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旦确诊心跳骤停,就应该马上进行心肺脑复苏。如得不到及时抢救,会造成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而导致死亡。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迅速恢复有效心律是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持续生命支持是在对心肺复苏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脑复苏治疗,同时严密监测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以维持复苏成果,使复苏成功率达到最大。

一旦确诊心跳骤停,就应该马上进行心肺脑复苏。如得不到及时抢救,会造成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而导致死亡。速度是成功的关键,如能在4min内实施复苏,8min内得到进一步复苏,则可获得最高的成功率。为便于学习和记忆,可将心肺脑复苏的过程大体划分为3期9步,即第1期基本生命支持(BLS),包括ABC 3步;第2期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包括DEF 3步;第3期持续生命支持(PLS),包括GHI 3步。

一、基本生命支持

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其主要目的是采取措施,从外部支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通气,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

(一)A(airway)畅通气道

病人仰卧,松开衣领、胸罩及裤带,取出口腔异物、假牙、呕吐物等,然后采用以下手法开放气道。

1.托下颌法 术者用双手将患者左右下颌角托起,使其头后仰,同时将下颌骨前移(图19-1)。

2.仰面抬颈法 术者一手抬起患者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侧下按患者前额,使头后仰,颈部抬起。但对疑有头、颈外伤者,禁用此法,以避免进一步损伤脊髓。

3.仰头抬颏法 术者一手置于患者的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头向后翘,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上抬(图19-2)。

图19-1 托下颌法

图19-2 仰头抬颏法

(二)B(breathing)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用人工方法借外力来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出肺脏,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口对口人工呼吸为呼吸复苏中最简便、及时、有效的方法,术者深吸气后呼出的气体含氧量可达18%,潮气量>400ml,连续口对口呼吸4~5次,可使患者肺中氧浓度接近正常水平。

1.方法

(1)可选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患者气道。

(2)用放于前额上之手的拇指、示指捏紧患者的鼻孔。

(3)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双唇紧贴病人口部,用力吹气,使胸廓扩张。

(4)放松捏鼻孔的手指,气体自患者肺中排出,隆起的胸廓复原。

(5)重复以上步骤,吹气频率:成人14~16/min,儿童18~20/min,婴幼儿30~40/min。

2.注意事项

(1)吹气要有足够的气量,以使胸廓抬起,但一般不超过1 200ml。吹气时防止过猛过大,以免引起胃胀气。

(2)吹气时间宜短,约占1次呼吸周期的1/3。

(3)操作前特别要清理好患者口腔异物、假牙、呕吐物等,以免影响人工呼吸效果;遇舌后坠的病人,可用舌钳将舌拉出口腔外。

(4)如患者牙关紧闭,可行口对鼻人工呼吸,操作方法基本同上。对鼻孔吹气时,应将病人口唇闭紧,并且吹气时要用力,时间要长,以克服鼻腔阻力。

(5)对婴幼儿,口鼻同时吹气更易施行。

(6)为防止交叉感染,可用纱布单层覆盖在病人口或鼻上。

(7)有条件建议使用口咽吹气管。将“S”形口咽吹气管从患者舌上方插至会咽部使舌根引向前,同时可防止牙唇部紧闭阻塞呼吸道,又可直接接面罩给氧或接简易呼吸器挤压球囊辅助呼吸。

(8)为院内猝死患者,应尽早行气管插管连接气囊加压给氧或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3.有效标志

(1)患者胸廓有起伏。

(2)吹气后,患者气道内有气体逸出。

(三)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通过胸外心脏按压来建立人工循环。其作用机制有以下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心脏位于脊柱胸骨之间,按压胸骨挤压心脏排血,放松按压后,胸骨弹回原位,心脏舒张,由于心血管的特定结构,静脉血回流至心脏,形成了人工循环,谓之“心泵机制”。另一种认为当按压胸骨时,胸廓下陷,容量缩小,使胸内压增高并均匀地传至胸腔内所有大血管,由于动脉不萎陷,动脉压的升高全部用以促使动脉血由胸腔内向周围流动,而静脉血管由于静脉萎陷及静脉瓣的阻挡,压力不能传向胸腔外静脉;当放松时,胸骨由于两侧肋骨和肋软骨的支持,回复原来的位置,胸廓容量增大,胸内压减小,当胸内压低于静脉压时,静脉血回流至心脏,心室得到充盈。如此反复,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此谓之“胸泵机制”。

1.方法

(1)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软床,背部应垫木板。头后仰,解开上衣。

(2)术者紧靠患者右侧,为确保按压力垂直作用于患者胸骨,术者应根据个人身高及患者位置高低,采用脚踏凳或跪式等不同体位。

(3)取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点作为按压点。

(4)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点,使手掌之长轴位于胸骨长轴上,余手指不接触胸部皮肤,另一只手压在该手上,双肘关节伸直、固定,以两肩垂直冲击力压向胸骨。

(5)使用足够的力量压低胸骨约3~5cm,然后突然松弛(手掌不能离开胸骨),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100/min。

2.注意事项

(1)按压部位要准确。

(2)按压姿势要正确。

(3)按压不应片刻中断。

(4)按压动作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重力应在手掌根部,着力仅在胸骨处。

(5)按压力要根据胸骨下陷深度来控制,避免用力过猛,造成肋骨骨折;特别是对小儿,为防止用力过度,可用单掌按压法。

(6)心脏按压的同时必须配合人工呼吸。无论一人还是两人操作,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频率之比均为2∶15。

3.有效标志

(1)扪及大动脉搏动。

(2)肱动脉收缩压≥60mmHg(8kPa)。

(3)瞳孔缩小,心电图改善。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主要是在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疾病。

(一)D(drug)药物

1.用药目的

(1)增加心肌血液灌注量和脑血流量

(2)减轻酸血症,使其他血管活性药物更能发挥效应。

(3)加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异位心律。

2.给药途径

(1)静脉给药:为首选途径,优选上腔静脉系统。护士应在3min内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穿刺部位优选手肘前窝静脉,此处血管粗大,易于穿刺成功且不影响CPR的进行,药物到达心内路径短、发挥作用快。

(2)气管内给药:一般将常用药物以常规剂量溶解于10ml注射用水中,直接注入气管导管,然后行加压呼吸,促使药物在肺内扩散和吸收。目前,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及利多卡因等由气管内给药已列为常规给药途径之一。

(3)心内注射:常在开胸心内挤压的可见条件下应用。由于心内注射并发症多,效果不确切,不宜作为常规首选途径。

3.常用药物

(1)肾上腺素:通过兴奋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并可调节冠状血流,故在心肺复苏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主张早期、大剂量、连续使用,可用较大剂量直至5~10mg静滴。

(2)碳酸氢钠:用以纠正酸血症,利于复苏成功,但剂量宜小,要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加以调节。

(3)阿托品:抑制迷走神经,加快窦房结激发冲动的速率和改善房室传导。

(4)其他:如利多卡因、甘露醇、多巴胺等,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性应用。

(二)E(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

尽可能迅速地进行心电监护,可以进一步了解心脏情况,明确引起心搏骤停的病因和心律失常的类型,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利于复苏的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三)F(fibrillation treatment)除颤

迅速恢复有效心律是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一旦在心电图上发现心室颤动,就应马上给予除颤。除颤的早晚是能否存活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早期除颤极为重要。目前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除颤器电除颤,以非同步方式,首次除颤电量为200J,如失败,可连续给予3次电击,电量分别为200、300、360J。3次电击未能除颤,可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间隔3~5min重复1次;总负荷量达3mg/kg后,将0.5mg/kg加入液体内点滴,再行电击。

三、持续生命支持

持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是在对心肺复苏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脑复苏治疗,同时严密监测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以维持复苏成果,使复苏成功率达到最大。

(一)G(gauging)估价

复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复苏的速度,原心脏功能状态,心跳停止时间和始终如一的抢救意志。如心跳、呼吸停止超过10~15min;深昏迷,无自主呼吸,脑干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超过15~30min;高压氧治疗3次无反应;脑电波Ⅳ、Ⅴ级者,预后极差。

(二)H(human mentation)智能

即维持脑功能。进行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仅有心跳和呼吸而无脑功能的人称“植物人”,实际已无生存价值。故尽早、全面、积极地进行脑复苏,是整个复苏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1.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虽然脑的重量仅占体重的2%,但却接受15%的心排血量,静息耗氧量占总耗氧量的20%;又因脑组织无后备毛细血管供血,故一旦脑血流停止,脑组织将非常容易遭受损害。一般认为大脑耐受循环停止的时限为4~6min,超过此时限则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在脑缺血期间,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量代谢障碍:葡萄糖是脑利用的主要能量物质,在有氧代谢的条件下,可以生成大量的ATP;一旦发生心跳骤停,氧和葡萄糖的供应即中断,无法产生能源;而脑内储备的糖原和能量很少,在2min内即可消耗殆尽,线粒体的呼吸功能随之衰竭,从而导致脑细胞功能障碍。

(2)生化代谢紊乱:由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障碍,膜离子泵亦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细胞内K外流,细胞外Na、Ca2+内流,使细胞内外的离子梯度失常,进一步诱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3)细胞内乳酸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是指动脉血乳酸>5mmol/L和pH<7.25的状态,主要是由于葡萄糖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过多及CPR期间肝肾缺血导致对乳酸的清除率降低所造成。乳酸酸中毒可明显抑制心肌的收缩力,损害线粒体功能,影响ATP的合成,还可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也是影响神经细胞最终能否存活的重要因素。

(4)再灌注损伤:在恢复循环后,脑组织虽又重新获得血流灌注和氧供应,但各种功能和生化代谢过程并不能同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脑缺血性损伤可能进一步加重而造成再灌注损伤。

2.治疗措施

(1)降温:①作用机制:兴奋性氨基酸(EAA)特别是谷氨酸(Glu)是脑内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而且是多种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元损伤和死亡的共同损害因子。脑缺血后,Glu在突触后间隙积聚,使其相应受体的闸门开放,Ca2+、Na等大量进入神经元而造成损害。而低温可抑制EAA的释放,减少EAA的摄取,阻断Ca2+、Na的细胞内流,从而保护脑组织。②降温深度:体温每下降1℃,脑细胞代谢下降6%~7%,颅内压下降5.5%。而以脑温28℃为最佳,颅内压可降至原来70%左右。③降温时间:一般需3~5d,严重者可1周以上。④降温方法:以冰帽最好,也可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冰水擦身。

(2)止痉:脑损伤者常出现躁动,可增加氧耗量,影响呼吸功能及降温效果。常用地西泮(安定)10~30mg或苯妥英钠0.25g,肌注或静注。

(3)脱水:在维持血压平稳和肾功良好的基础上,宜及早应用脱水剂,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20%甘露醇125~250ml,1/4~6h;严重者可加用呋塞米(速尿)20~100mg,1/4~6h。脱水治疗约1周。

(4)激素治疗:有稳定细胞溶酶体,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护血脑屏障的完整,减少脑脊液形成,增强利尿作用等功能。因而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地塞米松在第1~4天,30~40mg/d,第5~7天渐减量。

(5)冬眠药物:主要是为了消除低温引起的寒战,解除低温时的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灌注和辅助物理降温。常用冬眠I号(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氯丙嗪50mg)分次肌注或静滴。

(6)促进脑细胞代谢:由于葡萄糖为脑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ATP可供应脑细胞能量,恢复钠泵功能,减轻脑水肿,辅酶A、细胞色素C可加强脑代谢。因此,应用这一组能量合剂可促进脑细胞代谢,维护脑细胞功能。

(7)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能提高氧含量,增加血氧张力,对脑水肿时脑细胞的供氧十分有利;同时,高浓度氧对血管的直接刺激,可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颅内压降低,改善脑循环,对受损脑组织的局部供血有利。

(8)其他措施:强调稳定颅外器官的功能,特别是血压和呼吸的管理。维持血压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有利于恢复脑循环和改善周身组织灌注,要防止血压过高加重脑水肿,也要防止血压过低加重脑缺血、缺氧;应用呼吸器过度通气,使PaO2和脑微循环血氧分压明显提高,可加快缺氧性损伤的恢复,保证脑组织的充分供氧。

(三)I(intensive care)加强监护

病人复苏成功后病情尚未稳定,必须加强对重要脏器的监护和处理,如稍有疏忽,就有心跳、呼吸再度停止而死亡的危险。

1.循环功能的监护

(1)心电监护:复苏后的心律是不稳定的,必须密切观察心电变化,随时对症处理。

(2)脉搏、心率、血压的监测:1/15min,至平稳。

(3)中心静脉压(CVP)的测定:可进一步了解低血压的原因,决定输液量,指导用药。

(4)末梢循环的观察:以补充了解循环功能的好坏。

2.呼吸功能的监护

(1)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呼吸道湿化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管理好呼吸机:注意吸入气的湿化,控制吸氧浓度及流量,调整好潮气量和呼吸的频率。

(3)对气管切开的护理:更换敷料,观察有无导管堵塞、松脱,是否有通气过度或不足等现象。

3.脑功能监测

(1)自主呼吸开始出现时间:如在20min内恢复,不超过40min,预后较好。

(2)脑干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在12min内恢复,咳嗽、吞咽反射在23min内恢复,则脑功能恢复良好。

(3)意识变化:如昏迷小于3d,预后佳。

(4)脑电图、脑血流及颅内压的测定。

4.肾功能监护

(1)方法:主要是通过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

(2)监测:如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可试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若用药后1h尿量仍在30ml以下,可再用呋塞米(速尿)40~200mg静注。若注射后尿量仍未增加,则提示急性肾功能衰竭。

(3)处置:此时应严格限制入水量、防治高血钾,必要时透析治疗。

5.防治感染

(1)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2)严格无菌操作和器械物品的消毒。

(3)注意口腔、五官护理,预防溃疡和炎症的发生。

(4)根据病情,勤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和继发感染。(5)每天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注意内套管的消毒。

(6)常规应用抗生素。

四、复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防治并发症 由于各项操作、每种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因此在复苏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操作规范,用药正确;同时还要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够随时做出准确地判断,进行及时地处理。

2.操作的持续性 尽早尽快、持续彻底地进行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当单人时,强调坚持CPR持续进行,求救或打电话应由他人完成,防止延误时机;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必须同时进行,防止前者代替后者,或只行胸部按压而不做人工呼吸,此常为CPR失败所在;检查复苏效果,不能使复苏抢救中断时间超过5s。

3.操作的灵活性 复苏的3期9步法,实际上只是一种人为划分法,强调的是条理性和完整性。在复苏过程中,切不可生搬硬套,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交叉进行。如脑复苏,有条件的话,在复苏的一开始,就应该进行;再如评估和预测,是贯穿于复苏过程中的每一步,这样更有利于复苏的选择和进行。

4.注意全身状况 心跳、呼吸的停止,对全身各系统、各器官都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全身状况又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效果。在复苏的过程中,特别要强调对水电紊乱和酸碱平衡的监测和治疗,同时注意营养的摄入和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