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权依经之理法

权依经之理法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又太阳、阳明二经发热不退,寒热往来。权依经先生用于治疗外源性急性胃炎(可用本方去大黄,使逆气得降,气机得通,则呕吐疼痛等症自愈。理中丸及汤是太阴脏虚寒证和霍乱病之主方,主治霍乱病,呕吐泄利,寒多不饮水者。权依经先生用于治疗口多涎(本方加重白术量,振奋脾阳。

权依经先生曰:“理尚岐伯理中推理理无尽,法遵仲景法外求法法无穷。”先生所著的《古方新用》选编古方100首、治疗新病252种,现以六经主方举例说明。

柴胡汤是少阳病之主方,主治少阳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脉弦者。又太阳、阳明二经发热不退,寒热往来。权依经先生用于治疗脑积水(本方去黄芩加茯苓,取其少阳主三焦,而头属上焦范畴,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之意。加茯苓者,一取其降,二取其淡渗利水的作用,因气行则水行;去黄芩之苦寒,恐其阻阳气之运行);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病(本方加茯苓以降之);风邪为患的偏头痛(因风邪在早期宜散不宜补,故本方去人参之补,加桂枝之散);外眼角红肿之眼疾(本方去人参加桂枝,去大枣加生牡蛎);面侧部麻痹之面神经麻痹(本方去人参加桂枝,再加葛根以疏通经络);面侧部肌肉抽搐;发烧、耳中疼痛流脓之急性中耳炎(本方加入生栀子,以增强清三焦火邪之力);颊部肿胀发烧之牙痛(本方去人参加桂枝以散风邪,取桂枝辛而散之意,再加葛根以疏通经络,经络通则风邪去而疼痛止);经期齿龈肿痛;经期抽风(本方去半夏之燥,而加入花粉之润以生津;去黄芩之苦寒,而加芍药以益阴;加重人参量以补虚,再加葛根以疏通经络);经期感冒(腹痛者本方去黄芩加芍药);颈淋巴腺炎和颈淋巴腺结核初期(本方去人参之补,加桂枝之散;去大枣之甘缓,加消瘰丸以清热化痰,软坚散结);腮腺炎;伴有寒热往来之咽痛(本方去人参加桂枝,加重甘草量,再加桔梗;加桂枝者,取半夏散之意;加桔梗加重甘草用量,是取甘桔汤之意。二方皆为治咽痛之主方);伴有寒热往来之胸闷痛(本方去人参、半夏,加栝蒌、薤白,取《金匮要略》治胸痹栝蒌薤白白酒汤之意);发热、疼痛难忍之乳腺炎(本方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邪,加全栝蒌以散结,加黄连以清热,取《伤寒论》小陷胸汤的高者陷之意);肝脾肿大(本方去大枣加生牡蛎);两季肋部上冲疼痛,伴有呕吐不止,甚则呕吐黄水(本方加重人参量以补虚,因吐甚则虚;加伏龙肝以止呕;去黄芩,加芍药以止痛;加茯苓以降逆气);寒热往来,气从少腹上冲之奔豚气(本方去人参加桂枝以扶胸阳,去黄芩之苦寒以防伤及胸阳,加茯苓以降逆气);寒热往来,下痢赤白,里急后重之赤白痢疾(本方以疏通下焦,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邪,去黄芩加芍药以缓急止痛,加茯苓以分清浊,再加木香以行气止痛);寒热往来之麻疹;寒热往来之黄疸(若腹痛者,去黄芩加芍药;若发热重者,去人参加桂枝以发之);痉挛性阵咳(尤以夜间为甚)和吸气时带有特殊性的吼声为特征之百日咳(若咳嗽伴有发热呕吐者,可用本方去人参、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寒热不明显而难以明确辨证之感冒;伴有呕吐黄水之胃痛(本方去黄芩加芍药);产后腹痛;日晡潮热(可用本方药量的四分之一,再加芒硝6克)。

大柴胡汤是太阳病未解,便传入阳明病之主方,主治大便不通,热实心烦,或寒热往来,脉沉实者。权依经先生用于治疗外源性急性胃炎(可用本方去大黄,使逆气得降,气机得通,则呕吐疼痛等症自愈。因病位不在肠,故去大黄);慢性胃炎(可用本方去大黄,加白术以化饮开结,饮化结开,痞硬自除,疼痛则解);急性胆囊炎。

理中丸及汤是太阴脏虚寒证和霍乱病之主方,主治霍乱病,呕吐泄利,寒多不饮水者。权依经先生用于治疗口多涎(本方加重白术量,振奋脾阳。脾阳得振,则水津四布,而无上溢之患,则多涎自愈);胃纳不佳、遇寒加重、大便溏稀之咽痛(本方加桔梗,一治脾胃虚寒,二升提肺气,取脾脉连舌本之意);手心发痒脱皮(本方白术易苍术以增强燥湿之功,再加防风以驱风邪,湿去风驱,其症自愈);脾胃虚寒(若见舌苔黄者,是脾不散精,不能上荣,郁而成热所致,可用本方加黄连,以清热燥湿;若伴有大便干燥者,是精不荣于下之故,可用本方加大黄以通之);慢性阑尾炎(可用本方加丹皮、桃仁,以补虚活血化瘀,其病可愈);慢性腹泻(可用本方加赤石脂、茯苓,以理中焦、固滑脱、利小便);白带过多(可用本方加重白术量以增强燥湿之力,再加茯苓以淡渗湿邪,其带自调);子宫脱垂(用本方以补中气,再加肉桂以温肾阳);血量较多、为暗红色、伴有胃痛之吐血(用本方干姜易炮姜,变辛温为苦温,以利止血);赤痢色暗、缠绵不愈、但无热象之虚寒性痢疾(可用本方加赤石脂,一增强脾统血功能,二固涩止血,使脾气强健,统摄有权,血行常道,不外溢为患,以治本);气为病,中实无物之单腹胀(用本方去白术之壅塞,加肉桂、附子以温化下焦,使气机疏通,则腹胀可消)。

四逆散是少阴病之方,主治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权依经先生遵仲景意咳是肺寒气逆,加五味子、干姜以温敛肺气,又主下利,取温散酸收之意;悸是心气虚,加桂枝以保心气;小便不利,是水道不行,加茯苓以行水;腹中痛是里寒,加附子以温寒;泄利下重是阳气郁于下,用薤白以通阳气。用于治疗阴头冰冷、阳事不举、但脉有力而兼滞之阳萎(本方加薤白疏畅其阳,使内不郁,阳气透达,则阳萎自愈)。

乌梅丸及汤是厥阴病之总方,主治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权依经先生用于治疗疼如针刺之巅顶头痛(取巅顶是厥阴之脉与督脉相会之处之意);脑震荡头痛(取外伤后引起的气血紊乱,阴阳不相顺接,属厥阴病的基本病机);偏头痛(头侧虽属少阳,但其里是厥阴,故对时久难愈的偏头痛,应从厥阴治之);舒张压高之高血压病(用本方滋补肝阴,肝阴足则阳亢平);痫证(若发作前伴有眼前发黑者,可用本方治疗,以其目为肝窍之故);眼疾(眼球疼痛难忍,多伴有眼磨发红之症,且有反复发作的倾向。肝开窍于目,肝风内动,上扰空窍而作痛,故仍用本方治疗);失眠症(阳主动,故失眠。症见彻夜不眠,伴有头晕痛。治疗时滋肝阴,阴足则能潜阳,失眠自除);咽部疼痛(咽部是厥阴经脉所循行的部位,若见咽干咽后壁色垢者,可用本方治疗);疽疮(疽疮发于大腿内侧,肿而不红,疼痛难忍,伴有失眠、苔白、纳差,以大腿内侧为厥阴经脉所行之部位,故有本方治疗);奔豚气病(奔豚气病是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所致,《伤寒论》说“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两者之义同,故用统治厥阴病之主方治疗);手心起硬皮(手心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劳宫穴部位,“子午流注”谓血归包络,肌肤得血液濡养则润滑光泽,失于血液濡养则起硬皮。因属厥阴,故用本方治疗);垂危证(垂危证是指多种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证候错杂,辨认不清,病情尚继续恶化之病。可用本方以稳定病情,然后根据病情之转归再行辨证施治。此义取之于《金匮要略》上工治未病条下。用于临床每能转危为安)。

1996年3月一友人,左腿发麻数日,介绍于权先生处就诊,治疗过程记录如下:

1方:当归6克,白芍6克,党参6克,川芎6克,白芷3克,苍术6克,厚朴5克,陈皮6克,葛根9克,桂枝6克,枳壳5克,桔梗5克,半夏5克,甘草3克,茯苓6克,山药6克,生姜3片。

三剂,水煎二次服,一日1剂。

2方:附片9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

三剂,水煎一次,一日1剂。

3方:同2方,三剂,一日1剂。

以上9剂药服完后效果不明显,气候变凉,腿麻加重,腰有刺痛感。

4方:生地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9克,泽泻6克,茯苓6克,丹皮3克,桂枝6克,附片3克,牛膝9克。

三剂,水煎二次服,服后麻感持续。

5方:同2方,三剂。水煎一次,一日1剂。

6方:同5方,三剂。

服药后全腿发麻减轻,减至膝下。

7方、8方:同2方。

连服六剂水煎一次,一日1剂。服药后麻感突变,左腿发麻,怕冷、风吹冰冷感强。

9方: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6克,甘草6克,防风10克,大枣2枚。

三剂,水煎二次服,服后风吹怕凉,冰冷感全退。

10方、11方、12方:附片9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

连服九剂,水煎一次,一日1剂。服药后麻感至脚腕以下。

13方、14方:附片12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生姜12克,大枣4枚。

连服六剂水煎一次,一日1剂。服药后麻感至脚指头。

15方、16方、17方、18方、19方、20方:同13方。

连服十八剂,水煎一次,一日1剂。从脚指头轻微麻感到再无麻感。

权先生以近效白术汤为主,配合金匮肾气汤、当归四逆汤等方剂治好了我友的腿麻病。在病势发展,麻感不减的情况下,权先生对阳虚湿邪证,守方不变,只增加附子、白术、生姜三药的用量,增强治疗效果。我友相信权先生医术,坚持服了一个月权先生开的药,治好他的顽疾。现在多数患者治病三、二剂若无效就更医,其实病人怎能知道邪气有增盛过程,正气有恢复的过程,医生的治疗策略是什么呢?不相信医生,乱投医,难怪多数疑难杂症患者认为无药可治!权先生熟读医学经典,灵活应用,这里用附子不煎二次便是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