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芷江受降全过程真实记录

芷江受降全过程真实记录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世间的历史,兴许都是由巧合组成的。在这8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600多万,财产损失和物资消耗6000多亿美元。随即,当时的中国政府电令日军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代表到芷江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的受降命令。芷江受降,经历了52个小时。其后不久,时任湖南省主席的王东原在省府会议上主张将芷江建为受降城,与会人员均表赞同。1992年7月,芷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重修受降城的构想,此举一石激起千重浪。

我们用双手翻开那18000多张发黄的日历,寻觅着“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的热烈场面。

人世间的历史,兴许都是由巧合组成的。从卢沟桥事变这一天开始,中国人民在血泪中整整浸泡了8年。在这8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600多万,财产损失和物资消耗6000多亿美元。可是,又有谁能想到,8年后,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投降,地点却在相距卢沟桥4000多里的芷江七里桥呢?这两桥之间横卧着的S型漫长之路,是用尸骨铺成的啊!

50年前发生在湖南芷江的那个“震古烁今”的场面,足以使世界瞠目和凝固!是啊,“八年血泪成江海,一纸降书出芷江。”在那个地展眉头、天露笑脸的时刻,人们怎能不发狂发飙,怎能不把自己的伙伴向空中抛得老高老高。那时候,满街的酒瓶,满街的哭声,这是乐极而泣啊!人们几乎没日没夜地放着鞭炮,爆后的纸屑竟有1尺多厚。广场上的军乐队也不停地演奏着和平而感慨的曲子,它总在长空回荡。

《波茨坦公告》以后,在日本被尊为神的天皇,不得不于1945年8月15日,在垂泪声中颁下投降诏书。随即,当时的中国政府电令日军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代表到芷江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的受降命令。8月21日,日侵华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作为日方代表飞抵芷江。

这天,10时才过,4架飞机从东方渐次出现在机场上空,3架是同盟国方面的银色战斗机,一架是深色的双引擎机,翼下清楚地漆着两个太阳徽。人群开始骚动。8年来,它们一直是残忍和狂妄的象征,一年前,他们还满载着炸弹来过芷江。今天,它得到的只有屈辱。忽然间一架战斗机顽皮地从高空对准日机冲击,又巧妙地掠过了机头,引起地面上一片愉快的哄笑。

大概又是一种巧合吧!也就是这位今井武夫,“9.18”事变后,即为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源的助手,是“7.7”事变的祸首元凶之一。那时,他的军衔还只是个少佐,侵华期间,由于杀人功高,平步青云,升为少将。此刻,他的心情又会怎样呢?用中国的话来表述,那也简单,就叫惶恐不安吧!他们“为了顾全日本军最后的体面”,“乘用的MC机是借用总司令官(即冈村宁次)的专机”,它“不仅漆皮脱落斑驳,而且满布弹痕,越看越觉得寒酸”。这便使他们想到日本人安倍贞任所写的诗句:“且顾残衣甲,褴褛难掩遮。”他们“中途发现,由于工作人员疏忽,机内还留有机关枪一挺,遂从洞庭湖上空投入湖水之中”。实际上,随同投入湖中的还有“东方会议”、“田中奏折”、“耀扬国威”、“东亚共荣”。

驾降机的松原喜八,根据他往日偷袭的经验,到芷江是沿江而飞的,然而这次,他的神经太紧张了一些,把洪江误作了芷江,见到沙湾机场,便做出了下降姿态。唉,兴许当初日本法西斯入侵中国,一开始就找错了目标。还是中国飞行员周天民将自己所驾的飞机冲到降机的驾驶舱前,伸手比划了一个310度的转弯,才帮他校正了方向。

降机机舱开处,身着全副日本陆军少将礼服的今井武夫,请示我方接待少将的第一句话,便是“可不可下机”。待回复可以后,今井及其随员才依次下机,并将行李交中国宪兵检查后,方坐上了插着白旗的吉普车,在人巷里缓慢而行。当车子经过摄影记者的镜头前面时,司机就将车子稍停。灯光闪闪,颇为刺目,尤其是今井的面部肌肉,对这个刺激反应最为敏感。

芷江受降,经历了52个小时。受降期间,日方代表交出了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这是投降的标志)。当日军参谋桥岛芳雄和翻译木村辰男毕恭毕敬地站在桌前,说明他们所奉献的地图时,可忙坏了在场的所有摄影记者,每一个镜头,大的小的,从上方俯拍或从下方仰拍,都集中到桌面的地图和还在说话的桥岛和木村的脸上。稍后,当主持芷江受降的肖毅肃将军高声朗读洋洋千言的备忘录时,今井武夫和他的随员显得极度紧张,全场空气顿时严肃起来。因为在这份备忘录里,载有关于各战区受降的详细规定,它不仅在当时是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事宜的基础,无疑也将在未来的历史上有着它应有的重要地位,所以,当日文译稿念到各战区接受投降的步骤时,坐在肖毅肃对面的今井,老是取出手绢来擦自己脸上的汗珠。日文译稿刚一念完,肖将军就拿出了两张预备好的收据,让今井签字,同时也就把备忘录递给了他。在签字时,今井要求“询问几句”,肖将军以极其幽默而轻松的口吻回答他说:“我看。这不必吧!”随后,几十个镜头又全部集中在握着笔管签字的今井身上。

芷江受降,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美梦的彻底破产,写下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最光辉的一页。是可谓:“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

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当时有智者提出,让南京国民党政府划出湘黔边境的31县为和平省行政区,或划出25县新建芷江省,以示永久纪念。其后不久,时任湖南省主席的王东原在省府会议上主张将芷江建为受降城,与会人员均表赞同。该工程预算经费为286亿零200万元(法币),后因内战爆发,南京政府仅拨款285万元(法币),尚不足预算的万分之一,待层层盘剥到芷江,更是寥寥无几。时任县长杨化育,遂令部属,拔城墙之砖修起了“受降纪念坊”。这受降坊是一座“血”字型的建筑,面朝着向我俯首称臣的日本法西斯的诞生地。坊下深埋了日本降使当年所呈上的杀人战刀。坊柱上镌刻着当时政要的名联:“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

也就是这座高仅8.5米,宽只10.64米的受降坊,成为了华夏大地纪念抗战胜利的唯一建筑物,也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它无愧于“中国的凯旋门”!

历史的文字往往要留下斑斑的泪痕。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几个戴着“红卫兵”袖章的人用锤子砸碎了“受降坊”。不过,历史总要写下去的!用正义构筑的凯旋门是永不坍塌的!1985年,“受降坊”终于修复了,而且那上面照样镌刻有原来的题字。

抗战胜利届50周年,在那个血泪四溢的大池子浸泡过的人也已经所剩无几了,隆隆的炮声已被滚滚的车轮声所代替,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忘却那场灾难。先哲的那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名言,总是振聋发聩的!

1992年7月,芷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重修受降城的构想,此举一石激起千重浪。不仅《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几十家报刊、电台、电视台作了大量的报道,而且在官方和民间、海内和海外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93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和八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许多代表和委员联名提出议案,要求重视芷江受降城的建设,大会秘书处还就此印发了简报。同年7月19日,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就修建芷江“受降园”(受降城的核心部分)和做好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筹备工作的问题,作了专门批复,并下拨了40万元的补助费。8月14日,全国政协办公厅正式函复省政协,盛赞修建芷江受降城“是一件有利于教育国人和后代毋忘历史、奋发图强,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的大事,意义十分深远。”同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沛瑶听取关于受降城建设的情况汇报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亲笔题词:“发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促进祖国统一。”社会各界为受降城建设捐款捐物的情景也是十分感人的。芷江县供电公司把他们新买的小轿车也捐献出来了,说是要让受降城的建设踏上四个轮子。一名11岁的小学生竟把自己60块钱的压岁钱全部捐出。当地的农民兄弟连自己所得的土地征收补偿费也自愿贡献出来了。

现在,可以告慰为抗战胜利而死难的中国同胞,以及为支持中国抗战而献身的国际反法西斯的英雄战士的是,受降园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受降陈列馆已经落成。

我们也要借此向世人告白:大度的中国人,对于前仇可以抛弃,但对于历史却不能忘记。有人要把“侵略”改为“进入”,把甲级战犯改为“昭和殉难者”,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虚构,这是绝对不能容允的!

战争的灾难是深重的,为正义而战死的英灵是永生的!

让和平永奠吧!

(原载《侨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