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毕业生择业的心理矛盾及调适

毕业生择业的心理矛盾及调适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也陷入十分矛盾的心理境地。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中。这种趋同职业物质效益和社会地位的择业心理,与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市场压力日益增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客观现实反差较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常使高校毕业生陷入择业两难的矛盾心理中。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上的矛盾,我们应当予以正确认识,不可一概视为消极心态。

第一节 毕业生择业的心理矛盾及调适

一、毕业生择业的心理矛盾

随着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就业政策也相应发生了变革,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并且最终将走向“自主择业”。面对新的形势,他们既感到兴奋,又觉得恐慌,在择业过程中存在多种矛盾心理。

(1)职业价值取向上的矛盾心理。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双重影响,当前社会价值观已由一元向二元、多元转化,其主旋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正不断受到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冲击。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也陷入十分矛盾的心理境地。一方面,经过十几年的政治思想教育,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特别是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有十分深厚的感情,他们有意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或回家乡去奉献自己的青春才华。另一方面,受实现自我价值和物质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又希望选择工作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地区和单位。其中最热门的是大城市、大单位。一些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这种矛盾心理尤为突出。

(2)职业自我期待与就业现实的矛盾。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中。他们要求择业中既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又对职业的各方面附加条件考虑甚多,如工资高、福利好、交通方便、工作稳定等。在职业追求上既注重精神上的满足感和事业上的成就感,又希望在物质上有相当丰富的保障。这种趋同职业物质效益和社会地位的择业心理,与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市场压力日益增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客观现实反差较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常使高校毕业生陷入择业两难的矛盾心理中。例如,选择到大城市、大医院做普通员工还是选择到中小城市及边远地区做人才?在目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如果不考虑社会就业形势及自身情况,只一味地追求大城市、好单位就会增加择业难度。毕业生只要以社会需求为标准,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值,就会寻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经过不懈地努力,辛勤地付出总会得到回报。

(3)渴望竞争,但又畏惧竞争。我国就业制度从过去“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深化改革,为高校毕业生择业提供了一个公开、平等的竞争环境。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乐于接受竞争机制,因为这一新的就业制度的改革,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的竞争机会,能者优先。他们早已意识到竞争能推动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进步,并且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但是,真正面对社会为其提供的竞争机会时,许多毕业生又缺乏自信与勇气,恐惧竞争,害怕失败,顾虑重重。或者在择业时只注意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忽略消极影响,一旦出现困难就认为自己运气不好、不适合竞争,被困难吓倒,荒废一次择业的机会。这一矛盾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意识无处不在的当今社会,影响很大。因为渴望竞争,就应当在技能上充实自我,在心理上鼓足干劲,树立自信,积极参与,迎难而上,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己才有可能成就事业的美好未来。

(4)有较强的个性,但缺乏客观认识自我与评价自我的能力。当代大学生自我表现意识日趋增强,自我存在意识也很强烈,表现出了较强的个性,有主见、有特色、力求不落俗套。然而由于他们涉世尚浅,社会经验不足,自我认识与评价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客观、科学地认识自己。对自己估计太高,会洋洋自得,盲目自信,甚至骄傲自满,容不下别人,这会在择业中给自己带来诸多不利;对自己估计太低,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人家都比自己强,自己是“废物”一个,经常由于自暴自弃而失去良好的择业就业机会,到头来留下几多遗憾与惆怅。因此,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当真实客观地把握自我,遇事既不要忘乎所以,夜郎自大,狂欢乱喜,也不要怯懦不前,自我轻视,烦恼忧郁。要冷静明智地面对现实,提高把握自我的能力。

(5)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高校毕业生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他们渴望学好本领,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报效自己的祖国,成就自身的事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种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就要在择业后才能得以实现。面对汹涌澎湃的社会改革大潮和充满竞争的社会经济舞台,大学生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满怀激情,准备大干一场。对“80后90初”的高校毕业生来说,这种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他们与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的高校毕业生相比,更注重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工作待遇。多数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和未来进行了美好的设计与想象,希望融入大城市,干出一番事业,甚至一举成名。他们虽然有这些美好的愿望,但缺乏从基层做起的勇气和心理准备。当他们所面对的现实与他们理想的事业平台相距甚远时,便产生了矛盾情绪。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越大,矛盾越突出,高校毕业生的内心越容易失衡。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加剧,必然产生一些不良的择业心理和行为,许多高校毕业生由此而陷入困惑和焦虑的择业苦恼中。所以,大学生择业既要充满理想,也要注重现实,在尊重与面对现实的前提下实现理想。

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上的矛盾,我们应当予以正确认识,不可一概视为消极心态。学生择业中的心理矛盾表明了学生心态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两个方面,其中积极因素占主导,只有当学生处在心理矛盾之中时,他们才会寻求解决办法,寻找心理出路,也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发展趋向成熟。这就为教育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和合理择业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心理背景。

二、毕业生择业矛盾心理调适

自我调适是指个体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是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获得积极改变的过程。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矛盾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客观地分析自我,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主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法有:

1.自我分析法

人要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理性地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能保持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随时找出并修正自己不合理的心态。所以,毕业生在择业时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首先要理性地分析原因,是否自己专业、能力、个性不适合这种工作,还是自己的择业策略欠妥,抑或是期望值过高。若是自己不适合该种工作,则应急流勇退,寻找新的目标;若是择业策略欠妥,则应好好总结,加以改进;若是期望值过高,则应接受现实,降低期望值。

2.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法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同各种不良情绪进行斗争。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信心不足、自卑、怯懦等不良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自我激励进行调节。方法有二:一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坚信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因为失败、挫折已经成为过去,要勇敢地面对下一次,尽可能地把不可以预料的事当成预料之中的,即使遇到意外事件的出现或择业受挫,也要鼓励自己不要惊慌失措、冲动、急躁,而是开动脑筋、冷静思考、寻找对策。二是大胆实践。有的同学还没有面试就担心自己过不了关,说话吞吞吐吐、细声细气。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大胆实践,主动出击,用行动来激励自己。尤其在与面试官接触时应当主动地、声音洪亮地打招呼、问好。同时应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要闪烁其词、遮遮掩掩。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要相信自己的实力,通过自我激励,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

3.自我放松法

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躯体上放松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消除或减轻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常见的自我放松方法有两种:一是肌肉放松法,基本方法是先局部后全部紧张躯干肌肉群,适时保持紧张,然后放松,主要是体验由紧张到放松的感觉。二是意念放松法,方法是先稳定情绪,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丹田,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呼吸。吸气、呼气,反复几次,能达到消除紧张的效果。

4.自我转化法

当就业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假日郊游等,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的情绪中,求得心理平衡。

5.自我慰藉法

实质上,就是自我辩解,自我安慰。当择业遇上困难、挫折时,在自己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结果时,可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让自己坦然接受现实,以求从挫折中解脱出来。

6.自我适度宣泄法

择业时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而应进行适度地宣泄。忧虑隐藏得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宣泄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以求得安慰、疏导;还可以去做打球、爬山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宣泄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该是无破坏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