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许楣《校正外科正宗》事考

许楣《校正外科正宗》事考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许楣撰有《校正外科正宗》。此次仔细阅读,从许楣《校正外科正宗》古籍的来龙去脉这一方面探讨,平添了一项新的认识。另清张翼重订的《外科正宗》12卷本也有相当的数量和馆藏。此书咸丰十年初刻本,书名为《校正外科正宗》,校订者为浙江海宁人许楣。对此,用现代眼光看来,许氏兄弟将校正《(徐评)外科正宗》一事作为一项“外科医学文献的校勘任务和系统工程”,亦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

清•许楣撰有《校正外科正宗》。10多年前,余在阅读古代医学人物及医籍史料中发觉此书“未见流传”[1],心存疑窦。1998年秋,有常熟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戴祖铭校注的《徐评外科正宗校注》书讯,联系后惠寄一册给我。是戴医师将珍藏的许氏《校正外科正宗》(咸丰版)又加校注,他“对其中的讹字、倒置、缺漏、错简、衍文等逐一订正”,并且采用了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医学大成•徐评外科正宗》,内有曹炳章所编的插图[2]。这使我大喜过望。此次仔细阅读,从许楣《校正外科正宗》古籍的来龙去脉这一方面探讨,平添了一项新的认识。

明代陈实功乃著名外科学家,南通人氏,一直备受家乡人民尊崇,也是南通人的骄傲。关于陈实功撰《外科正宗》(4卷本)自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年)初刻至清末三让堂刻本,包括日本刻本、还有抄本共23种,累计有59家(次)国内大型公共图书馆藏。另清张翼重订的《外科正宗》12卷本也有相当的数量和馆藏。而清•徐大椿(字灵胎)评注的《外科正宗》一书刻本乃至清末的石印本、铅印本多到28种,累计223家(次)馆藏。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清咸丰十年庚申(1860年)海宁许氏初刻本,包括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等这些主体图书馆在内有52家藏有此书[3],是《校正〈(徐评)外科正宗〉》分藏最多的一个版本,完全否定了“未见流传”一说。

此书咸丰十年(1860年)初刻本,书名为《校正外科正宗》,校订者为浙江海宁人许楣。他所参照的《外科正宗》,是徐大椿就一种刻本评注眉批的手稿本。其理由:一是许梿(许楣兄)在“序”中称:“从长洲蒋氏夔,得吴江徐氏大椿批本,寻览数四,叹为暗室一灯”,“然徐批此书,近百年转相传抄,未有知刊之者,蒋子独引为己任。昔贤谓刊人诗文集,比于掩骼薶胔……直为徐氏掩薶功臣,蒋子之用心亦仁矣哉!”此段话证明蒋夔秘藏徐大椿的遗著,因为是手稿本而“寻览数四”,也就是经过多次鉴别、辨认,引起极大的关注。能够确认徐的手迹应该是徐的《叙》和其他我们所未知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二是许楣在“凡例”中指出:“徐批原本,或在眉,或在行间”“徐批有圈、有点、有勒、有叉”两句,这些都是原刻本加手批的特征,也符合徐大椿其人的治学特点。如系印刷的徐批刻本没有“圈、点、勒、叉”的痕迹,如有也仅“圈、点”而已,如系抄本(况且没有此种抄本)也不理会这些细节,都必定磨削掉这些毕露的锋芒,难怪许梿“叹为暗室一灯”。

校正徐评《外科正宗》,首先是许梿对手稿本的极大兴趣,他虽然读过《外科正宗》,“尝病其纰缪,欲正之未暇也”。自从有了蒋夔给的徐大椿手稿本,因为他年逾古稀,且多流寓迁徙,所以请他的四弟许楣手订,由他随时复勘,最后成书。而徐楣在凡例最后一条叙述更为具体,他说校订伊始“厘定体例,商榷按语”,这都是他二哥(称仲兄)的主意,到实质性的“校正”阶段,采用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的证治和方剂,以徐大椿手批为主与浙江桐乡的陆以湉、杭州的王士雄,还有他的表弟,也是外科医生吴元熺等进行反复多次的辩论(实际上以讨论居多,对《(徐评)外科正宗》而言即为“辩”),还向秀水(即浙江嘉兴)的吕大纲、山阴(即浙江绍兴)的陈厚坤借来另外两种版本作为参照,最后校对和负责刊行的有杭州蒋光焴。对此,用现代眼光看来,许氏兄弟将校正《(徐评)外科正宗》一事作为一项“外科医学文献的校勘任务和系统工程”,亦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

南通护城河畔的陈实功塑像

行文到此,有必要简略介绍几个主要相关人物:仲兄许梿(1787—1862年),初名映涟,字叔夏,号珊林,海宁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二甲46名进士。荐修《国子监金石志》。书成以后授山东平度知州。1922年《杭州府志》称“任事七载,凡审结新旧案万三千六百奇……尝一昼夜结案二十二起”。曾任淮安知府,也曾亲赴镇江处理水患。后官至江苏督粮道,处理好因改为海运内河水手遣散诸多杂事,不久以病告退。1860年,为校正《(徐评)外科正宗》一事,毕竟是74岁的老人,也就请四弟许楣主持手订为最合适的人选。著有《折狱龟鉴》《刑部比照加减成案》《续刑部比照加减成案》《洗冤录详义》,还有《说文解字统笺》《识字略》《古均阁宝刻录》《古均阁遗著》等。也曾校订《咽喉脉证通论》(著者佚名,初刻于1279年)。许楣为撰《政绩记》。子诵宣,曾署东台县。

许楣(1794—1870年),字金门,号辛木。兄许梿称其为“季弟”,兄弟俩道光癸巳(1833年)同科,赐进士出身二甲第17名,而且是本科会元。因此可以说,其字及文辞均略胜兄梿一筹。授户部贵州司主事。他反对复古倒退,认为“生今思复古,利一弊已千”。他为人严峻刚直。《东台县志稿》称其“于古今利弊、人事得失,明若观火、动辄千言,委中窍窔。顾未展所用,惟著书见志。”史料载有他为批驳王鎏《钱币刍言》(原名《钞币刍言》,1831年刊行)而作《钞币论》,逐条批驳王氏发行纸币的22大利等论点,用金属主义解释货币,成书于1846年(当时还有包世臣、魏源对《钱币刍言》的批驳),兄许梿为此书加《叙》和按语。1862年(同治元年)因侄诵宣署东台流寓两年。晚年许楣曾主南通州敦善书院讲席。1864年(同治三年)秋,在南通寓所存悔斋为吴尚先(字师机)《理瀹骈文》作序,其缘由一则吴与许同邑;二则可能吴与许为表亲(有待考证)。另著有《真意斋诗存》《说文撰要》《随笔》等。子诵敦,曾署泰州

王洪绪(约生活于17—18世纪中叶),名维德,又字林洪,自号定定子,别号林屋,世人尊为林屋先生。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曾祖若谷精疡科,手录临证效方以为传家珍宝。自幼研读,行医40余年,兼通内、外、妇、儿诸科,尤擅外科疮疡。著《外科证治全生集》四卷(1740年刊行),书中自序曰:“夫红痈乃阳实之证,气血热而毒滞;白疽乃阴虚之证,气血寒而毒凝。二者以开腠理为要,腠理开,红痈解毒止痛即消,白疽解寒化凝立愈。”强调“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创制阳和汤等外科代表方剂,至今仍具有实用价值。而对脓肿的切开引流等疗法持否定态度,并批评陈实功一派“尽属刽徒”。对此,武进马培之曾评其“重用阳剂,发言过激,非古人和缓之意”。另著《选方拔萃》。因善卜,有《卜筮正宗》行世。

王士雄(1808—1868年)字孟英,自号随息居士,浙江海宁人,生于杭州。14岁丧父,其父弥留时嘱其“必期有用于世”,遂矢志学医。初习《景岳全书》,多采用温补,其母俞氏严词训诫,从而研读曾祖王学权遗著《重庆堂随笔》,习用清滋之法。23岁起以医为业,屡起大症。著有《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归砚录》《随息居饮食谱》《潜斋医话》《王氏医案》等,还评注《女科辑要》《古今医案选》等,著作多收入《潜斋医学丛书》,对近代温病学颇有贡献。

陆以湉(1801—1865年)[4],号定圃,字敬安,浙江桐乡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举人,考取宗室官学教习。1836年丙申科二甲第47名进士。授知县职至湖北,数月后,其父芗畇虑其仕途险戏,时有忧色,遂改为教职,先后任台州、杭州教官。后以母老乞归。1860年(咸丰十年)避居乡里,训蒙糊口。后举家迁上海,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闻其名,聘为忠义局董事。1865年被浙江巡抚蒋益澧聘主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半年后因病逝世。著有《冷庐医话》《冷庐杂识》《再续名医类案》等。

就本书订正过程中还有吴元熺,是许楣的表弟,海宁的外科医生。另有“徐批别本见借者”吕大纲、陈厚坤,因生平不详,从略。就书中“楣按”可以看到,有同邑的外科医生和朋友汤绪丰(字秀嵩),还有王士雄的朋友管荣棠、蒋光焴、舅家桐乡曹氏等对一些外科病症的经验体会。还引用其他参考书籍,如陆画村《经验良方》、俞理初《癸巳类稿》、唐黉《外科心法》、陈无择《三因方》,彭家孟《(徐批)疡科选粹》等,汇集了多方面的资料,甚至有许梿本人疮疡诊治、许楣继室的鼻衄症作为案例充实于书中。从这些方面评价此书,均彰显其实用价值。而当代常熟戴祖铭先生又参校和旁校几种新版本,详加厘定并进行校注,确属善莫大焉。

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全书12卷,164篇,阐述外科疾病140余种,共载方剂446首。他强调业外科者必通内科,主张内外兼治,手术与药物相结合。内治有消、托、补三法,外治创多种外科手术方法和器械,如鼻息肉摘除术,气管缝合术、下颌骨脱臼整复术、咽喉和食管异物取除术等,这些在世界医学史上都是值得称道的。他积累40余年的临床经验,《外科正宗》刊行时已62岁,“揽镜自照,须鬓已白”,是因为“治外较难于治内”,而“自叩之灵台,则思虑垂竭矣。既念余不过方技中一人耳,此业终吾之身,施亦有限,人之好善,谁不如我,可不一广其传,而仅韬之肘后乎?”由此可见,陈实功先贤说得十分真切,《外科正宗》能够广为流传,对自己对别人都不能“仅韬之肘后”。他是希望中医外科医学得到发扬光大,倘若九泉有知,他是很乐意后人对他的著作加以批评指正的。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外科正宗》首次刊刻,到清末国内共有18种刻本,徐大椿看到、并“从首至尾,细阅一通”的这个手评本子很可能是乾隆二年丁巳(1737年)致和堂刻本。因为在《叙》中写明“岁在丁亥”即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距手评最近。这个徐氏在刻本上评阅的手稿,经过了93年,方有清咸丰十年(1860年)海宁许氏刻本。

许氏兄弟俩都通晓医理,尤以许楣擅长外科,自行研制膏丹,以薄贴为治(受吴尚先影响)。在校订过程中博采众长,用现代的眼光看来不失为一种“比较外科学”,堪称佳著。1997年,常熟戴祖铭君,亦不屑缜密进一步校注许氏咸丰版刻本,距《外科正宗》初刻正好380年,应当是值得庆贺的事。

徐大椿对《外科正宗》是持肯定态度的,他在“叙”中说:“若大概辨别生死,指名疮症,内服外敷,自唐及明,其法详备。此书所载诸方,大段已具,又能细载病名,各附治法,条理清晰。所以,凡有学外科者,问余当读何书,则令其先阅此书,以为入门之地,然后再求良法。”除《(徐评)外科正宗》外,还有徐评《外科证治全生集》[2]、徐批《疡科选粹》(明•彭家孟撰、徐大椿批点《疡科选粹》1764年)[3],后者的本子,徐用了“批点”,显然与“评”的口气和分量不同,而且要比《徐评外科正宗》早3年(注:据《中医人物词典》,《疡科选粹》为陈文治著。今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认定为彭家孟撰),中医药学家徐大椿为何对评批外科学著作显得有较浓厚的兴趣,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笔者认为,徐评或是许氏校注《外科正宗》都体现了对外科医学的探求,限于历史条件,还未能产生突破和达到较高级的程度。毋庸置疑,他们都充分肯定陈实功的中医外科学术成就。不管他们当时持有什么目的和态度,总之在推动中医外科学发展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校正”其中有几个“幕后”的关键人物,尤其是蒋夔、许梿两人,没有他俩便出不了这样一本较有价值的书。然而,当今外科学相当现代化,中医外科学欲在整个世界的外科学中占一席之地,除了整理古籍资料之外,我们必须统筹一下,还应当做些什么呢?(2009年6月30日修,7月18日再修)

参考文献

[1]李经纬,蔡景峰.中医人物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46.

[2]戴祖铭.徐评外科正宗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2,4.

[3]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677-679,685.

[4]潘荣胜.明清进士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