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职学生择业心理调适

中职学生择业心理调适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已通过指导、培训或座谈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和“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新观念,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指导学生的就业实践,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大就业”观念。

不良择业心理状态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况且,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的动荡,波及到国内民族企业和涉外企业,也势必对中职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本来就业就很困难的中职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更是难上加难。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职业学校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调适措施,克服择业中不良的心理倾向,加强对毕业生进行择业和就业前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一)择业心理调适的意义

心理调适,是指改变或扩大原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情境的历程。心理调适的意义在于以下几方面。

1.在遇到心理困惑和冲突时,帮助中职学生改变原有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认识到引起心理困惑的原因,能够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扰。

2.在择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帮助中职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一定程度上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

3.在择业心态出现不平衡时,帮助中职学生积极面对现实,保持良好的心态,寻找最佳途径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人生目标

(二)培育积极的择业心态

1.强化就业意识,树立“大就业”观念。目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职校学生及家长的择业、就业观念仍较守旧。相当一部分人的目的是为了毕业后能够正式分配,让学校安排工作,有个固定的工作单位;还有许多人仍固执地认为,到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作才算就业,到小集体、私营企业工作或是自谋职业,干个体等不算就业。其实,社会只有分工不同,职业没有贵贱之别,“有事做,有收入就是工作”,这就是“大就业”观念;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进了学校,只要搞好学习,找工作仍然靠学校和父母解决,害怕与人竞争,也不愿与人竞争;另有中职学生毕业后最怕的是外出打工或工作中用非所学,他们认为,打工比干个体更难让人接受,仅有的那点中职学生的“优越感”使他们心理难以平衡,自然不愿加入“打工族”等。

目前,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已通过指导、培训或座谈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和“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新观念,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指导学生的就业实践,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大就业”观念。

2.认清就业形势,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学校通过加强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认清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和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准确定位。求职时不可好高骛远,应放下架子,顺利实现首次就业。

3.从容应对,不必悲观失望。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与高校学生相比虽然有差距,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各种素质的拓展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主动出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职业岗位和信息,就有可能实现初次就业。

4.树立自信心,不断积累就业资本。自信心是一个内在的动力,也是促进成功的主要因素,因为它体现了求职者的精神面貌。一个充满自信的人总是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进而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当然,自信心的展现是基于平时对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所谓积累就业资本,是指一要学好理论和专业知识,做好职业准备;二要通过各种途径参加技能考试,获得专业技能资格证;三要顺利实现首次就业,在职业实践中积累经验,强化业务技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发展及寻求更理想的职业奠定基础。

5.抓住机遇,充分展示自己。机遇对每一位就业者来说都是均等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抓住它。中职生要看到自身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优势,瞄准人才市场,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要因一两次求职失败就心灰意冷,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要在求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坚信在职场上最终会有自己的位置,抓住机遇,实现就业成功。

讨论与思考

1.职业定位是一个人生存和实现理想的重要选择,你准备好了吗?结合自身实际剖析一下自己,是否具有了信心?

2.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班级中做个调查,分析同学们所存在的不良的职业心理状态。

3.在择业过程中,会出现短暂的心理困惑期,你认为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

(江锡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