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后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后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定义 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对心脏骤停者立即采取恢复有效循环、呼吸和大脑功能的一系列抢救措施,称为心肺脑复苏。1)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胸前区叩击1~2次,如心脏搏动未恢复,则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min。针对原发病用药,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若出现突然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一、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后

【疾病相关知识】

1.定义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一旦发生,将立即导致脑和其他脏器血液供给中断,组织严重缺氧和代谢障碍,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乃至停止、瞳孔散大、心音消失。对心脏骤停者立即采取恢复有效循环、呼吸和大脑功能的一系列抢救措施,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2.病因

(1)心脏本身病变,以冠心病最多见,其他如瓣膜病变、心肌病、心肌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2)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如触电、溺水、某些药物中毒、手术、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麻醉意外等。

【健康教育目标】

1.认识心肺脑复苏最终成败之关键,可能为长期过程,能积极配合治疗。

2.认识到再发心脏骤停的可能,积极预防,及时判断。

3.减轻或消除恐惧。配合自我护理,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

【健康教育内容】

1.专科护理

(1)急救原则: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1)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胸前区叩击1~2次,如心脏搏动未恢复,则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min。

2)畅通气道,取出义齿,迅速清除口、咽分泌物,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导管或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3)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

4)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意识、瞳孔、体温、呼吸、心律、血压、肢体末梢循环、尿量等变化,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必要时给予除颤或体外起搏。

(3)低温疗法可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减轻或预防脑水肿,以头部降温(冰帽、冰槽)为主,保持肛温32℃左右为宜(注意防止冻伤);若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等或体温下降困难者可加用冬眠药物,降温维持到病人一般情况稳定、脑皮质功能恢复时再逐渐复温(即听觉恢复,四肢活动协调等)。

(4)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协助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5)心脏复苏成功后,应积极查找病因,加强病因治疗。

2.饮食 急性期禁食,昏迷病人肠功能恢复予以鼻饲。恢复期给予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不产气食物。饮食过饱,刺激性强、高盐高脂饮食均可加重病情。

3.休息与睡眠 病人神志清醒后,体力消耗大,加上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应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情绪波动,保证病人的休息和睡眠。

4.药物 急救时应用的肾上腺素类及其他药物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甘露醇及碳酸氢钠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防止外渗以损伤周围组织。

5.心理护理 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让其最亲近的人与之接触,给予情感支持。病人意识恢复后,以高超的技能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让病人放心。

6.吸烟与饮酒 病人清醒后,应嘱病人不得饮酒,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再次发生心跳骤停,尽量减少吸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7.卫生宣教

(1)恢复期病人活动以不引起症状为宜。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加盖棉被为宜;因局部循环不良,皮肤抵抗力低,感觉迟钝,不能使用热水袋,以免发生烫伤;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3)针对原发病用药,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若出现突然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持续心电监护,心脏电复律或人工心脏起搏。

8.出院指导

(1)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必要时予缓泻剂。

(2)针对病因,积极预防用药,定期门诊复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