变质的灰绿色变质砂岩、紫红色板岩和灰绿色条带状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等构成。水平状的白垩系红层在它西北面盖在倾斜的古老变质岩上。山上有一座庙,大家就顺便上山观光,沿途可见一些采石的石匠,他们在挑选那些板岩。

山顶那座庙叫“明山观”,四周苍松翠柏,风景宜人,从这里南望芷江城,一览无余,蓝色的潕水在山下像绸带一样飘过。远处正在施工的机场也历历在目。道观虽有些破旧但还清洁雅静。

听门口有动静,从里面出来一老一少两位道人,彼此见过,兰加和便用家乡话和他们攀谈起来。话题从明山的板岩谈起。那位老道把众人带进一间屋子里,屋内陈列了许多板岩加工后的工艺品。

道长指着不同的展品,眉飞色舞地介绍道:“明山石自古就很有名气,品类很多,有黑石、绿石、紫袍玉带(紫色中夹浅绿色条带)、紫袍金带(紫夹黄色条带)、金丝带等。它们石质细润、色彩斑斓,抗压、抗酸,易锯、易磨、易雕刻、易抛光,非常适合制作文房四宝。在古代,明山石又叫黎溪石或沅州(即芷江)石,它主要产在明山的黎溪、大溪、深溪和竹寨溪。早在800年前,明山石就载入史册,明山紫袍玉带石所制之砚在明朝就作为贡品敬献朝廷。清代黄本骥在《湖南方物志》中写道:‘明山石雕镂刻花鸟、人物、山水、楼阁等,极为精致;雕刻北斗、八角、古琴等各种造型和图案叹为观止。’我们这个道观也就是在那时盖的。”

大家欣赏了许多美妙绝伦的工艺品,个个都赞不绝口。怡施遗憾地说:“可惜现在有战争,人人自危,没有心思摆弄这个;等抗战胜利了,明山的板岩一定也是宝贵的矿产资源,我现在先把它记录下来。”

参观完毕,谢过两位道长,下山沿着地层界线继续追溯。此界线都不是断层线,往北走了约10里后来到一个叫打岩坡的地方,见由此往北东70°的方向, 6000万年前的白垩纪红色砂岩与17亿年前元古代的灰绿色变质砂岩和紫红色板岩绝然分开,两者之间有许多宽约10米到20米的挤压破碎带,破碎带两侧在地貌上形成不同高度的两种山体。这无疑是深大断裂的特征。那么此断层除了把6000万年的地层截断了还会不会把更年轻的,比如第四纪的地层切断呢?如果切断了,那说明它是一个年轻的活断层;如果没有,那它就没活动。由于时间不早了,只好返回县城,以后再来。

次日队员们从打岩坡顺着断层走向向东北—胡家头—连公坳—艾家塘—李家坳—白石坡一直追到枞树坪北部,没有发现它把更新的地层切断的现象,看来它不是活动断裂。于是,对这条断层就不再进行考察了。

再回到明山南边来查看旦家坳断层,它的特点与北边所见相似。不过破碎带不如北边的发育。顺着它的走向向东追,经黄泥垅到包家垅都是红层,有些地方岩石较破碎、东西方向的节理裂隙密集,这个方向与南边潕水的东西流向平行,向东越过潕水后可见东岸那边正好连接上一条元古代变质岩和白垩系红层的分界线。据此,可以确定这是一条断层。但是在近潕水两岸,它被埋在第四系河流冲积层下而没有破坏第四系,说明它已经有很久没有活动了,它也不是活动断裂。联系到芷江地区没有什么地震记录;河流切割不深,地壳升降运动较缓等表现可以初步确定,机场附近没有发现活动性断裂。

经过十几天的工作,成钢等人将初步结论向林总,黄、潘、常等工程师汇报:芷江机场一带,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隐患,适宜建设空军基地。详细情况待调查报告整理后再细说。

气壮山河拉石碾 经过削高补低将跑道地面整平后,就要开始铺设跑道。首先在跑道红线区地面向下挖掘60至80公分深,然后按由粗到细次序铺垫砂石。先是50公分或直径更大的巨石,接下去是狗头石(像狗头一样大小)、公分石、砂石、细砂石。砂砾石都是民工们由附近三里路以外一筐筐挑来的。每铺设一种石料后,都要浇灌黄泥,用以注满石头之间的缝隙来代替水泥,然后用石碾子反复碾压。

当时没有压路机,人们便仿造农村打场碾稻麦的碾子,做了很多比那大得多的石碾来代替压路机。石碾的材料,最初用山上采下来的巨石加工,制作一只碾子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山上采石加工的碾子从山上运到工地,一路上充满了危险。不少人还在山坡上采石时就被压死压伤。后来决定由木匠用木头制作筒型木模,在模中浇注混凝土,就地制作,这样做一个石碾就安全多了。石碾的大小不一,大的直径1.8米,比一般人高,长1.5米,重量可达30吨。石碾中心有一方形孔,孔里安放铁轴,轴的外面那头是圆柱状,在它的外面套上大木架,木架两侧有几个大铁环用来绑牵引的绳索。主绳有碗口粗,从主绳上再连接许多支绳呈扇状牵引面,扇面宽可达40至50米,这么大的石碾得上百人、分几列才能拉得动。兰加照他们的工匠队几乎包揽了从制木模、浇注、上铁轴、做木框等机场所有制作石碾的活。

气状山河拉石碾

拉石碾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劳动。最费力的是启动,尤其是第一遍碾压。地面松软且用力点不是在石碾的圆周而是在中心,碾轴与外面木架的接触处虽然上了油,但摩擦力还是很大,碾子不容易滚动起来。如果民工们不能一齐发力,碾子往往岿然不动。而一旦启动后有了惯性,却不是说停就能马上停下来的。有时前面的人站住了,后面的人不知道还弯着腰在使劲拉,被前面的人挡住以后来不及躲避而倒在地下,就会被滚动的巨碾压死压伤,这样酿成的惨剧时有发生。

为此,拉石碾时必须有人指挥,喊起就起、喊慢就慢、喊停就停;喊朝左,右边的人多使劲;喊向右,左边的人多使劲。由于人们来自各地,语言不同,喊什么有时听不明白,因此,为安全起见往往把语言相近的民工组织在一起拉一个石碾。同一个村、同一个乡的人在这时就自然聚在一起了。

拉石碾的人有老有少,他们衣衫褴褛,脚穿草鞋,有的还赤脚,背负着粗大的纤绳,像长江三峡岸边的纤夫一样一步一低头,一步一滴汗,吃力地拉着碾子反复地碾压跑道。

机场上有好几个碾子滚动。只听得碾子队指挥一声声的哨音,一阵阵的吆喝,伴随着拉碾者用力的“咳嗬咳嗬!”的和声此起彼伏,真是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他们用最原始的工具,吃最低级的食品,穿最破烂的衣物建造着起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的机场。这是多么了不起!多么惊天地、泣鬼神啊!

在附近工作的成钢、常振楫他们从此路过,兰加和猛听到乡音,惊喜地望见指挥者,原来是叔伯堂兄兰加照。队伍中还有几位寨里的弟兄,连忙跑上去跟乡亲们打招呼。随即搭上手加入拉碾。成钢见此情此景,不由得哼起正在流行的电影《大路》里,由聂耳谱曲的主题歌《大路歌》:

哼呀咳嗬咳咳嗬咳!哼呀咳嗬吭嗬咳吭!

大家一齐流血汗嗬嗬咳!哪管日晒筋骨酸嗬咳吭!

合力拉绳莫偷懒嗬嗬咳!团结一心,不怕石碾重如山嗬咳吭!

大家努力!一齐向前!大家努力!一齐向前!

压平路上的崎岖,碾碎前面的艰难!

我们好比上前线,没有后退只向前!

大家努力!一齐向前!大家努力!一齐作战!

背起重担朝前走,自由大路快筑完。

哼呀咳嗬咳咳嗬咳!哼呀嗬咳咳嗬咳吭!

越哼心里越激动便高声唱了起来。觉得这首歌就是为修机场的劳工们创造的。

民工们不会唱《大路歌》,但是他们喊的号子同样振奋人心。指挥者手拿小旗,口吹哨子,他每喊一句“X X X哪!”大家就和一声“咳嗬咳嗬!,”喊号子的词一般即兴编说,什么内容都有。只要能使众人步调一致,干劲倍增就行。喊得最普遍的号子是这样:

(瞿瞿瞿!第一声哨响,众人集合站好)弟兄们哪!拉起绳哪!

(瞿瞿瞿!第二声哨响,大家背起纤绳)绳拉紧哪!脚站稳哪!

(瞿瞿瞿!第三声哨响,启动石碾)弟兄们哪!齐使劲哪!(众和)

齐使劲哪!拉石滚哪!拉石滚哪!修机坪哪!

修好机坪哪!打日本哪!打垮日本哪!报仇恨哪!

报了仇恨哪!回家门哪!回到家门哪!见亲人哪!

见了亲人哪!享太平哪!抬起头哪!向前进哪!……

听口令哪!慢点行哪!

休息时兰加和向成钢、常振楫等介绍了他的这些亲朋好友。常振楫和兰加照、兰加懋等一一握手问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