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溺水致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

溺水致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女性,19岁,因发现淹溺致心跳呼吸骤停33min于某年5月27日17:03急诊入院。心室颤动首次除颤所用的电功率应够大,便于1次成功,尽早恢复自主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此例自主心跳和呼吸停止33min入院,入院后又经42min抢救始恢复自主心跳,其自主循环停止的时间长达75min,自主呼吸停止5h32min,但脑复苏获得满意效果而无任何后遗症。现场采取的基本急救措施虽不尽正确有效,但为复苏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19岁,因发现淹溺致心跳呼吸骤停33min于某年5月27日17:03急诊入院。该伤员于入院当天16:30游泳时由同学发现突然沉至泳池水底,即被救上岸,见其意识丧失、对任何刺激无反应,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约数分钟后经在场体育老师做胸外心脏按压和展臂法人工呼吸,后由保健医师做口对鼻吹气,但心跳、呼吸仍未恢复。于17:03送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抢救。运送途中由1人继续做口对鼻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

既往史:间歇有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1年,经常规检查未发现心脏有明确器质性病变。

入院查体:入院时呈深昏迷,严重发绀,瞳孔散大,血压测不出,无心跳及呼吸。立即继续行胸外心脏按压,并行气管内插管正压给氧人工呼吸,同时按照指南要求给碳酸氢钠及肾上腺素等药。17:07记录ECG示缓慢纤细的心室颤动,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后,连续2次200J体外非同步电击除颤无效,分次静脉推注5%碳酸氢钠共200ml,继续抢救至17:45再以300J电击除颤始恢复窦性心律(图122-1),血压上升至119/68mmHg,四肢偶出现不自主活动。

复跳后一度出现低血压、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左侧闭合性气胸(左肺被压缩40%)、肺水肿及肺部感染。经补充血容量、用极化液及能量合剂、升压药和洋地黄类药物、碳酸氢钠、甘露醇、利多卡因、抗生素、安定及大剂量皮质醇激素、头颈部和腹股沟处冰敷降温、左侧胸腔闭式引流后,血压上升并保持稳定,气胸消失,期前收缩减少。当天22:35恢复自主呼吸,次日23:05神志恢复,但有明显缺氧性脑损害表现:健忘、凝视、表情淡漠、忧郁及智力障碍脑电图示两半球有较多θ及δ波。25d后智力、记忆力和脑电图恢复正常,室内外正常活动。随访10年以上,情况良好,体力和智力均正常,胜任中学教师工作。

图122-1 抢救过程中ECG:第1行为最初记录到的心室颤动,波形较纤细;第2行系使用肾上腺素后,细的心室颤动波变为粗大;第3行系在第3次电击除颤(300J)后转为窦性心律

二、病例分析

此例复苏过程中共行电除颤3次,最初2次用200J无效,后增至300J而获成功。心室颤动首次除颤所用的电功率应够大,便于1次成功,尽早恢复自主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尽管有作者主张以较小的电功率用于室颤,特别在“盲目”除颤时,但我们仍主张应首选300J,或按3.5~6.0J(小儿则2.0J)/体重(kg)计算,如无效应立即加大电能量再次电击,并同时寻找和去除可能的失败原因。

此例自主心跳和呼吸停止33min入院,入院后又经42min抢救始恢复自主心跳,其自主循环停止的时间长达75min,自主呼吸停止5h32min,但脑复苏获得满意效果而无任何后遗症。主要经验是:入院后复苏抢救初期建立了有效的人工循环和通气,复跳后迅速恢复了有效的脑组织灌注和脑灌流,及时的冰敷低温、纠正酸中毒,适当的脱水和大剂量皮质醇激素,防止了严重的水及电解质紊乱等。此外,溺水时的“潜水反射”及冷水浸浴作用也有利于脑的保护。现场采取的基本急救措施虽不尽正确有效,但为复苏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

心搏骤停大多发生在医院外或种种突然意外的场合,心肺复苏最重要的是要求在最初2~4min内给予合理的有效生命支持,这是现场复苏的关键,也是复苏能否成功的基础。如能在4min内开始I期复苏、并于8min内进入Ⅱ期复苏,则43%的室颤患者可望被抢救而存活,否则,存活率显著下降。现场复苏以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和通气为目标,应特别注意开放气道并保持其通畅,进行有效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不失时机地转送到就近医院,转送途中继续以上抢救甚为重要。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 何国祥)

三、专家点评

1.Ⅰ期复苏(基本的生命支持)的基本要领和现场抢救的重要性 心搏骤停的表现及诊断要点有:①意识突然丧失;②大动脉搏动及(或)心音消失;③呼吸停止;④瞳孔散大。具备上述第①和第②项即可确诊,而第③和第④项属于继发性表现。诊断一经确定,应当立即就地使伤病员平仰卧于硬的平面上,同时保持气道通畅,或采用仰头-抬颌法、托颌法开放气道;如有气道异物时,根据当时的条件采用徒手[以手指清除、或背后拍击、手拳冲击法(Heimlich法)]或支气管镜等方法将异物清除。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此例心搏骤停发生于泳池中的淹溺,没有泥沙等异物阻塞气道,为实施人工呼吸提供了有利条件。遗憾的是最初由体育老师施行的是展臂法人工呼吸,而这种方法几乎是无效的,幸后来由专业人员改为口对鼻人工呼吸。此外,溺水时的“潜水反射”使声门紧闭而有一定氧气存留于肺内可供短时利用,以及冷水浸浴作用均有利于减轻缺氧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脑的保护。入院前的初步抢救和建立的人工呼吸与循环(胸外心脏按压)为进一步抢救奠定了基础。

2.电除颤/复律在心脏复苏中的作用 鉴于心搏骤停者中的80%是心室颤动或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律失常,故电除颤/复律是极为重要的手段,需要尽早施行,不需要等待ECG证实即可“盲目”进行电除颤。ACC/AHA/ESC指南推荐最初第1次所用电能量为120~200J,如无效,以后为200J,对于多形性VT则用360J。此例最初用200J除颤2次均无效,在使用肾上腺素使心室颤动波变粗大后以300J除颤成功,说明恰当的药物使用、适时地增加所用除颤电功率的重要性。近年来,体外自动除颤器(AED)的配备和使用备受重视,不但在医院、而且在公共场所装备AED,使复苏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3.复苏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 心脏停搏者在有效的人工循环和通气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定期(每3~5min)静脉注射。①血管升压药肾上腺素每3~5min用1mg;②或者阿托品每3~5min使用1mg,或达到3个剂量;③也可用垂体后叶素40U静脉注射,用以取代第1或第2剂肾上腺素。上述药物通过兴奋β1受体、提高心脏自律性,以及兴奋α受体,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灌注,促进自主心跳的恢复。

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除有效的人工循环和通气、定时使用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外,尽早电除颤/复律。药物则首选胺碘酮:300mg,静脉推注,如无效,可追加150mg,复跳后需要静脉点滴维持24h(最初6h1mg/min,以后0.5mg/min)。或者用利多卡因(但不作为首选):首剂1~1.5mg/kg,然后0.5~0.75mg/kg,静脉推注,最大剂量为上述剂量3次或达到3mg/kg,复跳后也需要静脉点滴(1~2mg/min)维持24h以防止复发。如果系尖端扭转型室速,则用硫酸镁1~2g,静脉注射。此例开始为纤细的心室颤动波,用肾上腺素后使“细颤”变为“粗颤”,加大电功率至300J除颤后恢复为窦性心律,可能与肾上腺素的上述作用有关。

4.成功的经验 此例心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33min后入院,历经42min抢救始恢复自主心跳,自主心跳和呼吸停止的时间分别达75min和5h32min,复苏的难度非常大。后期处理中,正确及时地处理了多种并发症,特别是脑复苏取得满意效果,使之体力和智力完全恢复,并从事要求较高的工作,除得益于年轻、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变、溺水时的“潜水反射”及冷水浸浴作用有利于复苏外,抢救过程中除现场人工呼吸不够规范外,入院后的抢救措施均十分及时、准确、有效和得力乃成功的关键。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 何国祥)

参考文献

1 Douglas P.Zipes,A.John Camm,Martin Borggrefe,et al.ACC/AHA/ESC 2006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JACC 2006,48(5):1064-1108

2 Cobb LA,Fahrenbruch CE,Olsufka M,et al.Changing incidence of out-of-hospital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1980-2000.JAMA 2002,288:3008-3013

3 Priori SG,Bossaert LL,Chamberlain DA,et al.ESC-ERC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AEDs)in Europe.Eur Heart J 2004,25:437-445

4 Marenco JP,Wang PJ,Link MS,et al.Improving survival from sudden cardiac arrest:the role of the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JAMA 2001,285:1193-1200

5 Kowey PR,Marinchak RA,Rials SJ,et al.Intravenous antiarrhythmic therapy in the acute control of inhospital destabilizing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fibrillation.Am J Cardia 1999,84:46R-51R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