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芷蔺花开香弥远

芷蔺花开香弥远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体味着诗人描写的绿树浓阴,楼榭倒影,风起帘动,蔷薇飘香之意境,正陶醉在夏日的那清凉与宁静中,乔彦民同志送来了他的《野兰花》文集,让我为之作序,捧起这部沉甸甸的散发着翰墨香的作品,我心中顿生愉悦之情,蓝田人又有新作问世了。《野兰花》文集中尽管洋洋洒洒地十多万字,但是谋篇布局上表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独到见解和敏锐的观察力。
芷蔺花开香弥远_野兰花

2012年仲夏,正是花果成熟令人陶醉的季节,我阅读着唐代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正体味着诗人描写的绿树浓阴,楼榭倒影,风起帘动,蔷薇飘香之意境,正陶醉在夏日的那清凉与宁静中,乔彦民同志送来了他的《野兰花》文集,让我为之作序,捧起这部沉甸甸的散发着翰墨香的作品,我心中顿生愉悦之情,蓝田人又有新作问世了。

因诸事缠绕,我一直忙得团团转,无暇打开扉页,直待秋凉后我也发觉自己已欠下了一笔沉重的文债,于是决定先将文集通览一遍,再仔细琢磨,我将《野兰花》一页页地翻下去,不禁对彦民同志油然而产生出敬意来。彦民同志长期在县属部门工作,从县委政策研究室政策研究员平凡岗位起,直到担任县交通局党委副书记、林业局党委书记,作为扎根于玉山蓝水大地上的一名中层领导干部,按说他的工作重心应该侧重于管理,侧重做人的精神层面的工作,然而彦民同志却在做好管理工作之余援笔为文,把涉及蓝田经济产业、社会事业、意识形态方方面面的问题细细描绘,娓娓道来,每篇都浸透着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诚然不易。我们知道作为一名作家,那是一种高尚、艰辛而清贫的职业,写文章不能蘸着清水去写,而是要浓墨重彩,蘸着自己的激情,蘸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满目荆棘的荒原上,开拓出精神层面的人文符号,达到“言之凿凿,言之有物”确非易事。谁都知道写文章,特别是业余创作是一件苦事。但是彦民同志数十年如一日的自找苦吃,以苦为乐,并乐此不疲,佳作迭出,这无疑展示了一种精神,展现出了一种境界。这也是彦民对家乡蓝田的深厚感情,以及为建设人文山水蓝田、西安东部新城所具备的责任心,我想正是浓郁的爱乡之情加上强烈的责任心,使他“既随物以婉转,亦于心而徘徊”,使《野兰花》这样一本有价值的著作,能够成书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野兰花》囊括了作者乔彦民自参加工作以来的调研文章与科研成果,每篇皆独立成篇,涉及到政治、经济、人文、国计民生、党风廉政、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的事而记述之,这些篇目风格迥异,流派纷呈,展现出的是蓝田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建设中的立体画面,徜佯其中,使我们能够完全地感受到华夏中国的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政权,63万蓝田人民不再是对过去、对悠久历史和革命老区历史功勋的一味固守,而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出击,频频出招,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正在把蓝田积聚了多年的发展渴望,加速释放,实现蓝田迅速崛起,快速发展的梦想,谱写了玉山蓝水实现跨越的新篇章。同时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解读,让我们更好地触摸到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转型期,从农耕文化向现代文明转换的蜕变期如何“化鱼为龙”、“化鸡成凤”的艰难过程。

《野兰花》文集中尽管洋洋洒洒地十多万字,但是谋篇布局上表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独到见解和敏锐的观察力。在首篇《作大作强白皮松产业》这篇文章中,作者撷取了蓝田在经济发展中一朵浪花,将白皮松作为蓝田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靓点,并以白皮松作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剖析论述。从白皮松的产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发展白皮松前景的思考,从经济的层面、从生态环境的层面上给人们透视出这个珍稀树木——白皮松,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有力推手,农村迅速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使人们对白皮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农业产业化是跨世纪农村工作的战略选择》《一石激起千层浪,土地流转现辉煌》,还有《坚持复耕十余年,重造良田数百亩》都是农村在深化改革中,许多人熟视无睹、视觉上已麻木不仁,而在农村中又实实在在的问题。特别是像农业产业化的问题,这是以粮为主的传统农业,向“三高一优”现代农业转变,建设产业链,推广“公司+农户”的经济模式,发展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使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县域经济的一项富民强县工程。作者正是牵住了农业发展中的牛鼻子,使文章增添了可读性,十五年前公开发表的《农业产业化是跨世纪农村工作的战略选择》这篇文章,伴随着生产责任制的不断深化,土地承包期的延长,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的带动,高附加值产业的兴起,无不体现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也透示出了他的睿智和炼达。而东巩村土地流转的调查和冯家村乡灾情旧宅基地复耕情况的调查,正是农村在深化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作者通过呼吁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实施,使农村生产力发挥出了更大的发展潜力。农村旧庄基地和空巢老人,一直是农村在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日益提高的前提下而出现的农村新问题,作者从旧宅基地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和违背《土地法》等问题,以理性的目光和法制的角度教育农民,使多年来制约农村平衡与发展的问题得以解决,坚持复耕十余年,重造良田数百亩。

而在作者精心设置的社会事业篇中,作者通过对《蓝田县农民负担调查》《县农村医疗事业的调查与对策》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十八项兴蓝工程》的调查与分析,《农民税负及社会治安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等文章的论述,表现了作者作为黄土地出生的农民儿子,对于生他养他的黄土地倾注了自己拳拳之心和诚挚的深爱,每篇文章不是一次次简单的说教,而是将自己融入了农民兄弟的队伍中,向与他息息相关耳鬓厮磨的农民兄弟敞开心扉,这样就使文章在论述中产生出“寄至味以淡泊”的亲合力和可信度。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数十年的官场生涯中,乔彦民同志已摒弃了早年浮躁的心态和利禄的诱惑,将自己融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坚持文学创作,通过对社会神经末稍农村、家庭所发生的嬗变的剖析,通过对社会矛盾的审视和把握,使他紧扣时代的脉博,使一篇篇带着时代印痕的文章脱颖而出,也就成为自然而然,见惯不怪之事了。

西人有名谚:“一颗石子在磨光另一石子的同时,也磨光了自己。”在《野兰花》的许多篇目中,作者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无论对党内腐败现象的愤慨,还是对山区青年思想状况的浅析,以及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多篇文章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现象以及作者作为一名党在基层的领导干部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正是这种责任心与使命感,使他拿起手中那枝灵秀膏润之笔让思想倘佯在理性与现实之间,将社会上许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经他那平实准确的语言勾勒描摹浅析深剖,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让干部群众更加明了今日蓝田发展正酣,风劲颜新。正是蓝田县委、县政府对多年来制约蓝田经济发展和瓶颈的破解,就其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作出科学抉择,付出一种行动,播撒一份汗水,必然就赢得发展的先机,以跨越的态势,实现跨越的梦想。

《野兰花》是作者多年来长期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之路,通过作者大量的社会实践,终于“蚌病珠圆”,写出了具有生命力的文章,确为弥足珍贵。从整个集子中,我们从彦民同志身上总是能感受到一种对家乡、对玉山蓝水、对于文化事业、对文学创作的责任感,一种特立独行的做人风格和坚忍不拔的执笔精神,以及对黄土地拳拳之心和炽烈之情,情动于中而发于外。看到了这一层,我们也许对作者数十年孜孜不倦地关注蓝田、抒写蓝田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由此,我产生出了一种强烈的感受,在追逐名利,拜金主义的世风下,我们一批业余作者却在坚守着神圣的文化阵地,不计名利,不走“捷径”,执著地做着实实在在的工作,始终有着一股非凡的耐心和毅力,始终贯穿着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心和干劲,我由衷地敬佩他们……

愿《野兰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愿蓝田有更多更好的好作品问世。

2012年10月

曾宏根,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蓝田县作协常务副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